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干净,心才贵

文 | 有书黄公子 · 主播 | 阿成

郭沫若曾评价他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华丽的辞藻、开阔的文风承载起深邃的思想,充满艺术精神的寓言故事蕴含了对人生的追求。

他就是中国文化史上与众不同的哲学家——庄子

无用之用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大多希望能在政治舞台上,施展自己的学说抱负。

庄子却是个例外。

《秋水》(出自《庄子·外篇》)中记录了庄子的一个故事。

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了两位大夫来请他做官,他们客气地说:

“想要劳烦您管理全国的政务。”

庄子仍是钓鱼的姿势,没有回头看他们一眼:

“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楚王将它用锦缎包好放入竹匣珍藏在宗庙堂上。

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骸显示尊贵,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两位大夫回答庄子说:

“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庄子最后说:“你们回去吧。我宁愿像普通乌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
对庄子而言,千金厚礼、卿相尊位只是心灵的枷锁,富贵荣华比不过他的逍遥自在。

他追求精神的自由胜过一切。

司马迁评价庄子说:

“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王公大人都无法聘用庄子,利用他的才学。

庄子目睹着战国乱世纷争,世人汲汲营营,却不愿将自己的生命屈从于俗世纷繁。

庄子


在《人间世》(出自《庄子·内篇》)中,庄子曾写到一棵独特的大树。

南伯子綦在商丘游玩,见到一株出奇巨大的树,上千辆驷马大车可以同时在它的树荫下乘凉。

子綦认为这棵大树一定有特异的材质。

然而,他仰头观看树枝,弯弯曲曲无法做栋梁;低头观看主干,到处都是裂口不能做棺椁;

用舌头舔一舔树叶,口舌溃烂受伤;用鼻子闻一闻气味,就像喝了酒,三天三夜无法醒来。

子綦感慨说:“这果真是毫无用处的树木啊,所以才能够长到这么高大!”

寻常树木,还未长大,就被砍去做系猴子的木桩、屋舍的横梁、整幅棺木。

但这棵材质不佳的树却得享天年,枝叶繁茂。

庄子在文末总结说: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世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用处。

以世俗的眼光看待这株大树,它是多么没用、多么失败。

它的一生毫无建树,无论是枝叶还是主干都与世间格格不入,难以在需要木材的场景中发挥作用。

可在庄子眼中,这株大树却是精神的标杆。

无用之用,成为了庄子著名的处世智慧。

没有富贵荣华的加持,不必顺应他人的要求,独自屹立于天地之间,完成自我,自由自在,也是一种人生的意义。

游心宇内
 
当庄子以一种超越世俗的眼光,在一个极高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他看到了万事万物的不同,也看到不同生命的价值。

好友惠子曾对庄子说:

“魏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下之后结出的葫芦大得能装下五石(石,dàn,古代重量单位)

用这大葫芦来盛水,质地太脆弱无法提举;切开做瓢,又没有那么大的地方容纳它。”


惠子认为这大葫芦实在无用,最终把它砸了。

庄子却感慨说:

“你有能够容纳五石的大葫芦,为何不把它做成一叶扁舟,浮游于江湖之上呢?

反而担忧它太大而无处可容,可见你的心地太过狭隘了啊。”

同样的大葫芦,在惠子手中落得被砸成垃圾的命运,在庄子艺术的心灵中,却可以成为泛于江湖的船只。

庄子相信,万事万物皆有价值。

清代学者胡文英曾评价庄子说:

“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

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庄子一双冷眼,看尽人间沧桑;一副热肠,又对世间温柔以待。

庄子

在《逍遥游》(《庄子·内篇》首篇)开篇,庄子写到一只巨大的鱼,名叫鲲。

它已不再受到外形的束缚,竟然能够化而为鸟,变成振翅高飞的鹏。

当大鹏展翅,背负青天,扶摇而上九万里之时,寒蝉和小雀讥笑大鹏说:

“我们奋力而飞,也不过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了,有时飞不到,就落到地上而已,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往南而去呢?”

穷其一生对于飞行的想象,也不过在榆树和檀树之间,这样的鸟儿,永远无法理解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之志。

庄子没有讽刺寒蝉和小雀鼠目寸光,也没有赞誉大鹏宏图大志。

庄子深知,让寒蝉和小雀立下九万里的志向,让大鹏止于榆树和檀树,才是深深的束缚。

高飞九万里与树林间的欢腾都是一种生活的状态。

不同的生命形态,有不同的价值。


超然物外
 
每个人都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选择自己要走的路,用一生去完成自我。

庄子最好的朋友惠子,就与庄子有完全不同的人生哲学。

《秋水》记录,惠子在魏国做宰相时,庄子曾到魏国国都。

有人跟惠子说:“庄子到这里来,恐怕是想取代你做宰相吧!”

惠子因此非常恐慌,在国中搜寻庄子三天三夜。

庄子来见他,说了这样一番话:

“南方有一种鸟名叫鹓鶵,从南海起飞去北海,非梧桐树不停下,非竹子的果实不吃,非甜美的泉水不饮。

这时候,一只鸱抓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它仰头发出‘吓’的怒斥声。

你现在也用你的相位来吓唬我?”


庄子与好友玩笑,将惠子对宰相之位的在意,比作鸱喜好腐臭老鼠。

名利富贵,在有的人眼里,是生命中难能可贵的机遇;而有的人却视如敝履。

对于追求精神自由的庄子而言,惠子所珍视的声名高位只是枷锁束缚,毫无意义。

但庄子却不会因为人生追求与己不同,而贬低惠子生命的价值。

庄子仍将惠子引为一生挚友,甚至明言二人之间的信任无可替代。

惠子


《徐无鬼》(出自《庄子·杂篇》)中记录,惠子过世之后庄子说过的一番话,令人感动。

庄子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身边的人感慨说:

“郢地有一个人,将白垩土涂抹在鼻尖,如苍蝇翅膀大小,让匠石用斧子削掉这个小白点。

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

郢人面对斧子砍来也可以若无其事不失常态。

宋元君知道后,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

匠石说:‘我曾经确实能够砍掉鼻尖上的垩土。但可以与我搭档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

惠子离开人世,我也再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对手了!”

匠石和郢人,能完成如此精细的技艺,以呼呼作响的斧头削掉鼻尖上如蚊蝇之翼的一点白泥,只因为彼此全心全意的信任。

庄子以此自比,他认为自己能够完成恢弘的思想学说,是因为有惠子相互辩论,他与惠子之间独一无二的惺惺相惜,成就了彼此。

作为战国时期的名家代表人物,惠子一生最重要的思想命题,都记录在《庄子·天下篇》之中。

庄子比任何人都了解,惠子与他完全不同的思想和处世之方。

但庄子一双冷眼深刻洞察现实,一颗艺术的心灵却超然物外、看淡世间种种。

在庄子眼中,人生没有高低贵贱,只有个人志向的不同罢了。

以世俗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红尘中人;以超然物外的态度对待生活,就会有逍遥自在的心灵体验。


惠子生前,庄子曾同他一起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那时庄子指着水中的鱼儿说:

“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儿的快乐。”

惠子与他辩论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回答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每个人都面临不同的人生境况,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

一生的喜怒哀乐终究只有自己能亲身体会,他人的善恶美丑又如何能影响自己的生活。

不拘于世俗,不囿于成见,活出自我,完成自我,就是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庄子》

2. 陈鼓应《庄子今译今注》
3. 王博《庄子哲学》
4. 郭象《庄子注》
5. 司马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华觑真之'裂地而封'
水润读书笔札丨庄子逍遥游(三)
庄子:《逍遥游》(四)事物的有用无用
大而无用
《庄子》逍遥游
中国先秦寓言故事(孟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战国策、列子中的寓言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