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茜泾民谣——太仓日报
□倪庆升

  记得在我童年时(上世纪40年代),农村人的文化娱乐生活很是贫乏,偶尔有剧团或评弹艺人来集镇演出,再就是正月十五闹元宵、四月中旬的庙会。而在平时,讲述民间故事、说山海经、唱山歌则是人们主要的精神文化生活。

  夏天的夜晚,是人们讲故事唱民歌的高峰期。晚风传来声声蝉鸣、阵阵蛙声。劳碌了一天的人们拿着蒲扇,三三两两地聚集在大树下、竹林旁、石桥边,谷场上、天井里,坐着、蹲着、站着、走着,尽情地纳凉聊天。这是人们一天中最轻松、最悠闲的时候。老爷爷们爱向晚辈讲故事,说山海经,从天上讲到人间、一直讲到本乡本土的《洞桥玉蟹》、《九龙湾血手印》、《生瓜墩无节芦苇》、《千年银杏上的骨牌草》、《金元宝和小鸭》等种种神奇的传说。

  老奶奶们则喜欢唱山歌,晚辈们爱听,但除了小孩子学唱些儿歌外,很少有人学唱山歌。

  山歌的种类很多。有叙事的,如:《十张台子》“第一张台子四角方,岳飞枪挑小梁王,武松手托千斤石,太公八十遇文王。第二张台子……”共十段,每段四句,首句以台子作引子,后三句叙述历代英雄人物故事。还有《十把扇子》、《十二月花名》、《孟姜女过关》、《四季美人》、《小寡妇上坟》、《四姐嫁郎》、《田鸡告状》等。

  儿歌类:有“萤火虫,夜夜红,飞到西,飞到东。媳妇背包捉牙虫,阿公挑担卖黄葱”。有“月亮堂堂,田鸡烧香,蛤蟆拜佛,叮咚叮咚摇船,摇到二叔叔家门前,白米饭,炒猪肉,大红茄子樱鸪绿。”有“一只小船扁担长,南来北往卖生姜,生姜落在胡椒里,一阵风来两样香”。

  抒情类的,如抒发爱情的《陪姐妮》:“半夜里睏来五更起,哪来工夫伴姐妮?要伴姐妮六月过,野稗开花稻秀齐”。有哭丧的《哭七七》:“头七到来哭哀哀,手拿红被盖上来,风吹红被四角动,好像我夫活过来;二七到来……”一直唱到七七。

  有对歌:出句“啥个圆圆云里钻,啥个圆圆水上悠,啥个圆圆娘房里用,啥个圆圆哄小囝?”对句“月亮圆圆云里钻,荷叶圆圆水上悠,镜子圆圆娘房里用,红蛋圆圆哄小囝。”出句“一只田鸡四只脚,两只田鸡几只脚?”对句:“一只田鸡四只脚,两只田鸡八只脚?”数字不断增加上去,直到对方答不上或答错为止。还有《踏水对歌》等。

  有相互调侃的:“塌鼻梁,无主张,三升白米叫人量”,“尿床精,告诉众人听,众人不要听,夜壶干涸气,马桶起蓬尘。”

  有气候歌:“头九暖,二九寒,三九冷得不出手,四九三十六,夜夜像露宿,五九中心腊,河里冻煞鸭,六九五十四,河里出螺丝,七九六十三,衣帽两头担,八九七十二(方言读:ni),猫狗畜牲躺阴地,九九八十一,多来买肉吃。”

  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山歌和小曲两大类。山歌一般没有固定的唱词,可现编现唱,即兴发挥,一般不用器乐伴奏。山歌不光纳凉时唱,做家务时、哄孩子时唱,纺纱织布、田间劳作时也唱。

  小曲有固定的词和曲,通常有器乐伴奏,平时也唱,而更多是在庙会、喜庆的日子里演唱。那时唱山歌、唱小曲是极其寻常的事,是一种社会现象。

  我相信,我亲历的该是民歌时代的尾声,我见到的民歌手,是茜泾地区的末代歌手,几乎没有人去传承。要是时间上溯到半个世纪前(即19世纪80年代),茜泾的田头、场头、灶头、床头,到处是吴地软语带着浓浓乡土气息的民歌声,用现在时兴的话说,茜泾是个民歌之乡。是的,古茜泾一定是个民歌之乡。可惜,当我想到要整理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的时候,能完整讲述故事和会唱茜地民歌的人大多已经作古。尚在人世的,大多已记忆朦胧,只记得只言片语了。流传在茜泾地区的民间故事、山歌和小曲,大多已经失传。

  当时最流行的也是最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是歌唱茜泾古镇的一首民谣,幼年时听我奶奶唱过,我管它叫作《茜泾谣》,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我决定把它收集整理成文。但词句怎么也记不全,好不容易寻访到几位会唱这歌谣的老奶奶,经她们七拼八凑,内容得到了些补充。后来打听到北街有位擅长唱歌谣老奶奶的大女儿,曾学唱过,和我是同龄人,我立即向她请教,几经周折,终于把《茜泾谣》复原,并梳理完整。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茜泾谣》:

  茜泾虽小赛皇城,先朝设立茜泾营。

  文武官员守乡邑,秀监生员出举人。

  宝塔耸立镇中心,棋盘街市闹盈盈。

  三里城廓四城门,水关舟楫通五津。

  南池塔影赛仙迹,北寺钟声伴梵音。

  西郊走马聚名流,东门校场操义兵。

  双井通潮人称奇,范坟巧石见民心。

  新塘映月两相照,环桥夕照景致新。

  东郡庙日夜演大戏,西牌坊弹唱论古今。

  高正堂八将威风赫,关帝庙习武聚群英。

  玉蟹一对环桥下,无节芦苇生瓜墩。

  千年古塔避风珠,云台玉马价连城。

  严氏玉笏朝中物,顾氏神簪聚金银。

  犀角杯、鸡鸣枕,正阳桥下金脸盆。

  后山茜草江南少,舒筋活血染紫缨,

  荷花池内开并蒂,鸳鸯交颈水中行。

  千年古木接青云,太平桥堍杏梅林。

  大通桥外桃园洞,八月丹桂香满城。

  千年银杏长骨牌,西门外出活财神。

  满洲街出活观音,白衣宝殿抚冤魂。

  莫道小小弹丸地,物华人杰又地灵。

  世事沧桑越千年,民谣声声唱到今。

  唱着这首歌谣,茜泾古镇风貌便活生生呈现在眼前。这首歌谣,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人们口口相传着,出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前的人们也许还耳熟能详,但现在,连知道有这歌谣的人也已经很少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歌谣中的渔文化
家乡民间歌谣散记
民歌小笺
皖西大别山区民歌的历史、民俗、审美价值
【故园情深】韩永强|五句子歌:宜昌地域文化的重要符号
民歌研究:两首民歌的惊人相似之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