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食品安全一直是千古话题 原来智慧的古人是这么做到的!

在科技、经济、文化、生活水平都节节拔高的今天,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我们紧抓毫不放松的头等大事,那么对智慧的古人又是如何对待食品安全问题的呢?

看古人如何应对食品安全?

周朝,统治者对待食品安全尤其重视农产品的成熟度。《礼记》记载“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意识是说,农产品在未成熟之前是不能在市场上出卖的。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防止不成熟的农产品引起食物中毒。不像现在有的不法农场主对果蔬采用催熟、染色等不法手段牟取暴利,这在周朝都是不允许的。这一记录,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有关于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记录。

看古人如何应对食品安全?

同时周朝还规定“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这一规定是为了防止滥杀禽兽鱼鳖的。也就是说不按季节狩猎将是不允许在市场上出售的。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熟)燔其余。其县官脯肉也,亦燔之。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臧(赃),与盗同法。”也就是说,如果出现腐烂变质的肉类可能导致人中毒的,应该对其进行焚毁处理,否则将会处罚相关官员。

唐代,对待食品安全相对最为严格。《唐律疏议》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大意是,如果脯肉有毒曾使人致病的,剩余的速速焚毁,违者杖罚九十;如果明明知道脯肉是有毒的却不知道马上焚毁,致人病者,是要判处徒刑一年的;如果故意致死者,按照过失杀人论处。

看古人如何应对食品安全?

宋朝,在对待食品安全方面,统治者制定了“行会”制度,即将商人按照行业分类,并进行登记造册。这样食品的质量就更加容把关,一旦出现问题就拿会长是问。同时在南宋,大致方略与唐朝类似。

看古人如何应对食品安全?

毕竟民以食为天!不难看古代人在对待食品安全方面也是丝毫不含糊的,而且同样有自己一套成熟的法规和标准来严控把关,也值得今人多加借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脯肉有毒,致死者绞
我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方法
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规制,法制史论文
语文每天一道题 | No.8 阅读理解
皇家如何保证吃上“放心肉”?
山东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 加快构筑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