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银行多给了1万元,福建男子坚决不退,还说”离柜概不负责”,结果法院判决…
userphoto

2023.10.09 北京

关注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你到银行取款时,工作人员多给了你一些钱,你会怎么做?你会诚实地退还多余的钱,还是心存侥幸地拿走?

如果你选择了后者,那么你可能要小心了,因为你可能会面临法律的制裁。在福建三明,就有这样一个男子,他到银行取款时,银行多给了他1万元,他却不肯还,结果被银行起诉到法院。

这场官司的结果,你能想象吗?


真实案例回顾

这个男子叫何某,他有一笔存款在某银行。一天,他到银行办理取款业务,要求取出4万元。工作人员操作后,从钱箱里拿出5沓钱递给何某。

何某数了数钱后,就离开了银行。后来,工作人员在对账时发现短款1万元。经过调查和监控录像,工作人员确定自己多给了何某1万元。

于是,工作人员联系何某,要求他返还多余的钱。

可是何某不承认多收了1万元,只说自己拿了4万元。他还说自己在办业务时看到了银行里摆放的牌子,上面写着“离柜概不负责”。

他认为自己已经离开了柜台,银行就没有权利向他追讨钱款。工作人员无奈之下,只好向领导汇报。银行决定对何某提起诉讼,要求何某返还多给的1万元本金,并赔偿拒不返还这1万元产生的利息损失。

法院受理了此案后,双方进行了庭审。银行作为原告,提交了三份证据:何某的个人活期支取储蓄凭证、视频录像及三张照片(皆为视频截图)。

这些证据用来证明何某取款4万元的事实和银行实际向何某交付5万元的事实。何某作为被告,没有提交任何证据,只是坚持自己只收了4沓钱。


案例分析和处理结果

法院经过审理后认定:根据个人活期支取储蓄凭证和视频录像及截图等证据显示,在办理取款业务时,银行工作人员从钱箱内取出5沓钱放在何某身前的取款口处。

何某先将4沓钱装进袋子里,隔了七秒之后又将剩下的1沓放进袋子里。因此可以确定银行实际向何某交付5万元。

法院认为: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

本案中,何某在收到银行工作人员电话后应当知道自己多收了1万元,并应当及时返还给银行。但是何某拒绝返还,并以“离柜概不负责”为由抗辩。该牌子仅具有宣示性作用,并不在双方产生法律约束力。

因此,何某构成不当得利,应当向银行返还1万元款项,并赔偿银行因此产生的利息损失。

最终,法院判决何某向银行返还1万元本金,并按照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损失,从银行工作人员电话通知何某之日起至何某实际返还之日止。


法律教训和借鉴意义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法律教训和借鉴意义:

第一,银行在办理取款业务时,应当仔细核对金额和数量,避免出现多付或少付的情况。

如果发现有误,应当及时通知客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追回多付的钱款或补足少付的钱款。

第二,客户在收到银行交付的钱款时,应当认真清点和核对,避免出现多收或少收的情况。

如果发现有误,应当及时告知银行,并配合银行进行调整,如退还多收的钱款或要求补足少收的钱款。

第三,如果客户多收了银行的钱款,而银行要求其返还时,客户应当诚实守信地履行返还义务。

如果客户拒绝返还或者故意隐匿,将构成不当得利,不仅要返还本金,还要赔偿利息损失。客户不能以“离柜概不负责”为由拒绝返还,因为这只是一种提示性的告示,并不能免除客户的法律责任。

案例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本文根据真实案件改写,仅作普法用途,请勿过度解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存款有着大学问 教你让工资卡的利息收入涨起来
让银行哭泣 活期利息翻10倍秘籍
案件|为打动女网友,沪男子汇45万委托她理财,要求还钱时对方称系赠与
消协和银行的负利息法律大战全面拉开
巧妙银行存钱 利息最多翻六倍
十年首次,银行增加活期存款利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