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着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进生态高效畜牧业发展
上虞市地处宁绍平原,是全省畜牧养殖大县之一。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生态畜牧业发展战略,畜牧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全市2007年生猪饲养量45.4万头,家禽饲养量815.76万羽,畜牧业产值6.36亿元。有生猪存栏50头以上猪场400多家,其中千头猪场50多家,万头猪场8家,呈现出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格局。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优化畜牧业发展环境
1、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畜牧业是上虞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畜牧业发展,近年来,在落实中央和省里政策同时,先后出台一系列产业化扶持的政策措施。一是对高效生态畜牧养殖示范园区建设予以扶持奖励,园区要求进行规划论证,按当年投入额的20%—30%给予奖励。单个园区奖励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二是出台能繁母猪补助政策。除执行省里补助标准外,2007年市财政还对全市的1.92万头能繁母猪共补助资金96万元。三是积极开展生猪养殖农业保险业务。统一每头肉猪的参保价为500元,参保率达15.2%,能繁母猪50元一头,参保率达83.3%。四是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实行以奖代补。近几年,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资金,对治理达标的畜禽养殖场(存栏200头以上)给予一定的奖励,全市共投入治理资金2742.76万元, 有力地促进了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物的综合利用。
2、规划引导、搭建发展平台。2003年,市政府做出城区畜禽禁养和限养规划。为进一步促进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优化区域布局,转变养殖方式,妥善处理畜牧业发展与用地紧张的矛盾,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积极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开展畜牧业用地调查及规划的通知》和《上虞市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暂行规定》。根据区域环境容量合理调整和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布局和规划。规划省市级畜牧养殖示范小区,规模猪场86家,载畜量100.895万头,土地4689.7亩;规划规模养殖场22家,载禽量1540万羽,土地432亩;规划规模养兔场3家,载畜量13000只,土地56亩;规划规模牛羊养殖场1家,载畜量2000头,土地35亩。
3、明确责任、强化目标考核。把生态畜牧业建设的目标纳入乡镇目标年度工作目标的考核内容。明确各个乡镇要完成1个以上新建农牧结合生态畜禽养殖场建设任务,积极做好生态畜牧业的规划制定、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和工作调度,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畜牧业的稳步开展。
4、典型示范、加强宣传带动。抓典型示范,在丰惠、沥海等条件较好的乡镇选点落实数个新建家禽、生猪农牧结合生态示范场,从选址、布局到引种给予全过程指导。同时组织全市畜牧养殖业人员召开生态畜牧业现场会,市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报道,制作专题,宣传生态畜牧业,扩大影响力。2007年底全市已建生猪大型生态规模养殖就有 56 家。
二、农牧结合、积极探索生态养殖模式
1、建立生态高效畜牧示范园区。为了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畜牧业,提高畜牧业机械化、信息化、生态化水平,实现畜牧养殖与生态和谐, 2007年我市在开展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整治的同时,重点开展生态高效现代畜牧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大自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富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两园区试点,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已新建、扩建猪舍1.53万m2,管理房、化验室、饲料加工等2000m2;建成沼气工程1150m3及粪污处理配套工程和100m3沼液储存喷灌系统,对400亩杨梅、雷笋基地实施沼液喷灌,另外酷暑降温系统、太阳能供热保温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等设备也完成安装调试并已在运行。二个生态、现代、高效的畜牧园区正在显现,对推进全市现代生态畜牧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加快建设养殖小区,推进适度规模养殖。过去我市的畜牧以家庭养殖为主,人畜混居,养殖场臭气冲天,每到畜禽传染病流行时,人人自危。为改善养殖条件和居住环境,我市引导建立了15个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在尊重农民分户经营养殖同时,引导农户适当扩大养殖规模,走分工分业、专业化饲养的路子,逐步实现从业人员的专门化和技能化。畜牧小区做到场地选址科学、基础设施完备、规模效益明显、管理制度健全,严格坚持“七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防疫、统一技术、统一治污、统一服务、统一销售或“五统两分”即分户建设、分户经营模式。创新组织模式,建立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行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目前全市有畜牧业协会合作社7家,有18家单位通过无公害畜产品基地认证,通过QS食品标准认证的有5家企业19只产品。
3、以规模化畜禽场整治为推力,大力推行种养、渔牧结合生态循环型模式。2005年市政府在全市开始畜禽污染物治理,通过农牧配套、种养结合、立体经营、加工有机肥、沼气发酵、设施处理等多种方法,开展了对规模场污染的综合整治。如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上虞越泉农牧有限公司,存栏各类成猪1.2万头,2006年投资208万元开始建造大型沼气池,并进行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设施建设。200立方米日产沼气,除养殖场自身生产生活燃料用外,还接到周边70多户农户作炊事之用,一年就为公司及周边农户节约燃料费用约5万元;沼渣沼液通过适当处理后通过自流式沼渣沼液利用管网,用于灌溉农田、苗木场,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机肥源,就近消纳的“三沼”利用为全市的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三年来,全市共建设厌氧池容积1.06万m3,氧化塘容积5.1万m3,配套农林果园鱼塘1.47万亩,年可处理排泄物55万吨,可产沼气116.15万m3/年,可向农田提供有机肥料35.54万吨,增收节支700万元/年,投入产出比例4:1,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和谐统一。
三、主要成效
1、探索了解决畜牧业用地紧张和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通过市政府的规划,合理选址,有效解决畜牧用地紧张问题,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规范管理制度、提高生产技术,可减少养殖污染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实现生猪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生产,有效的促进畜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和谐。
2、拓展了畜牧业生产空间,提高了畜产品的供给率。2007年我市生猪饲养量45.4万头,产值5.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78.8%。存栏18.16万头,比去年同期增25.4%,其中母猪存栏2.08万头,同比增32.7%;出栏27.24万头,同比增24%。我市在确保畜产品自给率的情况下,主要几个猪场有60%以上的肉猪销往外地,提高向外地的供给率,拓展了外向型空间。
3、促进了农业增收、农民增效和资源循环节约。在实现本场规模养殖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化、社会化的运作。在本场有一定的辐射能力以后,按照市场机制,公平自愿的原则,以经济效益为基础,把推进生态养殖与培育龙头企业、组建专业合作社结合起来,把应用现代农业技术与推进品牌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与研发运用畜牧、种植、渔业循环利用综合技术结合起来,与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结合起来,实现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高养殖户的综合收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宜都市发展畜禽规模化生态化养殖情况调查报告
福建省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
农村新报报道:打造三美畜牧业 荆楚肉香飘全国
石首市实施“四大工程”助推畜牧业跨越发展
全市畜牧兽医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广东省畜牧业发展现状和思路举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