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海县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介绍

创新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打造省级大循环示范县

宁海县农林局

 

我县地处浙江东部沿海,濒临象山港和三门湾,面积1843平方公里,人口60万。近年来,坚持“生态立县”的战略思想,成功地将循环经济转化为“生态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在浙江东海岸率先打造了10万亩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2009年的全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场会,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把“点上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三级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确定为全国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五大模式之一,引领宁海走上了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我县现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县,并被列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去年全国综合经济百强县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位第63位。我县围绕“三个坚持”扎实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

一、坚持科学引领,把牢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三个关键环节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生态是目的,循环是手段,规模经营是基础。我县从筑牢生态循环农业的三个关键环节着手,逐步勾划了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发展蓝图。

(一)规划引领谋发展。在“十一五”规划中,按照“蓝色东部”的功能定位,我县提出了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最佳生态人居区、和谐发展先行区的总体战略,大力推进循环经济“2133”工程(打造宁海湾循环经济示范区和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两大园区,推进10大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创建30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培育3类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并对位于长街等地域范围的15余万亩面积进行了系统规划。20 06年起相继编制了《浙江东海岸10万亩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宁海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宁海县省级循环农业示范县创建规划》,从产业主体、社会参与、保障体系三大领域,确定了以种植、畜牧、水产业为中心的第一产业,以粮食、水产品、果品等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以旅游、物流、服务业等为重点的第三产业,构建起了循环衔接、整体联动的一、二、三产业链,实现效益互补,为推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领导重视助推进。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工作。2007年伊始,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多次被列入县重点工程,5年来直接投资4.5亿元,大力发展产业基地、生态养殖小区、大中型沼气工程等重点项目,做实服务平台,强化政策引导,整合资源共享,创新体系机制,优化项目支撑,为县域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搭建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三)机制健全促保障。县政府注重财政投入激励,出台了《关于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每年安排600万元专项资金,对一些重点企业(项目)进行直接投资、间接补助、贷款贴息等有效支持,每年把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列为年度考核和督查的重点内容,切实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为县域生态农业再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二、坚持重点谋划,夯实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三大基础支撑

我县坚持以规模化带动产业化、基地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通过土地流转、主体培育、服务平台打造等基础性工作,为生态循环农业有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抓好土地流转这一核心基础。我县生态循环农业起步来源于土地流转。自2001年起,在“农民自愿参与、方式自由选择、企业自主经营、市场自我调控、政府自觉服务、规模适度控制”等“五自一控”与土林地银行流转模式的试行下,全县流转耕地达到22.83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7.4%,流转林地34.1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21.05%。土地资源的适度规模经营,在促进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上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二)抓好主体培育这一市场基础。农业龙头企业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依托。我县有目标、有选择地扶持发展农业行业性龙头企业,使其不仅具有示范带头作用,还成为循环链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而拉动整个产业的循环发展。现有宁波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250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农户参与”的思路,大力推广集贸工农于一体的“订单(市场)+公司(合作社)+农户(农民)”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了1000亩以上农场(林场)22个、500亩到1000亩农场(林场)33个,基本形成了茶叶、土鸡、西瓜、无公害蔬菜、柑桔、竹笋等6大主导产业,白枇杷、马铃薯、香榧、猕猴桃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成功涌现出四个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样本:

样本一:畜粪加工——宁海县绿丰生态有机肥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以畜粪为主要原料的有机复混肥加工企业,建有厂房16000平方米,租赁了利丰、海联、振宁等9个重点牧场10500平方米的畜禽干粪无害化处理车间,年生产有机复混肥半成品能力3万吨,不仅有效解决了规模牧场的猪粪污染问题,也为全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料。

样本二:奶牛养殖——利丰牧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是集饲养、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奶牛生产民营企业,饲养荷斯坦优质高产奶牛850头。充分利用农业主产区的农作物废弃物,年消耗青饲料9000余吨,基本上能消耗园区基地内70%~80%的废菜叶、稻秆、黄豆秆等种植业废弃物,净化了农田环境,缓解了空气污染。

样本三:生猪生产——宁波海联畜牧有限公司。该公司年出栏生猪12000头,建立了900立方米的沼气池和300立方米的沼液贮存池,对猪粪尿采取干湿分离处理。将干粪加工成半成品有机复混肥,出售给绿丰公司。尿液经沼气厌氧发酵处理后,将每天产生的16吨沼液的三分之一排放到就近的鱼塘进行立体养殖;三分之一通过专门管道输送到附近金龙浦农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应用;三分之一通过沼液车运送到绿色城堡等蔬菜基地,利用600立方储存池实施肥水灌溉。通过海联公司的典型示范,在全县布局了15处畜禽干粪无害化处理车间,面积达到29100平方米,年可加工有机复混肥6万吨,建成大小沼气池506座,有效解决了全县397户、91700头生猪存栏的污水直排问题。

样本四:作物基地——金龙浦农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建有现代温控育苗室8000平方米、产后处理车间3000平方米、保鲜库800立方米,合作基地15000亩、合作农户500户,年均销售农产品5000余万元。该合作社积极实施以产业、科技、服务、利益为主要纽带的核心示范级、紧密合作级、松散服务级、辐射带动级“四级合作”模式,建造了200立方沼气池和400立方的沼液储藏池,充分结合海联畜牧沼液运用与有机肥应用,并广泛采用中水回流技术,执行绿色有机食品标准,积极推广节本增收、生态安全的组装集成与配套技术,初步建成排灌分离、肥水同灌的“猪------瓜”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改良了土壤,提高了农产品质量。

(三)抓好服务平台这一关键基础。建立沼气综合利用服务平台。采用“联户共建”形式,累计建成沼气池397座,合计容积23500立方米,并建立由斌科沼气工程有限公司负责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专门做好沼气池修建、沼气综合利用等指导工作。据调查统计,506座沼气池年能厌氧发酵处理尿液冲洗水47.33万吨,年能削减COD4969.65吨。25385立方米沼气池每天能产生沼气5260立方米,年能产沼气192万立方米,相当于1343.93吨无烟煤燃料所产生的热量,全县沼气用户达到2100余户。沼气发电是我县沼气利用的又一亮点,绿港牧业、振宁牧业、新世纪牧业等3家企业已经实施了有效发电,既节省了成本,又提高了资源化利用率。建立有机肥加工和营销服务平台。绿丰有机肥有限公司是我县废弃物再利用的骨干企业,在全面解决全县9家规模牧场粪便问题的同时,在全县分片设立五个养殖散户畜粪收集加工点,每天在养殖户安放2个大型垃圾桶,再用收集车进行收集加工成有机肥半成品,再统一运送到有机肥加工厂加工成精品有机肥,年收集粪便2.5万吨,有效解决了全县50500头分散小规模养殖户畜禽排泄物难的问题。针对不同作物的需要,相继研制出了柑桔、蔬菜、水稻等7种专用有机肥,实施农作物科学施肥。建立沼液综合利用服务平台。由于我县畜牧业养殖规模较大,每天能产生大量的沼液,因此我们加大了沼液池建设,沼液贮存池容积已达到12500立方米。为了推广应用,以青珠农场循环农业核心区为中心,一方面通过专用管道输送到就近的瓜果基地及鱼塘应用,另一方面,配备6辆沼液专用车把沼液运送到绿色城堡等全县各个蔬菜基地实施肥水灌溉,取得了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和农产品优质品牌培植的双赢。建立农业废弃物回收服务平台。建立以天虹再生资源有效公司为中心的回收公司,把周边农用的瓶、罐、农用薄膜等进行回收加工利用,回收率达到98.2%;建立以三禾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为主的处理公司,将全县种植基地所产生的12万吨农作物秸秆集中回收粉碎,制作成秸秆粉末作为有机肥加工辅料、秸秆煤、食用菌培养料等,秸秆资源循环再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三、坚持特色培育,打造县域生态循环农业三级模式

经过探索实践,总结形成了点、线、片、面紧密结合,企业、产业、区域三个层次环环紧扣的“三级循环农业体系”。

(一)以点带线,构建以企业为重点的内部小循环。企业基地、大户点上的小循环是生态循环农业的基础环节。由于规模化经营产生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因此我县在利用种养殖业所产生的废弃物上做文章,采取农牧结合的发展方式,大力实施畜禽粪便加工还田、沼气工程、秸秆过腹等资源循环,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清洁与减量化生产,形成了源头、过程、排放减量等系列化生产流程。目前,园区已建成减排典型企业15家,其中6家被列为宁波市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二)以线促片,构建以互利为纽带的区域中循环。不同产业与产业之间形成的中循环是生态循环农业的关键环节。我县以建立生态型“种、养、饲、加”一体化的生产模式为目标,逐步建成了中小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生物物种共生互利、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生态农业相结合的设施农业、农作物秸秆利用、农资减量化等7种循环发展模式,实施“农业废弃物—奶牛养殖—有机肥加工—农作物”、“畜牧养殖—粪(肥)—有机复混肥—瓜果菜”等多种立体化种养,县域60%以上农产品通过加工包装达到转化,60%以上农产品出口创汇,示范区被列入省“99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2010年又被国家发改委列为现代农业示范项目。

(三)连片成面,构建以园区为载体的县域大循环。实现县域大循环是生态循环农业的提升环节。我县把整个县域范围作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试验田和责任田,按照“蓝色东部”和“绿色西部”的生态产业格局,着力推进“连片成面”循环农业建设,整个县域形成大循环整体联动,农业产业逐渐向重点区域集聚,3大特色产业区逐步成型:东部三门湾区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粮食、无公害蔬菜、瓜果、海水养殖;西北部山区立足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发展茶叶、竹笋、小水果等;中北部定位近效型都市农业,发展蔬菜瓜果保鲜、农产品加工、农业休闲产业,成为农产品集散中心。县域大循环圈内6大主导产业同步发展,形成了3个现代农业综合区、2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40个现代特色农业精品园的块状产业发展格局。

生态循环农业的探索与实践,我县农业竞争力日益增强: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85%以上,主导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全县稻谷、蔬菜、茶叶、水果、毛竹等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已达到40余万亩,占全县总种植面积的60.05%。创建了“浙江名牌”6个、“浙江名牌农产品”2个、“浙江著名商标”4个、“宁波名牌与知名商标”28个,望海茶、“泉丰”西瓜、“振宁”土鸡、“甬丰”大米分别被评为省第一届“十大名茶”、“十大名瓜”、“十大名鸡”、“十大名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沼气旺生态农业兴
节能宣传周|我省农村可再生能源典型案例推介
种养结合高效发展 玩转生态循环农业
2020关键年!“生态循环农业”经典模式,全球都在用
生态高效循环农业项目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
生态农场建设 | 常见的四大生态农业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