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墨淋漓之奥妙

高清:3800幅古代绘画图库,1200幅齐白石作品图库,27G历代经典书法套装,4100幅西方大师经典油画,临摹学习绝佳素材!

山水画如何能达到“水墨淋漓”的效果  

    这其实是有关用墨的问题,关于用笔用墨的问题我在前面多次谈过。前人说:“画难常湿。”意思是说,要想使画面永远保持着湿润的感觉是非常不容易的,往往在墨色未干的时候感觉画面效果很好,一旦干透以后,其效果就会发生截然不同的改变。

   山水尤其是北方山水,山石裸露,苍劲而挺拔,画中有时需要用苍劲浓重干涩的笔调勾勒出沧桑的感觉也就是说,有“干裂秋风”般的笔调凝重地写出强劲与沧桑,也有以“润含春雨”般的笔调轻松地画出和畅与润泽。

   果结合用笔用墨的节奏性使景与远大与小、轻与重的表现构成遥相呼应。于是透过笔调的干湿浓淡,笔触的离合聚散,一个不失苍劲厚重,又富有平静温润,不平之平、平中之不平的画面感觉就会显现出来了。

   关键问题,在于水分的控制,以及画面整体干湿对比关系的处理。只有对上述关系的准确把握,方可取得所谓“水墨淋漓幛尤湿”的感觉。  

  为了表现雨后山石湿淋淋的感觉,一是泼色、泼墨叠加可以微妙的墨色变化可以构筑沉雄而不失俊秀的意境。 泼墨泼色最要紧处是要见笔。而对于尚缺乏经验的习画者来说,使用此种技法时往往是只见墨或色的种种变化,却感觉不到支撑其间的内在骨力,画面上留下的只是水汪汪的一片渍迹。所谓见笔,就是要使画面上留下一定的笔触,且其笔触边沿要相对清晰,但是过于清晰又会失去泼墨的韵味,尤其是在泼墨的基底上趁湿添加其它墨色时,更要注意控制叠加之墨色的水分不可太湿,着纸不可太实,要考虑到在干燥过程中的渗化效果。墨与色相互融合交相辉映,把握的好,并对干燥过程中渗化效果的预见,可以出现恰到好处的墨色水分效果。用隐含其中的笔痕,依势反映出山的结构与凹凸,从而表现出山的情味与质感

  二是破破色的手法,即在勾勒墨线后,趁着没有完全干的时候,用水、色或淡墨冲染。这样,由于水、色或淡墨是覆盖于尚未干燥的墨线之上,在干燥过程中就会互相渗透、冲破,尤其是在用水、色或淡墨冲染时还特意与墨线、轮廓相交错,由之更形成错综丰富的层次效果,加强了画面湿润感。同时还能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生动变化。墨破色、色破墨、墨破墨、色破色的技法如果再加之以干破湿、湿破干、干破干、湿破湿的不同应用之后,便出现许多奇妙的效果其关键在于使用的适时适地恰到好处

   如画瀑布,用浓重的笔墨真实地出雨中山势气氛的同时,又以简练流畅的笔调勾画出瀑布的水势,一重一轻,一浓一淡,一刚一柔,大对比可以形成大节奏强烈的对比可以构成别样的意趣。疏密有致、粗细有别的线条,再衬之以破墨的自然渗化,变化丰富柔和委婉的水墨色调,画面的主体变得厚实而明快。乍看去,重重叠叠极富深度,待仔细端详,又全然不见繁复的笔致和渲染之起止笔底功夫深厚者不可得

  水墨画常常讲要层积而厚,一层一层的皴染会使物象变得厚实,但是,只有那些远看苍茫浑厚,似乎经过了无数遍皴擦点染,近看却又看不到具体的痕迹,仿佛没有怎么画过的若有却无的效果,才是高超的手段。

   山水画虽然境由但是没有对自然山水的深切感和体验,很难产生理想的效果。山水画之所以不同于风景画,其主要差别就在于山水画更着重于意与的表现。而这种决非现实中的实而是,深得此中真谛者才能创作出真正的山水画作品

    一个笔墨和构图技巧娴熟的完整画面,都是画家苦心经营后的突发奇想。“白发三千丈”、“依天磨刀割紫云”,古今数不尽的经典之作,就是在这样的奇思妙想之下产生出来的。 (文/丁雪峰  图/傅抱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艺术课堂 | 国画中的墨法 · 壹
中国绘画中“墨”与“色”的关系
浅析黄宾虹“墨法”
山水画中的用墨方法
破墨与积墨
李向华:《中国山水画主题课》教程及课件(第四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