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低年级小学科学观察”的理解和做法

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自然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综合能力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观察的活动。 

小学低年段学生,他们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他们对事物外部的形象、具体的特征特别敏感。所以,在低年段科学课的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在指导学生观察时除了讲清观察方法、注意事项外还要给学生提供观察材料。

充足的材料有利于分组观察,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观察的机会,让他们能更好地认识自然事物。而典型的观察材料可以激发学生乐于观察、主动探究的情绪,有利于学生顺利进行观察,全面认识自然事物的特征。为学生准备充足、典型的观察材料,是保证学生有意观察、主动探究自然事物的基础条件。例如,在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叶时,课前要求学生自备一些植物的叶,教师则要有目的地准备一些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的典型特征的植物的叶的材料,以利于学生观察。再例如,在上《蚂蚁》这一课时,让学生自己准备蚂蚁,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放大镜、昆虫盒以及一些辅助材料,放手让学生分组观察,自由地研究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们面对昆虫盒里放的蚂蚁和放大镜,忍不住地用手去拨弄,用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自然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了。教师也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要多注意到哪个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争论什么,及时进行提问,如问些“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帮助学生开展有实效的科学探究活动。

积极开展课外科学研究活动,力求把这种活动化为学生们乐于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拓展知识,发展兴趣,锻炼能力,促进其观察能力的培养。如通过课堂教学学习后,可让学生们在课后注意观察校内、马路边和公园里的花,对花的颜色、形状、气味和名称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还有一些种植、饲养活动,如种花、养金鱼、养蚕宝宝等,必须进行课外的时间进行观察活动。学生通过课外观察活动,将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如种子是怎样发芽的,金鱼怎样吃食,蚕宝宝的一生是怎样变化的等。这不但使学生扩展了自然知识,使他们的观察内容有了新意,而且增强了他们对自然事物的极大兴趣,养成了良好的、认真细致的、坚持不懈的观察习惯,促使了其观察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通过教学实践,我也认识到对低年段学生掌握对科学探究中最基本的观察技能是为今后中高年级学习科学课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培养小学低年段学生的观察能力,既是科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也符合低年段学生的认识规律。但同时,我也认识到,一种基本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反复进行训练、运用才能形成的,小学低年段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任务是艰巨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科学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策略探究》课题申请·评审书
科学课创新实验教学探索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及动手能力培养
河北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三年级实验记载单
如何上好一堂小学科学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