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淫致病之风邪(上)——为什么我们会生病

【编前语】

相信正在看此条信息的你一定得过感冒,或轻或重。

或许有些身体较弱的朋友每年感冒的次数已经无法数清,只要稍稍着凉就会鼻涕、喷嚏一把抓。

 

就是我们平日这么熟悉的感冒,我们对它了解多少?

大家知道它是怎么得来的吗?

而中医所说的“六淫致病”究竟是什么意思?

其中“风邪”又有哪些特点?

今天正安中医出诊医师曹田梅老师从感冒这件小事聊起,一点点细致入微,用最平实的语言让你弄懂什么是风邪。

 

讲述者:曹田梅医师

整理者:王中华(正安聚友会志愿者) 

 

感冒是怎么得的?

细菌、病毒?受凉、伤风?

孰对孰错?

我从很小的时候对这个问题就有解不开的“疙瘩”,妈妈跟我说,出门要多穿衣服,别着凉,别受风,要不然会得感冒。

哦!感冒和受凉有关?

等上学以后,接触了科学,老师说感冒是细菌和病毒导致的。

那谁说的对呢?

等我学了中医后才明白:妈妈和老师的话,代表了中医和西医不同的观点。

当时我学医时既学西医也学中医,西医认为感冒和细菌病毒有关,中医认为与六淫邪气有关,当时学的时候,我感觉西医讲得好,西医把感冒讲得很清楚啊,你看细菌长得什么样,甚至我们在显微镜下都可以看到培养的细菌。

中医说特别模糊,说是外感的六淫侵袭了我们的机体。

但是等我当了三十年的临床医生,才感觉中医的这套理论太高明、太完备。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了解一个疾病是为了什么?为了预防和治疗它。

西医重视病原,中医重视病因,当我们找到原因才能去预防。

西医也讲预防,(防感冒)戴口罩,勤洗手,这样就预防了吗?

我刚学医的时候就有个想法:既然细菌、病毒都搞清楚了,为什么不做成疫苗呢?如果做成疫苗就不得感冒了。

其实问题没这么简单,因为细菌和病毒会变异,传代非常快!

比如今年发现的禽流感(病毒)是多少?

H7N9. 禽流感每年都在变化,你怎么做疫苗呢?

它变化太快,比我们“聪明”多了。

当然市面上也有流感疫苗,它是怎么做的?

靠推测出来,大概是哪个类型的,实际上与临床相差太远。 

细菌也是一样,刚开始研究出一种抗菌素,可以持续几年有效,到后来时间越来越短,现在差不多一个抗菌素上市两三年就产生了耐药性。

还有个问题几乎是没法解决的,就是条件致病菌,这些细菌平时就寄居在我们体内,可以和我们和平相处,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致病菌,没办法把它杀死。

有个专家形象地说:“我们是细菌存活的一个载体。”

我们的身体里有172个家族的细菌,我们需要它们,如果滥用抗菌素把这个细菌的平衡打破了,就会有非常大的灾难,就像我们把地球的生态破坏了一样。所以,西医在预防方面方法不多。

而且,光盯着病原菌的话,在治疗方面也会非常棘手。

比如说,有的孩子细菌感染了,病原菌很明确,理论上说用抗菌素是有效的,而且假定对药物也没产生耐药,但用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不行了。

许多年轻的妈妈都有体会,现在有一种孩子特别多,感冒好了,后继的咳嗽持续不好,有些咳了半个月,有些三个月甚至一年,继续抗菌没有任何效果。

这就是西医的思路,刚开始是细菌导致的,他(西医)就一味抗菌,其实矛盾已经发生变化。

刚开始是细菌引发了呼吸道的感染,但后面(久咳不止)就不一定是细菌,可能是气道致敏了,痉挛性的咳嗽,这时你用多少抗菌素都没用,只能使患者的免疫力越来越差,因为几乎所有的抗菌素都能破坏自身免疫力。

 

我治这样的孩子采取辩证施治,看是风还是寒?是痰还是热?

一般疗效都很好。很多人不太了解中医,觉得中医不就是经验科学吗?

其实不然。中医是个理论非常严谨非常完备的学科。特别在外感病方面有非常系统的研究,《伤寒论》就是讲外感的,它从外感入手,辩证论治,完备、深入,精妙绝伦!

有个日本学者叫汤本求真(1876~1941年),本来是个西医,因为女儿得了疫痢死亡,西医没有办法,他非常难过,开始发奋学习中医,成为著名的经方临床家,后来写了本很有影响力的书叫《皇汉医学》,里写道,中医的理论看似空漠,实则严谨。

中医就数千年来就亿万人体研究所得之病理及其药能,历千锤百炼之后得出结论。也就是说中医是中国人用几千年在上亿人身人试出来的。经过了时间的检验。经常有人说中医是古朴的、朴素的。但绝不是简陋的。

 

哪些因素会让我们生病?

七情,情欲、情志过度会生病,饮食失节会生病,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叫外感六淫。

什么叫六淫?

了解六淫首生要了解六气,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自然界的正常气候统称为六气,如果没有寒来暑往、季节更替,哪有这个世界上各种生命的生生不息?

所以,春天的春风、夏天的夏暑、长夏的湿、秋天的燥、冬天的寒,都是正常的六气,是我们所需要的。

那它们是怎么变成六淫的呢?

这里的“淫”不是指淫欲,而是过度的意思。

所以中医讲太过与不及。

“至而未至,不至而至,至而太过,至而不及。”

“至而未至”冬天该冷的时候寒气没到,如果哪年是个“暖冬”,来年因此患病的人会比较多;

到什么季节就该有什么气候,到夏天就该热了,冬天就该冷了,还没有冬天,一场大雪提前到来,这叫“不至而至”;

“至而太过”,今年冬天来了寒气,但今年的寒气格外严重;

“至而不及”,到了春天该暖和时不够暖和。

这些外在异常的气候容易变成导致我们生病的原因,就是“六淫”了。

 

六淫之一

风邪致病的特点 

风邪致病特点一: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中医万宗不离阴阳,阴阳是中医把复杂事物归类的高明方法,邪气也分阴邪、阳邪。

风是动的,阴静阳动,所以风为阳邪。

其性开泄,当风邪侵袭人体时,我们的毛孔、腠理是开泄的,容易出汗,而且容易袭击我们身体属于“阳”的部位。

《伤寒论》开篇讲太阳病,一个麻黄汤证,一个桂枝汤证。

麻黄汤证是太阳的表实证,桂枝是表虚证,一个叫中风,一个叫伤寒,麻黄汤证是身体受了寒,无汗,头痛身痛骨节痛,脉实、浮紧;桂枝汤证是有汗,中风,开泄,脉浮缓。

记不住脉都没关系,记住一个关键点:有汗与无汗。 

什么是“阳位”呢?

人体的背为阳,腹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头为诸阳之会。

风最易袭击头面和脊背,所以说“易袭阳位”。

陕北出来的歌星阿宝出场的装束有什么特点?

裹着头,穿羊皮背心,要护住脊背和脑袋。(在陕北)头一定要裹住,否则会头痛。

所以坐月子的人一定要戴帽子,就是这个道理。

有颈椎病的人要留心,空调和风扇有没有对着脖子吹,可以用围巾或高领毛衣把颈部保护好。

 

风邪致病特点二:

善行,数变。

这一点荨麻疹表现最明显,(发作时)哗一下,出现一大片一大片的斑块,一会儿马上又没有了,你去摸皮肤,完好无损,来无影去无踪,简直跟风一样,这是风邪为患,用祛风的办法一定有效。

 

曹操的头风病,有人形容“如鬼神之作”,一些农村人说,好像被鬼捏了,忽然一下子痛得不行,很快又好了,这就是风的特点。

 

有种关节炎叫“行痹”,中医把关节炎分为三种:行痹(风痹)、痛痹(寒痹)和着痹(湿痹),急性期叫热痹。

行痹的特点就是痛无定处,四处游走,这是风邪为患,祛风治疗效果最好。

 

还有小儿抽风(惊厥),大多先发高热,继而抽搐,和自然界来台风的时候很像,台风来之前,很闷很热,热到一定程度后,热极生风。

所以,风邪致病的第二个特点是:善行,数变。 

 

风邪致病特点三:

风为百病之长。

风是导致六淫致病的“头目”,风邪可使人的腠理疏泄,它会合并其它邪气共同入侵我们。

我们经常听到中医的术语里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风湿病、风火牙痛、风燥咳嗽等等,所以风为百病之长。

 

另外,它还有个含义,就是风侵入人体之后,若没及时控制,会导致各种变化,并逐渐引起各种重大疾病。

感冒不是个小问题,医生当得久了都(对它)会有警觉,目前已知的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症都可由感冒引发。

对于老年人而言,如果感冒没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可能就成为他(她)的死因!

老年人免疫力相对低下,且感冒时不易发烧,若有基础病,会引起各种失调。有时一个老人家因为感冒,突然血糖失控了、血压失控了。

 

日(本)语里感冒就叫做“风邪”,感冒就是风邪或者和其它邪气一起侵入人体导致的。

《红楼梦》读过的人很多,大家还记得“晴雯之死”吗?她的死因有很多,比如生气,但最初的起因是伤风。

在《红楼梦》第五十一回,晴雯恶作剧想吓唬出门的麝月,“仗着素日比别人气壮,不畏寒冷,也不披衣,只穿著小袄,便蹑手蹑脚的下了熏笼……随后出了房门。只见月光如水,忽然一阵微风,只觉侵肌透骨,不禁毛骨森然。……晴雯因方才一冷,如今又一暖,不觉打了两个喷嚏。”马上感冒了,加上生气,最后香消玉殒,连小命都没了,感冒就成了始作俑者。

所以,感冒的正确处置非常重要。 

 

风邪致病特点四:

其性主动。

中风就是西医说的脑血管意外,脑血栓或脑出血(脑溢血),为什么中医管它叫“中风”呢?因为它起病非常突然,像风一样。

《金匮要略》里的小续命汤就是治疗中风的,但唐宋以后,中医学术界开始争论:这个“中风”没有外风直接吹到,尤其是近代一些,他们根据实验室的一些检验和西医对这个病的理解,现在大多把它叫做“肝风内动”,夹痰夹火上扰,不再提“外风”,而认为是“内风”引起的了。

 

被邓铁涛称为“中医的脊梁”的李可老先生,自己得了中风,就用了小续命汤,恢复非常快,后世医家大多不敢用此方治中风。

因为方子里有麻黄、防己、防风、杏仁、桂枝这些祛外风的药,依现在对中风病的认识:中风患者之前大多都有高血压,用了麻黄血压高了怎么办?

这都不是中医的思维了。小续命汤用好了效果不见得比西医差,甚至不容易有后遗症。中医认真观察自然,善于借助抽象、提炼、取类比象的方法。

从医这么多年,有个深刻的体悟:每当回顾中医经典时,我们现在不要说发展中医,其实许多精粹的东西都没有继承下来,我们不比古人聪明多少,创新就是要高于它(经典),而我们恰恰是把许多好东西给丢掉了,非常可惜!

风邪的这四个特点要背下来,这是基本功,对以后的预防和诊断治疗有很大好处。

 

【编后语】

知道了风邪的特点后,我们如何来有效的进行预防?

在中医治疗与思路上,哪些病具有风邪的特性,又如何用中医思维进行治疗?

下一期,我们将继续为您奉上曹田梅老师关于六淫风邪的精彩讲述,敬请期待! 

―――让我们的微信更精彩―――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参与正安聚友会微信调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防治)一刮风就感冒
如何认识中医(四)——病类
中医病因学
感冒发烧了,只知道打针吃布洛芬?父母们别害孩子了
中医基础理论 45讲 外感病因六淫特点 六淫(风邪、寒邪)
中医基础理论13六淫特点: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