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城门故事

北京历史上共有多少城门,它们有着怎样的变迁?就让我们一起穿过历史,走近那些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了的城门。

十一座城门的哪吒城

金中都是在辽陪都燕京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金城有12座城门,每面3座,东面为施仁门、宣曜门、阳春门;西面为丽泽门、灏华门、彰义门;南面为景风门、丰宜门、端礼门;北面为通玄门、会城门、崇智门;后按北宋汴京改扩城池,在北面又增开了一个光泰门。元朝攻灭金朝后,重新改称金中都为燕京,因屡经兵燹,燕京残破不堪,几近荒凉。

忽必烈即位以后,接受了蒙古贵族有识之士和汉族谋士的建议,把首都从漠北和林南迁燕京,定都于此,授命刘秉忠“经画指授”,营建新都,至元八年(1271),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命名新都为大都。

按照《周礼·考工记》,营国之制的都城要开辟12座城门,四面各设3座城门。这是因为古人视“十二”为“天之大数”,城门取数十二,意在应合十二时辰之数,因此成为历代尊崇恪守的王城规制。然而,刘秉忠在旧城东北方营建元大都,别出心裁地把元大都建成“城方六十里,十一门”,东南西三面均为3座城门,北面仅为两座城门,将城门奇偶相配,独具匠心地用11座城门象征哪吒的三头六臂两足。由于刘秉忠对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类的学问无不精通,因此在元大都的设计中加上神话色彩,以哪吒作为京城的守护神。

这11座城门分别是:东面的光熙门(今和平里东)、崇仁门(今东直门)、齐化门(今朝阳门);南面的文明门(今东单南,又称哈达门)、丽正门(今天安门南)、顺承门(今西单南);西面的平则门(今阜成门)、和义门(今西直门)、肃清门(今学院南路西端);北面的健德门(今德胜门小关)、安贞门(今安定门小关)。

整个元大都城的城垣均为夯土板筑而成,呈南北略长于东西的矩形,为防止雨水对城墙的冲刷侵蚀,采用苇编蓑城的办法,城墙如同穿上“荷叶裙”,加上11座城门犹如哪吒的三头六臂两足,因此被人们称为“哪吒城”。

明朝改建为九座城门

明朝派大将徐达攻克元大都,改称北平。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占首都南京,夺取帝位以后,升北平为北京,并迁都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规模营建宫殿、坛庙,广修城垣,审定中轴线,正阳门耸立于这条中轴线的最南端,取“圣主当阳,日至中天,万国瞻仰”之意。外有瓮城,城南有箭楼,外是护城河,河上有三座石桥,桥下埋有一尊石马,与地安门桥下埋的一尊石鼠连成北京城的子午线。由新建的钟鼓楼作为中轴线的最北端,作为帝王之都兴建的标志性建筑,整个北京城的建筑以这条纵贯南北,长达13里的中轴线依次展开,形成了以宫城(紫禁城)为中心,外围以皇城、内城层层拱卫、三重封闭的格局,如此完整和谐、罕有其匹的巨大建筑群,烘托出封建帝王君临天下、至尊无比的威严,堪称举世无双。

明初定都北京以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进行规划改造。当时败走蒙古高原的元朝旧部(史称北元)不时伺机南侵,出于驻军防守的考虑,明朝决定把元大都城内人口稀疏、空旷萧条的北部放弃,南移5里,另筑新城垣,仍设两座城门,东面为安定门,西面为德胜门。同时把南城墙向南推移2里,其余7座城门一仍其旧,改土城墙为用砖包砌,把元大都东北的光熙门和西北的肃清门废弃,这样,经过修建的北京城共有9座城门,体现了《礼记·脍》季春之月天子“毋出九门”的说法,也符合“九”为最大的阳数,恰好与皇家的“九”相连。

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大规模修建九门城楼,历时四年竣工,除明初新改名的安定门和德胜门外,其余城门均改新称,丽正门改为正阳门,文明门改为崇文门,顺承门改为宣武门,齐化门改为朝阳门,平则门改为阜成门,崇仁门改为东直门,和义门改为西直门。

至明世宗嘉靖四十三年(1564)加筑包围南郊的外城后,以至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谚传世。内九,即是指内城9座城门,四隅城门均有寓意,功能不一,各有司掌。正阳门取“日者众阳之宗、君之象”之意,古人以阳为南、为正,故称正阳门,俗称前门,其形制高于其他各门,称国门,平时不得开启,专供皇帝生前轿辇出入,驾崩后则另走它门。崇文门含“文教宜尊”之意,预示国运永昌,又称景门,即光明、昌盛之门。因此门为北运河终点,商贾货船在此报关纳税才可进城,是征收百货税的“户关”,被称为税门。宣武门意指“武烈宣扬”,因送葬囚车多走此门,行刑人犯过此入菜市口问斩,被视为不幸枯福之门,称为刑门或死门。宣武门箭楼西侧立有一块石碑,上刻“后悔迟”三字,以警示世人。东直门和西直门取“民兴教化,东至东海,西至西陲”之义。东直门有“商门”之称,因其附近多仓廪,并设有木材厂,地近连接运河的通惠河,拉木材、砖瓦的车多走此门,所以又称砖瓦门。西直门正对玉泉山,每日供应皇宫的水车出入此门,因此称为水门。朝阳门含“迎宾日出”之意,南方水运来的粮食经此门卸下,称之为粮门。阜成门出自《尚书》“阜成兆民”之典,京西煤矿所产的煤源源不断由此运抵城内,因此称之为煤门,又称杜门,为休憩之门。安定门和德胜门指“文臣翊赞太平”、“武将疆场奏绩”,“得胜还朝而后凯旋”之义。安定门因班师凯旋走此门,被称为进兵门;又因安外多粪场,粪车入城走此门最近,又称之为生门,即丰裕之门,以取安邦定国之意。德胜门因出师打仗走兵车出此门,称为兵门或军门,又因其有品德高尚之门之意,故而称之为修门,寓以德制胜之意。

外七,则指明嘉靖年间增修的7座城门,即东面的广渠门、东便门;西面的广安门、西便门;南面的永安门、左安门、右安门。皇四,说的是南面的天安门,北面的地安门(俗称后门),东面的东安门,西面的西安门。

永定门建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1553),1957年被拆除,遗址在今永定门内大街南端桥北侧。

明代中叶以后,北部边境烽烟未靖,蒙古瓦剌部多次南下侵扰,迫近京畿,大肆劫掠,明廷深以为患,加之外城人口日增,为加强京师防备,朝臣屡有加筑外城之议。嘉靖二十一年都御史毛伯温上书,倡言修筑外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给事中朱伯宸上书,奏请加筑外城,诏令首辅严嵩总理其事。原计划环绕京师四面加筑外城城垣,因耗资巨大,国库空虚,力不从心,仅修筑正南一面,转而北上,只包围了内城南端,三面长28里,使北京城形成了“凸”字形轮廓。

永定门是外城南垣正门,坐北朝南,与内城正阳门相对,是7座外城城门中最大、最重要的一座,成为北京中轴线上最南端的终点,全长延至18里。取名永定,含有国祚永昌,天下安定之意。嘉靖四十一年(1562)在城中间加筑了瓮城,后在城前又建筑了箭楼,由此构成了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城楼三层为重檐歇山顶,上铺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气势非凡。瑞典学者喜仁龙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5次访华,他在《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一书中盛赞永定门:“体躯高大,整修完好的城楼,给人以雄奇壮伟的印象。”

解放初期,在北京城市规划与建设时,古建筑学家梁思成设想把北京这一举世罕见的大城全部保留下来,并写在《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中。可惜他的计划未被采纳,成为不可弥补的遗憾。1999年,北京史研究专家王灿炽等7名市政协委员向市政协会议提出重建永定门的建议。

 

1953年前的西直门城楼东侧

 

20年代初的永定门南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前言”
图说老北京的城门
北京城门,四九城的故事
短篇杂谈:北京中轴线上的一座城门,建了两百年
老北京城门解读
北京老城门的历史,你知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