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宋徽钦二帝北迁途经偏脸城考略

(征求意见稿)

    金朝天会天会三年(1125年),分两路大军攻宋。于天会四年(1126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把汴京团团围住,并于闰十一月二十五日破城。宋徽、钦二帝被俘,遂迁往金国,最后虏至五国头城(金国鶻里改路,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五国头城),过着“坐井观天”的囚禁生活。

   关于徽、钦二帝被俘后先后押往金国上京、五国头城是怎样的路线?是否经过、驿住九百奚营(今梨树县城北八里处偏脸城)?何时经过?经过几次?众说纷纭。本文就此拟做考证。

   一、从北迁行踪①看徽、钦二帝路径偏脸城的可能性

   金人在靖康破城战争中共俘徽、钦二帝后妃等3000余人,男女宗室4000余人,贵戚5000余人,各类工匠3000余人,教坊3000余人,民间美女3000余人,以及大臣、宗室家属数千人,金人拟全部虏往北国,但启程前杀了一些,放了一些,实际人数14000余人。金将一干人编为七组。金天会五年,徽宗所在的第四组从青城(汴京城西南5里)启程,北行经安阳、邯郸、真定府、涿州至燕京。钦宗被分为第七组,北行路线与徽宗不同。四月一日启程,经郑州、河阳、高平、太原到西京(大同),住了三个月,北行经怀来过居庸关,于宋建炎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七月十日到燕京,比徽宗一行迟到52天。

   天会五年“冬十月,宋二帝自燕徙居于中京”②。九月十三日,金人命令在燕京的徽、钦二帝一行向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县大宁城)出发。于十月十五日到达中京,行程950里,历时32天。二帝离开燕京时,宗室濮王仲理等1800余人以及部分工匠和民女仍留在燕京。

  (一)中京至上京——第一次途径偏脸城

   天会六年(1128年)三月二十六日,二帝一行又由中京出发,迁往更北的通塞州。金之通塞州,即辽之通州,即今四平市一面城古城。据伪满时《梨树县志》甲编地理卷4祠庙古迹名称:“一面城,在县南四平街新市场,城为四面,各约一里余,高有三尺,宽约丈余……形迹已平,故地不复存矣。”

   七月,“以宋二庶人赴上京。”③根据粘罕的建议,金太宗命令在通塞州的徽、钦二帝及1300余人迁往金上京(今哈尔滨市阿城市白城)。于七月二十三日启程,中途路径信州(今公主岭市秦家屯古城)、隆州(今农安县北万金塔古城)、嗢热国(今农安县红石垒古城),过涑流水(拉林河)句古孛董寨(黑龙江省双城市单城子金钱屯子城)、会宁二铺(双城市青岭乡万解古城)。二帝一行于天会六年八月二十一日到达上京(阿城市白城)。

   天会六年“八月,丁丑,以宋二庶人素服见太祖庙,遂入见于乾元殿。封其父昏德公、子重昏侯。”十月“戊寅,徙昏德公、重昏侯于韩州。”即在八月二十四日,金人举行献俘仪式,徽、钦二帝在乾元殿叩见了金太宗,行牵羊礼,祭阿骨打陵。

   此次迁移,史料虽然没有经过奚营的记录,但从通塞州(四平一面城)出发北行,必然经过九百奚营(偏脸城)。

   (二)上京至韩州——第二次途径偏脸城

    徽钦二帝在金上京住了两个多月,于天会“六年十月戊寅,徙昏德公、重昏侯于韩州。”④《呻吟语笺证》记载:“十二月二十六日,二帝抵韩州。

   据《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记载“韩州在辽金两代三迁其治所。州治最初所在及第一次迁至白塔寨,均以无考。第二次迁至今八面城,附部柳河县……。韩州第三次徙治于九百奚营……,奚营遗址在今吉林省梨树县城北八里许之偏脸城。”

徽钦二帝从上京迁至韩州,应为韩州二迁之地,即今辽宁省昌图县八面城。据考证韩州第三次迁徙至偏脸城当在1150年。

   在徽钦二帝一行自上京迁往韩州的同时,金帝又命令住在燕京的晋康郡王赵孝骞等900余人也迁往韩州。当时十二月双方回合后,到达韩州的总人数约2200余人,自此他们过起自耕自种生活。

此次从上京南迁,当与北迁上京路线相同,由信州经奚营至韩州。

  (三)韩州至五国城——第三次途径偏脸城

   天会八年(l130年)七月,“徙昏德公、重昏侯于鹘里改路。”⑤宋代文献也有同样记载:“建炎四年秋七月乙卯,是日,二帝自韩州移居五国城。五国城者,在金国所都西楼之东北千里。”一行于七月十五日自韩州出发,经信州先到乌惹泰(即嗢热国,辽滨州),九百奚营处于韩州、信州中间,位于韩州去信州必经之路。乌惹泰位于伊通河注入混同江(第二松花江)处,是重要的水路交通枢纽。二帝在此改乘船沿混同江西北行,过嫩江进入松花江主航道,向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航行。

   史料载,二帝一行2000余人沿松花江而下五国城。船行至半路,东路都统习古乃传达金帝之令,命二帝一行去五国城人员减员。徽宗再三哀求,方允许宗室晋康郡王赵孝骞、义和郡王有奕等6人,及二帝的嫔妃约140人去五国城,其余千人人移居临横(今内蒙巴林左旗),而以内侍黎安国等千人移居咸州。徽、钦二帝一行人于庚戌中元(七月十五日)出发,行程46天,于九月二日到达五国城,开始了囚居生活。

   二、从当时南北往来路途看徽钦二帝路径偏脸城的必然性

   偏脸城始建于辽代,为九百奚营。九百奚营是辽朝统治下的军事机构。九百奚营存续的确切时间虽无考,但可推测。奚营之地为辽圣宗耶律隆绪时(982-1031)设立,辽灭亡时间为1125年,那么,九百奚营存续的年代在982-1125年之内。金灭辽后,九百奚营并没有废弃,称“合叔孛董”。从古城附近出土的一面刻有“咸平府黑千户”边款的双龙铜镜来看,这里设置有“猛安谋克”。所谓“猛安谋克”,最初是女真战时的军事组织单位,平时称“勃董”。“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百夫长也”,亦称“猛安”为“千户”,“谋克”为“百户”,随着国家政权的建立,阿骨打“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吏之法”,“居止处,皆不在州县,筑寨村落间,千户、百户虽设官府亦在其内”。可见,“猛安谋克”这时已发展成为军事与行政相结合的地方统治机构,且独立于州县之外,并有自己的城寨。

   九百奚营故地,不论是辽代,还是金代都是扼宋金(辽)来往之要道,是金咸平府(今开原县城)经信州(今怀德县秦家屯古城)、济州(黄龙府,今农安县城),到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县)的必经之路。

宋人许亢宗的《奉使行程录》、洪皓的《松漠纪闻》、张棣的《金虏图经》中,都曾提到路过九百奚营。
   金人王寂就辽东路刑狱任时曾路过此地,在他的《辽东行部志》中,记述了韩州迁徙的始末:“韩州,辽圣宗时并三河、榆河二州为韩州。……故城在辽水之侧,常苦风沙,移迁白塔寨,后为辽水所侵,移迁今柳河县。又以州非冲涂(途),即徙于旧九百奚营,即今所治也”。也佐证,九百奚营为“冲途”,即正设在要路上。

由于九百奚营地理位置的重要,金朝于天会年间三次来往徙居宋徽、钦二帝,必然经过此地。

   三、从后世发掘遗物看徽钦二帝路径偏脸城的确定性

   徽钦二帝三次往来徙居于中京至上京、上京至韩州、韩州至五国城,人员有1300人——2000余人之多,一行人员车、辎重粮草逶迤而行,一路难免遗留人员、物品。

   2003年,在偏脸城古城南侧昭苏太河老河床处,两位当地农民在挖砂子时发现一件"大晟"编钟。此编钟为椭圆形,正面中间铸有阴刻篆体"大晟"二字。经专家鉴定,此编钟由青铜铸造,铜质精纯,形式古雅,铜钟通体铸蟠虺纹。口径最宽处19厘米,扁处13厘米。具有明显的春秋时期纹饰特点。背面正中铸有阴刻篆体"太簇中声"四字。据专家分析认定此件编钟是宋徽宗所制新乐"大晟乐"里的编钟之一。

    宣和七年(1125年)12月,金兵分两路南侵,汴京吃紧,“大晟府”也在这时被裁撤。几天之后,宋徽宗把帝位传给了赵桓(钦宗)。靖康二年景钟大乐同徽钦二帝及他们的宗族,以及北宋王朝历代搜刮聚积的珍宝财物、法器文物皆被金人掠走。“大晟编钟”大概就是此时被金人所掠的大晟乐器中的一件。金人所掠运的法器、文物数量巨大,分装2050辆大车,由汴京运抵燕京。这些财物,一半赏给从军将士,一部分放于燕京官库,还有一些运往上京(今黑龙江阿城)。

   1983年在偏脸城出土了一方“京东东路保甲司勾当公事官朱记”铜印。“京东东路”是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地处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府的东部,包括一府(济南府)七州,大致包括今天的江苏省北部和山东省的大部。“保甲司勾当”是地方武装,官职相当于公安厅长之类的职务。随着战争局势的演变,汴京被金攻陷,金大肆虏掠,京东东路亦在所难免。若不是金压掠俘虏路过此地遗留至偏脸城的,又作何解释呢?

   这两件物什当可佐证徽、钦二帝一行徙居北国途径九百奚营(偏脸城)。

 

   注:①本节参考《宋朝徽钦二帝北迁行踪研究》(作者张帆、刘文生、张泰湘)一文。

   ②③④金史上太宗纪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徽钦二帝被囚韩州
(100)徽钦二帝北狩途经宽城
徽钦二帝“北狩”
常华 | 没有羊群的放牧
“徽钦二帝坐井观天”到底住的什么地方,真的是井吗?看五国城遗址
遥忆偏脸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