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镇,年的味道

小镇,年的味道

  

这里说的小镇,是我家乡的一个集市,在淮河源上。

今天我又回到了老家,是回家来赶趟年集。严格的说,我应该至少是有近三十年没来这里赶年集了。三十年前,这个地方对我的吸引力,不亚于当下的歌厅对时尚男女的诱惑。

家乡的集市,是当时的公社所在地,集市是在政府东边的一大河滩上形成,河滩上都是拳头大小的鹅卵石。印象中集市多在秋冬季(其实一年四季一直不断),每逢农历的单日子,自然形成市场,人们自由交易。那时候在这个市场上有卖牲畜的市场,如牛、猪、鸡、鸭、鹅;有柴禾市场,主要是从山上拾得的干柴,有用车拉的,更多的是用肩挑。还有一块是卖农用物资的,如扫帚、竹筐、锄把、席子、门窗、桌椅,也有少量的各类蔬菜的种子等。市场的面积虽然很小,似乎也没什么管理机构,但是,总让人感觉很红火、热闹。

记得最清的是那个水煎包子和炸油馍(油条)的小摊,多少次,让我像曹操的士卒看到了梅树一样,口中自然生津,当然也只能是不住的流连,过一过眼瘾罢了,总也舍不得用那担柴禾卖得的一块多钱去奢侈一次。

今天我回来,不再是卖柴禾了(市场上确实也没了卖柴禾的了),而是开着私家车回来赶年集。我还斗胆问了生活在这个集市上的老同学:街上有宾馆吗?

他告诉我:宾馆没有,饭店还真有不少家。这事我知道,这里的小食堂已经形成规模,做的都是特色菜,什么清炖鸡、黄焖兔、沙锅鱼、大锅菜。而且饭馆的名子也相当别致,像“河湾酒店”、“田园餐饮”、“田间地头”、“南山农家”等。不仅附近的人来享用,就是县里、市里的人们,也不惜跑上百十公里来吃山菜品野味、感受这乡间风情。

当年的小镇,只有一家“食堂”,老百姓也只能买点那油馍(油条)或水煎饺子哄孩子。这我是有深切感受的,这两种东西当年对于我来说,那就是极精贵的奢侈品。根本就没敢想过能饱饱的吃一顿这包子或油馍,也只有是在过节的时候,才称上几斤回家,那也是按人头算好,每人几根。现在我是很少吃这东西的,并且是怕不卫生,视为垃圾食品。

当年这集市的热闹与红火,不如今天的繁荣。比如春节贴春联和年画,当年家中贴的画,除了领袖的画像,就是《沙家浜》、《红灯红》、《白毛女》等革命样板戏的剧照。那时住房简陋,贴张画可以美化墙壁,所以每年都要花几毛钱,买几张画贴在墙上,也算有点新气象。至于买什么,一般也都是我们这些小孩子说了算。有一年的春节,我和叔叔得到了权力,分别拿着钱到集上买年画。我们在集市上看到有个人在那里卖自己画的山水画。那时不懂什么艺术,就是觉得新奇,当时拿出了家长让买年画的八毛钱,买了两幅山水画,我的叔叔化了一块二毛钱买了四幅。我俩兴高采烈,感觉占了多大的便宜,可是回到家,分别遭到爷爷和父亲的打骂,非让我们找人家退回去。我俩跑到街上时已经没人了,搞得那年的春节我俩也没过安生。

今天的集市上,年画的档次都是工艺品,而那些春联也与儿时所见的春联无法相比,那时都是人工写的,字难看不说,纸裁的也很窄。今天的春联,长的两米多,印刷技术上不少都采用了烫金的工艺,字体是标准的行、楷、隶。从尺寸、工艺和字体上看,都透着一种富华与大气。当然这一幅对联也要十几块,几十块。

物质上就显得更加丰富,肉食类,刚宰的猪、牛、羊鲜淋淋的挂在架子上,要哪块,要多少,随心所欲。当地的野生鱼大堆小堆都活蹦乱跳,那些海鱼,则被冻得硬硬梆梆;农家自养的鸡、鸭虽然“活跃”,总看不出喜悦,反而充满了恐慌。还有那些经营鞭炮、礼花,服装、糖果等五花八门商品的商家,全部沿街支起摊位,大喇叭小广播此起彼伏,叫卖声一浪高过一浪。什么服装清仓大甩卖,家电厂价直销;还有什么节能炉盘无烟锅,山东苹果,海南菠萝。不叫喊只顾忙乎的,是那些兜售自家葱姜蒜和萝卜白菜的“临时商人”。小镇的这个自由市场,物质丰盛的程度,使有些商场无法与之相比,不仅有时令蔬菜,那些反季节的各种蔬菜,比如茄子辣椒西红柿,黄瓜瓠子空心菜,也没放弃这个小镇,一起携手涌了过来。我来这里,不是和这些小镇的新秀蔬菜约会,看中的同样是那些农家自养的猪、羊、鸡和鱼。还有这里年集上的祥和喜庆的气氛。

这气氛自然是小镇上的人文景观,那前来赶集的人群。无论男女老幼,一个个都春风拂面,意气风发。这里有本色的农民,更有那些现代派的青年男女,他们衣着时尚,气度非凡。一看就是那种有知识,有文化,至少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这个群体的人们,都是带着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开车而来,群体构成主次分明。为主者,举手投足间,显示出自己的高贵和对小镇的不屑,当然也包含着对小镇繁荣现象的一种欣喜和欣慰。很容易看出,他们是当地长大,在外地打拼的农民后生。当然集市附近和国道两旁停放的各种车辆也告诉我们,他们分别工作在北京、广东、上海等地。不管他们在哪里,也不管他们都在干些什么,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把在外地挣的钱,拿回家乡花了。我偷偷的接近他们,这些后生确实可畏,买东西只要贵的,花钱从不含糊,自己看中的从不讲价。如果这些卖家是他们村子附近的叔叔、伯伯,再如果赶上是这东西值三块、七块的,他准掏出五块或十块还不让你找钱(当然不找钱的几乎没有)。如果真的认识,还要敬烟问好,乐得我的那些农民兄弟们一个劲的夸。这些后生也显示自己的大气与仁爱,说出一堆体谅和与土地打交道不容易的话来。也或遇上自己昔日的伙伴,这时他们则居高临下询问其生活状况,再以能者、成功者的身份指点其走出土地……

随着他们走着、看着,被拥挤着,被炒闹着。鞋踩的都是泥,衣服蹭的都是灰。一圈子下来腰痛腿酸,有用没用的收获了一大堆。累着,也欢喜着,欢喜在这小镇年的味道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本地】河北各地过年习俗,你知道多少呢?
过年时,你家是否也贴过这种春联式的年画
躬耕多年 只为一“餐”
年根儿
腊月赶年集
【春节味道.散文】王关锁||想起那时的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