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从小“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都跑哪儿去了?

文/慎之

家庭教育指导师,前体育专栏作者

小茹是我的邻居,作为一个全职宝妈,她有一个3岁的男宝。前两天,小区业主群里闲聊时,小茹在群里吐槽了她这几年追赶“别人家孩子”的悲催经历。

在孩子刚刚出生时,小茹的婆婆就开始时不时地了念叨“小男孩不要穿尿不湿,会捂出湿疹!”,甚至在宝宝还不会翻身的时候,就开始训练孩子的排尿排便。最后在小茹的坚持下,还是带尿不湿过了半年的时间。

可是,半年后,小茹自己也犯了嘀咕。原因无他,只因小茹看到一个闺蜜在朋友圈说:”孩子1岁啦,非要自己上厕所,拦都拦不住,家里屯的尿不湿都浪费啦!”小茹在点赞之余,也不禁羡慕起了闺蜜家孩子“赢在了起跑线”

于是乎,小茹开始替儿子走上了提早摆脱尿不湿的“不归路”。孩子刚会走路,就穿起了开裆裤,她的职业也从宝妈变成了捡屎员。但小茹最后发现,更悲催的是——“屎好捡,尿不好捡”。在家还好说,出门在外更是备受白眼,最后连朋友家串门都不敢去了。

此外,她也陆续买了很多给宝宝用的个性马桶,从痰盂造型,到奥特曼造型,再到缩小版正规马桶。可惜,宝宝没有一款看上的,坐上去就哭。最后这几个马桶都变成了储物盒,从“储屎”变成了“储玩具”,倒也算是物尽其用。

就这样磕磕绊绊过了一年,宝宝2岁多的时候,终于学会了自己上厕所。可小茹看了看左右的同龄宝妈,发现自家宝宝并没有领先别人家孩子,甚至还略有落后

不甘心的小茹,看着朋友圈里的孩子“1岁半会翻跟头”、“2岁会弹小星星”、“3岁懂得微积分”,也是无语凝噎,一筹莫展,甚至逐渐认为自己家孩子就是没天分。

关于孩子几岁该干什么,在百度上能搜到很多内容,众多流派都能自圆其说,我们今天也不是为了给大家一个具体的育儿计划,所以就不赘述了。倒是小茹的这种行为,值得一提。

为何父母会开始培养“神童”的竞赛

随着新一代80后成为了父母,接受更多全球化思想的年轻父母们,对于“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更是颇具认同感。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的观点,被人们扔进了故纸堆中,逐渐遗忘。

这个所谓的“起跑线”,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早,甚至发展成“凡事皆能比”。从初期的小学阶段学英语;到90年代的学龄前就开始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再到前几年的入幼儿园前,去早教班学习。

到了现在,摆脱尿不湿的时间、第一次“叫妈妈”的时间,甚至第一次“胎动”的时间,都成了父母们互相暗自较劲的项目。

此外,现代社会,社交媒体越来越多,人们的交互也比以往更加密集。这也让新手父母们,更容易被外界的事情所刺激。2015年密苏里大学大卫·科恩的一项最新研究表示,社交网络对不同使用者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你是为了联络好友、分享趣事和生活,那么你会从中得到乐趣和正能量;但如果你是在用社交媒体来监控别人,那么当看到别人高大上的幸福生活时,你会心生嫉妒,进而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这“气人有,笑人无”的心理,绝大多数人心里都会有,从古到今有多少人都是因为一念之差,毁了自己。轻者像小茹一样,暗地里追赶,“宁走错,毋落后”。严重者在历史上更是数不胜数,《西游记》中观音院住持,活了270岁的金池长老不就因为一闪念的贪欲,感觉自己“输在了成佛的起跑线上”,最终放火偷袈裟,毁了自己一辈子的修行。*

如果小茹不是在朋友圈看到闺蜜的“炫耀”,也就不会羡慕嫉妒恨,非要让孩子走上这条成为“神童”之路。

没有一个成功人士

是因为小时候的“神童”经历

各位看官,也许你们会想,人生这条路,一步慢,步步慢,从戒尿不湿这件事上也许看不到太大的区别,但这里快一些,那里快一些,最后就能快很多。

说的太对了,但想问您一句:跑那么快,然后呢?

最近引发很多舆论的“奥数冠军”付云皓,是2002、2003年连续两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金牌得主,保送北京大学。但后来却北大肄业,远离了学术界,最终成为了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一名普通老师。当然,我很赞同付同学“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情怀,但作为一个孩子的爸爸,我想如果我的孩子面对这种结局,我还是会心有不甘的。

也许您会觉得我举的“栗子”样本太少,但的确事实就是这样,有哪个成功的人(各种意义上),被人发现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他1岁就会独立拉屎拉尿?

有一个孩子

13岁因为打架转学,考两次中考才上的高中,高考考了三次才上了大学,蹬过三轮搬过砖,长大后他却成了世界首富,这个孩子叫马云(事迹转自网络);

还有个孩子

4岁才会说话,呆头呆脑,教过他的老师都觉得他笨的无可救药,长大后他却成了天下第一巨侠,这个孩子叫郭靖(事迹转自《射雕英雄传》);

又有个孩子

性子懦弱,丢三落四,考试永远零分,长大后他却画出了全世界最畅销的漫画《哆啦A梦》,这个孩子叫藤子不二雄(事迹转自他的专访)。

上面这几个人,在不同领域都取得了成功,而他们什么时候开始独立拉屎的呢?我们不知道,也没人在乎。

德行,才是孩子要赢在起跑线根本

那么“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错的吗?非也,这句话其实还是有道理的。但是父母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能有些跑偏。

家庭背景是孩子的起跑线,这无可非议。但什么是家庭背景?父母的职业、家庭的财富,就是家庭背景吗?不,家庭的德行,才是真正的家庭背景。

关于“德行”的含义,大家各有理解。我觉得《哆啦A梦》里的一段话说的很好——

大雄的名字,是他的父亲取的,当时,大雄妈妈问他这个名字的意义是什么?他打开医院的窗户(当时大雄妈妈在医院待产),指着窗外的一棵树,说道:“每一次我陪你来医院,都会仰望这课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像这棵树一样,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茂盛,无论在哪里都要茁壮成长。

这也许不能解释传统意义上的“德行”二字,但却深得我心。这个爸爸没有期待孩子有多优秀,没有期待孩子1岁就能自己拉屎,也没有期待孩子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这样的价值观,与700年前的苏轼不谋而合。

苏轼曾写过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但有一句诗,却一直被低估了——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苏轼《三槐堂铭》)

这句诗,送给正在带领“1岁孩子坐马桶、2岁孩子弹钢琴、3岁孩子微积分”的家长们。

人生,跑得快没有用

关键方向要对

有人开车、骑车

有人步行、坐轮椅

快慢没有公平可言

方向跑错的话

跑得越快,错的就越多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德行,像一座灯塔

照亮了我们应该跑的路

不顾灯塔的指引

你是航空母舰也得触礁啊!

与诸君共勉

参考文献:

David,C., 2015. STUDY: Using Facebook for‘Surveillance’ Can Lead to Envy, Depressio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5个育儿误区越早知道越好,父母必看
天才神童陨落:焦虑的父母,养不出成功的孩子
父母的以身作则才是真正为孩子提供的人生起跑线
不想输在起跑线上,父母应该注重哪些早教?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感悟1
让孩子输再在“起跑线上”各位父母都好好看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