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乾陵 ·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帝王合葬墓

 
乾陵是唯一的两位帝王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墓。。。。
唐乾陵是唯一历经千年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
无字碑不仅是乾陵的象征,更是女皇武则天的象征。。。。
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
“六十一蕃臣“无头像之迷。。。。


乾陵——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墓—— 位于陕西咸阳的乾县,是为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修建于唐光宅元年(684,神龙二年(706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陵园的所有营建工程经历了武则天、中宗至睿宗朝初期才始告全部竣工,历时长达57年之久。乾陵营建时,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


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从古至今,没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的历史教训,从他与长孙皇后的昭陵起,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由当时著名的艺术大师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主持设计,陵墓由建筑群与雕刻群相结合,参差布置于有“龙盘凤翥”之势的山峦之上。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还有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



  

述圣纪碑位于司马道西侧,与无字碑相对,北距西阙8.65米,初建有碑亭,碑亭建筑基址呈方形,南北18.80米,东西18.85米,但碑亭早已不存在了。

 
述圣纪碑是记述高宗文治武功的一通功德碑,由武则天亲撰、其子中宗李显书丹,此碑开帝王陵前立功德碑之先例。碑为方形,碑高7.53米,每边宽1.86米,重约89.6吨,顶、身、座共七节,表示日、月、金、木、水、火、土,寓意李治的文治武功光照天下,故又称“七节碑”。

 
在朱雀门外的司马道东侧,耸立着闻名于世的武则天无字碑无字碑,它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量约有98.8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碑额阳面正中一条螭龙,左右侧各四条,共有九条螭龙,故亦称“九龙碑”,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生气勃勃。碑的两侧各线刻高4.12米的”升龙图“,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或称狮马相斗图),长2.14米,宽0.66米,其马屈蹄俯首,温顺可爱;雄狮则昂首怒目,十分威严。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整个无字碑高大雄浑,雕刻精美,为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


无字碑在无数游人眼中不仅是乾陵的象征,更是女皇武则天的象征。无字碑上为何无字,民间出现了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无字碑(wordless stone stele)中宗李显为母后武则天而立。通高8.03米,重约98.8吨,为碑中之巨制。初产时,未刻一字,宋、金以后多有文人学士题诗刻文。(It was established by Emperpor Zhongzong, Li Xian, for his mother Wu Zetian without a word on it. The inscriptions it bears now were poems inscribed by the scholars after Song and Jin Periods.)


 

宋金以后,开始有游人题字于碑,使无字碑成为有字碑。再历元、明、清各代,碑上逐渐镌刻了许多文字,不仅在内容上自然形成了评价武则天的“碑文”,而且在书法上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或许,这正符合了武则天当初立碑的本意。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前人后人无法沟通、协调和照应,历代题字鸡零狗碎,毫无章法,弄的诺大一通碑成了老和尚的百衲衣。其中惟有1135年《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保存比较完整,这是用女真文字刻写的,旁边还有汉字译文。女真文字现已绝迹,因此,碑上的文字成为研究女真文字和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





陵园内城的四门之外,还蹲踞着4对8尊高大雄伟的石狮,以朱雀门外的最为雄伟。这对石狮昂首挺胸,巨头披鬃,瞋目阔口,两足前伸,身躯后蹲,凛然挺拔如泰山。置石狮于陵前,增加了陵园的神圣和威严气势。

 

乾陵有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两组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石人残像高在米至米之间,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人们习惯上把这些石像称之为“蕃像”、“宾王像”,也称“六十一蕃臣像”。



这些石人是当时唐王朝属下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王子、使节。武则天为炫扬高宗及武周朝的威势,将他们雕像立于陵前。在石人像的背部刻有国别、官职和姓名,今字迹可辨认者有“木俱罕国王斯陀勒”、“盛于阗王尉迟璥”、“吐火罗王子持羯达犍”、“默啜使移力贪汗达干”、“播仙城主何伏帝延”等七尊。这些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的,也有翻领紫袖的。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但最为奇怪的是,这些石像都是没有脑袋的,这就让人产生了许多的疑问,为什么乾陵会用这些没有头的石像守陵呢?


研究人员推断,这61尊石像很有可能是一部分毁于那场大地震中,还有一部分是毁于明末清初的那些战争中。即使这些石像已经遭到毁坏,但还是可以从他们的形象中发现大唐盛世的景象。




乾陵本是唐高宗李治的陵墓,陵号乾陵,实际上是一帝、一后的合葬墓。现代人认为这是二帝合葬墓,但这并不符合古代(包括唐朝人)的观点,因为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被迫将大唐江山归还给李氏皇族。为了死后能有栖身之所,武则天自己宣布废去自己的帝号,请求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将自己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附葬于唐高宗的乾陵。唐中宗答应了母亲的这个请求,所以在礼制上乾陵仍然属于一帝、一后的合葬墓。




 
 

唐乾陵也是唯一历经千年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据文献记载,唐末黄巢、五代温韬、民国初年国民党将领孙连仲都曾盗掘乾陵,却都费尽心思也找不到的乾陵地宫墓道口。


乾陵墓道在1958年11月27日被几个农民意外发现。1960年2月,陕西省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并于4月3日开始发掘乾陵地宫墓道,5月12日,墓道砌石全部披露。发掘显示:乾陵地宫墓道在梁山主峰东南半山腰部,由堑壕和石洞两部分组成。堑壕深17米,全部用长1.25米,宽0.4至0.6米的石条填塞。墓道呈斜坡形,全长63.1米,南宽北窄,平均宽3.9米。石条由南往北顺坡层叠扣砌,共39层,平面裸露410块,39层约用石条8000块。石条之间用燕尾形细腰铁栓板拉固,上下之间凿洞用铁棍贯穿,以熔化锡铁汁灌注,与石条熔为一体。挖掘情况与《旧唐书·严善思传》“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的记载相同。另外,考古工作者在陵山周围也没有找到盗洞和被扰乱的痕迹,从而证明乾陵是目前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十一尊石像 唐高宗、武则天乾陵之谜
咸阳 乾陵【唐高宗李治.武则天】【高清大图】
行走西安---乾陵
盛世陵寢大師炬制
武则天墓:40万大军挖不动、61座断头石像,至今无人敢碰…
 乾  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