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礼记·学记》读书笔记其一

学记读书笔记 其一

学记,学和记,记,可以说是一种议论文,是关于“学”的论述。学,整部《论语》都在讲学,学而时习之,学和习是在一起的。《学记》里“教学半”,学和教也是在一起的。学记也可以是教记。

学,都有一个导向。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这和教有关,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但是呢,教和学又是相互独立的。可能对于一个人来说,学到最后的高度要高于教的高度。也或者相反。

教和学的最高高度是圣人。那么,这篇学记,是不是最高的教育呢?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发,发布。

虑宪,虑,周密思虑,宪,法令。

发虑宪,属于以政治国。

求善良,招求善良之士。善,两意,一者德之善,言品德;二者擅长,重在能力。良,优秀,群体中拔尖的人。

謏:xiǎo音,小之意。

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能够在小范围内引发影响。这里也有两解,一是政令的传播范围小。二是,通过招募贤人治理国家,影响力小。所以不足以改善民众的生活状态,民众也不会有太大的反应。为什么不足以动众呢,因为离群众很远,大家不知道你这个政令是不是真的对自己有益。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就,靠近。贤,贤人。体,体察。远,民众,庶民,弱势群体等。距离君王越近,当然是越容易获得富贵地位,反之越远就越难获得。所以,体远,这是整体的观察,平衡的观照。就贤体远,实质去做一些事情,有真实的行动。

未足以化民,通过贤人治理,体察弱势群体,民众受益。这还是物质层面,不是文化层面,不深入人心。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君子,有德才之士,不一定是贵族之子弟。化民成俗,俗就是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无为之法,民众自觉去做,不用提醒,不用政令提醒,不用贤能提醒,不用君王去体察,民俗自然去安定人心,平衡人心,这样的效果,一定要通过系统的教育,也就是学才能达到。

君子阶层沟通广大的庶民和王、百官。

政治是一种快速地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是这是人为地去做,属于有为法,往往是事倍功半。教育是一种缓慢地解决问题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润物细无声,改变的是整个国家国民的气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知道,也就是成器。知道,知的是“道”,是阴阳,是可见与不可见,通有和无,达于已知和未知。知道的人,成器,具有大气象,大格局。我们现在讲“我知道了”,其实是“化民成俗”后的俗,也就是我明白了,也就是知道怎么做了,但是呢,还不是真正的“知道”。我们现在和人讲道理,首先得明道,这样你的理才能通达人心,人家才服气。

琢玉”,就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师生之间,用经典来琢磨一个人。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周易第三个卦,是屯卦。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屯卦就是建国君民之卦。第四卦,是蒙卦,是教育之卦。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蒙以养正,这就是教学,所以是圣功。

新中国建国后,非常重视教育。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约有5.5亿人。文盲率高达80%。在旧中国,劳动人民没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建国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在劳动人民中组织扫除文盲行动,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

1950年9月,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会议指出在全国内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规定识字教育的标准是:“农民业余初级班(组)吸收文盲与半文盲入学,使其在3年内认识常用字1000字以上,并具有初步读、写、算能力。”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念,念念不忘之意。

终始,有一人生之终始,也有一国之终。

典于学,以学为典,典,常也,经也,把学作为根本,既体现在一个人身上,也体现在一个国家上。这就是我们这个学习型国度。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斅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用比喻说明一个道理,你有再好的文化,传播开来,实践下去才重要。一个国家,最广大的基础是民众,在民众中传播开来,实践开来,最为重要。学记的第一个目标就有了,全民的教育。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让每个人都有学的机会,这是圣道,天下为公之道。民众学了,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所以明白要上进,上达,改变自己。老师教学时,发现传播文化的时候,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顺畅,就会遇到困境。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不足,就要上进以求满足。知困,就要自强以从困境中突围出来。教育的完成,学习者和老师共同发力,同心同德。两方面都要有忠恕之心,中于自心本性,体贴他人之心之行,以宽恕、理解他人。老师理解学生,学生理解老师,老师忠于自己的自觉之天性,率性而为,率性之谓道,以先觉觉后觉。老师和学生之间,一教一学,兴发感动,碰撞对话,相互激荡,相互成长。

《兑命》曰:“斅学半。”其此之谓乎!老师之教和学生之学,共同推进教育的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八课:论教与学的关系(上)
《易经》中的经典名句
解读47困卦(三)
《易经》困卦智慧3|居易俟命,致命遂志,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帛书《缪和》论困卦、困卦六三
倪海厦《天纪》笔记十八:地风升,泽水困,水风井,泽火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