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五分钟论语课》

《五分钟论语课》

31

每天5分钟,看透中国人的性情、思维根源

导言

每天学5分钟《论语》,这是给我们人生一个加速度。这个加速度,用物理学来讲,不会立马见到位移,也就是成效。而是能提高速度,也就是提高我们对人事物的理解力,有了这个理解力,我们与人相处,做事的度的把握,学习的成效,都会加强。

s=v0*t+a*t²/2

vt=v0+a*t

vt时间速度是我们的做事能力。

s,是我们做事的成果,成效。

如果我们不努力,没有这个加速度的话,我们就是按部就班,但是别人都在努力啊,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和别人比差距越来越大。对这个社会的理解,古今之间的张力越大,这个加速度也就越大。

这是事功层面是动,我们还有修养层面,则是静,是知止,是专注,守一不移。

正文

3.1 子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第一个问题——孔子不能忍的到底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这叫做“还原事实”原则,这就是检察官的调查取证。

事实  “八佾舞于庭”,鲁国的大夫季孙氏,在做家祭的时候,用了超出大夫规格的祭礼。祭祀时候的佾舞,天子八佾(8*8),诸侯六佾(6*8),大夫四佾(4*8),士二佾(2*8),这是周朝定下的礼制。季孙氏按照礼制是要用四佾的,结果他僭越礼制,用了天子的八佾。

第二个问题——这样做对不对呢?

按照礼制上,绝对不对的,大逆不道。按照现在来讲,是违背《宪法》的。做了违宪的事情。

第三个问题——季孙氏为什么能做?为什么敢做?

他家很有钱,做这么大的排场不算什么。再者,可能是做给别人看的,做给鲁君看的,做给孔子这些保守派看的,做给天下看的,我就这样做了,你们能奈我何?

他有钱,还有很强的私军,掌握了国家的军政。鲁国奈何不了他。当时周天子势弱,管不了底下的诸侯国了。诸侯国里,也没有特别有影响力的霸主,来为周天子主持正义。

在季平子这种当权者心里——孔子这些文人怕什么?就是一张嘴,一支笔嘛,能奈我何?当今天下,想这样做的,又不是我一家?当今天下,礼崩乐坏,谁还管这件事?我就开个头怎么呢?这可能是季平子的想法,季平子还是很有野心的,其心不在鲁国,而在天下。

第四个问题——孔子不能忍的是什么呢?

对礼法制度的破坏,这样会让这个天下越来越无序,战乱起,生灵涂炭就不可避免了。这是孔子最为担忧的。

第五个问题——孔子做了什么行动?或者说可能做了哪些行动?

——内心很气愤,激愤,“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把这种激愤,传递给学生,引起公愤,制造舆论

——以公开的途径,对此事发表批评意见

——上呈鲁君,让鲁君管一管

——引导诸侯力量,给季平子施加压力

——直接向季平子建言,这样做是不读的

第六个问题——

上面的行动,可能会出现,但是,孔子的做法有用吗?

我觉得,除了表明自己的立场,自己的态度外,作用很有限。但是,我们知道,孔子是“知其不可为”的人,他一定会坚定自己的立场,守护礼乐之道。

那么,《八佾篇》其实是孔子所面临的一个社会现实,在《学而篇》的学习之道,和《为政篇》的为政之道,这是孔门的学问及其践行,但是孔子及其门人,面对一个糟糕的现实,就是就业环境,施展环境很糟糕,在孔子这里学习的东西,要么过于古典,要么过于超前,就是不合时宜,不从流俗。

第七个问题——

在这种艰难处境下,孔子该怎么办?

态度坚决,立场坚定,建立牢靠的思想根据地,所以孔门是最上进,最好学的一个群体,因为他们面临的压力太大,现实太糟糕,只要靠比别人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能立足。

影响更多的人,孔子通过教学,有弟子三千,这就是影响力。做教育,就是加速度。行动力,就是速度。最终,这个位移就是可观的。

所以,我们看到,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他没有停留在情绪的宣泄上,而是实实在在有所行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积极参政议政,积极教学传播思想、文化,积极地走出去,周游世界,影响更多的人。积极地编撰典籍,留下文化的根脉。

我们为什么读《论语》,它会教会我们很多事情。

小结

这次是用提问法,寻根究底的方式来探究这一章,这也是和大家分享的一种学习方法。这一章学到了什么很重要,怎么学也很重要。希望这每天的《五分钟论语课》,既能学《论语》,又明晓如何自己读《经典》,我在这里,抛砖引玉,开个头,做个粗略的探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连载(42)《八佾篇》第2章,“三家者以《雍》彻”。
鲁昭公公开回应“封杀三桓”,负面缠身的季平子会如何抉择?
中华文化—传记篇 . 孔子传《第十章 去鲁适齐 泰山问苦》
【44】三桓为什么将国君昭公逐出鲁国——长夜孤灯话《论语》
不一样的孔子
公羊学语境下昭公流亡的政治哲学分析 | 余治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