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文解字》读书笔记:第一部首“一”

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字体以小篆为主。列古文、籀文等异体为重文,共计1163字。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每字均按“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分析字形,诠解字义,辩识音调。书中保留大量古文字资料,对研究甲骨、金石等古文字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们看到的反切注音是大徐本增加的反切注音。我们现代人学习,就不用关注反切,我们关注其拼音读音即可。和吴小锋老师学习说文解字,很多东西听过一遍,好像很难深入下去。读经班过几年也要讲说文解字了,我想有必要把所有对《说文解字》的理解,通过文字讲解的方式,或者说按照“费曼技巧”再给大家展现讲解一遍,分享给大家。

卷一

一部 丄部 示部 三部 王部 玉部 玨部 气部 士部 丨部 屮部 艸部 蓐部 茻部

一部

上面这是什么结构呢?首先这是第一卷。第一卷包含十四个部首。每个部首下面都有一部所系之字。第一个部首“一”,包含一的话,总共系了五个字。你看这像是什么?如果把说文解字总体当做一支军队的话,十四卷是什么概念呢?那就是十四个军分区。每一个军分区,下协多少部。每个部呢,管辖多少字。每个字呢?那又是一个独立的战斗单位。这个战斗单位,有三大功能单位,字形单位,字义单位,字音单位。字形单位,以小篆为小队长,有老兵古文,籀文,有新兵楷书,还有重新归队的甲骨文,金文,还有繁体,简体。说到字义,有许慎的原初解释,有后面北宋时的徐锴,最多的是清代以段玉裁为代表的古文字学家么们。字音的话,反切已过时,现在用拼音。字音表现一个字的神魂,我们不得不重视。主要是古今音的变化,这样的研究就到了音韵学那了,很深。解释了这小的战斗单位,那我们再回到这支军队——中国文字体系。想要对这个整体有理解,那就要读一读说文解字的序言,这就是对这支军队的整体说明。

为什么把“一”放在最开始?《说文解字》探秘:道立于一这一篇时去年年初写的一篇文章,把想怎样学《说文解字》的思路阐述了一下,以及把一理解了一番。也解答了为什么把一放在最开始。

吴小锋老师把这个一,立在天文,立杆侧影,一画开天,这是有着重大意义的。从盘古神话里,隐约写了“一”的开天之能。这一个杆子下来,空间的东西南北中有了,时间上四季二十四节气有了,天文的规律观察到了,人文的道有了,人间的秩序也定于一,这是了不起的创见。这个一融摄了天文、天道,地理、地道,人文、人道,所以说一部《说文解字》归于一,整个中华文化归于一。而一又在每个文字中,在我们的文化的方方面面,这叫一化万道。这是我在这里的说法。从这个层面,我们理解《庄子》里的天地一指,应该有新的理解了。

我们看到,自然界有很多的“一”。

我们还可以看到,立杆测影这样看似很简单的东西,竟然演化出了独特的中华文化,确实是很神奇的。这就是观天之道,观象授时之法。我们对知时知机,明几微之变等非常看重。把我们文化的源头追溯到天,追溯到日月星。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太阳。关于太阳的“观”,最精确的算是立杆测影了。但是呢,可不仅仅是立杆测影这一个方法。还有中星观测,偕日落偕日出观测,还有日出日落山头的观测,这些对我们理解我们的文化,理解我们的文字有帮助。

最后我们看这个天安门的华表,就是立起来的一个高高的一字。这是中华的象征。

下面入正题

《说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从一。(弌)古文一。

造分天地,如是盘古开天辟地之意。在和柯老师学书法时,柯老师就讲求,一笔生一笔,每一笔都是个整体。这一笔,我认为就是一。

《说文解字系传》:一,惟初太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從一。

臣鍇曰:“一者,天地之未分,太極生兩儀,一,旁薄(通磅礴,博大之谓)始結之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必橫者,象天、地、人之氣,是皆橫屬四極。老子曰:'道生一。’今云道立於一者,得一而後道,形無欲以觀其妙,故王弼曰:'道始於無’,無又不可以訓,是故造文者起於一也。茍天地未分,則無以寄言必分之也,則天地在一之後,故以一爲冠首,本乎天者親上,故曰:'凡一之屬,皆從一’。當許慎時,未有反切,故言'讀若’。此反切皆後人之所加,甚爲疎朴,又多脫誤,今皆新易之。”[弌]古文一。


臣鍇曰:“弋者,物之株橛義,主扵數,非專一之一。若言一弋二弋三弋,如今人言一箇二箇一枚二枚。故曰:'枚卜也’。箇從竹,枚從木,弋,杙也。杙,亦木也。會意。”(徐锴对古文弌做了解释,就是一个某某之谓,表示数量。)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一,惟初大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漢書曰。元元本本。數始於一(中国的数字,是从一开始。)。凡一之屬皆从一。一之形。於六書為指事(这里段玉裁指出一是指事,如果按照象立杆测影之影的话,是不是象形呢?所以我认为不能定死了。)。凡云凡某之屬皆从某者、自序所謂分別部居、不相襍廁也。爾雅、方言所以發明轉注假借。倉頡、訓纂、滂熹及凡將、急就、元尚、飛龍、聖皇諸篇。僅以四言七言成文。皆不言字形原委。以字形為書。俾學者因形以考音與義。實始於許。功莫大焉。於悉切。古音第十二部。○凡注言一部、二部、以至十七部者。謂古韵也。玉裁作六書音均表。識古韵凡十七部。自倉頡造字時至唐虞三代秦漢、以及許叔重造說文曰某聲、曰讀若某者。皆條理合一不紊。故旣用徐鉉切音矣。而又某字志之曰古音第幾部。又恐學者未見六書音均之書。不知其所謂。乃於說文十五篇之後。附六書音均表五篇。俾形聲相表裏。因耑推究。於古形、古音、古義可互求焉。(段玉裁是小学大家,对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都研究很深,但是呢,有过于专业化的倾向,把小学和大学分的过于开。以小学向大学,明大学,许慎和徐锴有这个思路。小锋老师说,段玉裁是文字大家,有他的局限。而许慎和徐锴是经史大家,以大学之理治小学。)

弌  古文一。凡言古文者。謂倉頡所作古文也。此書法後王、尊漢制。以小篆為質。而兼錄古文、籒文。所謂今敘篆文、合以古、籒也。小篆之於古、籒。或仍之。或省改之。仍者十之八九。省改者十之一二而已。仍則小篆皆古、籒也。故不更出古、籒。省改則古、籒非小篆也。故更出之。一二三之本古文明矣。何以更出弌、弍、弎也。葢所謂即古文而異者。當謂之古文奇字。

我们再看,甲骨文和金文,在字形上没有什么出入。

一部之字

下面我们简单看看这个部首下面的几个字:元,天,丕,吏。

元,始也。从一从兀(《说文解字》)。

徐锴:“元者,善之長,故從一。元,首也,故謂冠爲元服,故從兀。兀,高也。與堯同意。俗本有'聲’字,人妄加之也。會意。”

段玉裁:始也。見爾雅釋詁。九家易曰。元者、氣之始也。从一。兀聲。春秋与读书生活 | 元年春,王正月,我在这篇文章里谈到“元年春,王正月。有时有事。时者,通于天道,落实于天文历法;事者,通于人道,落实于政治制度。”,元,是历史时间的开端,是文明的开端。易经里乾卦卦辞:“乾,元亨利贞。”是万物资始。

古来天文测量在哪里有天文台,也叫灵台。天文台往往建在高地。所以灵台是一个国家的神器,是制定政令的天文依据,是时间的元初。

登封观星台

天,顚也。至高無上,从一、大。(《说文解字》)

元,对应的是文明。而天,对应的是文明的源头,也就是天。

立杆测影等一切天文观测活动都是对天的观测,把握天的周行之道。

丕,大也。从一不聲。

丕,甲骨文显示是树根。丕卦,是天地丕,天上地下。卦辞: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在甲骨文字上,有枝头被剪断,只剩下根和主干了,虽然有根,但是呢,最终可能会朝向死亡。但是呢,枯木还能逢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虽然丕也有大之意,但是呢,是走向终结的大。

我们常言地法天,但是生于大地的我们,理解地上的万事万物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天的影响,这样就容易本末倒置。本末倒置就是丕道,就是背道而驰。顺道就是泰道,就是顺应天道。

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史亦聲。

徐鍇曰:“吏之理人,心主於一也,書曰:'克肩一心。’史者,爲君之使也。凡言亦聲,備言之耳,義不主於聲,會意。”

庄子天下篇: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

吏,就是百官。是治理天下的实际执行者。这个执行者,执行的是什么?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这个吏,也是从这个“一”的,如果不从这个一,不顺应天道,会怎么样?这个天下还能治理的好吗?

最初的吏,也是史官,史官出于天官。甲骨文所示,手持一支笔,或者其它。什么该记录?什么不需要记录?他心里的原则是什么?那就是合不合天道,就是合不合一。后世的史官、官吏,还有这个“一”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字的产生和发展.陆宗达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部首•一部
《说文解字》里“从”字的意思
䙷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