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以中国 ?何以文字?
userphoto

2023.10.23 浙江

关注

何以中国? 何以文字?

中国邮政于2023年10月17日发行2023-21《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特种邮票全套4枚。其中第3枚为“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邮票图选取文物为“朱书扁壶”。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镇南侧的塔儿山下。这里地处汾河岸边、临汾盆地,总面积约600余万平方米。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从1978年首次发掘至今,陶寺遗址陆续发掘出城墙、宫殿区、大型宗教礼制建筑、王陵区、管理手工业作坊区、政府掌控的大型仓储区和普通居民区。

考古实证表明,4000多年前,这里是一处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中心。

今天的我们为我们是中国人而自豪,中国也是我们所生长的这片土地久远的称呼。根据历史记载,最早的中国在尧舜时期便开始形成,那么尧舜时期的文化核心区又具体在哪里呢?我们中华文明最早成型之地又在哪里?最早的中国又在哪里?

陶寺遗址考古重大发现。最早的中国的概念也许就出现在这里。

图:陶寺遗址寄发原地封

当时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是怎样的场景?当时人们生活的器具有哪些呢?鬲、扁壶等文物出土为我们逐渐还原当时的生活场景。“鬲”就是煮饭的锅,“扁壶”用来打水。

现在文字一般认为最早是甲骨文,但在陶寺遗址,考古人员还发现,在一个扁壶上发现了用朱砂书写的文字,这比甲骨文还早800年的成熟的文字。这件文物就是邮票上“朱书扁壶”。

“朱书扁壶” 2007年在陶寺遗址H3403区域发掘中发现,出土时已残,仅存口沿及部分腹片。

扁壶为泥质灰陶,侈口,斜颈,颈、腹间分间明显,腹一面略平,另侧明显鼓凸,鋬作桥形,双鋬相连在口部鼓凸一侧。器表饰细条竖蓝纹,双鋬面各有凹槽两道。口长径20.8、短径9.2、腹最宽24.8、残高27.4厘米。

朱书文字位于扁壶鼓两面,有笔锋,似为毛笔类工具所书。由于朱书的两个字符与后来的甲骨、金文中常见字"文"等,极其相似。引起专家们注意。

有关扁壶上文字,自出土以来学者已多有讨论。

有学者认为,陶寺遗址居址规模宏大,发现了1300多座墓葬,排列整齐,可分为大中小三等,大墓中有彩绘龙盘、鼍鼓、土鼓、特磬等礼乐器物,制作精美,是社会等级存在的重要表现。此外陶寺遗址还出现了铜器,近年来又发现了陶寺古城,很有可能为尧舜时期的居址所在。

因此将陶寺朱书扁壶上的文字释读为“文尧”。

也有学者认为,陶寺遗址应为夏文化的代表遗址。晋南地区一向被称为夏墟,而史料记载“禹名文命”,在诸家基本上将扁壶上第一个字确定为“文”的情况下,扁壶上的另一个文字根据文字学特征当释读为“邑”,是三代传统政治实体形态的直接反应。

学术界对此并未能达成一致看法,有关研究仍在继续当中。随着陶寺考古工作的继续展开,有待于新的文字资料的补充与佐证。

但不管这些字如何解释,就此两个单字而言,已可称为目前中国所发现的最早的单字。

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陶寺遗址其年代约当公元前2500~前1900年,当在中国先秦尧舜以及三代早期,大大超出了对殷商甲骨文字的认知。因此,对于这一发现,可以将中国文字应用推进一千多年,也比较符合文字发展成熟的变迁过程。

图:中国考古博物馆展出

由于“朱书扁壶”重要价值,目前被北京的中国考古博物馆收藏。

图:“朱书扁壶”收藏地中国考古博物馆原地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出土一件上古文物,证实夏篆比甲骨文先进,西方考古家:绝不可能
“尧舜 ”不是传说
“尧舜”不是传说:“考古中华”最新成果得到了证实
西方史学界认为夏朝不存在,山西出土一个罐子,狠狠打了他们的脸
《考古中华》完善民族记忆
浙江考古遗址发现比甲骨文还早1000多年的中国原始文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