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诸葛亮居然死于胃溃疡!

诸葛亮居然死于胃溃疡!



如果你是孔明先生的粉丝,看了《历史课本没写出的隐情:那些史上名人奇奇怪怪的病》这本书之后,大概会生气吧。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作为军事统帅,推演了令敌人望而却步的”八阵图”,还指导设计出可一次发射十箭的”连弩”、能极大提升后勤运输的”木牛流马”,确实才华横溢,可是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三气周瑜……这些体现著卧龙先生超凡智慧的战绩和传奇,全部不是真实的,罗贯中作为三国民间故事的集大成者,用一部演义小说,既征服了世世代代的读者,也有意无意地误导了对偶像顶礼膜拜的人们。


下面,我们来解剖一个有血有肉……“有病”的诸葛亮。


不是真的神机妙算

  

“诸葛一生惟谨慎”是后人对他的客观评价,六出祁山是小说家的杜撰。实际上,诸葛亮一共只领导了五次北伐,而且全部无功而返。蜀汉建兴六年(西元二二八年)初,第一次北伐,大将魏延献“子午奇计”,建议自领精兵从子午谷奇袭长安,诸葛亮以用兵太险为由弃之不用,错失良机,仍旧采用四平八稳的进军方针,最后用人不当,遭到街亭惨败,饮恨撤兵。

  

同年冬,第二次北伐,卷土重来的诸葛亮率领大军通过大散关,进入关中平原,以数万兵力围攻陈仓。但魏将仅以千馀守军成功抵抗蜀军二十多日。诸葛亮一筹莫展,损失惨重、粮食耗尽和魏军援兵大举反击之际,不得不又一次饮恨撤兵。

  

公元二三四年,锲而不舍的诸葛亮最后一次率大军北伐,与魏国主帅司马懿对峙于渭水两岸。鉴于每次出兵都受粮秣不足的制约,且此番魏军”坚壁拒守,以逸待劳”,诸葛亮决定分兵屯田,做打持久战的准备。僵持数月之后,诸葛亮急于决战,但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无论如何都坚守不出。为诱使魏军出战,诸葛亮采用了各种方法进行挑衅,竟有点黔驴技穷的感觉,最后也还是无济于事。

  

八月,心瘁力竭的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帐中,年仅五十三岁。蜀军密不发丧,整军后撤,他的宏图大业终究化为泡影。

  

不过平心而论,诸葛亮在治理国家、训练军队,甚至研发新式武器方面,仍然是古代顶尖级的高手。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流的政治家,但不是一流的军事家。战场上,他长于排兵布阵、练兵养卒,但短于权变奇谋。




野心昭昭司马懿居然力压孔明

  

话说回来,三国时期风流人物无数,司马懿略显大器晚成,在曹魏集团的创业阶段似乎有点不起眼,直到曹操晚年才逐渐崭露头角。他绝不是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最出色、最聪明、最抢眼的角色,然而很可能是身体最健康的枭雄,曹魏集团的头三代领导人都被他一一熬死了,以至于发展成尾大不掉的势力,为晋朝取曹魏而代之并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年轻他两岁的诸葛亮在与他的抗衡中被活活拖死,早早退出了历史舞台。一生活了七十二岁的司马懿,绝对是那个时代的长寿明星。

  

如果诸葛亮再多活些岁月,也许历史的走向会有所不同,可惜历史不能假设。看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一向都是正确的。


那么,为何司马懿在与诸葛亮的对峙中,显得稳如泰山、信心百倍呢?


真相是——司马懿,神机妙算!


以下是史书记载的事件,绝非来自罗贯中的异想天开。


收到诸葛亮一套羞辱性的女人服饰之后,司马懿强忍恼怒,笑咪咪地对蜀国使者说:”这套衣服真是精美绝伦啊!敝人穿上正合身呢!”


深信“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使者还是显得诚惶诚恐,毕竟司马懿的眼神透露出一丝凶狠和阴诈。他小心翼翼地说:“诸葛丞相希望大都督能在战场上一展雄风。”


司马懿听罢,捋著大胡子哈哈大笑道:“今日不谈军事,不谈政事!敝人与诸葛先生只有国恨,没有私仇,而且十分佩服先生的学识和风范。先生近来无恙吧?听说先生工作得废寝忘食,果有其事?“


使者慢慢进入了放松状态,随口叹息道:“诸葛丞相夙兴夜寐,日理万机,打二十军棍以上的处罚,都亲自过问、亲自审查。事无巨细,一概总揽不放,每天只能咽下一点点饭食。我们都为他的健康揪心啊!”


司马懿边听边窃喜,重重回了一分厚礼,打发使者回去。望着渭水对岸蜀军大营迎风飘扬的诸葛帅旗,他冷冷一笑,得意洋洋又狡黠地对众将说:”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从此,司马懿对战胜诸葛亮更是成竹在胸,对蜀军的辱骂挑战更是一笑置之。因为他知道时间可以让对手迅速走向死亡,蜀军的退却指日可待,而魏国官兵可以毫髮无损。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司马懿所料。这一次神机妙算的不是诸葛亮,而是他临终前的最大对手。那位无意中透露国家一级机密的使者大概不会想到,自己的疏忽大意会让本已陷入窘态的蜀军败局早定。


孔明到底死于何病?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的诸葛亮,《三国志》作者陈寿说他”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伟丈夫居然过劳而死,究竟得的是什麽疾病?

渭水边五丈原,诸葛亮终于一病不起了。病榻上的诸葛亮一想到再也无法完成先主刘备的遗愿时,不禁老泪纵横。忽然,只听大吼一声,他一大口鲜血呕得满身、满地皆是,累得喘不过气,痛苦地闭上双目,豆大的汗珠从额上、脸上倾盆而下,把被鲜血染红的衣襟浸溼得通透。


诸葛亮之死,难道会与呕血不无关系?大口血,血出自何处?


急怒攻心、吐血而亡是小说和戏剧中经常出现的情节,不过作家和导演们未必知道吐血也可以分门别类的,其中消化道出血经口腔吐出,就称为“呕血”。


呕血的病因虽多,但主要的三大原因按发生率高低依次是: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胃黏膜出血,其他如胃癌、食道癌、食道炎、食道黏膜撕裂症等,相对少见。




综合来看,消化性溃疡导致诸葛亮呕血而死的可能性最大。这是一种现代人耳熟能详又一知半解的疾病,今天的发病率仍相当高,而诸葛亮恰恰和现代人(尤其是职场上辛苦打拼的白领们)有著类似的困扰和易发因素。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破损的深度已超越了黏膜和肌肉层,这种程度明显比一般糜烂更深。长期以来,医学家认为这些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本病绝大多数(九五%以上)位于胃或十二指肠,病发于胃称为胃溃疡(gastric ulcer),在十二指肠则称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病情严重,尤其是溃疡侵犯了大血管时,除了腹痛,呕血也是会出现的。


或许溃疡本就让诸葛亮长期处于慢性内脏出血,继而发生贫血状态,又或许当获悉司马懿识破他的计策时,真的”急怒攻心”,溃疡周边的血管破溃大出血,大量鲜血从食管一涌而出,有些化为无情的血块,从咽喉进入呼吸道,卡出了通气的进出隘口,引起窒息身亡。


两军对垒,为何偏偏是诸葛亮而不是司马懿患上溃疡病呢?


近年研究发现,溃疡的形成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存在有著密切的关系。药物刺激、吸淤喝酒、过量饮用咖啡、生活紧张、压力巨大、饮食不规律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患病因素,可以透过生活习惯的改变而一一纠正。


诸葛亮的时代,与中国完全隔绝的美洲印第安人可能正在燃烧淤草吞云吐雾,与中国极少打交道的阿拉伯人祖先也许还没有发现咖啡豆,中国人尚未染上抽淤的恶习,也尚未学会品味咖啡的情调。至于强烈刺激胃肠的西药:阿斯匹灵、类固醇等,西方人还要等一千六百多年才发现。


忙碌的诸葛先生几乎不可能酗酒,况且那个年代,酒品的酒精浓度比较低,有限地喝也难以直接损伤消化系统。


因此,我们得从诸葛先生的作息、生活习惯,甚至工作态度上,探究他的发病原因。


当人存在紧张、恐惧、抑鬱、愤怒、痛苦、忧虑等负面情绪时,胃液分泌就会增多,胃酸继而升高,而胃黏膜抵御胃酸侵蚀的能力却下降,容易引起胃及十二指肠的糜烂,进而发展至溃疡。


饮食不规律的人由于进餐时间、进餐量都处于紊乱状态,食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不定时,因此胃肠道的消化液分泌也被动地不定时发生,由此造成了胃肠黏膜受到密集而过量的消化液刺激,对溃疡的诱发至关紧要。


至于那些性格内向、压抑、易紧张、好克制的人,遇到压力时不易排解,却更依靠吸淤、喝酒来舒缓情绪,就更易出问题了。


适当的压力可以催人奋进,有所建树,但过度的则会把人压垮。诸葛亮不仅一人肩负著建设、保卫蜀汉政权的重任,还承担著先主刘备白帝托孤、复兴汉朝的嘱託。庞统、法正等政才先后离世,关羽、张飞等大将也死于非命,蜀汉人才青黄不接,而后主刘禅却是个无远见、无经验、无责任心的“三无人员”,可想而知,整个蜀汉好像只有诸葛亮一个人苦苦支撑,承受著巨大的压力,“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託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前出师表〉)可怜的蜀汉是三国中人口最少、面积最小、实力最弱的一方,诸葛亮凭著这一点家底,加上过人的才干和努力,惨淡经营,维持局面。独木难支,蜀汉终究一天天地消耗著有限的生命,而诸葛亮也一天天地在沉重压力的碾压之下,慢慢患上消化性溃疡。


诸葛亮常自比管仲、乐毅,但我们不得不说,他在性格上过于自负,甚至有点刚愎自用、独断专横,已超越了良性的自信,反而把他逼上了绝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备之子:一个被丑化了1700多年的亡国之君
正史版三国名将,从放牛娃到名将的励志传奇
刘备死后,诸葛亮屡战屡败,姜维临死前不小心说出真相,原来如此!
《三国演义》—白话版
蜀汉灭亡前黑幕:姜维,钟会,邓艾的结局与宿命
诸葛亮简介 历史人物介绍 诸葛亮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