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哮喘中医临床证治心得
     凡哮病发作时,皆不宜用参芪之类补虚升提其气,亦不宜用阴药凝固其痰。

    在中医领域,“哮”和“喘”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病证。《医学正传一哮喘》即已将哮和喘分为二证。“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临床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症。“喘证”以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喘未必哮”,而“哮必兼喘”,哮病久延可发展成为经常性的痰喘,但一般通称的“哮喘”是指“哮病”。

    案例1:王某,女性,34岁。初诊:2005年12月。自幼哮喘,每于春秋发作。发作时大汗淋漓,不能平卧,咳嗽剧,痰多。病情严重时,静脉注射氨茶碱、地塞米松也无疗效。本次遇冷后大发作,西药控制不理想。证见面色咣白,口唇青紫,舌淡胖,苔薄白润,脉细数。当属哮证发作期,遂拟方:生麻黄9 g,石菖蒲9 g,川朴6 g,陈皮6 g,白芥子(炒、研)12 g,姜半夏9 g,茯苓12 g,细辛3 g,甘草3 g,僵蚕3 g,干姜3 g,熟附片12 g(先煎)。3剂后复诊,咳喘明显减轻,汗亦减少。又服7剂,症状基本控制。缓则治其本,后又予以六君子汤加减调理数月,嗣后再没有大发作。

    案例2:陈某,女性,26岁。初诊:2004年4月。自幼哮喘,一年四季均发作,常服氨茶碱、强的松,不能工作。满月脸,舌淡胖,脉细。拟以六君子汤加减,药用:党参12 g,白术12 g,茯苓12 g,甘草3 g,陈皮6 g,半夏9 g,补骨脂12 g,仙灵脾9 g,熟附片12 g(先煎),五味子6 g,细辛3 g,生麻黄6 g。经治疗5月后予以我院自制的冬病夏治敷贴膏药,第二年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又治1年后基本未再有发作。

    病因剖析

    哮证的病因可分为外因与内因,外因主要以“痰”为主,而内因主要以“虚”为主,内外因又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因痰的产生责之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输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宿根”,而“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滞痰阻,相互搏结,又可致肺、脾、肾三脏运化失常而发病。故崇朱丹溪《丹溪心法一喘》的哮喘病治法“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将“哮证”的治疗具体概括为以“化痰”与“补虚”为主 。

    发作期以化痰加减为治

    临床“哮证”又可分为“发作期”与“缓解期”。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发作期邪实又可分为寒痰、热痰之不同,但笔者认为其主要矛盾以“痰”为主,故治疗主要以“化痰”,并据寒热症候适当加减。笔者常主张以“二陈汤”一方统之,药用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

    寒证如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可以加用干姜、细辛等温热之品。

    热证如见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冷饮,不恶寒,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可以加用黄芩,胆星等寒凉之品。

    但,笔者在临床诊治中又时感化痰平喘之力欠佳,故在“二陈汤”基础上又自拟一方,每获良效,药用:麻黄、石菖蒲、川朴、陈皮各6 g,白芥子(炒、研)、姜半夏、茯苓各9 g,细辛、甘草、僵蚕各3 g,生姜3片,红枣3枚,如系热邪透发,兼见口渴、面赤者,麻黄、细辛、白芥子、石菖蒲仍可应用(分量不变),只须方中配以石膏24 g,黄芩9 g,切不可全用寒凉药。凡哮病发作时,皆不宜用参芪之类补虚升提其气,亦不宜用阴药凝固其痰,故上述自拟方中治热痰亦未全用寒凉之品。

    缓解期以正虚为治

    缓解期正虚又可分为“肺、脾、 肾”虚之不同,但其本又以虚为主,而其中又以脾虚为甚,因“脾为生痰之源”,故笔者主张以“六君子汤”一方统之,药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

    如系脾虚,症见平素食少脘痞,大便不实,或食油腻易于腹泻,往往因饮食失当而诱发,倦怠,气短不足以息,语言无力,舌苔薄腻或白滑,质淡,脉细软,则以“六君子汤”加减,如脾阳不振形寒肢冷便溏加桂枝、干姜以温脾化饮。

    如系肺虚,症见自汗,怕风,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发前打嚏,鼻塞流清涕,气短声低,或喉中常有轻度哮鸣音,咳痰清稀色白,面色咣白,舌苔薄白,质淡,脉细弱或虚大,则可加用“玉屏风散”,如怕冷畏风明显,可加桂枝、白芍、姜枣等以调和营卫。

    如系肾虚,症见平素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心慌,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劳累后哮喘易发,或畏寒,肢冷,自汗,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嫩,脉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粘手,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则可合用“金匮肾气丸”。

    如阳虚明显者,加用补骨脂、仙灵脾、鹿角片,阴虚明显者去温补之品,配以麦冬、当归、龟版胶等,肾不纳气者加冬虫夏草、参蛤散之类。

    用药心得

    笔者在平时亦喜观诸名医病案,汲取诸位前辈先贤大师之临床用药心得,如姜春华——麻黄乃治喘之要药,哮喘汗出不忌麻黄;张海岑——肃肺通腑,擅用紫苑知母,补以固本,当辨肺与脾肾;朱良春——喜用虫类药治疗等等。常细细体会,应用于临床,亦常有奇效。

    除内治法外,外治法治疗哮喘病亦有特点,如有白芥子、破故纸等贴敷疗法,艾叶油气雾剂、五黄双花气雾剂等吸入疗法,体针、耳针、皮肤针等针灸疗法,羊肠线、兔脑垂体等埋线疗法等等诸多方法 。

    我院开展多年的“冬病夏治——哮喘病中药穴位贴敷”疗法亦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此法可于三伏天时以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姜汁调成糊状敷于油纸上,贴于背部双侧肺俞、心俞、膈俞,能够明显减少或减轻一年中患者的发病次数及程度,同时还观察到给药年限越长,次数越多,效果越好。以上为笔者在临床工作多年中对于“哮证”的一些浅薄认识,不当之处,谨请斧正。(文 江阴市中医院呼吸内科 胡晓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仲才哮喘治验
哮喘断根秘方(香港东华医院传方)
生半夏、水蛭粉治哮喘,生半夏化痰效果突出。
肺气肿 , 哮喘 , 咳嗽 , 气管炎 ,
哮喘屡试屡效方
哮喘常用偏方 验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