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儿外感发热误治一得(儿科证治)
     四川省绵阳市中医院(621000)

    原载于《湖南中医杂志》1997年11月第6期

    夏某,男,9个月。1996年6月 2日初诊。3天前,其母抱患儿避暑乘凉,猝遇大雨,随后受凉发烧,经用消炎退热西药,其病不解,遂来我院就诊。刻诊:体温39℃,皮肤灼热,无汗,唇干,咳嗽,喉间有痰声。断为邪热壅肺,投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1剂。越日复诊,患儿药后发热未减,反增腹泻之证。深察细审,乃见患儿虽是发热,但时值暑夏之季,尚衣着较厚,喜偎母亲怀中,其唇干却不欲饮,且伴鼻流清涕,再望舌淡白,指纹浮青。此乃寒邪束表,肺气郁闭,邪迫大肠所致,改用葛根汤辛温散寒,解表和里:葛根9g,麻黄3g,桂枝6g,白芍6g,甘草3g,生姜3g,大枣3g,1剂,水煎服。并嘱患儿母亲勿食腥晕油腻之物和其他中西药物。2日后再诊,其母喜形于色,诉患儿服药后,翌日即得微汗,热返身凉,咳嗽减轻,腹泻亦止。遂以止嗽散化裁止咳化痰,尽搜余邪。嗣后以六君子汤调理善后而完全康复。

    按:本案初诊失误在于未详察病情。小儿不言,古称哑科,医者诊病时,须望形色,审苗窍,从细微处察询病情。而本案初诊时,只注意到体温升高,皮肤灼热的发热症状,却疏忽了盛夏之季,患儿衣着较厚,且喜偎母怀的畏寒表现,余如唇虽干而不欲饮,鼻流清涕,以及舌象、指纹等征象均未详察,从而使可供辨证的临床资料搜集不全,造成了误诊的直接原因。其次辨证用药失误。本案初诊时,由于受经验思维的影响,只着眼于夏季外感高热多属热症的一般规律,丝毫未从暑邪夹寒,寒易化热的角度去考虑,从而既忽略了畏寒、清涕等外感寒邪之证,又在辨证论治时颠倒了发热与咳嗽的主次关系,按寒邪壅肺之证,用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治疗,结果南辕北辙,用药后非但咳嗽不减,发热未退,反因外邪较盛,内郁于肺,邪迫大肠而增腹泻之证。此外,在外寒较盛,内无里热的情况下用桑白皮清泻肺热,亦有引邪下陷之弊。《伤寒论》第32条曰:“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本案再诊时,即与此证相符,发热、恶寒、无汗,太阳证具;腹泻下利,是兼阳明。故用葛根汤外散寒邪以解热,表解则里和,里和则腹泻自止,此不治腹泻而腹泻自已之理。(马文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儿外感多有葛根汤证
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3则医案,示例桂枝汤在儿科的应用
扬州儿科名医郑汝谦——小儿发热经验
小儿外感发热经方治疗(六)小儿发热伴腹泻的处理
杨占伟经方实践录--小儿腹泻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