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痛诊治心悟
     河南省中医院 毛德西

    在各类常见病中,头痛的发生率很高,中医药对头痛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笔者现将诊治头痛的点滴经验和体会介绍于下。

    中医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张景岳说:“凡诊头痛者,当先审久暂,次解表里。”这里所说的“久暂”,“表里”就是指内伤与外感之别。因五脏六腑的气血,皆上会于头部,若脏腑经络发生病变,均可直接或间接发生头痛,因此在辨治头痛时,不仅要明确致病因素,还要分析脏腑经络的虚实寒热,如此,方能有的放矢地遣方用药。

    外感头痛,与季节交替和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治疗以解表祛邪为主,邪去痛自除。如风寒头痛,痛连项背,遇寒辄发,疏风散寒用荆芥、防风、川芎等,方如川芎茶调散,方中川芎为要药,常用量为10~30g,有报道用100g,但此物辛香走窜,量大易伤阴动血,故当慎之。风热头痛,头痛如劈,面红苔黄,清泄风热用连翘、夏枯草、桑叶等。笔者喜用《罗止园医话》方(连翘、菊花、桑叶、黄芩、薄荷、苦丁茶、夏枯草、藁本、白芷、荷叶、鲜芦根),该方对肝热上炎的头痛,亦有良效。

    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倦怠,袪风胜湿用羌活、独活、防风等,方如羌活胜湿汤,方中蔓荆子体轻而浮,上升而散,既止头痛又善治目赤肿痛。

    暑湿头痛,发于夏季,治以解表祛暑,芳香化湿,用药如藿香、香薷、连翘等,方如新加香薷饮,方中白扁豆花芳香化湿,于夏季暑湿感冒,伴见不饥不食,消化不良者,尤为上品。

    诊治头痛,还要分清头痛的部位,选用引经药物,如太阳经头痛,上至巅顶,项强,选用羌活、川芎;阳明经头痛,发于前额及眉骨处,选葛根、白芷;少阳经头痛,发于头角,伴目眩,口干,选用柴胡、黄芩;厥阴经头痛,痛在巅顶,选用川芎、藁本;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气壅塞,清阳不升,头亦为之痛。太阴经头痛,头痛如裹,肢体沉重,选苍术、半夏;少阴经头痛,痛而欲寐,选用细辛、独活。个别头痛久不愈者,还可选用活血通络药物,如桃仁、红花、全虫、蜈蚣等。

    内伤头痛,常见证候有肝阳上亢、气滞血瘀、痰浊上犯、风入脑络、肾精亏虚等。肝阳上亢头痛,以左侧为重,常见怒气,多有高血压病,可选天麻钩藤饮平肝潜阳,方中钩藤后下,笔者常加入罗布麻叶、络石藤平肝通络,野菊花清肝泻热。若肝经热极生风,高热头痛,抽搐痉厥者,则用羚羊钩藤汤。对此,笔者常加入“三石”,即寒水石、生石膏、生磁石以加重镇静之力。

    气滞血瘀头痛,多因思郁不解而得,痛处固定,发如锥刺,可选通窍活血汤以通络止痛,方中麝香昂贵,可用葛根配白芷代之。痰浊头痛,见于形体肥胖之人,头痛如蒙,身重如捆,舌苔白腻,可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化湿祛痰,方中泽泻可用至30g,全方药性偏燥,不可久用,以免伤阴。

    风入脑络头痛,多为外感头痛之遗患,每遇风寒天气发作,痛无定处,病人常会用布紧裹头部,或不时用手拍打。笔者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即生麻黄5~10g,炮附子5~10g,细辛3~5g,此方入于经络搜风,止痛效果迅速。

    肾虚头痛多见于读书劳心之人,用脑则头痛,休息后可缓解。对此,可选张景岳左归丸、右归丸治之。主要药物为熟地、山萸肉、枸杞、山药、菟丝子。肾阴虚者,伴见五心烦热,盗汗,脉细,加入龟板胶、牛膝为左归丸方,滋阴之中兼有扶阳之力。肾阳虚者,伴见畏寒肢冷,自汗,腰酸,加入鹿角胶、杜仲、当归、肉桂、附子,为右归丸方,扶阳之中兼填精之功。方中龟板胶、鹿角胶以烊化服用为好。

    诊治头痛,还要配合现代科学仪器的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导致头痛的隐匿因素,特别是潜在的危险病灶。选用中药治疗,要遵循中医脏腑经络辨证论治,不可“头痛医头”,随意用止痛药,如乳香、没药、元胡等,还要注意病人的体质,体质虚弱者,可随证加入补益之品,就可避免邪去而正伤的弊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头 痛
头痛辩证及综合治疗
​头痛论治
头痛诊治精粹
十种类型头痛中医辨证论治
头痛的辨证论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