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糖尿病性腹泻的中医治疗
 
    糖尿病性腹泻与糖尿病其它并发症相比,临床临床较为少见。然而,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亦逐渐增多。有人调查门诊136例糖尿病患者,22%的每年有2~3天腹泻[1];我们统计的387例糖尿病患者中,15.8%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泻;也有人报告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合并腹泻者,达16.7%[2]。本文仅就临床证候与治疗谈一些体会。

    1 证候与分析

    糖尿病性腹泻,一般发生于糖尿病日久者。其临床表现以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泻时日数行或数十行,甚则大便失禁,无腹痛或轻微腹痛,大便常规及细菌培养阴性。多数患者呈间歇性腹泻,仅少数呈持续性腹泻。腹泻多在食后或夜间发作,常与情绪波动、进食生冷油腻、寒袭脾胃及血糖控制不满意有关。多数腹泻患者伴有糖尿病神经病变,但须排除各种病因所致的腹泻外方可诊断。

    糖尿病性腹泻,临床常见于血糖控制不满意,而且多伴有神经病变者;亦有少数见于血糖控制满意,而不伴有神经病变者。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症可能与胃肠植物神经病变,肠系膜小动脉病变,高血糖及电解质紊乱,对继发感染抵抗力减低,胰岛素、胰高糖素分泌异常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自主(植物)神经病变[3]。

    中医认为,本症系糖尿病日久,损伤脾气,加之进食生冷油腻、情绪波动及寒邪外袭等,重伤于脾,致使脾气虚弱或虚寒,脾失健运,聚而生湿,瘀久化热,甚则伤及脾肾之阳而腹泻。

    2 治疗方法

    糖尿病性腹泻,若予涩肠止泻药易导致便秘,便秘后用通便药又易引起腹泻无度,故临床治疗颇为棘手。服西药可乐宁易发生嗜睡、头昏恶心、食欲不振等副反应;用易蒙停、复方苯吡哌啶疗效也不满意。

    据我们统计,约90%的糖尿病性腹泻者属脾气虚弱或脾肾阳虚之证。故以健脾补气利湿止泻药为主组成。基本方:生黄芪、党参、茯苓、焦白术、炒山药、陈皮、生苡仁、炙甘草。湿热者酌加苍术、藿香、佩兰;热盛者去生黄芪、党参,加马齿苋、白头翁、黄连;腹痛者加白芍;胀满者加厚朴、木香;阳虚者加伏龙肝、干姜、附子;浮肿者加泽泻、车前子、滑石等。治疗后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大多在服药2~3剂后,大便次数明显减少,1~2周大便转为正常。随访未见药后便秘,腹泻发作程度及次数亦明显减少。若复发遵基本方加减,调治数日即可缓解。

    3 体会

    糖尿病性腹泻,病机以脾气虚弱为其本,腹泻为其标。治病必求于本,而不宜侧重止泻,故拟参苓白术散加减为基本方,健脾益气治其本方中重用生黄芪、党参,以补气健脾;茯苓淡渗利湿而健脾;白术、山药补脾肾而化湿;陈皮理气健脾;生苡仁清利湿热而健脾;甘草和中健脾,调和诸药。处理兼夹证时使用苦寒清热燥湿之味与芳香走窜行气之品,均易伤脾,切勿过量或多用,中病即止。否则,适得其反而加重病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腹泻
【张生谈糖尿病腹泻的治疗经验】与其他糖尿...
10年糖尿病史,血糖控制得不理想
给大家介绍一个可以治疗慢性胃炎、慢性腹泻...
健脾益气 疏肝和胃丨首荟通便胶囊可用于糖尿病合并胃肠功能紊乱
参苓白术散合四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临床观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