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6.定喘汤详解研讨

196.定喘汤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 定喘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组成;白果9克(炒黄)麻黄9克 苏子6克 甘草3克 款冬花9克 杏仁4.5克 桑白皮6克(蜜炙)黄芩4.5克(微炒) 法半夏9克
加减;
1.若无表证,麻黄用量可减,或用炙麻黄,取其宣肺定喘之功;
2.若痰稠难出者,可酌加全瓜蒌,胆南星等以增强化痰之力;
3.若胸闷较甚者,可加枳壳、厚朴以理气宽胸;
4.若肺热较甚者,宜合入金荞麦、鱼腥草等以增强清肺之效。
主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辨证属于痰热蕴肺的多种疾病。1.咳喘  2.哮喘  一、内科 1.哮喘  2.肺心病  二、外科 慢性前列腺炎  三、儿科 1。哮喘  2.支气管炎  3.肺炎  ,痰热内蕴,肺失宣肃之哮喘。咳嗽痰多气急,痰稠色黄,或微恶风寒,舌 苔黄腻,脉滑数。 
 定喘汤  (《摄生众妙方》卷6)
    [异名]  千金定喘汤(《寿世保元》卷3)、白果定喘汤(《李氏医鉴》卷5)、千金汤
(《杂病源流犀烛》卷1)。
    [组成]  白果二十一个去壳.砸碎,炒黄色(9g)  麻黄三钱(9g)  苏子二钱(6g)  甘
草一钱(3g)  款冬花三钱(9g)  杏仁一钱五分去皮、尖(4.5g)  桑皮三钱蜜炙(6s)  黄
芩一钱五分微炒(4。5g)  法制半夏三钱如无,用甘草汤泡七次,去脐用(9g)
    [用法]  上药用水三盅,煎二盅,作二服。每服一盅,不用姜,不拘时候徐徐服。
    [功用]  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主治]  痰热内蕴,肺失宣肃之哮喘。咳嗽痰多气急,痰稠色黄,或微恶风寒,舌
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分析]  本方所治哮喘,系由素体痰热内蕴,又复外感风寒所致。痰热久蕴,
肺失清肃,复为风寒所遏,使肺气壅闭,不得宣泄,如此则哮喘,咳嗽气急,胸膈胀
闷,痰稠色黄等诸症迭起。若风寒客表,卫阳被遏,可见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来滑
数均痰热内蕴之征。
    [配伍意义]  本方治证病位虽涉表里,但以痰热内蕴,肺失宣肃为主要病机,故治
疗亦当着眼于宣降肺气,清热化痰。方中麻黄辛温,既可疏表散寒,又长于宣肺止咳平
喘,张山雷说:“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是为治感第一要药。虽曰解表,
实为开肺;虽曰散寒,实为泄邪”(《本草正义》卷3)。白果性味甘苦涩平,为敛肺定
喘要药,杨时泰说:“此果经霜乃熟,禀收降之气最专,……然必合于散剂,使气能疏
越,……乃得收其全功焉”(《本草述钩元》卷17)。二药配伍,宣散之中寓以收敛,既
能增强止咳定喘之效,又可使开肺而不耗气,敛肺而不留邪,相反而相成,共为君药。
桑白皮泻肺平喘,黄芩清热化痰,二者合用以消内蕴之痰热而除致病之本,同为臣药。
杏仁、苏子、半夏、款冬花降气平喘,化痰止咳,助君、臣药以平喘祛痰,俱为佐药。
甘草生用,调和诸药,且能止咳,用为佐使。诸药配伍。外散风寒,内清痰热,使肺气
宣而逆气降,痰浊化而咳喘平。
    本方配伍特点是:宣开与清降并用,发散与收敛兼施,融宣、降、清、散、收于一
方,故定喘止咳之力颇著。
    [类方比较]  本方与苏子降气汤均为降气平喘之剂,本方是用宣降肺气之麻黄、白
果配伍清热化痰之黄芩、桑白皮为主,故具有宣降肺气,清热化痰,定喘止咳之功,主
治痰热蕴肺,肺失宣肃之哮喘,症见咳喘气急,痰多稠黄,舌红苔黄腻者。而苏子降气
汤是以苏子降气平喘为主,配以下气祛痰,温肾纳气之品,故具有降气祛痰,止咳平
喘,兼以温肾纳气之功,主治上盛下虚而以上盛为主之哮喘,症见咳喘气急,痰多稀
白,舌淡苔白腻者。    .
  本方与小青龙汤均有宣肺解表,祛痰平喘之功,皆可治疗外感风寒,内有痰浊之咳
喘。但小青龙汤是用麻黄、桂枝配干姜、半夏、细辛,功在解表散寒,温化寒饮,适宜
于内有寒饮,且表寒较重之咳喘;本方是以麻黄、白果与黄芩、桑白皮配伍,功在宣肺
降逆兼以解表,清泄肺热以平喘咳,用于治疗痰热内蕴而表寒不著之咳喘。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主要用于痰热内蕴,肺失宣肃之咳喘。以咳喘气急,痰多色黄,
苔黄腻,脉滑数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若无表证者,麻黄用量可减,或用炙麻黄,取其宜肺定喘之功;若痰
稠难出者,可酌加全瓜蒌、胆南星等以增强清热化痰之力;若胸闷较甚者,可加枳壳、
厚朴以理气宽胸;若肺热较甚者,宜合人金荞麦、鱼腥草等以增强清肺之效。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辨证属于痰热蕴肺的多种疾病。    ,
  [使用注意]  新感风寒,无汗而喘,内无痰热者不宜使用本方;哮喘日久,肺肾阴
虚或气虚脉弱者,亦不宜使用本方。
  [源流发展]  本方始见于明代张时彻所撰的《摄生众妙方》卷6(1550年),但从
其组成药物分析,其遣药配伍似源于宋代王衮《博济方》卷2之华盖散。是方以麻黄配
伍苏子、杏仁、桑白皮为主,有宣降肺气,,清肺化痰之功,本方在其基础上又增白果、
黄芩、半夏等,使定喘止咳之功益著。本方的主治证候原书中仅载“哮喘”二字,吴昆
<医方考》卷2指出是证乃“肺虚感寒,气逆膈热,作哮喘者”,汪昂、张秉成等皆从吴
氏之说,且又进一步加以阐发,后世亦据此而以“风寒外束,痰热蕴肺”概括本方证候
之病机,将本方广泛用于多种因痰热蕴肺,肺气上逆而致的咳喘病证。
  [疑难办释]
  1.关于本方的主治证候  前已述及,本方主治在《摄生众妙方》中所载甚简,仅
有“哮喘”二字,且未言其证候性质。该书问世30余年之后,吴昆在《医方考》卷2
中对本方主治作了进一步的发挥,首次提出本方所治哮喘由“肺虚感寒,气逆膈热”而
致。此后不少医家均沿袭其说,如汪昂的《医方集解》、张秉成的《成方便读》等,及
至各版统编教材《方剂学》则将本方主治明确写作“风寒外束,痰热内蕴的哮喘”。但
令人费解的是,多数教材在“主治”项中并未相应出现反映风寒束表病机的症状描述
(二版、五版),亦有以“或恶寒发热”(四版)一笔带过,说明表证并非本证所必具。
六版教材虽然增加了“微恶风寒”,但其中的“微”字却表明即使本证兼表,亦颇轻微。
再从目前临床运用本方的实际来看,并不拘于有无表寒之证。因此笔者认为,本方主治
证候乃痰热蕴肺,肺失宣肃之咳喘,所谓“肺虚感寒”、“风寒外束”之说恐系后人据方
中之用麻黄而对证候作出的推测,并不一定符合张氏制方本意。费伯雄说:“治痰先理
气,不为疏泄则胶固不通,此定喘用麻黄之意也”(《医方论》卷2)。可见,本方所用
诸药重在宣降肺气,清热化痰,只要证属痰热蕴肺,肺失宣肃之咳喘即可使用;若兼风
寒表证见微恶风寒者可用,而恶寒较甚且无汗者,则必须于本方中再加辛温解表之品以
助发散之力。
    2.关于方中白果的作用及其用量  白果味甘、苦、涩,性平,有小毒。归肺、肾
二经。本品长于敛肺定喘,是否亦兼化痰之功?对此各版教材的答案大多是肯定的。笔
者细考历代本草著作,仅《医学入门》卷3中载有白果“化痰定喘”之说,《本草纲目》
卷30云其“生食降痰”,《本草求真》卷5亦云“白果,虽属一物,而生熟攸分,不可
不辨。如生食,则能降痰,……至其熟用,则竟不相同。如稍食则可,再食则令人气
壅,多食则令人胪胀昏闷”。再从各家方论所述,亦多认为本方白果之功主要在于敛肺
定喘。因而笔者认为,本方所用炒白果,主要取其收敛肺气,定喘止咳化痰之效。方中
白果用量原书为2工枚(约30g),此剂量是否恰当?王泰林说:“白果收涩,  (原方)二
十一枚恐太多,宜减之”(《王旭高医书六种。退思集类方歌注》),意在防止过用白果,
可能因其收涩之性而致“闭门留寇”。其次,因白果有毒,多食可能出现呕吐、腹痛、
腹泻、抽搐、烦躁不安等症状,故各版《方剂学》教材定喘汤中白果的参考用量均被减
为9g。据《中药大辞典》载:白果的中毒量为“tl~JL 7—120粒,成人40—300粒不
等”。亦有报道,将含白果27g的定喘汤按150g/kg体重给小白鼠连续灌胃3天,未出
现任何毒性反应;并且发现本方的平喘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与白果的剂量成正I:Lcu。因
而认为使用定喘汤时,其中白果的剂量应该遵循制方者的原意,不宜过轻。
    3.关于黄芩、桑白皮在方中的作用  本方之黄芩与桑白皮,在多数教材的方解中
均被列为佐药。但分析本方治证病机,其咳喘之成乃痰热蕴肺以致肺失宣肃,可见痰热
为致病之本,气机失常为发病之标,治法宣降肺气与清热化痰理当并重。作为苦寒清热
化痰的黄芩与桑白皮至少应置于臣药之列,否则不能体现清热化痰之法在本证治疗中的
重要性和必要性。
    [方论选录]
    1。吴昆:“肺虚感寒,气逆膈热,作哮喘者,此方主之。声粗者为哮,外感有余之
疾也,宜用表药;气促者为喘,肺虚不足之证也,宜用里药。寒束于表,阳气不得泄
越,故上逆。气并于膈,为阳中之阳,故令热。是方也,麻黄、杏仁、甘草,辛甘发散
之物也,可以疏表而定哮;白果、款花、桑皮,清金保肺之物也,可以安里而定喘;苏
子能降气。半夏能散逆,黄芩能去热。”(《医方考》卷2)
    2。汪昂:“此手太阴药也。表寒宜散,麻黄、杏仁、桑皮、甘草,辛甘发散,泻肺
而解表;里虚宜敛,款冬温润,白果收涩,定喘而清金;苏子降肺气,黄芩清肺热,半
夏燥湿痰,相助为理,以成散寒疏壅之功。”(《医方集解。理气之剂》)
    3.王泰林:“此定喘之主方也。凡病哮喘,多由寒束于表,而气并于膈中,不得泄
越,故膈间必有痰热胶固,斯气逆声粗而喘作矣。治之之法,表寒宜散,膈热宜清,气
宜降,痰宜消,肺宜润,此方最为合度。白果收涩,二十一枚恐太多,宜减之。”(《王
旭高医书六种.退思集类方歌注》)
    4.费伯雄:“治痰先理气,不为疏泄则胶固不通,此定喘用麻黄之意也;”(《医方论》卷2)    .
    5.张秉成:“夫肺为娇脏,畏热畏寒,其间毫发不容,其性亦以下行为顺,上行为
逆。若为风寒外束,则肺气壅闭,失其下行之令,久则郁热内生,于是肺中之津液郁而
为痰,哮喘等疾所由来也。然寒不去则郁不开,郁不开则热不解,热不解则痰亦不能遽
除,哮咳等疾,何由而止?故必以麻黄、杏仁、生姜开肺疏邪,半夏、白果、苏子化痰
降浊,黄芩、桑皮之苦寒,除郁热而降肺,款冬、甘草之甘润,养肺燥而益金。数者相
助为理,以成其功。宜乎喘哮痼疾,皆可愈也。”(《成方便读》卷2)
    [评议]  本方为历代医家治疗哮喘的常用方。对于方中麻黄的配伍作用,注家多从
疏邪解表散寒而论,惟费氏指出麻黄之功主要在于宣利肺气,提示本方的运用不应局限
于风寒外束,痰热蕴肺之证,颇有理论与实际意义。但吴昆所谓“声粗者为哮,外感有
余之疾也,宜用表药;气促者为喘,肺虚不足之证也,宜用里药”之论,显然不符合实
际情况。王氏指出白果之量不宜过重,可资临证参考。
  [验案举例]    。
  1.咳喘  《吉林中医药》  (1995,2:19):某男,32岁。每至冬季即发咳喘已历4
年,发病时咳嗽,咳痰清稀而色白,气喘不已,畏寒乏力,难于适应正常工作。现咳喘
又作已1月余,舌苔白腻,脉象沉紧。予定喘汤加减:麻黄15g,白果lOg,苏子15g,
款冬花15g,半夏15g,桑白皮15g,黄芩lOg,杏仁15g,生姜15g,甘草lOg,附子
log(先煎),补骨脂15g,太子参lO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lO余剂后,诸症状明
显减轻。遂以上方加附子、黄芩,加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制成丸剂,服用3个月,
咳喘已止,精力充沛,随访3年,未再复发。
  按语:痰壅于肺,宣降失司,故而咳喘痰多;脾肾不足,阳气虚馁,故觉畏寒乏
力。证候虚实互见,治亦补泻兼施。处方以定喘汤宣降肺气,化痰平喘,再加附子、补
骨脂、太子参温补脾肾。诸症减后,再加重培补脾肾之品,且改汤为丸,长期服用,标
本兼治而收良效。
  2.哮喘  《中医药学报》(1996,6:15):某男,38岁。患支气管哮喘2年,此次发病
出现喘促,气粗,喉中痰鸣,胸高胁胀,咳痰色黄稠厚,口渴。处方:炙麻黄lOg,白
果15g,桑白皮20g,款冬花15g,半夏15g,杏仁15g,苏子15g,黄芩30g,甘草lOg,
石膏30g,葶苈子15g。每Et 1剂,水煎早晚分服。二诊:服药1周后痰鸣缓解,原方
去石膏,加紫菀15g,再服7剂。三诊:诸症悉减,原方去黄芩,加生地15g,续服1周而痊愈。
  按语:本案痰热壅肺,气道不利,宣降失司,予以定喘汤宣降肺气,清热化痰,止
咳平喘,更加石膏清泻肺热、葶苈子泻肺化痰,以助平喘之力。药后诸症悉减,痰热渐
清而肺阴受损,故先后去石膏、黄芩之泻肺,加紫菀、生地以润肺,调治2旬而愈。
  [临床报道]
  一、内科
  1.哮喘  以定喘汤加制南星、地龙、鱼腥草、棉花根、防风(伴有严重感染者辅
以抗生素及激素药物),治疗重症哮喘36例。结果:显效(咳、喘、哮、痰好转或全部
恢复正常,经X线检查肺纹理清晰,炎症阴影消失)24例;有效(咳、喘、哮、痰均
得到控制,未经X线复查)工0例;无效(临床症状未得到控制,改用其它方法治疗)2
例,总有效率为94.5%c”。用本方加丹参、红花、厚朴、枳实、地龙等,组成化瘀定
喘汤,治疗高原重症哮喘38例(哮喘急性发作期)。若发热者加柴胡、银花、连翘;痰
多而粘者加葶苈子、大贝、海浮石;气虚汗多者加太子参、五味子、麦冬;纳呆者加瓜
蒌、桃仁。另设纯西药组15例为对照,西药用广谱抗生素,加地塞米松、氨茶碱,并
给舒喘宁吸人。结果:治疗组中显效(治疗7天内哮喘完全缓解,肺部干、湿哕音完全
消失,血象及血气分析均正常,肺功能FEV增值25%以上者)30例,有效(治疗7天
内哮喘减轻,肺部干、湿哕音明显减少,血气分析氧分压在70—75mmHg之间,肺功
能FEV增值15%以上者)7例,无效(治疗7天以上未达到上述标准者)1例,总有
效率97.2%;对照组中,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0%。两组总有
效率经Y,检验有显著性差异(户<0.05)L2j。又有人以本方为基本方,寒邪外束、肺热
内盛加石膏;表寒重者配桂枝;痰鸣息涌不得卧者加葶苈子;痰吐色黄粘稠酌配鱼腥
草。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结果:治愈(哮喘控制,哮鸣音消失)48例,显效(哮喘
明显缓解,哮鸣音基本消失)6例,有效(哮喘缓解或发作次数减少)4例,无效(症
状无变化)2例,总有效率96.7%l“。
    2.肺心病  肝素钠合加味定喘汤(原方加泽泻、葶苈子、桂枝)治疗慢性肺源性
心脏病35例(全部病例均无出血倾向)。结果:显效(轻度活动或安静状态下无呼吸困
难或轻度呼吸困难,口唇发绀消失,肺部干哕音消失或明显减少,颈静脉怒张、肝大压
痛及下肢水肿等体循环瘀血征减轻)25例,占71。4%;有效(呼吸困难减轻,口唇发
绀减轻,肺部干湿哕音减少,体循环瘀血征减轻)8例,占22.8%;无效(症状和体征
与用药前基本相同)2例,占5。7%,总有效率94.2%。血流动力学表明,治疗前后血
小板粘附率和纤维蛋白血栓形成时间变化最为显著L4j。有人以本方加丹参、桃仁、川
芎,组成活血定喘汤,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56例(治疗组);设对照组44例,用酚妥
拉明10mg加人10%葡萄糖250ml内静滴,双氢克尿噻25mg口服。结果:治疗组显效
(与用药前相比心功能进步2级)23例,有效(与用药前相比心功能进步工级)28例,
无效(心功能无改善)5例,总有效率91。7%,平均纠正心衰时间5。7天,平均住院时
间15天;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0.4%,平均纠正心衰
时间9.4天,平均住院时间20.2天;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二、外科
    慢性前列腺炎  以本方合止嗽散,加大青叶、板蓝根为基本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70例。若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明显增多者,加黄柏、苍术各15g;卵磷脂小体明显减少
者,加狗脊50g,续断25g,巴戟天15g,淫羊藿15g;阴虚者,加知母、黄柏、生地各
15g;阳虚者,加黄芪30g,党参20g;有血瘀者,加丹参20g,元胡20g。经6—30天
的治疗后,结果:痊愈(疼痛症状和膀胱尿道刺激症状消失,前列腺镜检白细胞高倍镜
在10个以下,前列腺无触痛)29例,好转(自觉症状消失,但前列腺镜检白细胞仍较
多:前列腺无改变,或前列腺镜检白细胞视野在10个以下,但仍存在自觉症状)37例,
无效(自觉症状、前列腺镜检、前列腺触诊均无明显改善)3例,中断治疗1例,总有
效率为94.29%~63。
    三、儿科
    1。哮喘  以定喘汤为基本方,肺热重者,加石膏、鱼腥草;喘甚者,酌加地龙、
僵蚕、全蝎、枳壳、厚朴;痰粘者,加瓜蒌、南星;便秘者,加枳实、大黄、皂角;另
每剂方中均酌加人丹参、赤芍等活血之品,共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患者50例(中药
组)。另设西药对照组48例,药用青霉素或先锋Ⅵ静脉滴注,口服氨茶碱、异丙嗪,吸
人舒喘灵气雾剂,并酌情使用激素。治疗结果:中药组,治愈(哮喘平息,听诊两肺哮
鸣音消失)26例,好转(哮喘减轻,听诊偶闻哮鸣音)21例,未愈(哮喘发作症状无
改善)3例,总有效率94.0%;西药组治愈29例,好转工8例,未愈l例,总有效率
97.7%。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l”。又有人以本方去
麻黄为主方,治疗A,JL哮喘102例。若发热者,加鱼腥草30g;气喘甚者,加地龙12g;
阴虚而舌红苔少者,加生地15g;便秘者,加瓜蒌仁12g;久喘体虚者,加五味子10g。
另设西药对照组50例,口服罗力得片每次2.5mg/kg,每日2次,以及非那更止咳糖浆
每次lml/~,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显效72例(哮喘缓解,哮鸣音消失),有效26
例(临床症状减轻,哮鸣音减少),无效4例(哮喘发作症状无改善)。气急改善时间
1.2天,咳嗽消失时间4.1天,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4.8天。发热共56例,平均退热
时间1.8天,显效占71%,有效占25%,总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4
例,无效u例。气急改善时间1.3天,咳嗽消失时间4.5天,肺部哮喘音消失时间5
天,发热共26例,平均退热时间1.9天,显效占50%,有效占28%,总有效率
78%[81。
  2.支气管炎  以定喘汤加射干、桔梗、板蓝根为基本方,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63
例。结果59例治愈(咳喘止,肺部哕音消失,无全身症状),其中3剂愈者35例,5
剂愈者19例,7剂愈者5例;3例好转(咳止或减轻,肺部哮鸣音消失或减轻);1例
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总有效率98.4%L9j。有人用定喘汤治疗婴儿急性毛细支气管
炎30例,处方以定喘汤为主,高热者,加生石膏15g,地骨皮7g;腹泻者,加茯苓、
车前子各7g;痰多者,加竹沥15nd,分3次服;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可根据不同情况,
补充水及电解质,静脉给西地兰。结果所治病例均获痊愈,除2例喘憋稽延较长者外,
余28例都在3天内哮鸣音消失,喘憋缓解。住院2—5天,平均4天L10J。
  3.肺炎  以定喘汤配合外贴法(治疗组)治疗A~JLN炎63例,并设对照组60例。
2组患者均用抗生素、氨茶碱、强心甙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内服定
喘汤,并用吴茱萸10g,研末醋调,外敷双足涌泉穴,胶布固定,隔日换1次,6天为
1疗程。结果:显效(主要体征消失,1周后复查胸片示肺部炎症明显减轻),治疗组
50例,对照组18例;有效(主要体征消失,1周后复查胸片示肺部炎症好转),治疗组
10例,对照组2l例;无效(体征无改善,疗程超过7天),治疗组3例,对照组2l
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6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Ll”。
  [实验研究]
  1.白果用量  用超声雾化器喷雾O.4%磷酸组织胺10秒钟,观察豚鼠抽搐倒地时
间,以测定定喘汤及其拆方之平喘作用。结果表明,定喘汤重用白果者比轻用者效果
好,未用白果者较差。急性毒性实验显示,即使重用白果,也很安全。按150g,/kg体重
给小白鼠灌胃,3天内饮食、活动均正常,无毒性反应,无死亡u”。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定喘汤能显著抑制2,4一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的小鼠
迟发型皮肤超敏反应(DCH),提示该方对Ⅳ型变态反应具有抑制作用。本方15g/kg
(相当于成人用量)不影响正常体液免疫反应,当剂量为30g/kg时能抑制小鼠PFC反
应和抗SRBC溶血素的生成,表明该方大剂量对正常体液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显
然,定喘汤对小鼠正常体液免疫反应与其剂量有关,提示临床用量不宜过大。定喘汤的
两个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免疫器官的胸腺指数,对脾脏指数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但大剂量组有抑制倾向,推测该方可能选择性地抑制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该方对
小鼠碳粒廓清速率和腹腔巨噬细胞功能无明显影响,表明该方不影响小鼠非特异免疫功能[1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定喘汤 。白果(9g) 麻黄(9g) 苏子(6g) 甘草(3g) 款冬花(9g) 杏仁(9g) 桑白皮(6g) 黄芩(6g) 半夏(9g)。 宣肺降气,清热化痰。哮喘。咳嗽痰多气急,痰稠色黄,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
11.定喘汤:哮喘风寒外束,痰热内蕴。症见哮喘咳嗽,痰多
定喘汤 《摄生众妙方》
定喘汤——经方解读(三十三)
方剂之理气剂之降气之定喘汤
定喘汤的功效主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