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苏子降气汤详解研讨

195.苏子降气汤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 苏子降气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组成;苏子3克 橘皮3克 半夏3克 当归3克 前胡3克 厚朴3克 沉香1.5克 炙甘草1.5克 生姜2片 肉桂1.5克(冲服) 
加减;
1.若痰涎壅盛,喘咳气逆难卧者,酌加沉香以增强降气平喘之力;
2.兼有表证者,加麻黄、杏仁等以宣肺平喘,疏散外邪;
3.兼气虚者,加人参、黄芪等以益气补虚;
4.若肾虚较甚者,可加附子、补骨脂等以助温肾纳气之功;
5.若无明显腰酸腿软,气短浮肿等下虚之象者,桂心亦可去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辨证属痰壅于肺, 气机上逆的多种疾病。 1.鼻衄  2.胃脘痛  1.哮喘  2.慢性支气管炎   3。妊娠呕吐  咳喘证。痰涎壅盛,咳喘短气,胸膈满闷,或腰疼脚软,或肢体浮肿,舌 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
苏予降气汤(紫苏子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7)
  [异名]  降气汤(《普济方》卷i83)、苏子降气饮(《杏苑生春》卷3)、紫苏汤(《景
岳全书》卷54)。
  [组成]  紫苏子一升(1eg)  前胡(9g)  厚朴  甘草  当归各一两(各6g)  半夏一
升(12g)  橘皮三两(9g)  大枣二十枚(10枚)  生姜一斤(6g)  桂心四两(3g)
  [用法]  上哎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二升半,分五次服,日三次,夜二次。
  [功用]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  咳喘证。痰涎壅盛,咳喘短气,胸膈满闷,或腰疼脚软,或肢体浮肿,舌
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
  [病机分析]  肺主气,司呼吸,痰涎壅阻于肺,肺失宣发肃降之职,故气机上逆而
为咳嗽气喘,气机不畅而觉胸膈满闷。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景岳全书》卷
19),肾虚不能纳气,则气短不足以息;肾为水脏,主管水液的输布与排泄,肾阳不足,
气化不利,水液内停,则肢体浮肿;腰为肾之府,下元不足,则腰疼脚软。舌苔白滑或
白腻,脉象弦滑等均为肺中痰涎壅盛的外在表现。综上可见,本证病机包括痰涎壅盛与
肾阳不足两方面的变化,其中痰涎壅阻于肺为发病之标,肾阳虚馁于下为致病之本。
    [配伍意义]  本方治证系本虚标实,上盛下虚。由于气逆痰盛,故当“急则治标”,
“发时治标”,以降气祛痰,止咳平喘为法。方中紫苏子辛温而润,其性主降,长于降上
逆之肺气,消壅滞之痰涎,为治疗痰壅气逆胸满之要药,被张石顽誉为“除喘定嗽,消
痰顺气之良剂”(《本经逢原》卷2);本品并擅润肠通便,可使腑气通畅而助肺气之肃
降,用为君药。半夏辛温而燥,助苏子以化痰涎;厚朴辛温苦降,助苏子以降逆气,同
为臣药。橘皮辛温苦燥,合半夏可增燥湿化痰之力,并有助于气顺痰消;前胡辛苦微
寒,长于降气祛痰,且具辛散之性,与诸药相伍,既可增降逆化痰之效,又使肃降之中
寓以宣散,以复肺气宣降之职,并制诸温药之燥;桂心辛甘大热,温补肾元,纳气乎
喘;当归辛苦温润,既可养血补虚以助桂心温补下元,又能治“咳逆上气”(《神农本草
经》卷2),还可制半夏、厚朴、橘皮之燥,防其辛燥伤津;生姜和胃降逆,化痰止咳,
俱为佐药。大枣、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药性,为佐使药。诸药相合,上下并治,标本兼
调,俾逆气降、痰涎消,则喘咳自平。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以降气祛痰药配伍温肾补虚药,虚实并治,标本兼顾,而
以泻实治标为主;二是大队降逆之品中参以宣散之药,众多苦温之味中酌用凉润之品,
使降中寓升,温而不燥。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是治疗痰涎壅盛咳喘的常用方,临床运用时应以咳喘气急,痰
多稀白,胸膈满闷,舌苔白滑或白腻为使用要点。
    2.加减法  若痰涎壅盛,喘咳气逆难卧者,酌加沉香以增强降气平喘之力;兼有
表证者,加麻黄、杏仁等以宣肺平喘,疏散外邪;兼气虚者,加人参、黄芪等以益气补
虚;若肾虚较明显者,可加附子、补骨脂等以助温肾纳气之功;若无明显腰酸腿软,气
短浮肿等下虚之象者,桂心亦可去之。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辨证属痰壅于肺,
气机上逆的多种疾病。
    [使用注意]  本方以降气祛痰,治疗上盛为主,若咳喘不甚而肾虚明显者,不宜使
用。一旦标症渐缓,即应逐渐增大方中温补下元药物的比重。
    [源流发展]  本方始见于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7“风毒脚
气”门中,原名为“紫苏子汤”,主治“脚弱上气”,并曰:“昔宋湘东王在南州,患脚气
困笃,服此汤大得力”。宋.宝庆年间此方被辑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于“男、妇
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虚烦引饮,头目昏眩,
腰疼脚弱,肢体倦怠,腹肚疗刺,冷热气泻,大便风秘,涩滞不通,肢体浮肿,有妨饮
食”。并云常服本方可“清神顺气,和五脏,行滞气,进饮食,去湿气”(《太平惠民和
剂局方》卷3宝庆新增方)。详细论述了本方的适应证候及其功用,并以“上盛下虚”
对本方治证病机进行了高度概括,使后学得以执其大要,本方亦由此广为流传,沿用至
今。综观后世医家对于本方的化裁运用,大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治上祛邪
之力:如《证治准绳。类方》卷2以沉香易桂心,增强了原方降逆平喘的功效,用于痰
涎壅盛,喘咳气逆难以平卧者。此法对后世影响甚大,运用极广,被收入汪昂的《医方
集解》以及多种版本的方剂歌诀之中。此外诸如《简明医彀》卷4加天南星,《证治汇
补》卷5加杏仁、桑白皮、桔梗等,均有异曲同工之妙。二是加宣肺散寒药以治外感寒
邪,痰壅于肺者。如《圣济总录》卷48的紫苏子汤。三是加疏风解毒药物以治风痰凝
结之疾。如《疮疡经验全书》卷1加防风、黄芩或羌活、连翘等,用于弄舌喉风、喉缠
风等,若后期正气虚弱者,再加人参、黄芪等以扶正托毒。此法使治肺降逆祛痰之方变
为外科疮疡之剂,大大拓展了本方运用的思路和范围。虽然苏子降气汤是为上盛下虚之
证而设,但综观历代衍化诸方,大多用于痰壅气逆的上盛之证,反映了原方侧重降逆之
功。对此清代医家张璐概括道:本方“全以降泄逆气为主,故《局方》更名苏子降气
汤。后世取治虚阳上攻,痰涎壅盛,肺气喘满,服之气降即安。”(《千金方衍义》卷7)
寥寥数语,总结了本方的功用要点和源流发展梗概。根据苏子降气汤降逆下气之功,现
代又将本方扩大用于治疗妊娠呕吐、口鼻出血等肺胃气逆之证。
    [疑难阐释]
    1.关于本方方源  本方在各版《方剂学》教材中均认为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
方》。上已述及,本方原名“紫苏子汤”,始载于《备急千金要方》(公元650年),后经
400余年的辗转流传而被辑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中,并更名为苏子降气汤。比较
二方,组成药物完全一致(前者之橘皮在后方之末注为“一方有陈皮去白,一两半”;
再者,方中生姜与大枣在后方中改作药引,用量较轻),药量比例大体相同,所不同的
仅仅是后方在煎药时加入苏叶五片。所以二方名异而实同,本方方源理应改作《备急千金要方》。
  2.关于方中当归的作用  本方治证病在气分,为何配伍补血和血的当归?对此虽
然各版《方剂学》教材均以止咳、制燥、补虚论之,但当归主在补血而非补肾,以其合
肉桂治疗下虚总有牵强附会之感;而且止咳、润燥又非本药之长,舍其长而用其短亦有
些于理难合。综观历代医家方论,对于本方制方大法所见均同,方中各药作用分析大体
一致,惟有关当归的论述各执一辞,分歧颇大。如汪昂云“润以和血”(《医方集解.理
气之剂》),张璐云“温散滞血”(《千金方衍义》卷7),唐宗海云“补血载气”(《血证
论》卷7),张秉成云“导血归经”(《成方便读》卷2)等等。若联系前后文义分析,诸
家所论除汪氏随文释义外,均各有所据:张璐是针对本方所治脚气病气血壅滞而言,唐
氏认为“气以血为家,喘则流荡而忘返,故用当归以补血”,张秉成认为本方主治证见
“呕血”,故以当归“导血归经”。可见,同一首方剂中的当归之所以被诸贤演绎出各不
相同的作用,主要缘于对本方主治证候及其病机认识的差异。笔者认为,既然本方原为
脚气病而设,那么对于方中药物作用的理解亦应以此为基点,所以张璐所言不差。但后
世又将本方用于痰壅气逆,上盛下虚之证的治疗,此时方中当归作用如何?近人岳美中
认为当归“止咳和血,润肠通便”(《岳美中医案》),是为经验之谈。各版教材均沿用这一观点。
  [方论选录]    .
  1。汪昂:“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痰涎壅盛,喘嗽呕血,或大便不
利”。“此手太阴药也。苏子、前胡、厚朴、橘红、半夏,皆能降逆上之气,兼能除痰,
气行则痰行也;数药亦能发表,既以疏内壅,兼以散外寒也。当归润以和血,甘草甘以
缓中,下虚上盛,故又用肉桂引火归原也。”(《医方集解.理气之剂》)
    2。张璐:“脚气患在浊气上攻。故以苏子、橘皮、前胡、厚朴辛温降气,半夏、生
姜涤除痰湿,桂心、当归温散滞血,甘草、大枣调和中气。全以降泄逆气为主,故《局
方》更名苏子降气汤。后世取治虚阳上攻,痰涎壅盛,肺气喘满,服之气降即安。可见
用方但取合宜,不必拘执何病主治也。”(《千金方衍义》卷7)
    3.费伯雄:“此等方施之于湿痰壅塞、中脘不舒者,尚嫌其太燥,乃注中主治虚阳
上攻,喘嗽呕血等症,是益火加薪,吾见其立败也。”(《医方论》卷2)
    4。唐宗海:“气即水也,水凝则为痰,水泛则为饮。痰饮留滞,则气阻而为喘咳。
苏子、生姜、半夏、前胡、陈皮,宣除痰饮,痰饮去而气自顺矣。然气以血为家,喘则
流荡而忘返,故用当归以补血;喘则气急,故用甘草以缓其急。出气者肺也,纳气者肾
也,故用沉香之纳气人肾,或肉桂之引火归原为引导。”(《血证论》卷7)
    5.张秉成:“夫风邪外来,必先犯肺,于是肺中之气壅而不行,肺中之津液郁而为
痰,故喘嗽不宁。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津虚则大肠不润,故大便不利,甚则引动下焦虚
阳上逆,而为呕血等证。先哲有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之论,虽证见痰血,仍必究其
受病之源。方中苏子、前胡、厚朴,皆降气之品,有疏邪之能,半夏、橘红化其痰;火
载血上,故以肉桂引火归原,当归导血归经;上下交病者治其中,故以甘草培中补土;
加姜煎者,病因风邪而来,仍不离辛散之意耳。”(《成方便读》卷2)
    6.岳美中:“本方以苏子为主,其主要作用有三:一为除寒温中,一为降逆定喘,
一为消痰润肠。苏子得前胡,能降气祛痰,驱风散积;得厚朴、陈皮、生姜,能内疏痰
饮,外解风寒;得当归,能止咳和血,润肠通便;得肉桂,能温中散寒。加沉香纳气人
肾,同肉桂相伍,治上盛下虚,更为有力。此方有行有补,有润有燥,治上不遗下,标
本兼顾,为豁痰降气,平喘理嗽,利胸快膈,通秘和中,纳气归原之方剂。”(《岳美中医案集》)
    [评议]  张璐对于本方源流的论述简明扼要,切中肯綮;并以本方主治范围的拓展
提出“用方但取合宜,不必拘执何病主治也”,示人以异病同治之理。亦反映了本方临
床应用的发展。《医方集解》收载本方时在主治中又增加了“喘嗽呕血”,并分析道:因
肺虚火盛,故气高痰涌,甚则呕血。费氏对此说提出了尖锐批评:“此等方施之于湿痰壅
塞、中脘不舒者,尚嫌其太燥,乃注中主治虚阳上攻,喘嗽呕血等症,是益火加薪,吾
见其立败也”。由于方中用药大多辛温而燥,适宜于寒痰壅盛之证,所以汪氏之论显然
脱离临床实际。张秉成则认为肺中气壅,引动下焦虚阳上逆亦可致呕血,由于证属虚阳
上浮,故可通过肉桂引火归原,治本而止血。此说与汪氏所论证候性质寒热迥异,于理
尚合。岳氏指出苏子的作用应从三方面加以认识,对人颇有启迪。前已述及,对于方中
当归的作用诸家各执一辞,反映了对于本方所治证候及其病机认识的分歧。
    [验案举例]
    1.鼻衄  《陕西中医》(1999,6:278):某男,25岁。患者经常鼻衄,曾服用不少
中西药均不能根治,近日因劳累而鼻衄又作,伴腰膝酸软,易怒,二便尚调,舌质淡,
苔白,脉沉弦。证属上盛下虚,有升无降,血随气逆。处以苏子降气汤加味:苏子、前
胡、厚朴各9g,小蓟、半夏各lOg,肉桂、橘红、生草各6g,太子参12g,藕节15g,
服上方3剂病愈。为巩固疗效,又服6剂。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按语:王肯堂说:“口鼻出血,皆系上盛下虚,有升无降,血随气上,越出上窍,法
当顺其气,气降则血归经矣,宜苏子降气汤加人参、阿胶……”(《证治准绳.杂病》卷
3)。本案鼻衄于上,肾虚于下,为上盛下虚之证,故以苏子降气汤降逆上之气,并可引
火归原,再加太子参益气养阴,藕节、小蓟凉血止血,诸药合用,治上顾下,使气降而
血自归经。如此变法,颇值玩味。
    2.胃脘痛  《陕西中医》(1995,8:358):某男,32岁。胃脘痛有年,曾经当地县
医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经中西药物治疗数月,虽有缓解但发作未
断。近2月来发作频繁,隐痛喜按,胸脘痞满,吐酸纳差,畏寒,舌苔白腻。此乃中阳
不足,气失和降之候。治以温中止痛,理气降逆。处方:苏子、半夏、肉桂、当归各
9g,甘草3g,前胡6g,川朴lOg,干姜、香附各12g。6剂后发作渐稀,痛已轻微,继
前方增白芍12g,再进5剂,胃痛未作,饮食渐进,原方出入改用丸剂,调理2月告愈。
  按语:本案为江苏省邳州市已故名老中医许翠如先生验案。该患者因胃中虚寒,气
机失畅,以致胃腑拘急疼痛,气失和降。故取苏子降气汤中之苏子、前胡、川朴等降气
疏邪;半夏理气和胃,降逆止呕;当归养血活血,并制半夏之燥;肉桂温里散寒,再加
干姜、香附以增温中行气止痛之力;甘草和中。诸药配伍,使中阳复而气机畅,逆气降而脘痛止。
  [临床报道]
  1.哮喘  以本方去半夏,加旋覆花、鱼腥草、地龙、白芥子为基本方,痰热较
盛,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者,去白芥子,加瓜蒌20g,黄芩、桑白皮各.15g;寒热错杂,
咳痰黄稠或白粘难咳,或恶寒身痛,烦急气促,面目浮肿者,去鱼腥草、前胡,加黄芩
12g,葶苈子30g,丹参15g,泽泻lOg;热盛者,加金银花、蚤休各12g;因季节变化,
起居不慎,花粉过敏等诱发者,加路路通15g,徐长卿log,蝉蜕6g;胸胁胀痛者,加
柴胡、白芍各lOg;下肢水肿者,加车前子15g。共治疗哮喘130例,服药35剂后,痊
愈(1年以上未发作者)16例,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控制,体征消失)48例,显
效(哮喘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40例,有效12例,无效(无变化或加重)14例,
总有效率89%,显效率80%川。
  2.慢性支气管炎  以本方加白芥子、陈皮、黄芪,配合西药复方新诺明片,治疗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32例。在治疗1个疗程(6天)后,显效(咳嗽、咳痰、喘息症
状完全缓解,两肺哕音消失)22例(68.75%),有效(咳嗽、喘息症状减轻,两肺哕
音减少,剧烈运动时加重)9例(28.13%),无效(治疗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及体征
均无明显变化)1例(3.12%),总有效率96.88%。肺活量检测结果:用药6天后,患
者肺活量(FIⅣ)增加30%以上者16例(50%);增加工5%---30%者工2例(37.5%);
低于15%者4例(12.5%)LIj。
  3。妊娠呕吐  以苏子降气汤去肉桂、厚朴,加陈皮、砂仁、白术、旋覆花、黄芩、
川断,治疗妊娠呕吐96例(初孕者89例,孕二次者7例;孕期在6—12周者92例,
13周以上者4例)。若偏于痰湿者,则加重半夏用量为15g,并加云苓10g;若偏于肝
热者,加竹茹12g、白芍15g。96例患者服用本方后,1剂呕吐减轻,3剂痊愈者68
例,占70.8%;3剂呕吐减轻,5剂痊愈者26例,占27.08%;2例服后无效,仅占2.08%[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医论方 九、降气 苏子降气汤方论
痰为啥那么多?肾越虚,痰越多!再不醒悟你何时能好
治疗咳嗽中医百家方之11:苏子降气汤,主治肾气不足之咳嗽
千古“降痰”第一方!上清肺痰,下补阳气,改善痰多咳嗽,请欣赏
降气平喘——苏子降气汤
跟师一日一得之理法方药(57)方剂阐微|鼎法看苏子降气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