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18.玉屏风散详解研讨


118.玉屏风散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玉屏风散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

组成;防风30克 黄芪60克 白术60克
加减;    
1.汁多者,加浮小麦、牡蛎、麻黄根等以加强固表止汗之效;
2.表虚外感风寒,头痛鼻塞,汗出恶风,脉缓者,可与桂枝汤合用,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
 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或预防小儿及成人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肾小球肾炎 易于因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每因外受 风邪而致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以及手术后、产后、小儿等因表虚腠理不固而致之自 汗证。 1.虚伤风   2.虚人卫阳不固,反复感冒   3.自汗   4.胃粘膜脱垂症   1.预防呼吸道感染   2.支气管哮喘   3.慢性肾炎   4.汗证   5.病毒性心肌炎   6.多发性疖  
[功用] 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 1.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咣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2.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本方为治疗表虚自汗的常用方剂,临床以自汗恶风,面色咣白,舌 淡脉虚为证治要点。
玉屏风散 (《究原方》,录自《医方类聚》卷150)
    [组成]  防风一两(30g)  黄芪蜜炙  白术各二两(各60g)    .
    [用法]  上叹咀。每服三钱(9g),水一盏半,加大枣1枚,煎七分,去滓,食后热服。    .
    [功用]  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
    1.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咣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2.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病机分析]  卫气发自胸中,行于脉外,分布于体表,行温养肌肤腠理,调节汗孔
开合,防御外邪入侵之职。正如《灵枢.本藏》所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
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医旨绪余》亦云:“卫气者,为言护卫周身,温分肉,肥腠理,
不使外邪侵犯也”。可见卫气之名已包含“护卫”之义。肺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卫
气之输布体表充养肌肤,全赖肺气的宣发作用,即所谓“脾气散精,……肺输于皮毛,
轻清者人于经络为营,栗悍者人于皮肤为卫”(《慎斋遗书》卷2)。一旦肺气虚弱,不
能宣发卫气于肌表,则卫气亦弱,进而腠理失固,毛窍疏松。若营阴不守,津液外泄,
则身常自汗;卫外御邪能力减弱,风寒之邪每乘虚而入,则易患感冒;卫气既虚,肌腠
失于温煦,则常感恶风怯寒,正如《读医随笔》说:“卫气者,热气也。凡肌肉之所以能
温,水谷之所以能化者,卫气之功用也。……卫气不到则冷”。它如面色咣白,舌淡苔
薄白,脉浮虚软诸症,皆为肺卫气虚,脏腑经络失于濡养,功能衰减的反映。因此,肺
卫气虚,腠理失固是本证的基本病机。
    [配伍意义]  本方证由肺卫气虚,腠理失固而致,治当以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为
法。方中黄芪甘温,归脾、肺二经,“人肺补气,人表实卫,为补气诸药之最”(《本草
求真》卷5),本方用之,取其擅补脾肺之气,俾脾气旺则土能生金,肺气足则表固卫
实,用为君药。白术甘苦而温,专人脾胃之经,为益气健脾要药,协黄芪则培土生金,
固表止汗之功益著,以为臣药。《神农本草经》卷1曾谓白术有“止汗”之功,《备急千
金要方》卷10亦载单味白术煎汤,治汗出不止,可见固表止汗之用白术由来已久。芪、
术合用,既可补脾胃而助运化,使气血生化有源;又能补肺气而实肌表,使营阴循其常
道,如此则汗不致外泄,邪亦不易内侵。风邪袭表,理当祛之于外,然腠理疏松之人,
发汗又虑更伤其表,故本方佐以少量甘温不燥,药性缓和之防风走表而祛风邪,因其乃
“风药中润剂”,且与擅长补气固表之黄芪相伍,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
黄芪,则祛邪而不伤正,二药配伍之妙,诚如张秉成所云:“黄芪固表益卫,得防风之善
行善走者,相畏相使,其功益彰,则黄芪自不虑其固邪,防风亦不虑其散表”(《成方便
读》卷1)。煎药时加人大枣1枚,意在加强本方益气补虚之力。上述诸药合用,补中
兼疏,散中寓收,表虚自汗之人服之,能益气固表以止汗泄,体虚易感风邪之人服之,
能益气固表以御外邪。    .
    本方配伍特点在于:以益气固表为主,酌伍少量祛风解表之品,固表之中寓有疏
散,祛风亦可加强固表止汗之功,相畏相使,相反相成。
    由于本方益气固表,止汗御风之功有如屏障,珍贵如玉,且为散剂,故前人以“玉屏风散”名之。
    [类方比较]  本方与桂枝汤均可用治表虚自汗,然本方证之自汗,乃卫气虚弱,腠
理不固而致;桂枝汤证之自汗,因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而致。故本方功专固表止汗,兼
以祛风;而桂枝汤则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取效。正如吴昆所言:“是自汗也,与伤风自
汗不同,伤风自汗,责之邪气实;杂证自汗,责之正气虚。虚实不同,攻补亦异”(《医方考》卷4)。
    [临床运用]    '
    1。证治要点  本方为治疗表虚自汗的常用方剂,临床以自汗恶风,面色咣白,舌
淡脉虚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汗出量多者,加浮小麦、牡蛎、麻黄根等以加强固表止汗之效;表虚
外感风寒,头痛鼻塞,汗出恶风,脉缓者,可与桂枝汤合用,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或预防小儿及成人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肾小球肾炎
易于因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每因外受
风邪而致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以及手术后、产后、小儿等因表虚腠理不固而致之自
汗证。
    [使用注意]  虚人外感,邪多虚少,以及阴虚发热之盗汗,不宜使用本方。
    [源流发展]  在《究原方》之前的方书中,已有用黄芪、白术、防风三药配伍治疗
自汗证的记载。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1中的白术防风汤、黄芪汤均由上述三药
组成,惟剂量比例与玉屏风散不同。前者重用防风,芪、术各为其半,全方补散之比为
1:1,用治破伤风服发表散邪药后自汗者;后者三药等分,补散之比为2:1,用治伤寒发
热有汗,脉微弱,恶风甚者,本方重用芪、术,防风为各药之半,补散之比为4:1,不
仅用治气虚自汗,而且以之预防虚人外感。由此可见,上述三方均治自汗,然因邪有微
甚,虚有轻重,故用药比例亦相应地各有所侧重,于此可知玉屏风散与上述诸方的源流
关系。后世医家根据本方益气实表御邪之功,对其主治范围又有拓展,如《济阳纲目》
卷15用本方治疗“风雨寒湿伤形,皮肤枯槁”,以药后肺卫气充,水谷精微得以宣发至
皮毛而皮肤润泽。今之临床更将本方用于多种易因外感而诱致反复发作的疾病,如肾小
球肾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藉本方实卫御邪之功使风邪
难以入侵,故疗效颇佳。
    本方原为煮散剂,现代又将其改为汤剂、冲剂、口服液、片剂以及水丸、糖浆等剂
型,使临床运用更为方便。
    [疑难阐释]
    1.关于本方方源  古今文献及各版《方剂学》教材中对玉屏风散来源的记载大致
有三种。一是《世医得效方》,如《证治准绳》、《中国医学大辞典》及《方剂学》二、
四版教材;二是《丹溪心法》,如《医方发挥》、《方剂学》五版及函授教材;三是《究
原方》,如中医药类规划教材《方剂学》。考《世医得效方》乃元。危亦林于1337年所
著,1345年刊行,但传世的《世医得效方》中并未见到此方。《丹溪心法》为朱震亨门
人整理而成,约成书于1347年。而宋.张松的《究原方》成书于1213年,原书虽佚,
但引文尚见于《医方类聚》及((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故本方之源应作《究原方》
为宜。
    2.关于本方隶属归类的沿革。本方在前人方论著作中多归人补益门中,如《景岳
全书》卷53“古方八阵”之“补阵”,《医方集解》、《成方便读》卷1之“补养之剂”,
《成方切用》卷2之“补养门”等。但在以往出版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中,
除二版教材将其作为补益剂外,余皆因其主治表虚自汗而将其归人“固涩剂”中。析本
方之药物组成,芪、术为补气之药,防风为散表之品,与以收涩药为主组成的固涩剂相
去甚远,故将其列入固涩剂中,不免显得有其名而无其实。本方君以黄芪,臣以白术,
功以补气为主,其止汗之理,并非缘于固涩,实乃通过大补脾肺之气,使气旺表实而汗
自止,此即从本论治之意也。故中医药类规划教材《方剂学》重又将其置于“补益剂”
中,如此则名实相符,顺理成章。
    3.关于本方药物剂量比例的变化  前已述及,因芪、术、防三药剂量之差而有白
术防风汤、黄芪汤及玉屏风散之异。然观后世各种文献中所转载的玉屏风散,其量比亦
有不少差异。如《丹溪心法》卷3中重用白术,芪、防等量;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
论》卷28中三药等分;《东医宝鉴。内景篇》卷2中重用防风更甚于白术防风汤,三药
之比为1:1:3。有人统计了包括药典在内的古今40余部文献中所收录的玉屏风散,
尽管主治大体相同,但药物剂量比例竟达工2种之多。其中既有三味等量的,也有任何
二味等量的;三味药中,任何二味药在不同的药量组合中都有重用和轻用之例。值得一
提的是,其中8种文献所载玉屏风散都谓出自《世医得效方》,但组成比例却有5种。
由此推测,玉屏风散三药剂量之所以有多种记载,显然不乏辗转传抄之讹,但也不能排
除有医家随证化裁变化的情况。由于本方配伍原为补散并用,各家根据气虚感邪之主次
变动补散比重亦不悖辨证论治理法。再从上述文献的多种剂量组合来看,重用防风者仅
一方,余者皆补重于散,未失益气固表原意。因此在临床运用本方时,必须把握其以补
气固表为主这一基本原则。不过,各种不同比例的玉屏风散,其功效必然有所区别,如
有人对芪、术、防三药比例为1:2:1和2:1:1的两首方剂进行了药效学观察,发现前者
抗疲劳作用较强,后者延长小鼠存活时间,降低单位耗氧量作用为优L2j,虽然上述研
究观测指标较少,且所显示的结果亦未离补气之范畴,但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本方中药物
剂量的变动对药效的影响,值得今后进一步深入探讨。
    [方论选录]
    1.吴昆:“自汗者,无因而自汗也,常人不自汗者,由卫气固于外,津液不得走泄,
所谓阳在外,阴之卫也,卫气一亏,则不足以固津液,而自渗泄矣,此自汗之由也。白
术、黄芪所以益气,然甘者性缓,不能速达于表,故佐之以防风。东垣有言,黄芪得防
风而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者也。是自汗也,与伤风自汗不同,伤风自汗,责之邪气
实;杂证自汗,责之正气虚。虚实不同,攻补亦异,临证者宜详别之。”(《医方考》卷4)    、
    2.柯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不患无以驱之,而患无以御之;不畏
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何则?发散太过,玄府不闭故也。昧者不知托里固表之法,
遍试风药以驱之,去者自去,来者自来,邪气留连,终无解期矣。防风遍行周身,称治
风之仙药,上清头目七窍,内除骨节疼痹,外解四肢挛急,为风药中之润剂,治风独取
此味,任重功专矣。然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惟黄芪能补三
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且无汗能发,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除头目风
热,大风癞疾,肠风下血,妇人子脏风,是补剂中之风药也,所以防风得黄芪,其功愈
大耳!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即以宁风也。夫以防风之善驱风,得黄芪以固表,则
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此欲散风邪者,当倚如屏、
珍如玉也。”(录自Ch-今名医方论》卷4)
    3.汪昂:“此足太阳、手足太阴药也。黄芪补气,专固肌表,故以为君;白术益脾,
脾主肌肉,故以为臣;防风去风,为风药卒徒,而黄芪畏之,故以为使。以其益卫固
表,故曰玉屏风。”(《医方集解.补养之剂》)
    4.王子接:“黄芪畏防风。畏者,受彼之制也。然其气皆柔,皆主乎表,故虽畏而
仍可相使。不过黄芪性钝,防风性利,钝者受利者之制耳。惟其受制,乃能随防风以周
卫于身而固护表气,故曰玉屏风。”(《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中)
    5.徐大椿:“脾肺气亏,不能卫外,而腠理不密,故风邪易人,自汗不止焉。白术
健脾燥湿,黄芪补气密卫,防风走表引领芪、术固腠理而止自汗也。为散煎服,使脾肺
气充,则风邪外解而腠理致密,何自汗不止哉?此补中托表之剂,为腠理虚受邪自汗之
专方。”(《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卷20)
    6.张秉成:“大凡表虚不能卫外者,皆当先建立中气,故以白术之补脾建中者为君,
以脾旺则四脏之气皆得受荫,表白固而邪不干。而复以黄芪固表益卫,得防风之善行善
走者,相畏相使,其功益彰。则黄芪自不虑其固邪,防风亦不虑其散表,此散中寓补,
补内兼疏,顾名思义之妙,实后学所不及耳。”(《成方便读》卷1)
    [评议]  关于本方治证,注家皆从气弱表虚立论,各陈己见,见仁见智。惟徐氏所
论最为言简意赅:“脾肺气亏,不能卫外,而腠理不密,故风邪易人,自汗不止”。柯氏
则宗《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旨,详论虚弱之体,不惟易受邪侵,而且以风
药驱之,每又复来,以致邪气留连,终无解期之理,进而明确本方立法在于托里固表,
扶正祛邪,此说为后世医家广为赞同,成为历代运用本方的准则。对于黄芪与防风的配
伍关系,吴氏指出防风能速达肌表,黄芪伍之则走表固卫之效益著,故云“黄芪得防风
而功愈大”;柯氏则认为黄芪为补剂中之风药,防风伍之则走表祛风之力更强,故曰
“防风得黄芪,其功愈大”,所论角度虽然不同,其意一也。张氏更从补中寓散的高度阐
述了二药相畏相使,相得益彰的辩证关系,立论精辟,说理透彻,足资后学揣摩。本方
中君药,汪昂云黄芪为君,张秉成谓白术为君,两味虽同属补气药,但黄芪固表止汗之
功尤著,故汪氏所论较为恰当。
    [验案举例]
    1.虚伤风  《一得集》:郭绍翁年四十许,经营米业,劳顿实甚,癸酉秋,患伤风
咳嗽,就诊于余,脉浮部虚大,寸口涩小,自汗淋沥。余曰:伤风症也,但脉象极虚,
寸口脉应大反小,是内伤而微有外感,若服发散之药,汗必漏而不止,虚阳浮越矣,法
宜补益,玉屏风散,二剂而瘳。
    按语:玉屏风散主治肺卫气虚,腠理失固之证,乃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之剂。虚人
外感风邪,若投发散之剂,恐更伤其表而致汗漏不止,不惟风邪不去,阳气亦有外脱之
虞。故用玉屏风散,取其发表而不伤正,固表而不留邪,药证相合,应手而效。
    2.虚人卫阳不固,反复感冒  《福建中医药》(1984,3:50):某女,44岁,医务人
员。患者经常感冒,每月1—2次,动则气促易汗,神疲易倦,面色苍白,食欲欠佳,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免疫球蛋白检查:IgG 60mg%,IgA 245mg%,IgM 140mg%。证
属卫阳不固,腠理虚疏,感受风寒,方取玉屏风散加味。处方:黄芪15g,白术10g,
防风、当归各8g,每周6剂,水煎服。三个月后诸症悉减,.复查免疫球蛋白
IgG 1225mg%,IsA 240mg%,IgM 145mg%。
    按语:卫阳不固,腠理虚疏,经常罹患感冒,且病久气不生血,而成气虚血弱之
证。故以玉屏风散益气实卫以御风邪,加当归养血补虚,守方服至3月,诸症悉减,感
冒次数明显减少,免疫球蛋白IgG亦显著升高。
    3.自汗  《山东中医杂志》(1983,2:36):某男,33岁,农民,1981年5月3日初
诊。患者自汗五年余,近半年来加重,汗出以吃饭和劳动时为甚,伴倦怠乏力,食欲不
振,胸闷,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有齿印,脉弦细。证属气虚自汗,遂处玉屏风散加
味。处方:黄芪30g,白术15g,防风9g,乌梅15g,炒山楂15g,水煎服,每日1剂。
服上药20剂后,食欲大振,气力渐增,惟自汗如故,且胸闷益甚,于原方中加生麻黄
6g。服3剂后自汗渐止,胸闷亦失,遂减量至3g,再服5剂而告痊愈,随访年余未见复发。
    按语:表虚自汗,先予玉屏风散加乌梅、山楂以增敛汗开胃之功,药服20剂,食
欲、体力大增,但自汗如故,胸闷益甚,此乃脾气渐复,肺气失宣,遂加麻黄少许,药
进3剂,五年顽疾竟失。此案将发汗之麻黄用于自汗之证,颇具胆识与巧思。盖因其为
宣肺要药,可使肺气外达皮毛而充养卫气;加之有乌梅为伍,散中寓收,亦无过汗之
偏,故获良效。
    4.胃粘膜脱垂症  《浙江中医杂志》(1992,8:378):某男,44岁。因上腹疼痛曾人
某医院拟诊为“慢性胃炎”,服碱性药后疼痛无缓解,故转院医治。诊见:胃脘胀痛,
进食痛甚,右侧卧位痛剧,左侧卧位痛减,呕血,嗳气,腹胀,少气懒言,乏力,面色
咣白。舌质淡,脉细弱。X线胃肠钡剂检查:幽门管增宽,其中可见脱垂粘膜皱纹,球
部呈“蕈状”变形,球底部呈现残缺阴影,胃蠕动增强。诊断为胃粘膜脱垂症。证属中
气下陷,治以益气升陷止血。处方: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0g,水煎,冲服大黄
粉4g。3剂后呕血止,胃胀痛好转。原方去大黄粉,继服1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X
线复查:球底部残缺阴影消失,幽门管恢复正常。遂出院调理。随访1年未复发。
    按语:本证由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气机失畅,血失统摄而致。故以黄芪配伍白术
益气补脾,升阳举陷;防风辛散通达,疏利气机,并助清阳之升。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
大黄为一止血良药,且其性降尤善止上逆之血,又可助气机之通达,故加入方中,药服
3剂气畅血止后,则去大黄克伐之品,以玉屏风散益气补脾升阳以善后。玉屏风散原为
益气固表而设,然其中黄芪、白术均为补脾要药,防风性升而浮,能散能通,三药配
伍,与补中益气汤中以黄芪、党参、白术配伍升麻、柴胡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方补气与
升提之力虽逊于补中益气汤,但兼具疏利通达之机是其特点,因而与本证病机颇合。
    [临床报道]
    1.预防呼吸道感染  玉屏风散对于预防体弱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有良好疗效。有
人以本方(黄芪9g,白术6g,防风3g)加陈皮6g,山药、牡蛎各9g研末制成散剂,
每次3g,每日2次,隔日服用。先后观察常患感冒、支气管炎及肺炎的体弱儿85例,
结果服药3.5—6个月后,患儿发病次数明显减少,症状减轻,时间缩短,总有效率在
90%以上。免疫球蛋白测定表明,服药后IgA较服药前明显增高(户<.0。01),提示本
方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L3l。将上述6药制成片剂,名“童康片”,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
患儿32例。结果多数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症状减轻,体重增加,食欲改善,
其中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3例,免疫指标检查,32例治疗前均偏低值,尤以
IgA、IgG降低明显,治疗后28例IgA、IgG上升,其中25例已达正常,3例变化不
大,1例略有下降(肺炎反复发作2次),免疫指标的变化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有
显著性差异。本组病例中医辨证分型均为肺脾两虚或肺气虚者,有湿疹史、喘息性支气
管炎史、支气管哮喘史者1/3以上,这些有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的免疫改变比较复杂,
既有抑制,也有亢进,而且有多种因素参与,有极其复杂的过程与环节,常常不是单一
的免疫促进剂或免疫抑制剂所能解决的,而玉屏风散随着免疫状态的高低呈双向调节作
用。此外,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多有微量元素锌的降低,而玉屏风散具有一定的补锌作
用14J。将本方制成糖浆剂给98名4--6岁健康儿童服用,每次15ml(含黄芪3g,防风、
白术各1g),每日1次,连服2个月。结果亦显示服药组药后唾液SIZA较之对照组
(90例)明显升高(户<0.005),而服药期间及药后3.5月上感发病率则显著降低(户<
0.01),进一步说明本方有促进上呼吸道粘膜分泌免疫球蛋白SIgA的作用,且预防上
感的疗效较为巩固L5j。另有将本方(黄芪30g、防风10g、白术10g)加苍术10g外用
敷脐用于屡患上感(每月1—2次)的1—6岁儿童30例,疗效颇佳。具体方法是:取
适量药末(2岁以下每用2g,3—6岁每用3—5g),加少许淀粉用温水调匀,填入脐部,
盖上纱布,再用胶布固定,每晚贴1次,5日为1疗程,间隔5天,连用4个疗程,结
果有效28例,无效2例L6,。山东淄博人民制药厂将本方制成片剂,名为“防感片”,临
床报道以双盲对照治疗210例,结果表明该药可明显降低感冒、流感发病率,防止慢支
反复发作,并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后IgA、IgG、T.淋巴细胞转化率、E.玫瑰花环
形成率显著升高c”。类似报道还有很多C8—9j,提示玉屏风散通过益气固表实卫预防虚人
外感确有效验。
    2.支气管哮喘  有人将本方用于反复发作的支气管哮喘的防治,疗效满意。方法
是:急性期以西医常规治疗(吸氧、抗生素、扩张支气管及祛痰、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为主,另服玉屏风散(黄芪18g,白术、防风各6g),共为粗末,水煎服,每日1剂。
缓解期以玉屏风散为主,上方剂量加倍,共研细末,每次10一15g,每日2次,白开水
调服。连服2个月,第三月起间断服用。经治20例(病史8个月一25年),近期治愈
(仅服本方或停用半年以上无发作者)7例,显效(单服本方偶有发作,但用少量扩张
支气管药即能很快缓解者)7例,有效(只服本方,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者)5例,
无效(服药2月无任何好转者)1例,总有效率达95%。作者观察到服用本方明显奏效
时间在3周以后,疗效与疗程呈正相关,故本方服药时间宜长,上述有效病例中服药时
间最长者达2年之久。
    3.慢性肾炎  用玉屏风散加淫羊藿及维生素E(每日60—90mg)为基本方,治疗
36例隐匿性肾炎。结果基本缓解30例,无效6例,对尿红细胞、尿蛋白的有效率分别
为90.9%、83.3%。对基本缓解中的18例,经8个月至3年的随访,仅2例尿复查出
现2—3次少许红细胞,其它均无复发111j。另有用本方治疗各类肾小球肾炎者中易于伤
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发作的患者24例,结果有效23例,无效1例,观察中发现对于
气虚型肾炎疗效尤佳。还有人用本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感染者27例,每日1
剂,连用3周,有效率为74%,与抗生素治疗组10例比较,疗效相似,但玉屏风散组
感染再发率低,全身状况改善明显c13]。
    4.汗证  有人以本方加煅龙牡、糯稻根、大枣治疗小儿多汗属气虚证者35例,取
得满意疗效L14)。又在上方基础上,加党参治疗气虚型31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4。6%,
作者指出应用本方治疗汗证,重用黄芪益气固表是提高疗效的关键cuj。用本方加党参、
当归、红枣治疗16例外科手术后自汗恶风患者,服药多则9剂,少则3剂,平均5剂收效[16)。
    5.病毒性心肌炎  对3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检测,
发现NK细胞活性降低者达24例,占肋%。经服玉屏风散合生脉饮口服液2—3个月
后,NK细胞活性由治前的12.26±1.31(M±SD)提高至31.99±4.23(M±SD),两
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同时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亦均有明显改善c”,。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观察60例,处方改为玉屏风散汤剂随证加减,亦取得了满意的疗
效[18j。
    6.多发性疖  以本方为主加减治疗多发性疖35例,疗效满意。其中挟风者,加荆
芥、白芷、桔梗;热重者,加银花、连翘、黄芩、栀子;湿重者,加苍术、萆藓、黄
柏,每日l剂,水煎服。对照组20例单用红霉素或麦迪霉素口服。疗效判定:治愈:
疖肿消退,间隔2个月以上无复发。未愈:疖肿此伏彼起,疗程超过2个月,或间隔不
到2个月又有复发。结果治疗组治愈33例,治愈率94.3%,治愈时间4—23天,平均
14天,未愈2例。对照组治愈12例,治愈率为60%,治愈时间6—48天,平均29例,
未愈8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愈率有显著差异(P<0。01)[19J。
    此外,以本方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l:0j、荨麻疹c:’j等辨证属于卫气虚弱,腠理疏
松,风邪外袭者,亦获良效。
    [实验研究]
    1.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玉屏风散对小鼠脾细胞PFC及cAMP具有双向调节作
用,且dW变化与PFC变化呈逆相关,与C-\0呈正相关,从而可以确认本方具有
双向调整性免疫药理活性L2x。玉屏风散加味治疗107例变态反应性鼻炎时,能使鼻分
泌物中cGMP降低,血浆cAMP升高,血浆cGMP降低,cAMP/cGMP比值升高[20,23j。
此作用为全方或黄芪所具有,单味防风或防风加白术无双向性影响,仅在对照组PFC偏
高时呈现单向的抑制作用。黄芪之水提醇沉上清液对小鼠脾脏PFC及CAIu真I)也呈现双
向的调节作用,故可认为它是玉屏风散或黄芪起双向调节作用的一个重要有效部位[24j。
玉屏风散还能提高正常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可完全对抗HPA(醋酸氢化泼尼松)
所致的吞噬功能降低,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说明玉屏风散对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不仅
有明显的促进效应,还有较强的保护作用。本方还可促使小鼠胸腺和脾脏重量明显增
加,促进体内免疫球蛋白IgA升高[3-5,,对T细胞功能及体液免疫有一定保护作
用[:.一:“。
    2.对肾炎的病理修复作用  玉屏风散对实验性肾炎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兔用
Vassali改良法造成实验性肾炎模型,每日给予相当于原生药14.67g的玉屏风散浸膏,
服药7周后可见病理学检查有显著好转,光镜及电镜检查均发现兔的肾脏病变显著减
轻,好转率达83.33%,对照组好转率为33.3%。二组病理改善有显著差异(户<
0。01)。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肾功能方面内生肌酐清除率回升较快,尿蛋白定量也
较低,但血液淋巴细胞转化率无明显差异L2'”。
    3.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研究发现,玉屏风散口服液在鸡胚内能明显抑制流感
病毒A,并可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显著升高。此外还观察到药物
在鸡胚内不仅是抑制流感病毒,而且还具有灭治流感病毒的作用[25,28j。
    4.抗感染作用  研究表明,慢性肾衰合并感染的免疫反应变化的机制与血清锌代
谢异常有关。当血清锌显著降低时,临床上易并发感染、贫血、营养发育障碍、性功能
低下、伤口愈合延迟等,故使用玉屏风散治疗获得较好疗效。表明玉屏风散抗感染的作
用机制可能与锌异常得到调整,进而使免疫功能改善有关[t3J。此外,玉屏风散抗感染
途径与抗生素明显不同,它是通过改善全身状况及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改善局部防卫
屏障的能力而发挥作用u”。
    5.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有人观察了玉屏风散加菟丝子、当归、蚤休与玉屏
风散原方对阳虚小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显示二方可改善小鼠食欲、活动度及应激
能力,促使肾上腺组织增生,尤以前方作用为著[29j。实验还表明,给小鼠分别灌服玉
屏风散和人参煎剂有类似人参耐低温、耐疲劳、降低耗氧量的作用,能增强机体对有害
刺激的防御能力。上述玉屏风散对有害刺激引起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可能与增强垂
体下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关130J。
    6。制剂研究  由于玉屏风口服液在制剂过程中需经过醇沉工艺,但乙醇用量过大,
又会导致黄芪所含多糖、氨基酸等生理活性成分的损失。因此有人对该药醇沉乙醇用量
进行了优选,结果发现按浸膏量的2.5倍加入乙醇,既经济,有效成分损失也少[3tJ。
    综上所述,玉屏风散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防治多种易因外感风邪而致反复发作的疾
病,本方通过补气实表而使正气强盛,腠理固密,则外邪难以入侵,所以有关本方的实
验研究亦侧重于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观察。研究发现本方能够提高吞噬细胞功能,促
进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增加免疫器官重量,对细胞及体液免疫具有促进和保护作用,并
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呈现双向调整性效应,从免疫学方面较为系统地揭示了本方益气固表
的药效学基础。同时还发现本方能够增强垂体一一肾上腺皮质功能,促进组织器官病理
损害的修复,并有抗病毒和抗感染作用,提示本方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机制是多方面的。
本方在临床上还广泛用于治疗汗证和多种过敏性疾病,但有关此方面实验研究的报道却
甚少。因此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本方的抗过敏作用以及对神经体液功能的
调节作用,应列为今后研究的课题之一。此外对于本方量效关系的研究虽已初见端倪,
但亦有待系统和深入,以期更为全面地揭示和阐明本方的作用机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玉屏风散
补气剂之​玉屏风散
同是止汗,牡蛎散与玉屏风散有什么异同?
玉屏风散——经方解读(十二)
中医调理汗证,自汗、潮热——益气养阴,固...
《医宗金鉴》关于玉屏风散的论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