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23
飞龙夺命丹(《增补万病回春》)
蟾酥6克、冰片1.5克、轻粉1.5克、麝香1.5克、血竭9克、寒水石(煅)9克、铜绿9克、乳香9克、没药9克、胆矾9克、雄黄6克、朱砂9克、蜗牛21个、蜈蚣(酒浸炙黄)l条,上药各研为极细粉末,将蜗牛研烂加蟾酥合研成粘稠状,再加入轻粉等各药粉,反复研磨到极均匀,做成绿豆大的药丸。每次服20丸,用葱白15厘米捣烂,包裹为丸药,用无灰酒烧热,候能饮送服,盖被取汗。病在身体上部者饭后服,病在下部者饭前服。
本药有拔毒消肿、祛腐止痛的功能。主治疔毒恶疮、脑疽发背、对口疮疡、乳痈、乳岩、附骨阴疽,及一切无名肿毒、溃烂疼痛、麻木昏愦等病症。
本品也可外用,或用醋研开,调涂患处;或用针刀把疮刺破,把药做成锭状插入疮口内(治疔疮常采用此法),同时再内服应证的汤药。
《外科正宗》有蟾酥丸,方中无蜈蚣,余药同,用量稍不同。治证相同,可与本药互为代用。
近代医家常把古人治疗恶疮、疔毒、及恶疽的丸药、锭药、丹药,用治于今人的恶性肿瘤,常常收到较好的效果。故本品也常被用于治癌、抗癌。并且近些年有不少学者对其中的有关药物进行了实验研究,经动物实验说明本品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尤其是其中的蟾酥,实验证明不但有很好的抗炎作用,并且有抗放射、抗肿瘤作用。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家兔的局部感染,然后注射蟾酥注射液,则可阻止病灶扩散,使周围红肿消退。也有的报导,蟾酥对小鼠肉瘤180有效,在试管中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能延长患精原细胞瘤、腹水癌和肝癌小鼠的生存期,并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功能等等。本药不但含有蟾酥,并且还有多种解毒活瘀之品,故也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我也曾让患者服用应证汤药的同时,加服飞龙夺命丹(北京的药店曾将本药改名为“痈疽消毒丸”),每次5粒(北京产),一日2次,葱白煎汤送服,用于治疗子宫颈癌、肠癌、肺癌等。
另外,《外科证治全生集》尚有梅花点舌丹(熊胆、梅花冰片、雄莆、硼砂、血竭、葶苈子、沉香、乳香、没药、珍珠、牛黄、麝香、蟾酥、朱砂、金箔。小丸,绿豆大,可内服,亦可外用),功能与飞龙夺命丹相近,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疔疮、脑疽、发背、红肿痈疖、一切无名热毒初起。但梅花点舌丹其药性偏凉,故还可用于实火牙痛、喉痛、喉蛾、喉风、口舌生疮、小儿急惊风等。凡阴疽及阴虚内热、小儿慢惊风等病者证,皆禁用。本品孕妇忌服。
前些年,在患者买不到西黄丸、小金丹、飞龙夺命丹时,也常用梅花点舌丹代替,用于各种癌症患者在服用辨证论治的汤药时,加服l~3丸,一日2次。服用时先饮水一口,将药丸放在舌上,感到口舌发麻时,再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下,故名“点舌”丹。

 

第9讲 妇儿科常用的方剂
有些患有妇科病如痛经、月经不调、白带、久不受孕、恶阻等等,以及产后遗留的一些杂病的病人,往往到内科诊治。也有些小儿患咳嗽、哮喘、泄泻、发热、呕吐、吐乳、惊风等病,家长也常常带他们到内科求治。所以在临床上产生了“内、妇、儿科不分”的说法。这说明一些常见的妇科、儿科疾病,作为内科医师也应当熟悉,尤其在基层医疗单位,更应如此。当然妇、儿专科医师对本科疾病的研究,更为深细,不是一般内科医师所能代替的。因为我在临床上也常遇到一般的妇儿科常见病患者来要求诊治,经过辨证论治,也能收到良好疗效。故本讲介绍一些妇儿科常用方剂,以应患者的一般需要。

 

温经汤(《金匮要略》)
吴茱萸三两、当归二两、川芎二两、白芍二两、人参二两、桂枝二两、阿胶二两、丹皮二两、生姜二两、甘草二两、麦冬一升(去心)、半夏半升,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以上的用量为汉剂。我在临床上使用本方时,常将用量改为:吴茱萸9克,当归6克,川芎6克,白芍9克,党参6~9克,桂枝9克,阿胶6克(烊化),丹皮6~9克,生姜6克,甘草5克,麦冬6~9克,半夏6~9克。水煎服。
本方功能温经散寒,养血暖宫。主治妇人子宫虚寒,久不受孕,以及月经不调,或赶前,或错后,或经来过多,或逾期不潮。兼治漏血不止,下午低热,手心烦热,少腹里急,唇口干燥,以及年过50,月经仍来潮等症。凡血分虚寒而经血不调者,皆可用以治疗。
方中以吴茱萸辛热温中,疏肝燥脾,暖冲脉,祛里急,善治下腹疼痛为主药。辅以归、芍养血调血;川芎血中气药,升阳开郁,行血活瘀;人参补脾肺之气,以助生化气血;桂枝温经通脉,配白芍能调和营卫缓急定痛,配吴茱萸温经散寒。又以丹皮泻血中伏火,通脉祛瘀;麦冬清心除烦,润肺化痰;阿胶养肝滋肾,止血祛瘀;半夏和胃健脾下逆气,止呕烦,甘草补脾胃,泻心火,共为佐药。以生姜辛温行阳,宣行经络为使药。
我曾用本方去人参、半夏,加川断炭15~30克、赤石脂12克(先煎)、艾炭30克,水煎服,治疗妇女年已50多岁,月经仍来潮,且量多。经服上方3剂即减少,7剂即愈。为了巩固疗效,又将汤药方3剂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服1丸,每日2~3次。追访10余年未犯崩漏症。
也曾用本方去人参、半夏、麦冬,加炮美5克、紫石英12克(先煎)、香附9克、紫肉桂5克,治疗青中年妇女子宫寒冷、月经不调、久不受孕之症。
本方与《校注妇人良方》温经汤(当归、川芎、芍药、桂心、莪术(醋炒)、丹皮各1.5克,人参、牛膝、炙甘草各2克)比较;《金匮》温经汤偏于暖肝养血而温经散寒,调经、补血、止漏的效果比较好;《良方》温经汤偏于暖肾、活血而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除血室寒凝,效果较好,临床使用时用量可适当加重些。
我曾用《良方》温经汤去川芎、人参、牛膝,加桃仁9克、红花6克、三棱5克、川断炭15克、炒五灵脂10克、艾炭20~30克,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常收到良好效果,瘤体可缩小。无大量出血者,可去艾炭。反之如伴有子宫出血者,可再加棕炭20~30克、阿胶珠10克、赤石脂12~15克(先煎)。

 

温经汤(《金匮要略》)
吴茱萸三两、当归二两、川芎二两、白芍二两、人参二两、桂枝二两、阿胶二两、丹皮二两、生姜二两、甘草二两、麦冬一升(去心)、半夏半升,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以上的用量为汉剂。我在临床上使用本方时,常将用量改为:吴茱萸9克,当归6克,川芎6克,白芍9克,党参6~9克,桂枝9克,阿胶6克(烊化),丹皮6~9克,生姜6克,甘草5克,麦冬6~9克,半夏6~9克。水煎服。
本方功能温经散寒,养血暖宫。主治妇人子宫虚寒,久不受孕,以及月经不调,或赶前,或错后,或经来过多,或逾期不潮。兼治漏血不止,下午低热,手心烦热,少腹里急,唇口干燥,以及年过50,月经仍来潮等症。凡血分虚寒而经血不调者,皆可用以治疗。
方中以吴茱萸辛热温中,疏肝燥脾,暖冲脉,祛里急,善治下腹疼痛为主药。辅以归、芍养血调血;川芎血中气药,升阳开郁,行血活瘀;人参补脾肺之气,以助生化气血;桂枝温经通脉,配白芍能调和营卫缓急定痛,配吴茱萸温经散寒。又以丹皮泻血中伏火,通脉祛瘀;麦冬清心除烦,润肺化痰;阿胶养肝滋肾,止血祛瘀;半夏和胃健脾下逆气,止呕烦,甘草补脾胃,泻心火,共为佐药。以生姜辛温行阳,宣行经络为使药。
我曾用本方去人参、半夏,加川断炭15~30克、赤石脂12克(先煎)、艾炭30克,水煎服,治疗妇女年已50多岁,月经仍来潮,且量多。经服上方3剂即减少,7剂即愈。为了巩固疗效,又将汤药方3剂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服1丸,每日2~3次。追访10余年未犯崩漏症。
也曾用本方去人参、半夏、麦冬,加炮美5克、紫石英12克(先煎)、香附9克、紫肉桂5克,治疗青中年妇女子宫寒冷、月经不调、久不受孕之症。
本方与《校注妇人良方》温经汤(当归、川芎、芍药、桂心、莪术(醋炒)、丹皮各1.5克,人参、牛膝、炙甘草各2克)比较;《金匮》温经汤偏于暖肝养血而温经散寒,调经、补血、止漏的效果比较好;《良方》温经汤偏于暖肾、活血而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除血室寒凝,效果较好,临床使用时用量可适当加重些。
我曾用《良方》温经汤去川芎、人参、牛膝,加桃仁9克、红花6克、三棱5克、川断炭15克、炒五灵脂10克、艾炭20~30克,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常收到良好效果,瘤体可缩小。无大量出血者,可去艾炭。反之如伴有子宫出血者,可再加棕炭20~30克、阿胶珠10克、赤石脂12~15克(先煎)。

 

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
当归三两、芍药(白芍)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川芎三两,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为细末,每服3克温酒送服,一日3次。)
近世多把此方作为汤剂应用,其用量如下:当归6~9克,白芍30~45克,茯苓12克,白术9~12克,泽泻15~25克,川芎6~9克。水煎分2次服。
功能养血益脾。主治妇人怀孕腹中绞痛和妇人腹中诸痛。妇女怀孕后,胎须血养。如血气不足,阴承于阳,肾反晦土,脾郁不伸,中焦气血不调,故产生急痛。方中以当归养血;白芍益血缓急而止痛;茯苓、白术健脾化湿,扶助中运,并固胎元;泽泻泻其脾郁所滞之水湿;川芎辛窜舒达,以畅达欲伸之血气,共达养血益脾、止痛安胎之效。
我常用本方治疗妇女腹中绞痛、钝痛、抽痛、刺痛等各种腹痛症。这些患者都是经过西医检查,未找到器质性改变,各种化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不能确诊的腹痛待查病人。用此方随证加减,常常取得良好效果。今把经验方介绍如下,谨供参考。
当归10克,白芍30克,茯苓15克,泽泻20克,川芎6克,元胡9克,炒五灵脂12克,乌药12克,炒小茴香6克。
痛处固定不移,刺痛不已者,加丹参30克、蒲黄10克(布包)、砂仁6克。
钝痛绵绵,疼痛范围较大,不易指出疼痛点者,加白术9克、干姜6克。
抽痛喜暖,痛剧时自觉有气向心口攻串者,加桂枝15克、紫肉桂6克、炒橘核10克、荔枝核10克、吴茱萸6克。
绞痛、急痛不休者,白芍加至35~45克,再加制附片6~10克、炮姜5克、白术9克、广木香9克,元胡改为12克。
有蛔虫者,可加乌梅6克、川椒6克,使君子10克、川连6克、广木香6~9克、细辛3克、干姜6克。
月经来时疼痛加重者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炮姜6克、紫肉桂3~5克、香附10克、莪术6克。
月经来后疼痛明显者,可加炒白术10克、熟地15克、吴茱萸6克、陈皮10克、广木香6克。
最有意思的是最近治疗一男性壮年患者,半年多来大约每周发作腹痛1次,每次3~5天,痛处为右腰腹部偏上些有时波及到右胁下后部,二便饮食均正常,经几家医院做多种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舌苔略白,脉象沉而略弦。四诊合参认为此亦属腹中绞痛,处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减:当归10克,白芍35克,泽泻20克,茯苓12克,柴胡10克,炒黄芩10克,炒川楝子12克,白蒺藜12克,皂刺6克,红花10克,元胡10克,炒五灵脂12克,蒲黄10克(布包),桂枝12克,乌贼骨6克,焦槟榔12克。共进14剂而愈。
个人体会使用当归芍药散方时,一定要注意白芍的用量要大。《神农本草经》中说本品主“腹痛”,并说“止痛”,《本草纲目》说“白芍益脾,能于土中泻木”。况且方中还配有白术、茯苓,故本方治腹痛,并非单纯地象近代所说的功在止痛,而是能够强健中焦,使脾气足而达到扶正祛邪目的。再者,方中还重用了泽泻(用量仅次于白芍),以利水除湿,而助脾运化,扶助中焦。如《神农本草经》中说泽泻能“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泽泻还能泻肝肾水湿邪气,白芍也能土中泻木,说明本方不但能益中焦,而且能够调和肝脾。又有当归养肝血而调经,川芎行血郁并主“寒痹筋挛”(《神农本草经》)而温行全身血气,故对妇女腹痛实为治本之剂,能达到治中为主而益全身的功效。由于我体会本方是益脾调肝之药,故治上述男性腹痛患者时,考虑其疼痛部位虽云在腹部(脾),但其具体部位接近于肝经(右腰腹稍上方,右胁后稍下部),且其发作有定时,是与少阳经有关,故选用了当归芍药散方,并配用柴胡、黄芩、川楝子、白蒺藜调肝胆之品,因其痛处比较固定,时已半年,故又加失笑散等活血祛瘀药,肝脾同治而取效,进一步体会到了仲景先师组方之妙。

 

毓麟珠(张景岳)
人参60克、土炒白术60克、茯苓60克、酒炒白芍60克、当归120克、熟地120克、川芎30克、炙甘草30克、菟丝子120克、酒炒杜仲60克、鹿角霜60克、川椒6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空心服1~2丸,温酒或温开水送服。
本方又名毓麟丸、调经毓麟珠、助孕八珍丸。功能补益气血,温养肝肾,强固冲任,调经助孕。主治妇人气血不足,肝肾两虚,月经不调或后错色淡,或量少腹痛,或淋漓不断,腰膝酸软,小腹冷痛,性欲减退,身体瘦弱,久不受孕等症。方中以参、术、苓甘健脾补气;地、芎、归、芍补血养肝,固冲任;菟丝子、杜仲、鹿角霜温肾养肝,益精补冲;川椒补命门之火,温煦胞宫,暖督助阳。诸药相合而达温养先天肾气以生精,培补后天脾气以化血,调摄冲任,暖宫助孕之效。    若月经后错,行经腹痛者,可加补骨脂30克、紫肉桂30克,甚者再加吴茱萸15克,若兼白带可再加龙骨30克。
若子宫寒甚,或泄或痛,可加制附片30克、炮姜30克。
若肝气郁滞,怒气不顺而气滞腹胀者,可加香附60克,甚者可再加沉香15克。
若血热多火,月经超前者,可加川断60克、地骨皮60克。
若内热甚者,可用汤剂先暂清其火,以后再服本丸,或用清热药煎汤为引送服。
男性气血不足,肝肾两虚,精液清冷而不育者,可加枸杞子60克、胡桃肉60克、鹿角胶60克、怀山药60克、山萸肉60克、巴戟天60克。
我治疗妇女婚后久不生育,经医院检查无生理障碍者,常先用此丸药方随证加减,改为汤药,先服20~30剂,以调理月经,月经调顺后,即以此方加减制成丸药服用,绝大多数都能成功。在我记忆中已有七八十名妇女经如此治疗后已生出了可爱的小宝宝。兹将我常用的调经汤方和助孕丸方简介如下:
(1)调经汤方:熟地10~20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川芎6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香附10克,生艾叶6~9克,川断10~15克,炮姜3~6克,红花5克,桃仁5克,水煎服。
月经赶前、量多者,去川芎、红花,加炒黄芩10克、杜仲炭15克、黄柏炭10~12克。改熟地为生熟地各12克,炮姜改为3克,川断改为川断炭15~20克,或再加阿胶珠6~9克。
行经腹痛者加吴茱萸6克、炒五灵脂12克、元胡10克、乌药12克。月经后错,量少色淡者,加党参10克、紫肉桂5克,改川芎为9克,改红花、桃仁为各9克。
白带多者,加半夏10克、苍术10克、白鸡冠花15克、煅龙骨15~20克,改茯苓约20~25克。
多次于怀孕二三个月即自然流产者,加桑寄生20~30克、杜仲15克、党参10克、补骨脂10克、山茱萸10克、怀山药12克。去炮姜、生艾叶。并嘱再怀孕后即赶紧服中药保胎药,以防再流产。
经医院检查输卵管不通者,除按上述随证加减药物外,可再加莪术3~6克、三棱5克、制附子6克、炙山甲6克。
小腹经常发凉,子宫寒冷,久不受孕者,可加紫石英15~30克(先煎)、紫肉桂3~6克、川椒3~5克。
有不少妇女经服用本汤药调理月经后,尚未配制丸药,已经怀孕。
(2)助孕丸方:熟地90克,生地15克,当归50克,白芍60克,
川芎40克,党参50克、白术50克,茯苓80克,炙甘草30克,益母草60克,鹿角霜50克,杜仲60克,吴茱萸40克,川椒25克,川断50克,补骨脂40克,山萸肉50克,生艾叶30克,香附50克,紫肉桂2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一日3次,每次1丸,饭前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经汤
【经方习读】温经汤
温经汤治疗月经量多,淋漓不尽案
温经和血汤(蒲辅周方)
艾附暖宫丸组成作用与功效
【《金匮要略》温经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