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支气管哮喘1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以呼吸困难,喉间哮鸣、发作有时为主证.中医称之为哮证.是常见的、发作性的.肺部过敏性疾病.本病可见于任何季节,任何年龄.且无明显的地域性。一般认为.发病率南方略少于北方,农村高于城市.在接触粉尘的职业中,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虽四季均作,但秋冬多而春夏略少.温暖季节中又以进入暑期前后为高发时期.患者中.儿童及青壮年最为多见,症状也最典型.55岁以上患者,多为迁延多年之宿疾.极少首次发生本病者.
      [临床表现]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突然发作的呼吸困难.伴明显的喉间哮鸣。病情轻微者虽可无喉间哮鸣,但在胸部用听诊器可闻及这种哮鸣音。发病之初.出现有或鼻腔。咽,喉部发痒,连续喷嚏.或胸部窒闷、干咳等前驱症状,后即迅速出现呼吸困难.病人被迫取坐位或立位,两手前撑.两肩耸动、张口眦目、胸部起伏,额汗淋漓,痛苦异常.唇舌可显紫绀,严重者有将窒息的恐惧感.病人常烦躁不安,或以掌击物.或来回走动,似能稍减。这是与虚喘动则倚息上气的明显区别.
  哮喘发作有时间性.尤其成年患者,处于发病季节时,每日多在夜晚发作或加重.具体发病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以亥时至丑时最多.也有傍晚或黎明发病者.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者数十分钟.长者数小时乃至十数小时之久。
  发作停止之前,先有稠粘痰涎上涌,病人咳嗽频频,吐出大量痰浊后始觉轻松,由之气息渐定,渐趋缓解,哮鸣音亦随之消失.但肺部的散在哮呜音有时存在较长时间.如果哮喘的发作持续超过24小时,由于气机久窒,对全身气血的运行.清浊的升降.五脏间气机平衡均影响甚大,易于发生危变.可见病人躁扰不安、神倦衰乏,息数、紫绀、汗出,甚或神昏厥脱.
  除以上典型症状外.多数病人有大便不爽的表现.发病期间伴见便秘者常见。育龄妇女在月经期前后症状加重。儿童患者常伴以频繁的咳嗽.患病多年或年高体弱者,平时也可出现动即作喘的情况.
  本病最常出现脉弦、沉脉,体弱者也可出现涩\结等脉,有外感者.浮、紧等脉常见.舌苔多呈白腻。发病时面包多呈青白.平时则有的晦滞、萎黄,有的一如常人之润.常与病情轻重、深浅、虚实有关。
     [诊断要点]
  依据特殊的临床表现.本病的诊断无大困难.其要点归纳有三:
  ①呼吸困难.喉间哮鸣或胸部听诊闻及双肺哮鸣音者.
  ②夜间发作或加重,有明显的时间性者。
  ③缓解后近于常人。
  以上三个特征并见则基本可以明确诊断,只见一、二两项时仍须慎重诊断.病情迁延较久较重或症状不十分典型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并借助于物理诊断与实验室检查,不仅可以帮助明确诊断,并可为检验临床疗效建立评估指标.
  ④x线检查。哮喘发作时或病程较长者,可见肺野透明度增强、心影缩小‘,膈肌低平等类肺气肿征。
  ⑤实验室血象检查;部份病人嗜酸粒细胞在3%以上,个别可达15%。
  ⑥肺功能检查,发病时表现时间肺活量降低,最大通气量减少.残气量占肺总量百分比增加,通气和血流比率失调.二氧化碳分压在本病早期可降低.但重症则增高.故重症患者血酸碱值偏低.这些改变可随病情缓解而恢复。
  ⑦免疫检查:血内IgE增加。有可疑的过敏原之浸出液1/500至1/1000皮试,15--',-30分钟看结果.丘疹直径在.0.5cra以上为+,1.Ocrn以上为++,2.Ocm以上为+++.如同时有伪足为++++。
     [鉴别诊断]
  ①心性哮喘
  原有左心疾患,常在夜晚睡眠中憋醒,发生呼吸困难,坐起后渐恢复.X线检查常呈肺瘀血征.肺泡水肿时咯血性水样或泡沫状痰。
  肺间质和肺泡水肿时也可出现哮鸣音.但用支气管舒张剂疗效不佳.以益气温阳活血法可以收效。
   ②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本病徐喘息外,还有显著的咳嗽,咯痰,而哮喘在平时可无咳嗽,咯痰。本病入冬或感染后加重,而哮喘则接触过敏原后发病.本病一般辨证论治.采用合理的止咳,平喘、化痰药常有很好疗效,而哮喘则疗效欠佳。
    ③其他疾病
  严重呼吸困难伴喘呜的疾病.还可见于支气管异物,中心型肺癌、纵隔气肿.气胸,肺不张,肿瘤等,因其各具特征.不难鉴别.
     [病机分析]
  喘有虚实.行动即喘.平~-f,N缓,为虚;喘不得卧,咳逆倚息为实。持续不足以息.为虚;时作喘追上逆,为实。本病呈发作性.不发时近乎常人.发作时喘不得卧,故为实证.实者,邪气实.其呼长叹短、喉间哮呜,所谓。如水鸡声。,是气道不利。耸肩张口、额汗胸高,是肺气上逆.贝。病邪盘踞,阻塞肺气是肯定的.至于病邪属性,观其喘哮发作,渐有痰涎上涌.并大量吐出方始宽松,可知病邪为痰。或有外邪,由口鼻吸入.首先犯肺.触动伏痰,阻碍肺气.遏其宣降,致成气道狭窄.遂作喘哮。
  本病的基本病机是痰伏胸脯.如《金匮耍略。痰饮》中称:。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昭剧.“必有伏饮。.或初发病时无痰,乃是痰气交阻.如《医学纲目》指出;.喘正发时无痰.将愈时吐痰者,乃痰于正发之时,闭塞不通而喘甚,开其痰路,则易安也”.痰饮留伏,胶固于膈间肺俞.一遇外邪触动,则痰气相逆出现哮喘,如《证因脉治》中谓:。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
肌表,则哮喘之证作矣。.气郁痰阻,贝叮呼长叹短.窘迫困难。气流不畅.故鼾购有声.痰随气动,故渐驱乎其上.如陈修园所说:。发时肺俞之寒,、与肺膜之浊痰.狼狈相依,窒塞关隘.不容呼吸,而呼吸正气转触其痰.鼾驹有声。.《证治汇补)中所说。.哮为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而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阻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均扼要地指出了哮喘病机的基本环节.
  痰饮为阴邪.昼则阳旺而气浮.夜则阳伏而气沉,故本病的加重均在夜间.
  气机流畅之人.虽有伏痰.亦无大碍.若劳累过度,或情态骤变.往往诱发本病.妇女经期前后,血室盈亏骤然有变,亦易于发作。顽痰久伏,反复发作.终将耗散肺气。届时昼安夜作的规律渐趋模糊,季节性或间歇期也渐至消失,便转变为动则上气喘息,常吐白粘泡沫状痰的虚喘.病机由纯实证转为实中见虚.高年气弱.元气已惫.脾肾元阳气弱,其病机贝。以虚为主,伏痰次之。
  伏痰之源;以往强调。脾虚不运.水谷不化精微。。然证诸临床,不甚吻合.本病早期的患者,饮食。运化、吸收、营养等往往正常,发育.禀赋等方面电难有大的异常可考。自朱丹溪、张景岳等人倡导。发时攻邪为主,平时培补为主。的治法以来,数百年间本病仍顽劣肆虐。不能不认为,未能从理论上很好阐明痰的来源及性质.是本病治疗研究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凡气滞者.水谷。精微、津液的出入,升降,运行。排泌等运动方式足以减缓.从而聚生痰饮.造成气滞的原囚很多.如风寒客肺,则肺气不利;汗出入水.皮毛敛闭内合于肺亦可气滞;暑湿中人,滞碍气机自不待言。异味入鼻.实亦内通于肺激起气乱。诸多诱因.均直接造成肺气不利。所以,肺气膹郁滞逆,是津液聚以成痰的原因。张景岳曾说;。痰盛作喘者.虽宜治痰……然痰之为病.亦惟为病之标耳,犹必有生痰之本。故凡痰因火而动者.必须先治其火.痰因寒而生者,必须先去其寒。至于或因气逆.或因风邪.或因湿滞.或因脾胃虚弱,有一于此,皆能生痰。使欲治痰而不治其所以痰.则痰终不能治.而喘何以愈哉”。该论虽为痰喘立言.其辨证求因;均精神在探究本病伏痰根源时仍可借鉴。本病出现的痰为伏痰,为胶固之痰,非脾虚所生泛溢之湿痰可比,不治气而言治痰。终不可如愿.
      [辨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历来将哮喘分为寒、热二类.临床上绝大多数病人的表现均大同小异,偏寒偏热的证据往往不足,常使医生茫然而无从分类。有人曾提出按发病季节分类.但冬寒发病者,也有气郁之极而身热气粗、便秘而属热证者.暑季发病之人,常有温之缓解而过凉反增憋闷者。事实上.治痰宜乎温而开闭宜乎凉.本病之寒热.常迅速转化,并非疾病的真实性质转化.所以不宜仅分寒哮、热哮.
  本病由伏痰胶固肺俞,气道阻滞闭郁所成,一般均属。痰哮”。其中触感外邪即发者,可称。风哮”.年深病久气弱者,即为。虚哮”.高年病久,多成。虚喘。.误治变证,又当救逆.一时窒闭.应予救急。诸法不效,可以攻痰。幼儿发病.虽以外邪为多,然脏气未充.脾胃稚弱,易为峻剂克伐.如生积滞,反加其病,辨证用药之际当予考虑.
  风哮治宜表散,然疏调肺胃.宽松气机之药不可少;痰哮当予肃肺,其当用方中酌予表散佐之更佳;虚哮虽虚,实邪仍在.权衡攻补之际仍应以祛邪为根本着眼处;虚喘形成之际.则以虚为主.其时虽有伏痰留饮.并:5足畏.可畏者为肺气之耗难以恢复,唯有补法可用。虚固宜补,但补肺之法最难:峻补则壅塞.滋补则助痰.助阳之温热有烁金耗液之弊,养阴之清凉常使痰饮更难排吐,尤其大虚而痰盛之时尤其两难。此时唯有清补肺气。涩敛肺气二法配合,既可挽气脱之虞,又有消痰祛饮之能.
  本病以痰为主,自以治痰为大法.治痰诸法中.一般不宜用燥湿化痰法,因以燥治燥不唯痰液不减.反使咳吐更加困难,增加憋闷感。唯清凉涤痰、滑窍豁痰为可用。虚喘痰饮泛溢之时,敛涩消痰之法为上.伏藏痼结之痰,攻逐之法可以试用。
     1.痰哮
  素有喘哮之疾,发则连绵不已,夜间加剧.发过自愈,证见突发呼吸困难,喉间哮鸣.坐卧不宁.或阵咳无痰.或心悸胁痛,或唇绀自汗,或烦躁便秘。舌苔必滑腻.脉象贝.或洪或滑或弦.
  治宜宣肺开闭.豁痰利窍,常用射干麻黄汤加减:射干、炙麻黄、细辛、五味子、半夏、生姜、苏子、沉香、僵蚕、蝉蜕.方以射干清散肺中郁热,并利咽豁痰;配
以麻黄,宣肺乎喘.清.陈复正说:。哮喘为顽痰闭塞,非麻黄不足以开其肺窍”;细辛、半夏、生姜、五味子,辛散积饮,宣降肺气;苏子、沉香,直折逆气;蝉蜕、僵蚕,升者轻开肺气之闭,降者平息上逆之痰.共奏平喘宁哮豁痰之效。
  加减法:如一发即痰吐不绝者,可加皂角.白芥子;如痰少而气粗便秘者,可加桑皮、地龙。如咽干喉燥、痰涎稠粘,咯吐困难者,可加服成药祛痰灵,每服20~30毫升,每日三一四次.
     2.风哮
  风寒袭肺,触发伏痰,诱发哮喘,因挟表证.便为风哮,主证见呼吸急促,喉间哮鸣.咳嗽不已,咯痰清稀,胸膈满闷.面色晦滞带青,或见头痛,畏寒,身热。脉浮紧,舌苔薄白.
  治宜疏风散寒,宜肺下气,常用苏陈九宝汤加味.麻黄,杏仁、苏叶、橘红、炙丹草.桂心,薄荷,桑皮,大腹皮、细辛、法半夏、生姜。方中麻黄解表散寒、宣肺平喘,苏叶、杏仁、薄荷助之。伏饮内动.阻闭气道,细辛、半夏.生姜温散痰饮,桂心、橘红、大腹皮,助其温化行气逐饮之力,肺胃气调,表寒亦易解.一味桑皮.泻肺气之闭,逐水饮于下,并平逆定喘.
  加减法:鼻塞不利者,可加苍耳、辛夷;有化热倾向者,可加石膏.黄芩:痰多者,可加苏子、葶苈子.表证解后,如哮喘仍作。可按痰哮治法。成药可服羚羊清肺丸,每服二丸,每日二一三次。
    3.虚哮
  病程日久,肺气耗损,痰邪深伏.致成难以彻底缓解的虚哮.证见喘哮多年.缓解期逐渐缩短以至消失。经常呼吸急促,胸闷憋气,痰多色自如沫,动即作喘。夜卧尤重,喉间哮鸣。常畏冷、乏力,头晕,或腰酸腿沉.或腹满食少,或胁背掣痛,或自汗心悸。面色多青白晦滞,体态多佝背沉肩,神态多萎靡不振.肌肤多粗糙少泽,易罹外感。脉象多见弦、细、沉.涩.舌质多淡.苔多白腻.
  治宜温阳益气,降逆定喘。常用人参理肺汤加味;红人参、当归,桔梗.麻黄,杏仁、木香、苏子、五味子、沉香、罂粟壳、仙灵脾、补骨脂。方以人参.当归益气养血以补肺;仙灵脾、补骨脂温阳纳气以固肾;麻黄平哮喘,杏仁、桔梗助之;苏子降逆气.木香、沉香助之。经云: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之酸,罂粟壳之涩,以敛浮耗之气.待元气略充,再议攻痰。
  加减法;咳痰不畅而憋闷者,减罂粟壳,加细辛、干姜;畏寒、腹满者.加川椒、川厚朴;痰多色白、屡吐不绝者,加白果,芡实。
   4. 虚喘
  哮证日久,肺气大损.痰浊泛溢.遂成虚喘。证见行动即喘息不止.气息难以接续。痰嗽频频.尤以清晨为多.痰量大、色白、泡沫状.胸廓高张,所谓。桶状胸”。面色晦暗少泽,肌枯发燥。多有食欲不振、腹满.或常自汗、心悸,或见浮肿、胁下不适.每遇外感.辄加咳嗽,.此时可出现喉间哮鸣。
  治宜补肺敛肺,消痰定喘,常用化痰定喘汤(自拟方):山药、炙黄芪.芡实、白果,沙参、苏子,罂粟壳。方用山药益肺健脾.既补气又消痰.以为主药;白果敛肺,收敛肺气于上:芡实固肾,消水饮于中、下.三味合用.消痰化浊于无形中.、功力甚著。以黄芪助其补气,补而不峻不腻.并有升发正气之能。以苏子助其消痰,降逆气浊湿归乎于下。于一派收敛平补之中.加沙参一味.润肺且可排痰.罂粟壳为收敛浮越耗损之肺气而设。
  加减法:心悸、自汗.加党参,五味子;肿虚浮,加葶苈子、人参;食少、腹满,加白术、白蔻::久;延艰涩.加肉苁蓉,当归:腰酸膝软,加补骨脂、!jj茱萸;遭外感风寒而咳嗽、哮鸣、夜难平卧者.先用射干麻黄汤,症减后再以本方.加入细辛,干姜、五味子.
  5.幼儿哮喘
  幼儿哮喘,情状虽与成人相似,但因形体未充.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别,辨证用药时需经意以下三点:其发育未完,卫外力弱,常有外邪留连而不显表症.易被忽略.于当用方中应.入少许表散.此其一;其脾胃气馁,运化力弱。本病之痰由肺不布津而生者固多,在+Jh生于胃者不少..于当用方中宜加入消导化痰药,为其二;小儿之病,易现热象,但治之切忌一派寒凉,而应于消导疏通发散中求清热.此力要点之三。临床常见经年累月治之不愈.甚或逐渐加重的患儿,不少由于忽视小儿特点
施治所造成。
  其哮喘一.般常见者为痰哮与风哮。
  (1)痰哮:证见哮喘连绵不已,胸憋上气,发作之时无痰,发后则痰多咳嗽。或便秘,或食:L).面色青白.脉滑或弦。治宜行气化痰.方用痰喘方(《幼幼集
成》)人参 制南星 制半夏 香附瓜蒌霜 莱菔子 陈皮 皂角、神曲 生姜。
  加减法:夜间喘甚、胸高气粗者,加炙麻黄、地龙:面青、畏寒、痰色消稀.加川椒、干姜、细辛;便秘、腹满者,加黑丑,川朴.
  (2)风哮:证见咳嗽频急,咽赤咽肿.身热恶寒等症.继之哮喘发作.胸憋气急,张口抬肩,喉间哮鸣,夜难卧寐。脉多紧、弦.浮、数.舌多红,苔多白。
  治宜宣肺解表.有热象者.佐以清肺降逆。方如:苏陈九宝汤
  加减法;痰涎多者,加莱菔子、皂角:肺热气粗面赤者,加枇杷叶,海浮石,川贝母;便秘者.加黑丑、川军。
    6.急救
  严重的哮喘发作,采用一般治疗措施仍难缓解;或哮喘发作持续过久.已经出现肺气闭塞.周身气血逆乱的厥证时.可考虑综合疗法以救急,如证见呼吸困难.呼长吸短.气息急促,唇甲紫绀,颜面苍白,四肢厥冷,意识模 糊,皮肤潮湿,脉细数或沉、伏。乃由痰浊壅塞.肺窍闭阻,升降宣肃失职.造成气血逆乱,阳气内闭不达于外.故现厥证,外似虚象,其实由于邪气内阻.
  治宜开闭逐痰.解痉宣肺.常用下列治法.
  ①十枣汤:红芽大戟(醋制),甘遂(醋制).芫花(醋制),上药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服2克,儿童减半.以大枣10枚煎汤送下.一日l一2次.得快利即停药。
  ②止喘灵注射液4毫升.肌肉注射,四小时一次。
  ③氢化可的松100--40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
  ④艾灸肺俞、膈俞,各20分钟.
  ⑤吸氧.
     7.救逆
  多年哮喘.治之失当,逐渐加重.而一般疗法无效。常见于长期依赖激素者。
  (1)主证:呼吸困难持续存在.虽不似急证气闭之喘甚,亦胸憋难以平卧。哮鸣音长期存在,痰多,畏冷.神衰,乏力,心悸,自汗,或腰酸膝软,或脱发耳呜。脉细,弱.此类患者由于病程久,尤其是长期依赖激素.多出现肾阳虚之象。肾阳虚,则水泛为痰。肺肾俱亏,元气疲惫,则阴邪弥漫,尤难制约.非前述宣肺逐饮平喘消痰一般治法可以收效。
  治宜温肾纳气,助阳消痰.常用方如贞元饮加味:大熟地、当归、炙甘草、补骨脂、川椒、仙灵脾、白芥子、苏子、莱菔子、沉香,山蓟、芡实。
  方以熟池、当归填精益髓.奠元阳之基;补骨脂、仙灵睥温肾助阳,培生气之本;山药,芡实固脾益气,收泛溢之饮;苏,芥、莱菔.驱痰、涤痰,消痰.为定喘之本;川椒辛热.透散阴霾,开通气道;沉香一味.由肺入胃直抵于肾,折冲逆上气.诸药合用以救,肾气袁惫之逆.
  哮喘古称难治,迄今中、西医合力,仍无特效的根治疗法。正确的辨证论治.对及时缓解病情有肯定的疗效.但欲控制复发.达到彻底根治,尚属难度较大的研究课题。近年来.有用兔脑垂体加羊肠线穴法埋藏法的.有用I-Ie—Ne激光穴位照射的。有以“化脓灸”治疗本病的,有用冬病夏治敷贴消喘膏的,也有发掘新制剂如“椒目制剂。治之的,更有改固本咳喘处方剂型为针剂而穴位注射的。……均有一定疗效,但各有相当缺陷.也就是根治率仍不高.欲达彻底治愈的目的,有必要从病因,病机、治法、组方、制剂等环节.用正确的理论指导系统地探索.创新、改进.尤其是大量的临床实践更是必不可少。据笔者浅见,如何攻逐其痰而不伤正气.乃是步入成功之途的第一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肺病辨证,摘自张德蕴主编《新编辨证歌诀》
哮喘发作 可用麻黄甘草汤
哮病(热哮证、哮喘)--中医之自我辩证之五
支气管哮喘病理
跟着禅一老师来认识一下哮喘中的哮
第五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