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前乳胀4

经前乳胀
  [概述]
  每于行经前或正值经期出现乳房胀满疼痛.或乳头痒痛.甚至痛不可触衣者,称。经前乳胀”。本症是最常见的乳病,其临床特点是:
   1.乳胀伴随月经周期而发,多发生在经前2~7天,以经前2-'-,3天达高峰,经来后乳胀明显消退。
  2.乳胀的程度不一,多以乳房胀满.乳头疼痛为主.严重者痛不可触衣.可影响睡眠,有的乳头痒痛或在乳房扪及结节或肿块.
  3.常伴情绪改变.以经前烦躁易怒为多。
  4.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妇女。 未婚者常于痛经或月经不调中询知此病; 已婚者有的与不孕症并见。部分患者有输卵管阻塞。 ‘
  根据“经前乳胀”的临床特点,属于西医学中。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范畴。它既有乳房局部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症状.同时又有神经精神症状,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出现.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不愈。
  [历史沿革]
  经前乳胀一病,古医籍中未有单独记载。。《朱小南妇科经验选》中说:。经前乳胀,历代妇科书籍中很少论述,而在日常门诊时所见患者较多。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过去在封建社会中,认为乳房是隐秘之处,即有胀痛亦多畏羞而不言。二是本症在经前发作.至经来后能自行消失,因而忽略。”此外,以往还由于对本病的发生机理和对妇女健康与生育的影响认识不足,仅作为一个症状来看待而未加重视。例如《中医妇科学》教材第三、四版把它列入“月经前后诸症”中的肝郁气滞证型来讨论。1981年编写《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才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病来论述,五版教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了内容。 .
  [病因病机]
  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肝气郁结或肝胃气滞.其次是冲任失调,肝肾阴虚。因为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故古人有“乳头属肝”之说。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从缺盆部直行之脉经乳中直至足背上,故古人有“乳房属胃”之称。足少阴肾经亦籍经络与乳相联.如《赤水玄珠》说: “足少阴起于足心涌泉, 由内廉而上,在太阴经之后行入乳内,傍近膻中。”冲任二脉起于胞中,上关元至胸中,故肝、胃、肾功能失常以及冲任损伤足以导致经前乳胀。
  一,肝气郁结 素性忧郁.或恚怒忧思伤肝乘脾,疏泄失常,乳络不利.加之经前阴血下注,冲任脉盛,气充而血流急,经脉壅滞.两因相感.气结血滞益甚,乳络阻滞不畅,发为经前乳胀。经来后,气血冲任渐至通调平和.则乳胀渐缓或消失。如若肝郁日久,既可导致气滞血瘀,又可郁而化火.还可横逆乘脾犯胃伤肾,而出现不同的证侯。
  二、肝肾阴虚 素体肝肾阴虚,或久病失血伤津或先天肾气不足,乳头乳络失常.加之经前阴血下注血海.冲任脉盛,气充而血流急,经脉壅滞,两因相感,气滞血少.乳络更失濡养而发为经前乳胀。经来冲任气血通调,乳胀渐消。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一)临床表现 本病以经前几天乳房胀痛,经来则减缓或消失为临床特点.多伴有烦躁易怒等情绪变化。 .
  乳房胀痛的程度常因病之新久和体质差异而不同。
  (二)检查 本病主要是乳房局部的检查,可触及乳房较平时胀满;有的可扪及触痛性结节或包块;兼见不孕症的部分患者.乳房发育不良,乳头细小或凹陷,乳晕浅淡。或输卵管检查不通畅。
  二、鉴别诊断 本症如果触及包块,要分清善恶.注意与。乳癖”鉴别(见第五节《乳癖》)。
  [辨证施治]
  经前乳胀.以实讲为多,虚证较少.即使是虚证.亦常虚中挟实。实痛者,乳房胀硬而痛.多痛于经前,甚者,月经后半期即开始胀痛,经前2~3天达高峰.经来缓解,凡天后又渐出现胀痛不已;虚证或虚中挟实者.胀痛而软,可痛于经前几天,或经时:常伴腰酸。治疗总以调肝为要。实证多疏肝理气.兼和胃消积;虚证或虚中挟实多以滋肾养肝.佐以和胃通络。并要结合经前、经时、经后、平时和不同兼证而随证加减,应着重在经前一周左右加强调治。连治3~4个月为宜。
  一、肝气郁结型
  (一)辨证
  1.妇科特点:经前几天乳房乳头胀痛,甚则痛不可触衣.或兼见阴中抽痛,或婚久不孕.或痛经。
  2.全身症状:经前精神抑郁,时叹息,胸闷胁胀,或烦躁易怒,或少、小腹胀痛.舌暗红或尖边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或弦数。
  3。证候分析:足厥阴肝经“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胸肋”(《灵枢。经脉篇》),“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今肝气郁结。疏泄失司.气机不畅;又经前冲任脉盛,气充而血流急,经脉壅滞.两因相感.则气结血滞.乳络不畅发为乳胀痛。如日久不愈,乳络受阻,则胀痛益甚或不可触衣,肝经绕阴器,抵小腹.前阴主生殖,子宫居小腹,肝气郁结则经脉阻滞.冲任不能相资,故见阴中抽痛或婚久不孕或见痛经。肝气不舒,故精神抑郁,时叹息,肝郁化火.上扰神明。故烦躁易怒,胸胁少腹胀痛.舌暗红,脉弦均为肝气郁结之征。
  (二)治疗 .
  1.治则:疏肝解郁,和胃消积。 、
  2.方药:可用逍遥散(方见月经先后无定期),或柴胡疏肝散(方见月经过少)选加鸡内金、猪苓、云苓、麦芽、青皮、路路通、郁金。
  因乳房属胃经,且肝郁又可犯胃,故要佐以和胃消积。首选鸡内金,重用麦芽.酌加猪苓或云苓。因鸡内金健补脾胃,消食导滞,化瘀消石;麦芽开胃消食.下气回乳消乳胀。猪苓、云苓健脾利水。选加青皮,郁金,路路通以助疏肝理气通络之效。
   若肝郁化火,而见乳头作痒而痛,乳房胀痛,头晕心烦,溺黄便艰,舌尖边红苔黄,脉弦数者,治宜疏肝清热,方用丹栀逍遥散(方见月经先期)加夏枯草、蒲公英、鸡内金。
  若肝木犯脾,兼见面目轻浮.腹痛必泻,食欲不振者,加痛泻要方(方见《经行泄泻》)。 .
  若肝郁曰久,气滞痰凝乳内,证见乳房胀痛结节成块者,选加橘核、穿山甲、夏枯草、连翘、鸡内金、王不留行等散结通络之品。《朱小南妇科经验选》说: “乳部作胀疼痛.按之有块……笔者常用王不留行和炮山甲研粉,每次吞服1.5克,二药性善走窜,能通经络.消肿块,治本症颇有效验。此外.结块兼有灼热感者可加海藻、昆布,二味均海产.取其味咸能软坚.消除肿块;性寒又能散热.能解除局部的郁热。”这些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若肝郁兼肾虚,证见经前乳胀、腰酸膝软、性欲淡漠,’婚久不孕.或痛经较剧者,参见有关章节辨证论治。
  二、肝肾阴虚型
  (一)辨证
  1.妇科证侯特点:经前或经时乳房胀痛而软或乳房发育不良,或兼见月经提前,经量少或婚久不孕。
  2.全身症状:形疲.腰膝痠软,两,目干涩.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弦略数。
  3。证候分析:肝肾阴虚,精血不足以濡养乳络,加之经前经时冲任脉盛,气充而血流急,经脉壅滞.乳络更失濡养而见胀痛而软。阴虚生内热,热扰冲任故月经提前.水亏火旺.故经量少。肝经绕阴器抵小腹.过乳头,肾经“上循股阴,结于阴器”(《灵枢.经脉篇》).又入乳内,肝肾阴虚冲任不能相资,故乳胀不孕或乳房发育不良。腰为肾之府,“足膝者,肾之候”(《圣济总录》),肝开窍于目.肝肾阴虚,精血不足,故腰膝酸软.两目干涩。阴虚生内热,故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为肝肾阴虚之征。
   (二)治疗 .
  1.治则:滋肾养肝,和胃通络。
  2.方药:可用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加鸡内金、云苓、青皮。

  (1)一贯煎
  沙参 麦冬 当归 生地 川栋 杞子
  方中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杞子滋养肝肾,川楝子疏肝利气,使肝体得养.气机条达.加鸡内金、云苓、陈皮和胃通络.共奏滋肾养肝和胃通络之功。
  (2)滋水清肝饮(《医宗己任编》)。
  热地 山萸肉 山药 丹皮 茯苓 泽泻 柴胡 .白芍 枣仁 山栀
  方中六味地黄丸滋肾水以养肝,柴胡、白芍,山栀疏肝清肝。枣仁补养肝血,有养肝宁心安神之功。加鸡内金、云苓、陈皮,共奏滋养肝肾,和胃通络之效。
  [预后]
  经前乳胀的预后大多良好.经合理治疗及调和情志可获痊愈.若数年不愈,并可触及肿块者,要进一步检查,防止或排除恶性变。
  [结语]
  经前乳胀是妇科临床中常见病之一.它的特点是乳房胀痛.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由于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肾经入乳内,冲任二脉起胞中.上关元至胸中。故本病发生的机理与肝、 胃、肾经,冲任二脉的功能失调以及月经前的气血冲任变化关系密切。临床中以实证多见.往往由肝气郁结或肝胃气滞所致;虚证较少,或虚中夹实, 由肝肾阴虚或兼肝郁而致。治疗着重调肝,实者疏肝理气为主兼和胃消滞.并结合其病机的转归和兼证灵活加减;虚者以滋肾养肝为主。同时要掌握治疗的时机,宜在经前一周左右积极调治,至月经来潮.连续3~4个周期。对于虚证还要注意经净后以治本.使精充血旺.肝体得养.才能根治。
  本病与不孕症密切相关,经前乳胀愈后常可获妊娠,未效则要进一步检查,依方调治.并要注意患者情志方面的调理。
  如同时兼有乳房肿块.则要定期检查.以防恶性变。
  [文献摘录]
  《朱小南妇科经验选》:“经前有胸闷乳胀等症状者,十有六七兼有不孕症.盖乳房属胃,乳头属肝.情绪不欢,肝气郁滞,木横克土,所以经前有胸腹胀闷不宽,乳部胀、痛等情况,同时往往影响孕育。”
  《刘奉五妇科经验》:经前期紧张症.属于妇科经期杂病.刘老医生根据临床体会.初步认为.此类症侯的发生,与经前期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主要是肝郁气滞。肝郁乳络阻滞.则乳房发胀…….一般在经前期发生。他认为,经前冲任脉盛,气充而血流急.多易导致经脉壅滞不通.易于诱发上述证候,而经血一来,冲任气血通调,症状自除。
  《实用妇科学>>:乳房胀痛,经前期常有乳房胀满感,有时疼痛,且甚严重,可影响睡眠。检查有触痛性结节,系乳腺腺体及周期纤维组织水肿所致。行经后消肿.疼痛亦消失,但下周期重新出现。
  乳痛证,为乳腺结构不良症中最常见及最轻型的病变。多发生在30-,-,40岁乳房发育正常的妇女;少数在20"~30岁,并伴有乳经前乳胀
   [辨病论治]
   一、中医周期疗法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分期立法。立法基本原则为:卵泡期(经后期)以滋肾补血为主,兼顾肾气;排卵前期在滋阴养血的基础上佐以助阳理气活血之品,黄体期(排卵后期)以助阳为主,阴中求阳,调其阴阳的相对动态平衡;经前期(黄体退化期)及月经期因势利导而活血调经。治疗关键是紧紧抓住黄体期(包括黄体退化期)结合周期立法基本原则辨证施治,调节经前脏腑与冲任功能。
   二、改良中药人工周期疗法

  卵泡期,用促排卵汤,药用熟地、丹参、首乌、茺蔚子、菟丝子、肉苁蓉各10g,肾阴虚加女贞子、旱莲草各10g;肾阳虚加仙茅、仙灵脾各10g,每日1剂,连服7剂。月经后半期,用补肺滋肾药,每日1剂,连用至经前一天。补肺气药选用黄芪、北沙参各15g,桔梗6g,甘草3g。滋肾药选用黄精、桑寄生、川断、女贞子、旱莲草各
12g。若偏阳虚者,加鹿角霜10g、菟丝子12g、肉苁蓉10g。


   [其他疗法]
   针灸疗法
   取穴:乳根、屋翳、太冲。肝气郁结加膻中、内关;肝肾阴虚加三阴交、阴谷。
   方法:乳根斜刺0.5一O。8寸,屋翳斜刺0.5一O.8寸,两穴均用平补平泻。太冲直刺0.5—0.8寸,肝气郁结用泻法,肝肾阴虚用补法。膻中平刺0.3—0。5寸,用泻法。内关直刺0.5—1.0寸,用平补平泻。三阴交直刺0.5—1.0寸,阴谷直刺0.8—1.2寸,两穴均用补法。
 
(多种疗法)
1。效验方 蔡小香验方(<<蔡氏女科经验选集》):炒当归9g,杭白芍9g,北柴胡4。5g,炒白术6g,橘叶9g,橘核9g,丝瓜络9g,广郁金9g,白茯苓12g,焦山栀4.5g,路路通9g.
功用:理血通络,散热解郁,疏逆和中。
适应证:肝气郁结证。
(2)柴蒲汤:柴胡、蒲公英、枳壳、夏枯草、生地。
功用:疏肝理气,散结止痛。
适应证:肝气郁结证。
2.中成药 逍遥丸。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
适应证:肝气郁结证。
3.耳穴压豆法
取穴:内分泌、皮质下、胸、乳腺、相应结节部位。
方法: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粘贴在穴位上,给予适当按压,每穴按1分钟以上,耳郭有结节、压痛敏感点宜多按。

房发育不全现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行乳房痛 中医治疗法
中医话乳
常见乳房病的诊与治
1分钟让你看透乳腺增生,从此不再畏惧它~25-45岁女性必看!
【乳房肿痛:阴虚、阳虚、肝郁乳肿】
经前乳房胀痛中医中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