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妊娠呕吐药方3

恶 阻

  妊娠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或食人即吐者,称为“恶阻”,亦称“子病”、“病儿”、“阻病”等.
  恶阻多发生在孕6一12周左右,一般孕12周前后可自行消失.本病与西医学所称的“妊娠剧吐”相类似,可互相参照。
  古代医籍中有关恶阻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金匮要略》中即有用桂枝汤治疗妊娠恶阻的记载。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始有“恶阻候”,指出其临床表现,认为“妇人元本虚赢,血气不足,肾气又弱,兼当风饮冷太过”,致脾胃虚寒,“心下有痰水”,而形成恶阻。后世医家论恶阻多遵此说。宋代严用和《济生方》中有“此由妇人本虚,平时喜怒不节”一说,认为本病可由情志因素致病,与肝有关。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逐渐形成了恶阻的“木旺克土、肝胆犯胃”理论。金元时期朱丹溪治疗恶阻用“养血、清肝清热、健脾化痰”三法。清代傅青主提出“平肝则肝逆除,补肾则肝燥息,补气则血易生”的治理.
  (主要病机)
  发生恶阻的主要机制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受孕之后,经血不泻,阴血下聚以养胎,冲气偏盛,易循气街沿阳明胃经上逆犯胃。而恶阻发生的关键取决于孕妇的体质因素以及脏腑功能的失调。若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痰湿等致冲气上逆,胃失和降,则发为恶阻。
  西医学认为妊娠剧吐的病因迄今未明,可能主要与体内激素作用机制和精神状态的平衡失调有关。临床所见提示本病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浓度的关系密切。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维生素B。缺乏也被认为可能是发病的原因。此外,精神因素对妊娠剧吐的发生有着较大的关系,精神紧张可加重病情。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病史;停经史,可有早期妊娠反应,多发生在妊娠3个月内。
  (2)临床表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人即吐,或恶闻食气,不食也吐。
  (3)妇科检查。阴道壁及子宫颈变软,着色,子宫增大与停经月份相符,软,有饱胀感。
  (4)体格检查:精神萎靡,消瘦,严重者可见血压下降,体温升高,黄疽,嗜睡和昏迷.
  (5)辅助检查
  ①尿:尿妊娠试验阳性,24小时尿量减少;尿酮体阳性,尿中可出现蛋白和管型。
  ②血: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升高,红细胞比容增高;钾、氯浓度降低;严重者可见肝肾受损表现,如谷丙转氨酶、血胆红素、非蛋白氮、肌酐等升高。
  2。鉴别诊断
  (1)妊娠期急性胃肠炎或慢性胃炎急性发作:多有饮食不当或食物中毒史,除恶心呕吐外,常伴有上腹部或全腹阵发性疼痛,肠道受累时伴腹泻,大便检查可见白细胞及脓细胞.
  (2)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开始于脐周或中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体查见麦氏点压痛、反跳痛,伴腹紧张,可见体温升高和白细胞增高。
  (3)葡萄胎:恶:C/呕吐较剧,阴道不规则出血,偶可见水泡状组织排出,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不符,多较停经月份大,质软,HCG水平明显升高,B超可见葡萄状胎块。
  (因、证、辨、治)
  恶阻的主要病机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证候有虚有实,虚者多因脾胃虚弱,实者多因肝胃不和,也有虚实夹杂者,如脾胃虚弱而痰湿内停.
  恶阻,以呕吐为主证.其辨证主要根据呕吐物的性状和患者的口感:口淡、呕吐清涎者,多为脾胃虚弱;口苦、呕吐酸水或苦水,多为肝胃不和,口中淡腻、呕吐痰涎,多为痰湿阻滞.若口干烦渴,干呕或呕吐血性物,多为气阴两伤。
  本病的治疗原则,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为主,还需注意调饮食、和情志,并讲究服药方法。治疗时注意“中病即止”,用药须严格掌握剂量,“衰其大半而止”,以免伤胎。
  1.脾胃虚弱证    查阅药方用法  查阅药味加减  查阅三反九畏  查阅疗效评定
  病因病机 受孕后,阴血下聚以养胎,冲气偏盛,冲脉隶于阳明,若脾胃素虚,或孕后因饮食劳倦等生活因素损伤脾胃,冲气上逆则可犯胃,胃失和降,反随冲气上逆,发为妊娠恶阻。
  主要证候 妊娠早期,恶心,呕吐不食,甚则食入即吐,口淡,呕吐清涎或食物,脘腹胀闷,头晕神疲,倦怠思睡。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
  辨证依据 脾胃虚弱病史;口淡,呕吐清涎或食物,兼见神疲乏力,脘腹胀闷,纳呆等脾胃虚弱症状;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
  治法 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 香砂六君子汤(《名医方论》):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木香、砂仁、生姜、大枣。
  若脾胃虚寒,加丁香、白豆蔻;若脾冷时时流涎,可加益智仁、白豆蔻,若呕吐较剧,加伏龙肝、柿蒂,若呕吐不已,胃阴已伤,去木香、砂仁、茯苓,加麦冬、石斛、玉竹、沙参。
  2.肝热证
  病因病机 孕后阴血下聚以养胎,阴血相对不足,肝体阴而用阳,肝血不足,则肝火偏旺;若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或孕后恚怒伤肝,则肝火更旺。又冲脉气盛,冲脉附于肝,肝脉挟胃贯膈,冲气挟肝火上逆犯胃,胃失和降,致恶心呕吐。
  主要证候 妊娠早期,恶心呕吐,呕吐酸水或苦水,胸胁满闷,嗳气叹息,头胀而晕,口苦咽干,渴喜冷饮,便黄溲赤。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滑数。
  辨证依据 素体肝旺或孕后恚怒伤肝史;口苦咽干,呕吐酸水或苦水,兼见胸胁满闷,嗳气叹息;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滑数。
  治法 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 加味温胆汤(《医宗金鉴》):陈皮、制半夏、茯苓、甘草、枳实、黄芩、黄连、麦冬、芦根、生姜。
  若呕甚伤津,五心烦热,舌红口干者,加沙参、石斛、麦冬以养胃阴;便秘,加胡麻仁.
  3.痰滞证
  病因病机 孕后经血停闭,冲气偏盛,若平素脾虚,或素体肥胖,又或孕后为饮食劳倦所伤,痰湿内停,冲气挟痰饮上逆,胃失和降,则发为恶阻.
  主要证候 妊娠早期,呕吐痰涎,口中淡腻,胸膈满闷,不思饮食,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四肢倦怠.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辨证依据 脾胃虚弱病史或素体肥胖;
  呕吐痰涎,口中淡腻,兼见胸膈满闷,不思饮食;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治法 化痰除湿,降逆止呕。
  方药 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半夏、生姜、茯苓)加白术、砂仁、陈皮。若挟热者,加竹茹;兼寒者,加干姜、丁香、白豆蔻.
  4.气阴两亏证
  病因病机 呕吐不止,甚则饮食难进,或剧烈频繁呕吐,而导致阴液亏损,精气耗散,成气阴两亏证。
  主要证候 神疲乏力,形体消瘦,眼眶下陷,双目无神.严重者呕吐带血样物,发热口渴,尿少便秘,唇舌干燥。舌红,苔薄黄或光剥,脉细滑数无力.
  辨证依据 呕吐不止,或剧烈频繁呕吐;神疲乏力,口渴,尿少便秘,唇舌干燥,舌红,苔薄黄或光剥,脉细滑数无力。
  治法 益气养阴,和胃止呕。
  方药 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人参、麦冬、五味子)合增液汤(《温病条辨》生地、麦冬、玄参)加竹茹、芦根、乌梅.
   若呕吐带血样物者,加藕节、乌贼骨、乌梅炭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必要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予生脉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输液以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多种疗法]
  1。效验方
  (1)定呕饮(《妇科名医证治精华》何子淮经验方):煅石决明18g,桑叶9g,炒白芍9g,炒白术6g,淡子芩9g,绿萼梅5g,阳春砂5g(打,后下),苏梗5g,归身10g,陈皮5g。
  功用:平肝和胃,降逆止呕。
  适应证:肝胃不和证。
  (2)竹茹麦门冬汤(王渭川经验方):竹茹5g,麦冬6g,砂仁2g,淮山药9g,藿香5g,茯苓9g,白芍5g,扁豆9g,公丁香lg,冬瓜仁9g,丝瓜络3g,甘草3g。
  另用灶心土60g,开水泡化,用澄清的水煎药.
  功用:疏肝和胃。
  适应证:肝胃不和证。
  (3)安胃饮(《刘奉五妇科经验》):藿香9g,苏梗6g,厚朴6g,砂仁6g,竹茹9g,半夏9g,陈皮9g,茯苓9g,生姜汁20滴。
  功用:和胃止呕,降逆.
  适应证:胃气虚弱证。
  2.中成药
  (1)香砂六君子丸
  功用:健脾和胃。
  适应证:脾胃虚弱证。
  (2)陈夏六君子丸
  功用:健脾和胃,化痰降逆。
  适应证:脾胃虚弱,痰湿中阻证。
  (3)生脉饮
  功用:益气生津,养阴和胃。
  适应证:气阴两虚证。
  3.食疗法
  (1)伏龙肝60g,煎取澄清液,放人童子鸡一只、生姜60g(切片),炖烂取汤徐徐服之.
  (2)灶心土500g,加水2000ml,泡半日,取澄清液,加入猪肾1个,盐少许,煎煮,分数次服下,并食猪肾。
  4.针灸疗法
  (1)体针:取内关、足三里、中脘、胃俞。肝气犯胃,泻足厥阴肝经穴,补足阳明胃经穴。脾胃虚弱,补脾胃经穴。痰滞:足三里、丰隆,补法。
  (2)耳针
  选穴:胃、肝、下脚端、脑、神门。
  方法:每次取2—3穴,捻转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
  (3)艾灸:灸至阴,配中脘、足三里、内关。
  (4)穴位注射:维生素B、100mg分注双侧内关穴或止呕穴(乳突骨下缘,平耳垂后下缘处),每日一次,可用2—3日。
  5。外治法
  (1)点舌法:对恶阻不能进食者,用姜盐饮(生姜、食盐按8:1比例捣汁制成)滴于舌面,再服中药或进食。
  (2)香开蒸气法:鲜芫荽(香菜)适量,加苏叶、藿香各3g,陈皮、砂仁各5g,煎滚后倾人壶内,将壶口对准患者鼻孔,令吸其气。
  (3)佩香法:取藿香梗、苏叶梗各25g切成碎末,装入布袋,佩挂胸前,或置于枕边.
  (4)敷脐法:半夏、丁香各15g共为细末,生姜30g捣碎煎浓汁,加入细末,调成糊,取约10cm×10cmX lcm左右敷于脐,每日换药一次。
  (5)负压吸引法:用穴位吸引器吸紧中脘穴后,嘱患者立即进食,食后15—20分钟放去负压,取下穴位吸引器,每次食前使用一次。

  (中西医应急处理]
  当尿液检查发现酮体强阳性时,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1.输液以纠正缺水状况及电解质紊乱:可用10%葡萄糖溶液加入10%氯化钾、维生素B。、维生素C等或用林格液、氨基酸静滴。
  2.纠正酸中毒: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
  3.经上述治疗病情不能好转,体温升高超过38℃以上,心率超过120/分钟,出现黄疸等现象时,应及时考虑是否终止妊娠,以保母体安全.
  (预防及护理]
  1.调情志:忌忧郁恼怒,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精神刺激。
  2.节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鼓励进食,但应少吃多餐。食人即吐时,可予白粥水少量多次进食以养胃气。
  3.起居有常,劳逸适度,以防损伤脾胃。呕吐频繁剧烈者应静卧休息。
  4.中药宜分次呷服。
  (疗效判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辑。1997)
  1.治 愈 恶心呕吐停止,能正常进食,各种症状消失,尿酮体检验连续3次阴性,各项检查均恢复正常。
  2.显 效 恶心呕吐停止或偶见,纳食改善,各项检查均明显改善,尿酮体检验阴性或减少2个“+”以上.
  3。有 效 恶心呕吐次数减少,程度减轻,可进食,各项理化检查有所改善。
  4.无 效 症状无改善,尿酮体检验持续阳性。
  (现代研究报道]
  1。临床经验总结 各地医家对恶阻的病因病机和治法研究较多。何时希认为恶阻发病乃因妊娠后血以养胎,肝木失于涵濡,以致肝体不足,肝用有余,犯于胃则见呕吐、厌食。他提出治疗可按脾胃门、肝胆门、肺胃门、肝肾门分型,有其独到之处。罗元恺认为本病多由胃气虚弱,失于和降,反而壅滞上逆使然;又或因停经之后,肝气未能与血海之血外泄,挟冲脉之气上逆犯胃所致。刘奉五认为妊娠恶阻的病理主要是胃气不降,冲气上逆所致,且以胃虚和肝热两种类型最为常见。胃虚者用安胃饮,肝热者用加味温胆汤。钱伯煊认为肝胃不和是恶阻的主要病机,喜用橘皮竹茹汤、半夏秫米汤。哈荔田认为恶阻的发生,总属胃气虚弱,不能和降,若胃气强盛,能控制上逆之气则不发病,强调在治疗中除针对病因辨证施治外,特别要照顾胃气,方能收到良好效果.综合各家所见,恶阻的发病主要与脾、胃、肝三脏腑有关,最终导致胃失和降而致呕吐,治疗亦主要针对这三脏腑着手,辨证论治。
  2。对半夏的研究 半夏碍胎说由来久矣,孕期是否能用半夏自古至今争论颇多。现代医家对此在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中药大辞典>)指出半夏有止吐作用,其有效成分是生物碱。王氏用半夏、生姜制成1:1注射液2ml肌注,用于各种呕吐,发现其镇吐作用强且未发现副作用。胡氏认为半夏一般用4.5—5g,严重恶阻可用25—30g,生用为佳,但应先煎30分钟,“百沸则无毒”。而由中国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资助的项目一一中药半夏妊娠禁忌的研究已于1990年通过鉴定。其中动物实验表明,半夏具有显著的胚胎毒性,引起全数流产的少,多数是部分流产或出现流产先兆。半夏的毒性影响多发生在妊娠早期和前中期,后期影响较小.半夏无遗传毒性,生半夏汤剂和制半夏汤剂的胚胎毒性一致。动物实验研究,可供我们临床使用半夏时参考。综合各家研究可以认为,目前半夏有毒已有定论,妊娠期间单独使用应慎重,若配伍生姜甘草,则无碍。若病情需要,半夏非但不是妊娠忌药,而且还是必用之品,“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干姜人参半夏丸治疗妊娠恶阻的临床医案 | 道医网
路志正妊娠恶阻吐血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妊娠恶阻】
恶阻
顾兆农老中医妙用柴胡+柴胡临床妙用 +中药柴胡的妙用+柴胡剂量之谜+名家使用小柴胡汤
谈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陈瑞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