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热淋

热淋    可另查淋证
  (概述)
  热淋是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漓刺痛,或伴发热腰痛为特征的疾病,是淋证中最常见的一种。《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热淋候》说:“热淋者,三焦有热,气传于肾与膀胱,而热气流入于胞而成淋也。”
  热淋包括西医之泌尿系感染、结核、肿瘤等多种疾病。在儿科以泌尿系感染最常见。泌尿系感染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国内统计占儿科住院病人的0。46%一3.5%,女多于男,婴幼儿时期发病率较高,其中婴儿期约占总数的40%。
  淋证之名首见于《内经》,有“淋”、“淋溲”、“淋满”等名称,而《中藏经》首开淋证分类之先河,提出了淋有冷淋、气淋、劳淋、膏淋、砂淋、虚淋、实淋、热淋八种,其后历代医家对热淋论述很多,不少医家认为热淋为其它诸淋之基础,热淋日久,可致诸淋发生。如清.尤在泾在《金匮翼.诸淋》中指出:“初者热淋、血淋,久则煎熬水液,稠浊如膏如砂石也。”《医家四要》、《证治准绳》等医籍对热淋都有较多论述,但多数医家都把热淋放在各种淋证中进行论述,把热淋单列进行论述的较少。
  现代对小儿泌尿系感染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临床研究方面,对泌尿系感染的辨证分型进行了探讨,将中医辨证与病程分期相结合,使辨证更准确;对中药治疗某些细菌性尿路感染进行了观察,研制了一些疗效较好的中药新药,增加了中药治疗本病的手段,提高了疗效。在实验研究方面,建立了多种泌尿系感染的动物模型,进行了较多的药效学方面的研究,明确了中药治疗泌尿系感染的部分机理,也为进一步开发中药新药打下了基础。
  (病因病理)

  一、病因
  热淋的病因,主要由于感受湿热,湿热之邪可由外感而成,也可由内生而成。
  1.外感湿热 外感湿热是临床最常见的病因,可因外阴不洁,秽浊之邪上犯膀胱,或坐地嬉戏,湿热上熏膀胱;或皮肤疮毒,湿热内侵,流注膀胱。在夏秋之际:暑湿熏蒸,护理不当,尤易感受湿热之邪。
  2。内蕴湿热 其中有膀胱湿热内蕴或其它脏腑传变而来,多由恣食肥甘厚味,脾胃运化失常.积湿生热,流注膀胱;也可由心经热盛,移热小肠而致;或肝胆湿热下追膀胱而成。
  3。脾肾亏虚 主要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亏虚,:或由于热淋反复发作,损伤脾肾所致。
  二、病理
   1.病变脏腑,肾与膀胱 热淋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肾与膀胱,与脾也有密切关系,并可涉及心肝二经,但其病变关键部位在膀胱。湿热之邪。无论由外感所致,抑或由内生而成,皆因下迫膀胱而成淋证。膀胱为州都之官,气化出焉,湿热之邪蕴结膀胱,气化失司,而致小便频数,灼热刺痛,发为热淋.
  2。病势演变,虚实转化 热淋为五淋之首。初起属实证、热证。曰久不愈,湿热煎熬,耗气伤阴,则可致正虚邪恋。湿为有形之邪,易阻碍气机,气滞不通则易见瘀血阻滞。故热淋日久者,多见正虚、湿热、瘀血并存之复杂证候。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病史 有外阴不洁或坐地嬉戏等湿热外侵病史。
  2。症状 起病急,以小便频数,淋漓涩痛,或伴发热、腰痛等为特征+反复发作,病程较长者可见正虚的表现。需要指出的是小婴儿的热淋往往尿频、尿急、尿痛等局部症状不突出而仅表现为高热,临证时需要注意。
  3.尿常规 白细胞增多或见脓细胞,蛋白较少,可见白细胞管型,红细胞多少不等。
  4。洁尿培养 尿细菌培养阳性,定量培养菌落数在,108/L以上即可确诊,若菌落数在10’一10s/L之间为可疑.,在107/L以下为污染,若经膀胱穿刺取样培养阳性即可确诊,不必参考菌落计数。
   二、鉴别诊断 1.癃闭:癃闭以排尿困难,.小便量少,甚至点滴俱无,小便总量减少为特征.其排尿困难,每次小便量少与热琳相似。但热淋多有尿颏而痛,每日、尿总量正常¨二者不难区别。正如《医学心悟.小便不通》所言/癃闭与淋证不同,淋则便数而茎痛矿癃闭则小便点滴而难通。”
  2。石淋 石淋是淋证之一;也具有小便淋漓不尽之特点,但石淋具有小腹窘急,小便不能猝出,溺时涩痛或绞痛,溺出砂石而痛止的特征。必要时可通过X线摄片及超声波检查协助鉴别。
  3.急性肾炎 以浮肿、少尿、血尿及高血压为特征,其中以血尿为其主要表现,而泌尿系感染以尿频、尿急、尿痛为特征,尿改变以白细胞增多为主。
  (辨证论治)

  一;证候辨别
  1.辨湿重热重 湿热为热淋的基本病理因素,临床上有湿重热重之分,湿重者以尿频淋漓,胸闷,恶心呕吐,苔厚腻,脉濡为特征;热重者以尿频尿痛明显,发热恶寒,口渴烦躁,舌红苔黄,脉数为特征。
  2.辨虚多实多 热淋初起多属实证热证,但反复发作病程较长时,则损伤脾肾而出现虚实夹杂之证。此时应辨明是以虚为主,或以实为主,其主要辨证依据有发病病因、临床表现和病程长短。因感受外邪而致者多属实证;尿频以晚上为主,频数易出,少腹舒畅者属虚,尿痛如刀割。痛引膀胱少腹者,或尿痛艰涩,痛苦异常者属实;尿痛而不重属虚0以虚为主者,多伴腰膝酸软,少气懒言,潮热盗汗等症。而以实为主者.、多伴发热,烦渴等症。
  二、治疗原则
  治疗热淋以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为基本法则。但临证时要分清湿热之邪孰轻孰重,热重者以清热为主,湿重者以利湿为主,病程较久者要注意扶正祛邪兼顾,以益气温阳或滋阴清热。佐以利湿通淋.
  三、分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 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1.膀胱湿热
  证候表现 小便频数,点滴而下,急迫不爽,尿色黄赤。灼热刺痛,小腹胀满或痛引脐中,大便秘结,婴儿小便时哭闹不安.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濡数,指纹紫。
、辨证要点‘本证为热淋中最常见的证候,多见于热淋之初起者,小便情况及全身表现都突出了湿热内蕴的特征,其症状特点为尿频、尿急、尿痛比较突出。此外也要注意年龄较小的患儿容易出现发热恶寒、烦躁不安、恶心呕吐等症。
  治法主方.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八正散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篇蓄、瞿麦、山栀、木通、滑石、车前子(包煎)、.甘草梢、大黄、淡竹叶、生地等。发热恶寒者加柴胡、黄芩,腹满便溏者去大黄,恶心呕吐加竹茹、藿香。 .
  对本证治疗时清热多用山栀、黄柏、黄芩、大黄等;利湿多用车前子、泽泻、茯苓等。通淋利尿多用滑石、木通二篇蓄,瞿麦。淡竹叶等。土茯苓、篇蓄、瞿麦等药物对泌尿系感染的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在临床上多被选用.
  2。心火炽盛
  证候表现 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口渴欲饮冷,小便赤涩刺痛,尿频而急,或大便秘结,舌尖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
  辨证要点 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刺痛.舌尖红等症为本证的特征表现,可据此辨证。
  治法主方 清心泻火,导赤通淋.导赤散泻心汤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生地、竹叶、木通、甘草梢:灯芯草、黄连、黄芩、莲子心;赤茯苓、滑石、‘白茅根等。若心脾热盛,大便秘结者可加用大黄或凉膈散以凉膈泻火。若心热脾虚可改用清心莲子饮。若尿痛而急,色赤而涩,应加清利之品,如石韦、萹蓄、瞿麦等。
  3.脾胃湿热

  证候表现 口臭而粘,口渴不欲饮,齿痛纳呆,或恶心呕吐,小便涩痛难忍,尿热而急,舌苔黄腻而秽,脉滑数有力,指纹紫滞。
  辨证要点 口臭而粘或流涎,齿痛纳呆,舌苔厚腻色黄等症为本证的特征。
  治法主方 清胃醒脾,化湿通淋。清胃散三仁汤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黄连、竹叶、生地、连翘、白蔻仁、生薏仁、木通、滑石、通草、黄柏、苍术。
  若属湿温或暑湿困脾,扰于气分,湿重于热者,证见身热不渴,肢体倦怠,胸闷口腻,舌苔白滑,可用藿朴夏苓汤加减;若湿热并重,证见身热困倦,胸闷腹胀,无汗而烦,或有汗而热不解,溺赤便秘或泻而不畅者,可用甘露消毒丹加减;若热重于湿,证见发热身痛,汗出热解,继而复热,烦躁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者,可用黄芩石膏汤加减;若脾胃不和证见恶心呕吐、舌苔黄厚腻者可合用平胃散;若湿热伤脾,脾气已亏者,可合用参苓白术散或选加味三仁汤
  4。肝胆湿热
  证候表现 小便频急而短赤,尿时涩痛,或见阴肿,发热恶寒,烦躁易怒,口苦口干,纳呆,恶心呕吐,腹胀胁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指纹紫。
  辨证要点 肝胆湿热的特征是口苦口干,烦躁易怒,胁痛,脉弦滑,或见寒热往来,与其它证型易于区别。
  治法主方 清肝泻火,利湿通淋。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柴胡、山栀、车前子、木通、泽泻等。若有心火亢盛者加黄连、生地。恶寒发热加连翘、土茯苓。胆热偏盛者加蒿芩清胆汤。脾虚肝郁湿热下注者可加用参苓琥珀汤
  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湿热型泌尿系感染效果较好,对该型治疗的常用药物依次为柴胡、车前草、黄芩、半夏、甘草、木通、山栀、蒲公英、龙胆草、滑石等。
  5。正虚邪恋
  (1)肝肾阴虚,湿热留恋
  证候表现 小便淋漓,色黄混浊,解溺隐痛或溲末疼痛,腰痛隐隐,五心烦热,午后低热,心烦口干,夜寐不安,甚则颧红盗汗,舌红而嫩,苔少,脉细数,指纹淡。
辨证要点 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五心烦热,午后低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本证的特点。
  治法主方 滋阴降火,清热利湿。知柏地黄丸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熟地、山药、山萸肉、女贞子、龟版、丹皮、知母、茯苓、泽泻、生甘草等。若湿热尚重,可加篇蓄、瞿麦、白茅根利湿通淋。若心烦不得眠者可加天王补心丹。潮热盗汗者加地骨皮、龙骨、牡蛎。
  肾阴虚兼膀胱湿热型可用知柏地黄丸加篇蓄、瞿麦、木通、土茯苓等。治疗时要准确辨别虚实程度孰轻孰重,因为养阴有碍利湿,利湿有损阴津,若不辨虚实轻重,则有伤阴助湿之弊。养阴宜用山萸肉、熟地、女贞子,利湿多采用篇蓄、瞿麦、土茯苓。
  (2)脾肾阳虚,湿热未清
  证候表现 久病不愈,尿频清长,夜尿增多,或有轻微涩痛,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四肢欠温,腰痛绵绵,小腹坠胀,或腹胀纳呆,便溏肢肿,舌淡苔薄腻,脉沉细无力,指淡。
  辨证要点 病程较长,面色无华,气短懒言,四肢欠温,腰痛绵绵,脉来无力为本证的特征。
  治法主方 温补脾肾,利湿通淋。肾气丸右归丸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制附子、肉桂、鹿角胶(烊化)、炒杜仲、菟丝子、山药、枸杞子、山萸肉、当归、茯苓、泽泻、白术等。其中肉桂最好用官桂(冲服),其温阳作用好而辛燥之弊少。夜尿增多者加桑螵蛸、益智仁.下焦湿热未清,加篇蓄、瞿麦、蒲公英等。偏于脾虚者,重用党参、黄芪。 ’
  (3)气阴两虚,湿热未尽
  证候表现 病情缠绵,尿频淋漓,时作时休,面色咣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淡苔少,脉细数无力,指纹淡。
  辨证要点 本证兼有气虚、阴虚两方面的特征,气虚表现为面色咣白,气短乏力等症,阴虚表现为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症。
  治法主方 益气养阴,利湿通淋.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菟丝子、生地、‘山萸肉、丹皮、女贞子、泽泻等.若有腰膝酸软,可加续断、桑寄生等。若心烦夜寐不安加酸枣仁、合欢。临床用药可根据气虚阴虚的程度不同选用益气为主或养阴为主的方法。
  正虚邪恋乃由于热淋日久,湿热之邪损伤正气所致,除上述辨证治疗外,还需注意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如牛膝、益母草、红花等可适当加入。
  (其它疗法)
  一、中药成药
  1.分清五淋丸 用于膀胱湿热证。
  2.三金片 用于各型热淋。
  3.龙胆泻肝丸 用于肝胆湿热证。
  4.知柏地黄丸 用于肾阴不足兼膀胱湿热证。
  5。六味地黄丸 用于肾阴不足证。
  6.济生肾气丸 用于肾气不足证。
  7。龟苓膏 用于肾阴不足,湿热内蕴证.
  二、单方验方
  1.地锦草、车前草、海金砂、薏苡仁、篇蓄、白茅根、白花蛇舌草、栀子等,任选一二种。每味20--30g.每曰1剂,水煎服。适用于热淋之实证。
  2.车前子、穿心莲、蒲公英各20g,每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热淋之心火移热小肠者。
  3。土茯苓、蒲公英各30g,水煎服。适用于各型热淋尿检白细胞增多者。
  4.生地榆30g,制大黄、白茅根、川萆藓、瞿麦各15g,石榴皮12g,丹皮、黄柏、石韦各9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热淋之膀胱湿热证。
  三、药物外治
  坐浴 金银花、蒲公英、地肤子、艾叶各30g,赤芍、生姜各15g,通草6g,水煎,坐浴,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用于治疗尿频、尿急、尿痛。

  四、食疗方药
  1.水芹 水芹菜白根,去叶捣汁,井水和服.适用于治疗热淋实证。
  2。荞麦 用荞麦面煮食之,适用于热淋各种证型。
  3.健脾利水粥 薏苡仁30g,茯苓20g,赤小豆30-50g,鸡内金10~15g(研面)。
制作时,先煮薏米、赤小豆、茯苓,煮熟后将鸡内金面放入调匀即可。适用于脾虚兼湿热淋.
  五、针灸疗法.
  1.急性期 主穴:委中、下髂、阴陵泉、束骨.配穴;热重加曲池,尿血加血海、三阴交,少腹胀满加曲泉,寒热往来加内关,腰痛取耳穴。肾、腰骶区。
  2.慢性期 分三型, (1)。气阴两虚。湿热留恋型。 (2)肾阴亏虚,湿热留恋型。
  (3)肾阳不足,湿热未尽型。 . 、
  主穴:委中、阴谷、复溜、照海、太溪。腰背酸痛加关元、肾俞。多汗补复溜、泻合谷。尿频尿痛加中极、阴陵泉。(工)型加照海、中脘;(2)型用补泻法;(3)型灸关元、肾俞。
  六、西医疗法
  宜选用广谱、强效,在血、尿及肾组织内浓度高,毒性小,服用方便,价格低廉及不易产生耐药性的药物。常用者有复方新诺明(每日50mg/kg bw,分2次服,疗程1一2周)、毗哌酸(每日30"-,50mg/kg bw,分3—4次服),呋楠咀啶(每日8"-"lOmg[kg bw,分3次服),氟哌酸(每日5""lOmg/kg bw,分3—4次服)。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虽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但因肾毒性大,应尽可能避免使用。 .
  多次再发和慢性感染常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并以耐药菌株为多见,反复感染时菌种还常有变异,故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广谱抗生素联合用药,疗程10-14天,症状缓解后,减半量再用10-14天。对于发作过频或肾实质已有不同程度损害的病例;在上述疗程结束后改用小剂量长程抑菌疗法,剂量一般为每日量的1/3一1/2,每晚顿服,连续给药3-6个月或更长。目的是抑制细菌生长繁殖,防止急性发作。
  (预防护理}
  (一)预防
  增加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加强儿童卫生教育,注意卫生,不坐泥地,勤换内裤,尽早穿封裆裤。婴儿要及时更换尿布,尿布要用开水烫洗,大小便后要注意清洗臀部。
  (二)护理
  急性期患儿须卧床休息,尽量多饮水,发热病人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食品。
   (文献选录)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小便黄赤,甚则淋。”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热淋候》;“热淋者,三焦有热气,传于肾与膀胱,而热气流入于胞,而成淋也。” 、. 、
  《备急干金要方.淋闭》;“热淋之为病,热即发,甚则尿血。”
  《活幼心书.五淋》。。热淋,下焦有热,热气传于肾,流入于胞,其溺黄而涩,间有鲜血来者。” ,
  《幼科金针.五淋》。。淋病有五,热淋、.冷淋、血淋、气淋、食淋是也。名虽不同,小儿得之,不过肾热流于膀胱,故令水道不利,小便赤少而数,小腹急痛引脐,当以八正散治之。又有热甚出血,导赤散治之。”
  《婴童百问.五淋》:“若热淋者,其病状先寒战然后尿是也。”
  《幼幼集成.小便不利证治》:“小儿患淋,小便淋沥作痛,不必分五种,然皆属于火热,宜清利之。”
  《婴儿论.辨下焦病脉证并治》:“问曰:小便不利者,何谓也。答曰:膀胱以气化理,寒热虚实,其气不行,乃失转化,小便不利,即是也.病人脉数身热渴而溲便涩者,膀胱有客热。”
  “问曰:淋有五种,何谓也。答曰:淋之为病,有寒、有热、有血、有石也,又真脏大虚,肚腹挛急而溺点滴者,此名劳淋也.阴头痛而小便淋沥,其色如血者,名日热淋也,宜石韦汤。”
  (现代研究}
  一、药效学研究
  尿路感染的药理药效学研究,主要是抗菌及抗炎作用的观察。
  1.抗菌试验 进行体外及体内抗菌试验,了解药物抑菌情况,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例如王淑琴等报道用“复肾宁”(由马齿苋、怀牛膝、瞿麦、篇蓄等组成)治疗急性大肠杆菌肾盂肾炎模型大鼠,结果证实该药对模型动物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疗效优于复方新诺明、呋喃咀啶。孙大锡等报道中药八正散在体内外均有抑制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菌毛表达和对尿道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迟继明等报道用泌炎康(由党参、黄芪、石莲子、地骨皮、麦冬、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车前草、白茅根、甘草组成)治疗尿路感染取得较好疗效.动物实验表明,该药也同样具有抑制大肠杆菌菌毛表达及对尿道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
   2。抗炎作用 通过药理试验证明某些中药在治疗泌尿系感染时有较好的抗炎作用。王氏报道“复肾宁”对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加及蛋清关节肿胀均有抑制作用,提示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二、临床研究
  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多,治疗方法丰富。
  1。辨证分型与病程分期 中医辨证分型与泌尿系感染的病程有密切关系,综合各家报道,急性期辨证多为实证、热证,一般多分为膀胱湿热、肝胆湿热、湿困三焦、心火炽盛等证型,慢性期多分为阴虚湿热留恋、阳虚湿热内蕴、气阴两虚湿热未清、脾胃气虚湿热滞留等证型。
  2.中医治疗与微观辨证
  (1)菌尿 真性细菌尿是泌尿系感染确诊的基本条件,也是治疗的关键。黄星垣等指出,在辨证的基础上,加重清热解毒药物如忍冬藤、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败酱草、黄柏、栀子、黄连、苦参、土茯苓、半枝莲等,则菌尿转阴率可望明显提高,根据现代药理研究,上述药物对大肠杆菌及副大肠杆菌的致病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报道,对肝肾阴虚型应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可以达到症状消失、菌尿转阴的目的,方中山萸肉、山药、茯苓、女贞子等均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但无明显抑菌作用,提示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也是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的机制之一。说明中药治疗本病的机理是多源性的。
  (2)瘀血 肾盂肾炎的病理解剖可见肾盂肾盏粘膜充血、水肿,显微镜下可见肾间质因炎症而形成瘢痕。这些现象。在中医理论属血瘀范畴。因此有些学者报道,在宏观辨证未见瘀血征象时,根据微观辨证,适当加入活血化瘀药物,可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3)扶正与免疫 反复发作的患者,缓解期T淋巴细胞总数减少,T+细胞减少,T。细胞增多,T./T。比值下降,对B细胞产生抗体的辅助作用减弱,血清lgG、IgA、rgM含量下降,且IgG水平与T+水平呈正相关。说明缓解期存在T细胞免疫调控机制紊乱及体液免疫机能低下现象。尿SIg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说明这类病人尿道粘膜免疫功能低下。孙氏等用益气补肾类中药组成益康冲剂(人参、黄芪、山萸肉为主)治疗反复发作的患者,结果各项低下的免疫指标(除IgM外)均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机体免疫能力得到增强,有效地控制了本病的反复发作,从而为中医应用扶正法则治疗反复发作的患者提供了科学依据.
  3。对L型细菌感染的治疗 由于L型细菌在体内的生成、致病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其致病力增强,而泌尿系感染中I.型细菌感染发生率高的原因在于肾髓质内的高渗环境为L型细菌的产生、存活创造了条件.
  丁培植等报道用补肾益气通淋法治疗L型细菌尿路感染取得较好效果,药用黄芪、党参、茯苓、菟丝子、金樱子、牛膝、金钱草、萹蓄、山栀子等。因为L型细菌感染多反复日久,故采用扶正祛邪并用之法多获良效。
  4.膀胱冲洗疗法 消毒灭菌中药煎液膀胱灌洗可用于治疗顽固性尿路感染,如李廷霞等报道用黄连、黄芪、黄柏、山栀、白花蛇舌草组方,武火煎沸后改文火煎煮30分钟,滤液2500"--"3000ml,用4层纱布滤过,高压灭菌20分钟,用此液潮式引流冲洗膀胱,每日2次,1周为1疗程。治疗顽固性尿路感染12例取得了理想效果。目前此法在儿科的应用尚未见报道,若消毒不严,易致感染,应慎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理法方药】经方治疗膀胱癌(上)
膀胱炎及膀胱癌的中医辨证治疗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精癃】
下焦湿热是什么 尿频、尿急、阴囊湿、时间短,该如何入手治疗下焦湿热常用中成药
淋证与尿浊
淋证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