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要略(11)

金匮要略(11)

时间:2010-07-14 04:03点击:1895
 
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
 
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日卒 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四逆汤方(见上)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口父 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稀粥一升,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架梁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扬。
 
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去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方(见痉病中)。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炙) 枳实大者三枚(炙)
 
右三昧,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之滓,分温二服。(得利则止)
 
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封、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右三昧,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二两 黄连三两 黄柏三两 秦皮三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
 
栀子十四枚 香豉四合(绵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则止。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道汤方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甘草二两(炙)
 
右三昧,以水三升,煮取一斤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下利肺痈,紫参汤主之。
 
紫参汤方
 
紫参半斤 甘草三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参,取二升,内甘草,煮取一升半,分温三服。(疑非仲景方)
 
气利,诃梨勒散主之。
 
诃梨勒散方
 
诃梨勒十枚(煨)
 
右一味为散,粥饮和,顿服。(疑非仲景方)
 
附方
 
《千金翼》小承气汤 治大便不通,哕,数谵语。(方见上)
 
《外台》黄芩汤 治干呕下利。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桂枝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论一首 脉证三条 方五首
 
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薏苡六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
 
右三味,杵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大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问曰:寸口脉浮微而涩,然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者云何?答曰: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
 
王不留行散方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采) 溯瞿细叶十分(七月七日来) 桑东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采) 甘草十八分 川椒三分(除目及闭口者,汗) 黄芩二分 干姜二分 芍药 厚朴各二分
 
右九味,桑根皮以上三味烧灰存性,勿令灰过,各别杵筛,合治之为散,服方寸匕。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如风寒,桑东根勿取之。三物皆阴干百日。
 
排脓散方
 
枳实十六枚 芍药六分 桔梗二分
 
右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
 
排脓汤方
 
甘草二两 桔梗三两 生姜一两 大枣十枚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温服五合,日再服。
 
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人口老,不可治。
 
浸淫疮,黄连粉主之。(方未见)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论一首 脉证一条 方四首
 
师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月耑 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
 
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目閏 目閏 者,藜芦甘草汤主之。
 
藜芦甘草汤方(未见)
 
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
 
鸡屎白散方
 
鸡屎白
 
右一味,为散,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温服。
 
阴狐疝气者,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
 
蜘蛛散方
 
蜘蛛十四枚(熬焦) 桂枝半两
 
右二味,为散,取八分一匕,饮和服,日再服。蜜丸亦可。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
 
甘草粉蜜汤方
 
甘草二两 粉一两 蜜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差即止。
 
蛔厥者,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 川椒四两(去汗) 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食。
 
卷下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证三条 方八首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方见利中)。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芪功效与作用
中医的载邪外出与围师必阙思维
皂荚与皂角刺
三百零六、水肿
《金匮要略》复习资料
《御纂医宗金鉴》卷十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