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要略(10)

金匮要略(10)

时间:2010-07-14 04:03点击:1896
 
师曰:夫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
 
又曰: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
 
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目旬 ,不得眠。
 
病人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
 
夫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去,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则寒粟而振。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状,是瘀血也,当下之。
 
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桂枝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牡蛎五两(熬) 龙骨四两 大枣十二枚 蜀漆三两(洗去腥)
 
右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
 
半夏麻黄丸方
 
半夏 麻黄等分
 
右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
 
柏叶汤方
 
柏叶 干姜各三两 艾三把
 
右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黄土汤方(亦主吐血衄血)
 
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炮) 阿胶 黄芩各三两 灶中黄土半斤右七昧,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方见狐惑中)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泻心汤方(亦治霍乱)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论一首 脉证二十七条 方二十三首
 
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
 
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
 
寸口脉微而数,微则无气,无气则荣虚,荣虚则血不足,血不足则胸中冷。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
 
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干呕,吐诞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方见上)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甘草三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干呕而利者,黄芩 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方见痰饮中)
 
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猪苓散方
 
猪苓 获苓 白术各等分
 
右三味,作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方
 
附子一枚(生用) 干姜一两半 甘草二两(炙)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千金》云:治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外台》云:治呕心下痞硬者)
 
大半夏汤方
 
半夏二升(洗完用) 人参三两 白蜜一升
 
右三昧,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外台》方,又治吐水)
 
大黄甘草汤方
 
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扶零泽泻汤方((外台)云:治消渴脉络胃反吐食之,有小麦一升)
 
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兼主微风,脉紧,头痛。
 
文蛤汤方
 
文蛤五两 麻黄三两 甘草三两 生姜三两 石膏五两 杏仁五十枚 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汗出即愈。
 
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半夏干姜散方
 
半夏 干姜各等分
 
右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顿服之。
 
病人胸中似喘不端,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愤愤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生姜半夏汤方
 
半夏半升 生姜汁一升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于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橘皮汤方
 
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橘皮竹茹汤方
 
橘皮二升 竹茹二升 大枣三十枚 生姜半斤 甘草五两 人参一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夫六府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藏气绝于内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脉紧,为未解。
 
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床常用的28个经典方剂(附四)
方 |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医学实在易》卷八
少阳
<目录>卷中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