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国祥治疗高血压病经验介绍

赵国祥是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兼任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老年医学会委员。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尤擅长治疗高血压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临证治疗高血压病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高血压病属中医学眩晕、头痛、肝风、肝火等范畴,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赵老师认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肾气渐衰,。肾精亏损,肝。肾不足,肝阳易亢;五脏之气渐衰,气衰则易致气滞血瘀,血瘀壅气,壅气则易聚液为痰,此时若有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劳逸失当等因素,则易加重脏腑气血亏损,郁、火、痰浊、血瘀之邪伤及肝肾心脉,而出现血压增高。赵老师还认为,高血压与体质因素有关,主要表现在先天禀赋、体质、情志、生活失调和发病年龄等,而以体质和情志更为重要。肾为先天之本,中医学认为体质因素与肾密切相关,与先天遗传相关;情志因素是发生高血压病的第二位因素。人的生活规律改变或失于调理,同样可以引起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化,而导致高血压病。现代医学也认为.高血压病不仅仅是单纯血压水平的问题,而是由遗传、动脉顺应性、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功能失调、肾功能改变、凝血功能异常、内皮功能紊乱、肥胖、左室肥厚、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神经激素系统异常组成的综合征。近年来,心率增快、高尿酸血症也被认为是高血压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2 用药经验

赵老师根据高血压病因病机予以辨证论治。本病病机不离虚实两端,分清寒热、虚实十分重要。虚主要包括肾精亏虚和气血衰少,实则包括痰湿蒙蔽、瘀血痹阻。高血压病之虚,虽累及。肾、脾、心、肝诸脏,但肾虚为其根本,肾精亏虚,始终贯穿本病全过程,故高血压病的治疗以滋补肾精为根本。赵老师还强调要分清寒热,寒热夹杂者,解决主要矛盾兼顾其他,以取得最佳疗效。本病自始至终以辨证论治为原则,辨证择药,切不可千人一方。

2.1 滋肾重用肉苁蓉、锁阳 《本草汇言》有“肉苁蓉,养命门,滋肾气,补精血之药也??此乃平补之剂,温而不热,补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的记载。赵老师经多年临床观察,发现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均有肾气虚亏证,尤其是难治性高血压(使用多种降压药、长期未能控制血压者),久病亏虚,多伴有便秘、失眠等,重用肉苁蓉20g滋阴补。肾,不宜用肉苁蓉者则用锁阳替之,既能稳定血压,又能改善患者整体状况。尤其对舒张压偏高者效果更佳,在减少其他降压药用量时血压仍能保持稳定,个别患者停用降压西药后,血压仍能控制较稳定。

2.2 补气重用黄芪活血祛瘀重在补气,黄芪是补气要药,有研究表明,黄芪对血压有一定的影响,且黄芪降压作用与血管的扩张、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的影响以及利尿、增加一氧化氮释放等有关,并且认为 一氨酪酸、p一氨基丁酸、黄芪皂苷等是其主要的降压成分。又有研究发现,黄芪这种“补气”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强免疫力、改善心功能和微循环等方面,黄芪具有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临床治疗高血压时,黄芪常与滋阴、活血之品为伍配合使用,药量少时则升压,药量大则降压,治疗高血压黄芪用量须在30以上。


赵老师临床用量一般用50g,气虚兼血瘀证者还可适当加量,组方用量时应稍大于滋阴药和活血化瘀药。赵老师认为,黄芪最适宜治疗气血两虚型高血压患者,而属实热者应忌用。
2.3 辨证择药 临床通过中医药调节内分泌、改善免疫功能等治疗高血压。并根据辨证,以补肾益气、滋阴补肾、平肝潜阳、活血化瘀通络、健脾化痰等法。赵老师十分重视在辨证基础上选择用药。常选用肉苁蓉、杜仲、枸杞子、锁阳补肾填精;酸枣仁、何首乌、黄芪补益气血;三七、桃仁、丹参、川芎、红花活血祛瘀;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天麻、钩藤平肝潜阳;龙胆草、地龙、薏苡仁清热化痰利湿;柴胡、降香、瓜蒌、薤白疏肝行气等。常用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龙胆泻肝汤等汤剂或中成药。对于气虚、。肾虚者,拟方时应加入补肾益气等药物。

3 病案举例

戚某,女,50岁,2004年10月21日初诊。患高血压病26年,曾服复方利血平、倍他乐克、心痛定、尼群地平、蒙诺、络活喜、伊泰青等降压,因副反应未系统用药,故血压终未能控制。近2年来服中药,自觉症状好转,但血压仍未能控制,时高时低,尤其舒张压多为13kPa(95mmHg)左右。诊见:头痛头胀,眩晕,急躁易怒,面红目赤,汗多, 口干口苦,尿稍黄,便结,舌红绛、苔少黄,脉弦数尺弱。BP 20/13kPa(150/95mmHg)。证属肾阴亏损,肝阳上亢,治宜滋阴补肾,平肝潜阳。处方:天麻、钩藤、沉香、车前草、肉苁蓉、杜仲、柴胡、龙胆草各10g,菊花20g,石决明、黄芪各30g. 每天1剂,水煎服。同时服络活喜,每次5rag,每天1次。服7剂后自觉头痛头胀、眩晕、口苦基本消失,大便变软,每天1次。BP 19/12kPa(146/92mmHg)。肝阳上亢证基本消失,但血压仍偏高,调整以补益肾气为主。处方:肉苁蓉30g,黄芪50g,石决明(先煎)、杜仲各20g,沉香、菊花、车前草各10g,三七粉(冲服)6g。连服l0剂,BP 18/1 lkPa(136/84mmHg)。续服1月后,BP 17/JJkPa(130/80mmHg)。2月后.血压维持17/11kPa(130/80mmHg)左右。嘱继续服络活喜每次5rag,每天1次。并用生黄芪、枸杞子各50g,肉苁蓉20g,菊花1Og,煎水当茶饮。随访半年血压稳定在17/1 1kPa(130/80mmHg)左右, 自我感觉良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血压
国家级名医秘验方
神奇的古砭术之二:心脏病的调治
高血压病防治基本知识
高血压危象的急救
请问血压20/12kpa算是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