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癌症医案精华24 癌非不治之症
癌非不治之症-祖国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

    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由来已久。早在殷墟甲骨文上就记有“瘤”的病名,这说明它在远古时候早已危害人类了。两千年以前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内经》提到的“肠覃”“石瘕”、《难经》提到的“积聚”就类似现代所诊断的腹内诸癌。到了汉代名医华佗更是具体指出“痈疽疮肿之作,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非独营卫壅塞而发也。”华佗根据当时报称这种病的症质地坚硬、类似岩石,而且高低不平、边沿又不规则、似疮非疮、不渍则已,溃后则开花开朵的又不宜愈合,就形象地给它取了一个名字癌(古写巖后简做岩)。华佗不但认识了它,而且还做过胃癌与脾癌的切除手术。正史传中写道:“……有一人腹中切痛,十日鬟眉堕落。佗曰:是脾半腐,可剖腹养治。使饮药令卧,剖腹就视,以刀断之,脾果半腐刮去腐肉,以膏敷之,饮之以药,平复以百日果愈”。这像今天的脾癌切除。隋代《诸病源候论》提到的“癥瘕”据考证包括子宫、胃、肠、肝、胰腺等肿瘤在内。公元十七世纪晋书上有:“初帝目上有大瘤疾,使医割之”这也是继华佗之后割治肿瘤较早的记载,证明到了晋时割目瘤已很不稀奇,不必名医方能做此手术了。
    宋代时《三因方》中的“瘿瘤”就是现在的甲状腺肿瘤。宋代的重校《圣济总录》中说:“瘤之为义留滞而不去也。气血流行不失其常,则形体和平,或无余赘,及郁结痞塞,则乘虚投隙、瘤所以生。”,这又进一步以朴素的唯物论观点说了病因。回顾汉唐医学家论述的“噫嗝”“反胃”就是说的“食管癌”“胃癌”,古时候说的“茧唇”“舌菌”“喉菌”就是现在的“唇癌”“舌癌”“喉癌”。华佗不但首创了割治疗法,而且还发展了中药疗法:《神医秘传》记载有华佗治乳癌神方:方用鲜蒲公英根叶合捣冲酒服,随饮葱汤覆被卧,多数能散(本人试过)。如其不散而溃者,溃后用蜂房、雄鼠矢、川楝子瓦上焙末搽之,内服瓜蒌、当归、乳香、没药、甘草。可惜未谈病因。世界是进化的,以后历代医家都有创造发明,论述更多,不胜枚举。实际上并不是有些人说的癌症的病因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先进者多矣,不要掉队。不过古代无透视、化验而已,命名不同罢了。《内经》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就指出了万病之因,癌症也不例外。当然随着科学的进步,对癌症的病因就越来越了解得更详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癌非绝症 其治在脾--抗癌文摘
癌症患者最害怕“恶液质”,如何是好?中医早有记载,通常这么办
万病归于脾!,脾虚的尽头就是癌,脾虚到肿瘤,有7个阶段,老中医分享,舌像及应对方法#胃病#肿瘤#癌症
必须了解的癌症最基础知识:癌症的病因和分类
中医眼中的“癌症”,受益匪浅
明清医家对肿瘤的论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