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30前胡
前胡拼 音:Qianhu
英 文:Hogfennel Root
日 文:ゼン
拉丁文:Radix Peucedani
【异名】
①白花前胡:岩风,鸡脚前胡(湖南),土当归(浙江),防风(浙江、江苏),小防风(山东)。②紫花前胡:土当归,鸭巴芹,鸭脚前胡(湖南)。
【品种考证】
前胡《名医别录》列为中品。陶弘景曰:“前胡,似花胡而柔软……此近道皆有,生下湿地,出吴兴(今浙江省吴兴县)者为佳。”《日华子本草》曰:“越、衢、婺、睦(均在浙江省境内)等处皆好,七、八月采,外黑里白。”《本草图经》载:“春生苗,青白色,似斜蒿,初生时有白芽,长三四寸,味甚香美,又似芸蒿,七月内开白花,与葱花相类,八月结果实,根细青紫色。”《本草纲目》载:“前胡有数种,惟以苗高一二尺,色似斜蒿,叶如野菊而细瘦,嫩时可食,秋月开黪白花,类蛇床子花,其根皮黑,肉白,有香气为真。”据以上产地记载和植物形态描述,结合《植物名实图考》的前胡图考证,均与白花前胡一致。《本草图经》还载有滁州当归,称:春生苗,绿叶有三瓣,七、八月开花似菏萝,浅紫色,根黑黄色,二月、八月采根,阴干。”所述及附图均指紫花前胡。《植物名实图考》将紫花前胡称为“土当归。”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或紫花前胡P. decrusivum (Miq.) Maxim.的干燥根。
【植物/动物形态】
1. 白花前胡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m以上。根圆锥形,有少数支根,根头有残留的叶鞘纤维,成毛须状。茎有棱,上部分枝。基生叶和下部叶为二至三回三出式羽状分裂,最终裂片卵状菱形,边缘羽状分裂,有圆锯齿;叶柄基部扩大成鞘状;茎生叶较小,二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无总苞;伞福12~18;小总苞片7,披针形;花梗约20;花白色。双悬果椭圆形,侧棱有窄翅。
分布于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生于向阳山坡草丛和灌丛中,有栽培。
2. 紫花前胡 根头无残留叶鞘纤维;茎紫色;叶坚纸质,一至二回羽状全裂,一回裂片3~5,再3~5裂,叶轴翅状,茎上部叶简化成叶鞘;总苞片1~2,伞幅10~20,花紫色。
分布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等地。生于山坡、草地、灌丛、林缘。
【产地】
白花前胡主产于浙江、湖南,四川。浙江产量大,质量优,销全国,并出口。湖南产品,又名信前胡,质亦佳。此外,安徽、江苏、湖北、江西、福建、广西亦产。紫花前胡主产于江西、安徽;湖南、浙江亦产。销全国。
【栽培】
【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挖,栽培的于种植2~3年后来收。以晚秋收挖者质量较好,除去细根与残茎,洗净晒干。
【炮制】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炮制品贮于干燥容器内,密闭。
【性状】
(1)白花前胡 根头及主根粗短,圆柱形或圆锥形,常弯曲、斜向,长2~4cm,直径1~1.5cm,下端有支根断痕或留有1~2个长3~5cm的支根。表面棕色,根头部有密集的环纹及残余的叶基,形成“蚯蚓头”,支根具不规则纵沟及黄长皮孔。质硬脆,断面黄白色,皮部占大部分,较疏松,皮部、木部均有多数黄色油点(油管);根头横切面形成层环略呈方形,具髓。气香,味先微甜,后苦辛。 (qianh-5示前胡药材)
(2)紫花前胡 主根较长,支根常存在,长7~15cm,折断时皮部与木部易分离,皮部较窄,有油点,木部黄白色。
饮片性状:前胡为不规则类圆形薄片,周边黑褐色或灰黄色。片面淡黄白色或类白色,可见一棕色环纹(形成层)及放射状纹理,皮部散在多数棕黄色油点。气芳香,味微苦辛。蜜前胡表面深黄色,略有光泽,味微甜、略辛。
【商品规格】
【显微特征】
(1)白花前胡根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木栓细胞。皮层极窄,有少数油管。韧皮部较宽阔,散有多数类圆形油管,分泌细胞5~7(~11)个,有淡黄色油滴状分泌物;韧皮射线外侧多弯曲。形成层成环。木质部较小,初生射线较宽而有显,将木质部分成两半;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有少数油管。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紫花前胡 根横切面:皮层与韧皮部散有扁圆形油管,周围分泌细胞不明显,有黄色油滴状分泌物;韧皮射线较平直。
【化学成分】
(1)白花前胡 根含挥发油及香豆素类化合物。根中所含香豆素类化合物有白花前胡甲素、乙素[(±)-praeruptorin A,B]、白花前胡丙素、丁素[(+)-praeruptorin C,D]及微量紫花前胡甙(nodakenin)。另含白花前胡戊素[(+)-praeruptorin E]及D-甘露醇。此外尚含(+)3¢(S)-当归酰基-4¢(S)-异戊酰基-3¢,4¢-二氢邪蒿素和(+)3’(R)-当归酰基,4’-酮-3’,4’-二氧邪蒿素。近年还由根中分得3种新的角型二氢吡喃香豆素peucedanocoumarin Ⅰ,Ⅱ及pteryxin。
(2)紫花前胡 根含挥发油及香豆素类化合物。香豆素类有紫花前胡甙(nodakenin)、紫花前胡甙元(nodakenetin, marmesin,印枳素)、紫花前胡素(decursin)、紫花前胡次素(decursidin)、3¢-异戊酰-4¢-O-当归酰-3¢,4¢-二氢花椒树皮素(3¢-isovaleroyl-4¢-O-angeloyl-3¢,4¢-dihydro-xanthyletin)、伞形花内酯及甘露醇;另得到3¢(S)-千里光酰-4¢(R)-羟基-3¢,4¢-二氢花椒树皮素甲[3¢(S)-senicioyloxy-4¢(R)-hydroxy-3¢,4¢-dihydroxanthyletin]、3¢(S)-羟基-4¢(R)-千里光酰-3,4¢-二氢花椒树皮素甲、3¢(S)-当归酰-4¢(R)-乙酰氧基-3¢,4¢-二氢花椒树皮素甲[3¢(S)-angeloyloxy-4¢(R)-acetoxy-3¢,4¢-dihydroxanthyletin]和香柑内酯(bergapten)。
紫花前胡种子含紫花前胡林(安迪林, andelin)、紫花前胡甙元、紫花前胡素、伞形戊烯内酯(umbelliprenin)、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isoimperatorin)、(+)-羟基氧化前胡素及(+)-水合羟基氧化前胡素。
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与中药化学成分研究数据库链接
【理化鉴别】
1. 取粉末5g,加甲醇30ml,回流10min,滤过。取滤液2ml,蒸干,残渣加冰醋酸使溶解,加乙酰氯5滴和氯化锌数粒,在水浴中加热1~2min,溶液显红色。(香豆素反应)
2. 薄层层析: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6ml,冷浸4h,滤过,滤液浓缩至干,残渣用氯仿溶解至10ml,作供试溶液。白花前胡以白花前胡丙素和丁素作对照;紫花前胡以伞形花内酯作对照。点样于同一硅胶G-CMC板上,以石油醚-醋酸乙酯(1:1),展开。置荧光灯下观察荧光。样品溶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荧光斑点。
成分分析研究进展:与中药成分分析研究数据库链接
【含量测定】
成分分析研究进展:与中药成分分析研究数据库链接
【药理作用】
紫花前胡煎剂1g/kg给麻醉猫灌胃,猫呼吸道的分泌液显著增加,有祛痰作用。前胡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伞花内酯及紫花前胡内酯(紫花前胡素)有抗菌、抗真菌作用。前胡丙素明显抑制离体豚鼠心房的自律性及氯化钙的正性频率作用,抑制左房收缩力,缩短功能性不应期。前胡丙素抑制氯化钙和高K+除极化所致的离体兔主动脉条的收缩,也抑制豚鼠离体心房收缩力,对心脏和血管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拮抗Ca2+有关。前胡丙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工作心脏有保护作用。
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与中药药理研究数据库连接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
降气化痰,宣散风热。
【应用与配伍】
1.用于咳喘痰多色黄者。本品苦能泄降,寒能清热,宜于痰热阻肺,肺气失降者,常配杏仁、桑皮、贝母等,如《证治准绳》前胡散;因本品寒性不著,亦可用于寒痰湿痰证,常与白前相须而用。
2.用于外感风热咳嗽有痰者。本品味辛性寒,能发散风热,宣肺气,化痰止嗽,常配桑叶、牛劳、桔梗等同用;若属风寒咳嗽,则配荆芥、紫菀等同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阴虚咳嗽,寒饮咳嗽患者慎服。
1.《本草经集注》:“恶皂荚,畏黎芦。”
2.《本经逢原》:“凡阴虚火动之风,及不因外感而有痰者禁用。”
3.《得配本草》:“气虚逆满,病非外邪实热者禁用。”
4.《本草求真》:“阴虚火动,并气不归元,胸胁逆满者切忌。”
5.《药性集要便读》:“脾阴虚痰火忌。”
【食疗】
【附方】
1.治胸中气满塞短气 前胡(去苗)一两半,赤茯苓(去黑皮)二两,甘草(炙,锉)一两,杏仁二七枚(汤浸,去皮、尖、双仁,炒)。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温服。(《圣济总录》前胡汤)
2.治咳嗽涕唾稠粘,心胸不利,时有烦热 前胡一两(去芦头),麦门冬一两半(去心),贝母一两(煨微黄),桑根白皮一两(锉),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前胡散)
3.治肺喘,毒壅滞心膈,昏闷 前胡(去芦头)、紫菀(洗去苗土)、诃黎勒皮、枳实(麸炒微黄)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一钱,不计时候,以温水调下。(《普济方》前胡汤)
4.治妊娠伤寒,头痛壮热 前胡(去芦头)、黄芩(去黑心)、石膏(碎)、阿胶(炙,焙)各一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计时温服。(《普济方》前胡汤)
5.治骨蒸热 前胡一钱,柴胡二钱,胡黄连一钱,猪脊髓一条,猪胆一个。水煎,入猪胆汁服之。(《国医宗旨》)
6.治小儿风热气啼 前胡(去芦)。上为末,炼蜜和丸小豆大。日服一丸,熟水下。服至五六丸即瘥。(《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前胡丸)
【成药】
【现代临床研究】
治疗细菌性痢疾 前胡研粉口服,每次6g,每日三次,治疗20余例,效果显著。(引自《现代中药临床研究》265页)
现代临床研究进展:与中药现在临床研究数据库链接
【药论】
1.论前胡散风解表 ①倪朱谟:“前胡,散风寒,净表邪,温肺气,消痰嗽之要药也。如伤风之证,咳嗽痰喘,声重气盛,此邪在肺经也;伤寒之证,头痛恶寒,发热骨疼,此邪在膀胱经也;胸胁痞满,气结不舒,此邪在中膈之分也;又妊娠发热,饮食不甘;小儿发热,疮疹未形;大人痰热,逆气隔拒,此邪气壅闭在腠理之间也。用前胡俱能治之。”(《本草汇言》)②张山雷:“前胡,能解表散热疏风,治风头痛则疏风之效,治寒热则解表亦清热矣。又寒能胜热,辛能散邪,故又治伤寒时行之寒热,主风邪头痛,亦感冒表证之药也。”(《本草正义》)
2.论前胡消痰下气,除热 ①贾所学:“前胡味苦而辛,苦能下气,辛能散热,专主清风热,理肺气,泻热痰,除喘嗽痞满及头风痛。补心汤中用之散虚痰,洞然汤中用之治暴赤眼,皆为下气。散热之功。”(《药品化义》)②汪昂:“前胡,辛以畅肺,解风寒;甘以悦脾,理胸腹;苦泄厥阴肝之热,寒散太阳膀胱之邪,性阴而降,功专下气,气下则火降而痰消,能除实热。治痰热哮喘,咳嗽呕逆,痞膈霍乱,小儿疳气,有推陈致新之绩。”(《本草备要》)③苏廷琬:“其功先在散结,结散则气下,而痰亦降,所以为痰气要药。”(《药义明辨》)④张山雷:“前胡,主疗痰满,胸胁痞,心腹结气,去痰实,下气,皆降气消痰散结也。前胡微苦而降,以下气消痰为长,故能散结而泄痞满。”(《本草正义》)。
3.论前胡、柴胡之异同 ①李时珍:前胡“乃手足太阴、阳明之药,与柴胡纯阳上升入少阳、厥阴者不同也。其功长于下气,故能治痰热喘嗽、痞膈呕逆诸疾。气下则火降,痰亦降矣,所以有推陈致新之绩,为痰气要药。陶弘景言其与柴胡同功,非矣。治证虽同,而所入所主则异。”(《纲目》)②倪朱谟:“大抵此剂与柴胡不同。柴胡性味寒苦,入少阳、厥阴,治在半表半里,以清往来之热;前胡性味温辛,入太阳、太阴,专攻初病之时,以清表间之热。然柴胡之性,专于上升,而前胡之性,专于下气,故治痰热喘嗽,痞隔逆气,胎胀诸疾,气降则痰降,痰降则火亦降矣,与柴胡治证不同,而所入所主亦有异耳。金灵昭先生曰:前胡辛温而散,功能下气,治寒热喘嗽,复能升出,又可退疮痍,出痘疹;柴胡苦寒而清,功能上行清阳,升引胃气上达,而复能降入,又可调血和营。出入升降,二药各自有互通之用也。”(《本草汇言》)③黄宫绣:“前胡味苦微寒,功专下气,凡因风入肝胆,火盛痰结,暨气实哮喘,咳嗽呕逆,痞嗝霍乱及小儿疳气等证,升药难投,须当用此苦泄,俾邪去正复。不似柴胡性主上升,引邪外出,而无实痰实气固结于其中也。按二胡均是风药,一升一降,用各不同,若使兼有外感风邪,与痰火实结,而用柴胡上升,不亦如火益热乎,故必用此下降。”(《本草求真》)
4.论前胡治证之宜忌 缪希雍:“前胡苦辛微寒之药也,能散有余之邪热痰实,而不可施诸气虚血少之病。故凡阴虚火炽,煎熬真阴,凝结为痰而发咳嗽,真气虚而不归元,以致胸胁逆满,头痛不因于痰而因于阴血虚,内热心烦,外现寒热而非外感者,法并禁用。明目益精,厥理亦缪。”(《本草经疏》)
【附注】
石防风P. terebinthaceum (Fisch.) Fisch. ex Turcz.叶为二回三出式羽状分裂,最终裂片披针形,具缺刻状牙齿;花白色或淡红色。根和果实中分得紫花前胡甙元,另含deltoin。根在河北、山东作前胡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前胡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本经》柴胡考
前胡功效和作用,前胡副作用,药品查询
中药古今研究:前胡
紫花前胡
前胡栽培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