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1钩藤
钩藤拼 音:Gouteng
英 文:Gambir plant
日 文:チヨウトウコウ
拉丁文: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
【异名】
钩藤《名医别录》,吊藤《本草经集注》,钩藤钩子《小儿药证直诀》,钓钩藤《滇南本草》,钓藤勾《婴童百问》,莺爪风《草木便方》,嫩钩钩《饮片新参》,金钩藤《贵州民间方药集》,挂钩藤《药材学》,钩丁《陕西中药志》,倒挂金钩、钩耳《湖南药物志》,双钩藤、鹰爪风、倒挂刺《全国中草药汇编》。
【品种考证】
钩藤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木部下品。《新修本草》曰:“出梁州,叶细长,茎间有刺若钓钩者是。”《本草衍义》谓:“钓藤中空,二经不言之。长八九尺或一二丈者。湖南、(湖)北、江南、江西山中皆有。”《纲目》云:“状如葡萄藤而有钩,紫色。古方多用皮,后世多用钩,取其力锐尔。”以上所言形态特征、产地等均与钩藤属植物相符。
【来源】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 (Miq.) Jacks.,大叶钩藤U. macrophylla Wall.、毛钩藤U. hirsuta Havil.、华钩藤U. sinensis (Oliv.) Havil.或无柄果钩藤U. sessilifructus Roxb.的干燥带钩茎枝。
【植物/动物形态】
1 钩藤 常绿藤本,长达10 m;小枝四棱形,光滑,变态枝弯曲呈钩状,成对或单生叶腋。叶对生,叶片椭圆形至卵形,长6~11cm,宽3~6cm,全缘,先端渐尖,基部楔形,纸质,上表面光亮,下表面灰绿色,脉腋常见灰白色束毛;托叶2深裂,线形。头状花序球形,顶生或腋生;花冠黄色,漏斗状,上部5裂;雄蕊5;子房下位,2室。蒴果倒卵状椭圆形,宿萼。种子两端有翅。花期5~7月,果期10~11月。
分布于四川、云南、广东、广西、湖南、浙江、福建、江西、陕西、甘肃、贵州等地。生于山谷、溪边。
2. 大叶钩藤 长12~15 m,幼茎与钩均具褐色粗毛;叶片长10~16 cm,宽6~12 cm,革质,叶下表面被褐色短粗毛;花被褐色粗毛,有香气;蒴果纺锤形。
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生于山地次生林中。
3. 毛钩藤 长3~5 m,小枝与幼钩均具粗毛;叶革质,下表面疏被粗毛,花萼与花冠外侧密被粗毛,花冠淡黄色或淡红色;蒴果纺锤形,疏被粗毛。
4. 华钩藤 托叶近圆形;叶片及花冠均较大;蒴果棒状。
分布于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生于山地林中。
5. 无柄果钩藤 长4~7 m;小枝节上有毛,叶薄革质;花白色或淡黄色,仅裂片外被绢毛;蒴果纺锤形。
【产地】
钩藤主产广西、江西、湖南、浙江、福建等省。以广西产量大。
【栽培】
【采收加工】
栽后3~4年采收,在春季发芽前,鼓在秋后嫩枝已长老时,把带有钩的枝茎剪下,再用剪刀在着生钩的两头平齐或稍长剪下,每段长3cm左右,晒干,或蒸后晒干。
【炮制】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少量药材时可稍蒸之,即可防霉,防蛀,又可保持色泽美观。
【性状】
茎枝类方柱形或类圆柱形;表面红棕色至紫棕色,具细纵纹及白色点状皮孔,被黄褐色柔毛。枝节上具两个或一个弯曲钩,钩略扁,长1~2 cm,基部较宽,先端尖,有微细纵纹;节上还可见叶柄和环状托叶脱落痕迹。质轻而韧,断面黄棕色,茎枝髓部黄白色,疏松或已萎缩中空。气微,味淡。
【商品规格】
商品按来源不同有钩藤和华钩藤两种,按产地又分温钩藤(浙江温州产)、西钩藤(四川产)、各种钩藤均分为1~4级。以双钩藤形如锚状、茎细钩结实光滑、色红褐或紫褐、无梗者为佳。
一级:平钩无木钩,色泽红润。
二级:色泽稍次于一级;含梗5%以内。
三级:含梗10%以内,其它同二级。
四级:含梗20%以内,其它同二级。
习惯认为广西桂林产品最佳。
【显微特征】
茎枝横切面 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皮层为数列薄壁细胞,常含红棕色物,有的含草酸钙砂晶。中柱鞘纤维束断续成环,纤维壁较厚,层纹明显。韧皮部纤维单个散在或成束;射线细胞充满草酸钙砂晶。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分布不甚规则。髓大,髓周细胞壁木化,纹孔明显。
钩藤粉末:
1. 皮部薄壁细胞延长,可见次生壁自初生壁脱离;间有草酸钙砂晶细胞。
2. 韧皮纤维多,直径15~40 μm,非木化或微木化,有的胞腔可见黄绿色物。韧型纤维木化,具单斜纹孔;
3. 木薄壁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壁稍厚,木化,具多数圆形单纹孔。
4. 砂晶细胞类长方形,有的连成纵行。
【化学成分】
【理化鉴别】
【含量测定】
【药理作用】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肝、心包经。
【功效】
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应用与配伍】
1.用于肝风内动,惊痛抽搐。钩藤甘而微寒,入肝,有和缓的息风止痉作用,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亦多用于小儿。如用治小儿惊风壮热神昏、牙关紧闭、手足抽搐等症,常与天麻、全蝎等同用,即钩藤饮;用治温热病热极生风,痉挛抽搐,多与羚羊角、白芍药、菊花等配伍,如羚角钩藤汤;用治诸痫啼叫,痉挛抽搐,可与天竺黄、蝉蜕、黄连等同用,如钩藤饮子。
2.用于头痛,眩晕。本品既清肝热,又平肝阳,故可用治肝火上攻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属肝火者,常与夏枯草、栀子、黄芩等配伍;属肝阳者,常与天麻、石决明、菊花等配伍。近年有用20%钩藤煎剂,治疗高血压病,其有温和的降压作用,除三期高血压病人外,多数患者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随着血压的下降,病人头痛、头晕、失眠、心慌、气促等自觉症状亦相应减轻或消失。
此外,本品与蝉蜕,薄荷同用,可治疗小儿夜啼,有凉肝止惊之效。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其有效成分钩藤碱加热后易破坏,故不宜久煎,一般不超过20分钟。
【使用注意】
用卑胃虚寒者慎服。
1.《本草征要》:“若大人有寒者,不宜多服。”
2.《本草新编》:“最能盗气,虚者勿投。”
3.《本草从新》:“无火者勿服。”
【食疗】
【附方】
【成药】
【现代临床研究】
现代临床研究进展:与中药现在临床研究数据库链接
【药论】
【附注】
钩藤属植物我国有14种,由于均带钩,多供药用。生药商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紫红色,无毛,植物来源为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 (Miq.) Jacks.,华钩藤U. sinensis (Oliv.) Havil.,及披针叶钩藤U. lancifolia Hutch.,主产于四川。另一类黄褐色,有毛,习称“有毛钩藤”,植物来源多种,以大叶钩藤U. macrophylla Wall.、毛钩藤U. hirsuta Havil.、或无柄果钩藤U. sessilifructus Roxb.为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吊藤你认识吗?
汉药求真:浅说千年钩藤
钩藤
常用中草药图谱10
百草园里藤类药(二)络石藤、钩 藤、海风藤、青风藤、常春藤
本草蒙筌 卷之四 木部钩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