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陕西省中医名宿验房举偶。

一、支气管炎(咳嗽)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用痰饮丸(苍术、白术、莱菔子各150克,干姜、肉桂各30克,附片、甘草、白芥子各45克,苏子60克)治疗虚寒病例。夏季入伏之日开始服药,每天2次,每次6克,连服40天,以后根据病情需要,可每季度再服1月,经10多年的临床验证,有效率稳定在80%以上,1/10以上恢复健康。2万余例中重点观察140例,3年远期疗效86.41%。刘长安用夏季伏天敷药和针刺治疗慢性气管炎单纯型187例,贴药组方为洋金花30克、甘遂10克、细辛5克、白芥子35克研末以生姜水和匀,做成5克重药饼。麝香少许备用。选穴:肺俞、心俞、膈俞,均取双侧。先以针刺得气,将麝香0.1克放于药饼上,并敷穴位用橡皮膏固定贴药。贴药不宜超过2小时。随访176例(2~12年),痊愈19例,显效51例,好转80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85.2%。刘福传用耳穴埋针治疗单纯型47例,显效41例;喘息型50例,显效33例。方法:耳穴埋针取穴喘点、平喘、脾、睾丸、肾上腺,隔日换针1次,10天为1疗程。姚树棠以固本哮喘安(人参、细辛、五味子、白芥子、川贝等量)治疗30例,均取得疗效。

王玉轩对痰热闭肺型用麻杏石甘汤合二陈汤加味治疗。强克礼以清燥救肺汤治疗燥咳54例,治愈40例。牛亚莉用瓜枇饮治疗外感咳嗽100例(方药:瓜蒌、枇杷叶各30克,杏仁、黄芩各12克,生石膏20克,麦冬、沙参各30克,甘草、荆芥穗各10克),制成糖浆,每次服50毫升,每日3次,结果痊愈38例,好转46例,无效16例。曹月娥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以中西医配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50例,48例一年以上未复发。孙伟采取天突灸方法治疗痰湿型支气管哮喘157例。

赵玉哲等对包括慢性气管炎在内的上呼吸道诸疾病1040例,调查了其咳嗽与时间及性别的关系,发现各证型咳嗽均可在同一时辰发生,但各时段均有其主要证型,如晨以阳虚型(28.06%)、痰热型(18.88%)多见;上午以热性咳嗽为主,下午以阴虚型(31.43%)、肺燥型(30%)为主;前夜以阴虚型(51.22%)为多;全夜发作者以痰湿型(26.66%)多见,亦有少数病例出现不定时组,但3个年龄段的咳嗽时间分布无明显差别。

二、心痛(冠心病)

四军大一院等单位用木香冠心片治疗心气虚型冠心病100例。此药由解郁逐瘀汤减栀子制成,每片0.5克(相当生药2克),每次4~8片,每日3次。治疗中不用西药,对于多源性及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病人加用苦参总碱注射液,每次2~4毫升,每日2次肌注,结果对心绞痛、胸闷、气短等症状的缓解有效率为94%。同时此药有一定的降压、降脂等作用,对改善心电图有明显效果。杨易灿等用逐淤解郁汤(水蛭、九香虫各3克,郁金9克,茵陈30克等)煎膏制片,每片0.5克(相当生药2克),每次6片,每日3次;四心片(四心草制成),每片0.3克,3片相当生药3克,每次4片,每日3次,治疗结果心阳虚有效率94.4%,较心阴阳俱虚型(86.96%)及心阴虚型(89.6%)疗效稍高。但3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性不明显。蔡一英等用康心片(虎杖、仙灵脾、鸡血藤、川芎、元胡、郁金、细辛)治疗冠心病65例。其中有气阴两虚气滞血瘀型25例,患者服用康心片加服气阴两虚汤(党参、黄精、枣仁),心绞痛缓解有效率为97.6%,心电图改善率为59.6%。王朝宏等用心复宁5号(鹿衔草、瓜萎、丹参等6味中药组成)为基本方,气虚者加党参、黄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4例(胸阳痹阻15例,心脉瘀阻6例,气阴两虚6例,痰浊淤阻2例,肾阳虚2例),治疗结果:症状全获改善,肾阳虚衰型疗效最差。杨宗善等用通冠舒络汤(包括心气虚型、心阳虚型、心阳虚衰型及心阴虚型),根据不同类型加入相应方药,30天为1疗程。对疗效不明显或病重者,并用硝酸盐类药、潘生丁、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治疗有效率达98%,较单纯西药组为优。张锦等用活血灵(含丹参相当生药30克,葡萄糖12.5克)静滴,每日1次(每瓶250ml),10~15天为1疗程,一般2~3疗程,中间休息5天,如伴有高血压或严重心绞痛时加用降压药或硝酸甘油。治疗结果,显效率高于西药对照组(P<0.01),症状绝大部分于第二疗程消失,心电图改善多在第三疗程出现,总有效率为61.9%。黄道生用复方丹归注射液肌注(丹参、当归、川芎),每日2~4毫升,10~30天为一疗程。43例心绞痛病人治后10例显效,26例改善,7例无效。

雷忠义等以加减瓜蒌薤白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4例,显效38例,改善者61例,总有效率为95.19%,认为疗效与分型关系不明显。方云鹏以头皮针治疗冠心病40例,孙任民等针刺内关治疗窦性心律139例,有良效。

三、胁痛(肝炎)

黄保中用肝炎1号(茵陈、苍术、龙胆草、车前草)为主加味治疗178例,平均消黄时间21天,降转氨酶时间22天,临床治期为30天。杨震等认为乙型肝炎病机系肝经血热,用白苓茜蓝汤(茜草、紫草、佛手、败酱草、板蓝根、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白芍)及茜蓝汤治疗肝炎140例(包括肝经血热51例),显效60例,好转69例,无效11例,1年内病情反跳者21例。郑凯玲等治疗肝炎46例,肝胃不和型用肝乐宁1号(柴胡、白芍、当归、茯苓、陈皮、厚朴、黄芩、白术、薄荷、香附、丹参、郁金),转氨酶高者用降酶合剂(贯众、丹皮、败酱草、茯苓),疗效较好,降酶有效率为83.7%。胥玉兰以健肝汤加减(茵陈、栀子、板蓝根、柴胡、龙胆草、当归、白芍、太子参、白术、大枣、泽兰、桑寄生、陈皮、车前子、三仙)治疗90例肝炎,治愈45例,显效30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8%。张玉芳用强肝汤(柴胡、郁金、白术、当归、枳壳、白芍、茯苓、莱菔子、板蓝根、苡米、虎杖)为基础方加味治疗肝脾不和型与肝郁气滞型肝炎,总有效率91.6%。

乔富渠等以参麦注射液静滴治疗急性肝炎104例(94%为黄疸型),痊愈85例,好转16例,无效3例,平均住院日33.7天。沙彦荣等治小儿黄疸型肝炎126例,用肝炎合剂(茵陈、黄芩、焦栀、龙胆草、郁金、板蓝根、茯苓、鳖甲、夏枯草、丹皮、车前子、大黄、甘草)收效较好。赵新萍治慢性肝炎106例,用自拟健脾解郁汤为主(党参、板蓝根、白术、丹参、白芍、柴胡、郁金、陈皮、黄芪、茵陈、半夏曲),对麝浊或锌浊试验长期阳性者加服当归丸,总有效率92.5%。

刘光汉治疗慢性肝炎40例,采用大黄

虫丸,以肌苷组对照,认为该丸药具有降酶、降浊、除黄疸、退腹水的作用。杨震用舒肝化瘀汤(柴胡、白芍、枳壳、青皮、丹参、香椽、青黛、白矾、鳖甲、鸡内金、红花、茵陈)治疗气滞血瘀型肝炎,对159例甲型肝炎有效率为61.5%,乙型肝炎27例中有6例HBsAg连续3次转阴。李义方采用复方水飞蓟丸(水飞蓟、五味子各半)并当归丸等联合用药,33例中26例用药2~6月,7例用药较对照组为优。随访7月有17例肝硬化死亡,余8例复发病人疗效已稳定1~4年。同期乔富渠亦有类似报告。张瑞霞等用肝脱片1号(虎杖、柴胡、丹参、党参、麦芽)治疗慢性肝炎159例,对照组45例,有效率为89.31%。

杨震等治肝肾阴虚型13例,方用白苓茜蓝汤。张瑞霞治慢性乙型肝炎90例,用自拟乙转灵(熟地、枸杞子、太子参、丹参等),有效率85.56%,HBsAg阴转率为51.13%,HBeAg阴转率为82.36%。郑凯玲等治肝肾阴虚型用肝乐宁3号(沙参、麦冬、女贞子、枸杞子、地骨皮、丹皮、丹参、郁金、川楝子、生地、当归)。张玉芳治肝肾阴虚型用强肝汤加生地、沙参、枣仁、黄精、白茅根、丹参,澳抗阳性者加服云芝肝泰。杨震治肝肾阴虚型用补肾汤(生地、沙参、当归、杭芍、麦冬、川楝子、阿胶、首乌、黄精、青黛、白矾、鳖甲、生麦芽、大枣)。

四、胃脘痛(胃炎)

王志义分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脾胃气虚、肝胃不和或胆胃不和、胃阴虚及血瘀气滞四型。杜雨茂则分为胃阴亏虚、脾气虚弱、肝郁脾虚、脾胃气虚夹瘀型及脾阳虚、肾阳虚六型。

赵淑媛等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病的脾胃虚弱(10例)及脾胃虚寒(42例),选用香砂六君子加减及黄芪建中汤合附子理中汤加减。周建龙用建中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虚寒型有一定成效。胡风鲜治疗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脾肾阳虚型的萎缩性胃炎288例,基本方由党参、陈皮、荜拨、毕澄茄、象贝母、牛膝、内金、焦三仙等组成,疗效满意,转成浅表性胃炎率为82.6%,肠化生消失率和减轻率为89%。马援等采用溃疡丸(散)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病70例,疗程12~86天,平均40.67天,结果痊愈31例,好转39例。李琪轩等采用复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8例,脾胃虚弱(寒)型用复胃汤1号(党参、白术、山药、香附、枳壳、元胡、木香、白芍、山楂、六曲、乌梅、炙草),总有效率95%。刘志杰用胃疼散(公丁香、鹅不食草、木香、肉桂、白芍、甘草、朱砂及小苏打)治疗88例胃脘痛,治愈70例,病情反复者18例。申倬彬以中脘穴四周透刺治疗51例,总有效率97%。

王承建以中药汤剂(半夏、人参、黄芩、白术、黄连、枳壳、干姜、甘草、大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型。陈云芝用平胃散加味(柴胡、枳壳、薄荷、郁金、黄柏、云苓、莪术、白花蛇舌草、白扁豆)治疗慢性胃炎肠上皮化典型增生40例,结果显效13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秦增祥用乌瓦芍甘汤(乌贼骨、瓦楞子、元胡、甘草、白芨、白芍)治疗30例消化性溃疡。

刘建民等以针药配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91例,除3例转手术外,88例均临床痊愈。治疗方法:第1期(穿孔至穿孔封闭)属中焦气血郁闭,治疗以针刺为主,配以胃管减压、半卧位、输液等措施,取穴足三里、梁门、天枢、中枢,强刺激,每4~6小时1次,除3例外其余48小时腹痛基本消失,腹膜炎减轻局限。肠鸣音恢复,以内服急协6号(柴胡、陈皮、枳实、黄芩、大黄、二花、赤芍、白芨、茯苓),配合针刺每日1~2次,中药先煎300毫升由胃管缓注100毫升,夹管观察2小时,如无不适,再将其余200毫升由胃管注后拔管,以后每日1~2剂,分2~4次内服。随证加药,清热解毒加公英、连翘;清热泻火加栀子、石膏;清热燥湿加黄连、龙胆草、番泻叶;健脾补气加人参、黄芪、白术。88例经上述方法治疗1周,腹膜炎消退。第2期针对溃疡病,宜疏通气血,制酸生肌,以促进溃疡愈合。

五、中风(脑血管意外)

(一)中经络

刘茂甫等治疗气滞血瘀型中风选用补阳还五汤。张学文等对于气郁所致中风采用舒络注射液静滴及口服汤剂,并加用金蒲丹注射液(郁金、菖蒲、丹参等)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8.2%。吕家祥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脑血栓,基础方为丹参、黄芪、归尾、川芎、红花、桃仁、桂枝、葛根、桑枝、川牛膝、鸡血藤、地龙,童便为引。李宝华等采用刚柔相济法治疗中风50例,其中气虚血瘀型与内痰血瘀型分别为17例、10例,用药为自制马海治瘫丸,服药数天到十数天后,患者肌力、肌张力增强,甚至出现硬瘫或原有硬瘫加重。此时,换服柔筋治瘫胶囊,1日3次,每次4~6粒(每胶囊含生药0.3克)。对于病程长呈挛缩状硬瘫者,以服柔筋治瘫胶囊为主;软瘫者以服马海治瘫丸为主。

王昕等治疗中风,采用地黄饮子为基础方。邵生宽用大秦艽汤加减治疗脑血栓形成中经络18例,12例痊愈。章逢润以深刺督脉经穴治疗瘫痪38例,其中脑血管意外15例。方法是对于单侧上肢瘫或上、下肢偏侧瘫痪者,选取大椎,4~5颈椎间隙;双下肢瘫痪者选取命门、椎下,亦可用夹脊穴刺法,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方云鹏用头皮针方法治疗脑血管病偏瘫367例,其中脑血栓形成332例,脑溢血18例,脑栓塞5例,其它偏瘫12例。治疗结果:锥体束休克期(1~20天)144例,基本治愈132例(91.4%),显效10例(7.1%),无效(早期)1例(0.66%),总有效率98.34%。锥体束休克恢复期(发病21天以上者)治疗223例,基本治愈82例(36.4%),显效128例(57%),无效13例(6.6%),总有效率93.4%。

(二)中脏腑

1.闭证:张学文等对中风(脑血栓)伴有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者,除静滴舒络液外,在口服通脉舒络汤时去桂枝加胆南星10克、郁金10克;刘茂甫等分别采用羚羊勾藤汤加味、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李宝华等以刚柔相济法治疗风火上扰清空者取得疗效。

2.脱证:刘茂甫等治疗中风有脱证者选用参附汤加味,有效率92.86%。王志义等治疗中脏腑(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脑溢血10例),采用以地黄饮子为基本方加减,取得效果。

(三)后遗症

陈积祥等针刺治疗血栓形成后遗症79例,病程在1月以内者用耳针治疗,常用刺激点有心、肝、皮质下和肢体瘫痪相应区,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病程在1个月以上者加针肢体俞穴,常用穴为曲池、合谷、外关、三间透劳宫、环跳、阳陵泉、绝骨,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病程在2月以上者,可配合半导体电针治疗,穴位按肢体俞穴,每次通电20~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部分病人配合头针治疗,结果痊愈17例,显效36例,进步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46%。申倬彬等应用针药配合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83例,有效率95%。陈俊录用头针治疗脑源性疾病3985例(脑血管痉挛、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外伤后遗症),选头部运动区、感觉区、足运动区等进行。治疗结果,治愈763例,显效1693例,有效1343例,无效201例,总有效率9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养肝13药膳偏方(组图)
慢性病毒性肝炎
四逆散治疗肝胆疾病新进展
脂肪肝一号验方()
中医养肝13药膳偏方
效方治疗心肌炎 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