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验方新编10
<目录>卷二十一\引痘略
<篇名>首在留养苗浆
属性:牛痘法全在养苗,此苗始自外洋,嗣后以人传人,贵乎连绵不绝。予既于洋行会馆设局
,夏月以八日为一期,春、秋、冬以九日为期,周而复始,来种者风雨勿改。而洋行好善诸
公,复醵金生息,自四月至九月来种者,酌以果金与取浆之人。其所以设果金者,盖当盛夏
溽暑之时,即平日深信者,亦多拘执而不肯来,痘不种则浆无从取,浆不取则苗无以继,今
既设果金,俾来者孩童既获安全,而贫乏者亦不无小补,于是种痘者源源而来,而佳苗乃绵
绵弗绝,行之既之,人咸知牛痘之法,虽盛暑亦无碍矣。

<目录>卷二十一\引痘略
<篇名>次在认识疯疾
属性:父母爱子之心,人人皆同。粤东地势卑湿,不无疯疾,来求种痘者,恐一同混杂,误取
其浆,传之无疾小儿,为害不浅。以此告知洋行诸公,呈请有司派令养济院认识疯疾之人,
具结存案,逢期到局伺候。凡来者先令认过,然后取苗,自无贻误。

<目录>卷二十一\引痘略
<篇名>引泄法
属性:其法不论春夏秋冬,随时皆可,不拣天气,不择良辰,不避风,不禁忌,不分男女,不
拘大小,自小儿生百日后,但现下无疮癞、无瘰 、无胎毒及皮肤血热疳积诸疾病,便可随
时引种。
牛痘灌浆满足,总在八九日,故种痘之期,大都以八九日为率。太早则浆无力,太迟则
苗老无功。至期,于先一期所种浆水满足之孩童,择其痘顶不尖、脚不斜、不皱不黄、不暗
、不破,要如红线围缠,收束紧实,色若珍珠宝光者;又察此童现下无疮癞、瘰 、胎毒、
皮肤、血热、疳积、疾病等症者,是谓佳苗。若其痘色淡白,暗而无宝光,顶虽平而脚斜似
松,中央无一点焦硬者,不宜用。
苗既佳矣,取苗时,用刀尖向其痘面四围轻轻剔破,将痘面中央一点焦硬小靥微揭,其
浆清亮者可用。若见浆水浊白或黄,即使刀尖两三次点去浊浆,俟其流出清浆如圆珠,粒粒
不流散者为贵,好浆一粒,可种数人。
种痘时,孩童衣衫两袖卷贴膊上,用小绳横穿两袖,退出紧紧,令其臂露出,虽寒天不
忌。男先左,女先右。种痘种左手执定孩童之臂,勿令伸缩,右手将刀尖点取佳苗,向两臂
消烁、清冷渊穴,每臂每穴,各种一颗。如孩童年至八九岁以上,日 腥腻五味。恐或有后
天之毒,则于两穴上下相连之处中间,更各种一颗,不宜出四颗,六颗数外。
其刺法,用刀不宜直竖,宜轻巧,将点苗刀尖,轻轻平刺皮膜如一纸之薄,刺处约宽一
分,以微见血为度。将刀尖之浆辗转 拭,同其微血注于所刺穴中,使浆与血调和,其气达
于三焦之经,自然取效。断不宜手重,恐深刺入肉,出血咯多,反将苗浆带出,不能成功。
将衣衫垂下,不必用绸包裹束扎,反令血气不行。贴身之衣,宜用柔软丝绸,若衣服浆洗粗
硬者,恐致擦损。

<目录>卷二十一\引痘略
<篇名>度苗法
属性:按期取鲜浆种痘,以人传人固妙。但只可施之近处,若远处难取鲜浆。可寻佳苗之靥如
前式者,缸藏密封,带在身旁,日夜不离,可以留十日半月。倘不能即用,逢痘期之日,将
其靥背铺在鲜浆之上,使其气息沾润。或用刀尖沾鲜浆抹过靥背亦可。凡用靥时,取备人乳
少许,将刀尖刮取靥中之肉,即痘痂向肉一面脓所结成者,放于瓷器面上,以人乳滴入,令
其湿润,然后用刀尖研刮乳浆,照法刺于臂上。此特为路远不能取鲜浆而言,即痘靥亦可取
效。
又有干苗法,将象牙小簪两枝,各就满浆之孩童痘上,两三次沾取痘浆,俟其干了,藏
于鹅毛筒内、用蜡密封,可留三两日。用时,取备清水一碗煎滚,以象簪在滚水气上熏润,
互相刮浮其浆,推聚干簪尖上,即用刀如前法刺破孩童皮膜,随将簪插入所破皮膜孔里,辗
转略为摇动,得其微血洗此浆于肌肤内亦可。或将有浆之簪,插入滚水内,立即提起,摇去
滚水,如法用之。但干苗有引出有引不出者,不如用痘靥,更不如用鲜浆,得气较全,自然
之理也。

<目录>卷二十一\引痘略
<篇名>出痘时宜辨
属性:自刺引之后,并不发热,起初三日,所刺处常如蚁咬。然至第三四日,始露形影,发出
痘尖,顶脱血迹。第五六日,起如小 ,周遭灌水,第六七日,水足灌浆,微微觉痒。第八
九日,灌浆满足,两腋底微痛,略似结核,头额掌心俱见微热,此周身毒由此出,毒发则火
动,正要其元阳运化也。其痘灌浆满足,有如绿豆大,又如白豆大者。第九日、十日,脚外
红晕随散,微热必退,浆转黄蜡色,先从痘心焦硬处变苍而结靥。半月之外,靥落有疤,其
靥光泽坚浓,卷边如小香菰样,细看疤内,更有几点小疤居其中,此种情形齐备,可以告成
功矣!予身曾亲历,故知之更详。
天行之痘,医家先论成色,牛痘则须分真假。凡痘顶平而不尖,脚收束紧实,色如珍珠
宝光,中央一点焦硬,根脚如有红线围缠,痘脚外有红晕(如先天毒重始有红晕,毒轻则无)
,如此者乃真痘也。无水无浆,无红线脚,或有灌水而不上浆,或灌浆如黄白脓者,其痘顶
尖而不平,脚斜散而皱不收束,色淡白暗而无宝光,靥黄而薄,又有中央浓而边薄者,此假
痘也。真痘既出之后,天行永不复出,即再引之,亦无复出者。假痘仍要再种,恐其遇天行
复出,务须于此等处辨清,而种痘之小儿,至灌浆后,亦必须请原种痘之人看过,方保无误
天行之痘,必由五脏一经而发,牛痘亦然。间有夜睡略惊搐、略烦躁者,主心经也。有
略多眼眵者,主肝经也。有略作渴、略作闷呕及泄泻者,主脾经也。有略咳嗽及喷嚏者,主
肺经也。有夜睡 牙者,主肾经也。何以既走五经而不用服药哉?盖引之则症轻,所谓毒不
横而症自顺也。
种牛痘宜趁天行未到之先引泄更佳,诚恐孩童沾了天行气息,引泄适逢其时,则有出天
行而不出牛痘者,亦有天行与牛痘并出者。如播种之日即晚或次日发热,此乃天行在先,非
牛痘发作,否则系夹感冒别症,自须延医诊视。恐有射利之徒,自作聪明,竟将天行痘浆与
人刺引,及遇发时浑身俱出。先天毒轻者,出痘少尚无妨碍,毒重者出痘必多,更须医治,
若根据牛痘之法,以所种之痘苗种人,则引一颗,即出一颗,断无多出之理。种此穴即出此穴
。亦无横出别外之理。种痘家宜致谨焉。
牛痘固无多出之理,亦有四颗、六颗不能出全者乎?曰∶有。有将奈何?曰∶无伤也。








种痘之初,四五日宜食火腿、腊鸭、瘦猪肉、鲜鱼、素菜、豆腐、冬笋、芫荽、荸荠、
甘蔗、清汤、粥饭、一切清淡各物。肚泻则不宜食鱼腥,灌浆后亦不宜食芫荽、冬笋及豆腐
、甘蔗、荸荠诸凉物。到灌水时,观其似弱,则稍食鲜虾、鲜蟹,催助浆水;壮旺者,不食
亦可。忌食生鸡、鲤鱼、牛肉,误食恐痘破成坑,不能合口,又恐结痂后痂旁红肿,如类痘
。及一切煎炒、热毒、面食凝滞之物。放苗之初,太酸太咸各物不宜食,豆腐食多,亦恐
致痒。

<目录>卷二十一\引痘略
<篇名>出痘后须知
属性:种痘后,断不再出,间有出者,名曰小痘,非真痘也。犹之天花之后,亦有水痘。必先
发热一两日,然后发出,仍亦灌水,其中或有数颗略大,亦似灌浆,痘脚亦似有淡淡红线,
但六七日必结靥,靥薄如纸,万无妨碍,幸勿误听人言,认为再出。
其有先天毒盛,发泄未清,出麻疹时必密,延医用一二发表之剂,疏解之即安然无事。
间有痘后即出麻疹等类,亦须延医治之,非恐大碍,特要孩童不致辛苦耳。
又间有结痂后,臂上痘痂之旁红肿,略类痘 ,此固万中无一。宜用豆心渣,即豆腐
渣,或三豆散、紫花地丁、芙蓉膏,四围敷之,留顶勿敷,使其毒由顶出。忆予所种,惟常
博何公梦 少君,又本坊崔渭生令媛,及中协兵弁张耀清之孙有此,按药治之,无不立效。
十数年来,种小儿以万计,所见者仅三人,此外不复有矣。
或腠理气血凝结,致枝节生疮,用棉茧散敷之即愈。无论诸疮,如湿烂用金华散糁之,
疮干则以猪油调敷,若生瘢癣,烧干陈牛粪敷之。
或问,天花忌抓破,此独不忌,何也?予曰∶此原是针刺法,毒以刺而引出,刺且不妨
,抓破何害。
又问,取鲜浆时,于取浆之小儿有妨碍否?曰∶予已试验诸千万人,俱未见其有妨碍也
。其所以疑有妨碍者,缘种痘之人,见有好痘,捏破痘浆,盗以作种,其取浆之时,或手力
太重,或捏入太深,或浆水未灌满而取之非其时,或筋脉有关而取之非其处,如是,则或致
有碍耳。若牛痘之法则不然,俟其八九日,灌浆满足,轻轻点取,于己无损,于人有益,何
乐而不为乎。盖痘之患在毒,痘浆既满,则毒已尽泄,取之得法,断然无碍。且予之行此,
亦不过以善方济人耳。若损此而益彼,即予亦不肯为也。
遇有抓破者,系在第七日以前,仍必灌复浆水。如在八、九日以后,则不能灌复,然其
毒已引动,泄破亦无妨碍。或有随而结痂者。倘成脓不干,用武夷茶煎浓洗之,或黄豆皮煎
水洗之,或胭脂膏、鲫鱼膏、蜡梅油贴之,皆可,若成脓而不能合口,用生肌散糁之,外洋
原有药水、药膏治此立效,因不能常得,故不录。
以上各条,皆予所亲试而立效者,引无不出,出无不佳,不患后灾,不忧复发。以医痘
至难之事,今变而为至易,莫非上苍爱怜赤子有意使然?夫父母之于子,未有不欲其以生、
以长、以至成人,顾听其自出天花。症有险易,医有贤愚,悬悬莫必,孰若趁其毒之未发,
引而出之,不费一钱,不受一吓,何等放心,何等快意耶!所愿为父母者,深信勿疑,同志
者广为传布,此则予之浓望,亦凡为父母者所浓望也夫。

<目录>卷二十一\引痘略
<篇名>方药
属性:治痘损破脓水不止。棉茧散∶取出蚕蛾茧,不拘多少,将生明矾为末,填入茧内,烧
成灰,研为细末糁之,其水自干。或用甘草水浸过其灰、俟干,复研为末糁之,其性更醇。
卷舒散∶绿豆一两,茶叶五钱,雄黄三分,冰片二分,共为细末,如痘干,用芙蓉花油
,或腊梅花油,调搽。若痘湿,则用末糁之。
又方∶松花粉二钱,黄丹一钱,研匀糁之。
又方∶用武夷茶煎浓水,洗清脓拭干,以京都胭脂膏贴之。或用鲫鱼膏贴之,或用蜡梅
花油润纸贴之亦可。
治痘溃烂,灰草散∶荔枝壳(微燎存性)、草纸(烧灰存性)、多年陈茅草(晒干),三
味共
白龙散∶用陈久干牛粪,烧过,取中间白者,研末敷之。
豆灰散∶黄豆烧灰,研为细末糁之。
治痘溃烂流血不止。败毒散∶取多年盖墙屋之烂草或稻草,洗净泥垢,晒干为末。此久
经风霜雨露之滋,而感天地阴阳之气,善解疮毒,收湿气也!
治痘破成坑不能合口。生肌散∶黄连二钱,黄柏二钱,甘草三钱(以上俱生用),地骨

治痘后诸疮。金华散∶黄连、黄柏、黄芩、黄丹、大黄(以上生用)、轻粉各等分,麝

治痘疔。拔毒膏∶雄黄、轻粉,共为细末,用胭脂水调敷。
治痘风癣。黄豆衣壳,煎水洗之,自散。
治余毒红肿。凡敷药皆留顶勿敷,使其毒由顶出。以下皆同。
三豆散∶绿豆、黑小豆、赤小豆,共为末,调醋敷之,或以七夕水调敷。
又方∶用豆腐渣敷患处。
又方∶口嚼烂白豆敷之。
又方∶用紫花地丁捣烂外敷。任无名肿毒,无有不退。
芙蓉膏∶用芙蓉花或叶,或皮或根俱可,花更佳,黄荆子各等分,共捣烂,用鸡蛋白调
敷两三次,立效。
必胜膏∶马齿苋捣汁,猪膏、蜜糖,共熬膏敷之。
如意膏∶南星八钱,半夏一两,大黄一两,(以上俱生用),白芷五钱,郁金五钱,姜黄
五钱,苍术五钱,共为末,用醋调敷。
又方∶黄豆、姜、葱,共捣敷之,亦消。

<目录>卷二十一\引痘略
<篇名>(周景明识)
属性:南海邱浩川先生牛痘一法,自西洋传中夏,行之而验者,不可更仆数。余曩闻其术,而
以为未获见其书为憾!岁戊子,负笈麓山,始得其书于吴君葆元,以呈欧阳坦斋夫子,夫子
善之,于是同砚诸友,咸踊跃醵金楼版,以广其传。其书原有诸名公题咏,约数千百言,皆
身受其益而赞其妙者。兹因简帙太繁,未及备录,第即其图说、方法刊焉。余惟世之苦痘久
矣,吹鼻之法,往往得失参半,而是书乃计出万全,转难为易,转危为安,诚发千古未发之
蕴,而有以跻一世之婴孩于仁寿之域也,遵而行之,是所望于慈幼者。道光八年,岁在戊子
,七月既望,衡山周景明春台氏识于岳麓书院之居业斋。

<目录>卷二十一\引痘略
<篇名>引痘撮要
属性:痘科之流传久矣,自昔遵用鼻苗,由肺传肝及脾肾,相攻相伐,逆传命门,攻出先天伏
毒,毒因逆攻而出,发无定处,设遇蒙头、锁项、缠腰,以致变症丛生,调治不善,在在惊
其险 。近有西洋传浆新法,点于两臂。以两臂消烁诸穴,属手少阳三焦,故浆自少阳传胆
,相引相导,顺传命门,引出先天伏毒,毒随顺引而出,发于两臂,按日亮水、灌浆、结痂
。所以症无烦杂,获效不劳,人人安于磐石,洵保赤万全之善术也。此法留传中夏,今师其
术而行之者日益广,仆阅历斯道有年,颇于其理有得,细考《引痘略》书,晦而不显。但国
师邱君,原绘点痘之图,虽指明其所当然,尚未透发其所以然,故后之学人,点法不一,不
能无讹传之弊。然此道以审穴为要着,不得其审穴之法,其何以行之无误耶。按宋诏命明医
所铸铜人明堂之图穴,有至当不易之理,其理固不可强不知以为知,又何可秘所知而不冀人
以共知。于是谨遵《针灸大成》、《御纂医宗金鉴》,录集同身寸法,铜人背面两图,镌刻
于后,俾有志斯道者,阅图知脏腑之分别,按经知穴分之所在,既辨其所当然,复深究其所
以然。由是寻经审穴,传点得法,不致有毫厘之谬,此不惟精明其术之可嘉,实保全婴赤之
功甚大也,岂非仆之所深幸也哉。醴陵黄之檀、龄馨氏识,并点痘穴法附载于后。

<目录>卷二十一\引痘略
<篇名>中指同身寸法
属性:\r图\pyfxb35.bmp\r
宋铸铜人七尺六寸四分。按指五分为度,实则身长三尺八寸二分。至今点痘,论男左女
右手中指与大指相屈如环,取内侧纹两角为一寸,各随长短量度,再加精细,无论老幼,手
臂肩至肘长各为一尺七寸,以一归七除扣算,兼中指互考比量未有穴不妥当。

<目录>卷二十一\引痘略
<篇名>铜人面图
属性:\r图\pyfxb36.bmp\r
手太阴肺经,中府至少商。手厥阴心包,天池至中冲。
手少阴心经,极泉至少冲。足少阴肾经,涌泉至俞府。
足太阴脾经,隐白至大包。足厥阴肝经,大敦至期门。

<目录>卷二十一\引痘略
<篇名>铜人背图
属性:\r图\pyfxb37.bmp\r
手阳明大肠,商阳至迎香。手少阳三焦,关冲至耳门。
手太阳小肠,少泽至听官。足太阳膀胱,睛明至至阴。
足阳明胃经,头维至厉兑。足少阳胆经,瞳子至窍阴。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关冲,终于耳门,共二十三穴,内录三穴点苗,余穴不点故不录。
其余十四经、十五络小穴多,亦不全录。
消烁,肩下臂外间腋斜肘分下。又云∶分肉间,此穴虽无寸法,总须审其的是。
清冷渊,肘上二寸,伸肘举臂取之,但人有大小肥瘦之分,其间不可以不辨。
四渎,肘前五寸,扳肩取之,然取之更捷,非显而易识,以上所载穴分,虽属明白,然
亦仅指其所当然,而其中之所以然,尤必经口授,乃更得其穴之真的,庶点种不致有误,迩
来医家业是术者,最宜慎之!

<目录>卷二十一\引痘略
<篇名>按经取穴论
属性:人身一十二经,气血阴阳攸分,按经点痘,独点少阳三焦经者何?《备要》云∶少阳主
气,诸药入胆经气分者,并入三焦,惟点两臂三穴,盖取配合上、中、下三焦,其理最妙。
《内经》曰∶上焦如雾,气之源也。点消烁,上配膻中。中焦如沤,血之源也。点冷渊,中
配胃脘。下焦如渎,水之源也。点四渎,下配丹田。丹田,即命门也。总之,不离乎三焦者
是。故《易》曰∶仰观于天,其星辰之奠丽,不如凡几,而其要则以七宿为经,二十四曜为
纬。俯察于地,其山川之流峙,又不如凡几,而其要则以五岳为宗,四渎为委。天地且然,
人身何独不然。细考其法甚善,理的无疑,洵保万全之良方也!毋庸予赘。

<目录>卷二十一\引痘略
<篇名>西洋点痘推原说
属性:人身背脊十四椎下,名为命门,为督脉之穴。前与脐对,脐下丹田,为三焦之募穴,分
与命门相表里。命门为生气之门,出而治脐,下分三歧,上冲夹脐,过天枢,上至膻中两乳
间,元气所系焉。三焦有脏无腑,上焦在胃上口,治在膻中。中焦在胃管,治在脐旁。下焦
在脐下,膀胱上口,治在脐。三焦、命门,原一气相贯通者也。故《经》曰∶元气者,三焦
之使。李濒湖曰∶三焦即命门之用。王海藏曰∶三焦命门为一府,其脉同诊。以是观之,三
焦、命门,真相须而为用者也。点痘家,故点自三焦之穴,其初藉三焦而引入命门,其后由
命门而转达三焦,理确而当,法奇而便,若审穴的实,则较稳吹苗家万万矣。大清道光十七
年,岁次丁酉,夏四月,醴陵图南子识。
按∶是书所称,引种万人,并无再出天花之患,固非虚语。然近亦间或千人中有一复出
者,吹苗家即肆诋毁,谓其术不足凭,婴儿父母,虽明知牛痘甚便,犹未敢以轻试也。抑知
千中间或有一复出者,其弊非由于立法之不密,实由于奉行之不善,以迩来业牛痘者,粗心
浮气,偶尔刺穴稍偏,致胎毒未能出尽,后又不为之再引所误也。近得复引一法,最为稳妥
,凡小儿引痘一次后,或逾数月,或至下年复引一次,如仍上浆结痂者,尚须再引,总以传
浆后,越三宿而刺处微见红盘,再过二三日而红盘自退,并不起顶上浆者,为胎毒已尽之证
。此后,虽遇自行天花,永不沾染矣。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删订痧书序
属性:(古无痧字,本作沙,俗或作痧,又作痧。)
痧无专书,虽古有绞肠痧、干霍乱、青筋、白虎、中恶等症治,而禁忌未明,剖析未尽
,千古如在暗室,医家托为怪症。稍知推拿 刮者,又禁人服药,迷误就毙,可胜悼哉!康
熙初,林药樵始以痧书授王养吾,丙寅刻、晰微补化,全书未广流传。乾隆丙午,江宁有重
梓施送者,《沈氏尊生书》亦已收入,而见者卒鲜。爰为删纂开雕,较原书词理简净,视沈
刻眉目清疏,中有叠出数见者,便于仓猝检阅,对症施治,毋嫌烦复也。方名原取六十四卦
,今改八音分纪,省字数易记查耳。家置一册,庶几识所忌宜,无误身命,倘有同志益广其
传可也。嘉庆三年岁次戊午泰兴何汾丹流氏志。
附原书正误一条∶医家不信有痧,头痛则用紫苏、麻黄发汗。腹痛则用木香、枳实温中
。不语直视则认为阴症,而用桂、附、干姜。卒倒脉伏,认为中风而用牛黄、苏合,小儿则
误作惊风、痘症,妇人则误为经阻血凝,立刻杀人,可胜惜哉!人只知绞肠痛是痧,不知有
下肚疼而种种杂症之兼现,疑似之间,必当详究也。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原叙(节录)
属性:吾师林姓,其先闽人,讳森,号药樵,自号深山野人,性韬晦,有山水癖,佳句妙楷,
时与邱壑争奇。一日遇于荆溪之南岳,拂石对语,片晌投洽,徐而叩之。凡天文、术数、地
理、方药,无不精贯,予追随不忍释。野人曰∶伟男子立身行己,岂得虚生于天地,必将世
上人维持调护,所贵一点真心耳。出《痧书》一册付予曰∶子知医,是书不道人所已言,不
经人所已试,持此以往,可与古人颉颃霄汉间矣。既又授我手法。予复综核古今,即所闻见
,编成是书,幸得张子一庵,详加订绎,紫崖詹子,概为梓传,二十年来,始得相与有成、
以广野人之惠泽,岂偶然哉。康熙丙寅养吾山人王凯伟仙志。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续着刮痧辨并添刻痧药方及扯痧法序
属性:余刻《痧症全书》,前已印刷于千部送人,人得其书者,根据法治疗,效验甚速,谅君诸
亦有所闻。无如间有识字不多之人,将刮字认作割字,竟任意用刀在病患手足弯割裂。殊不
知刮者系用光圆无破损之清铜钱一文,或用香油在手足弯上拍湿,或用凉水在手足弯上拍湿
,然后将钱在手足弯上轻轻刮之。如果是痧,略刮一二十下,必有紫黑点现于皮上,则痧气
已出。如病仍不减,则是痧毒太深,即用瓷锋在黑点上将皮略为刺破一点,放出黑血,则病
必松,并不用刀也。查书内并无痧药统治方及扯痧法,兹施铁珊兄赠余《消劫警世编》内有
痧药妙香方,又三弟卿臣寄到所叙扯痧法,特一并刻入,并再印千部以广其传。是书治病甚
多,伏望得是书者,存济世活人之心,平时实力讲求,临时对症发药,其有操刀妄割者,尤
宜善刀而藏,免增余之罪戾也!同治三年三月初九日退一步想斋主人又识。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痧药妙香丸
属性:苏合香一两(如无,以藿香代之,晒干不见火),朱砂四钱(水飞),紫浓朴五钱,紫河

苏叶
二钱五
粉三两,
为丸绿豆大
药宜用历载
庶几擂匀
赶成细
及丸

南方的风铃 发表于 2008-9-3 13:01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扯痧法
属性:南方秋夏,痧症最多,曾见人猝病扯痧,不药立愈。其法用水拍湿结喉及两边(即大迎
穴)皮上,两手臂弯(即曲泽穴,在腕中)皮上,两腿弯(即委中穴)皮上,将食指、中指


至于结喉及结喉两边,万不可用瓷铎刺也。此外治易知易行之法,必有益无损,与痧药均便
于行路之人。盖一面吞药,一面自己换手扯痧,立即见效。较之针灸诸方,既简便而且稳
当,愿仁人君子留心焉。
\r图\pyfxb38.bmp\r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痧原大略第一
属性:先吐泻而心腹绞痛者,其痧从秽气发者多,先心腹绞痛而吐泻者,从暑气发者多。心胸
昏闷,痰涎胶结,从伤伏热发者多。遍身肿胀疼痛,四肢不举,舌强不言,从寒气水过时,
郁为火毒而发者多。
\r图\pyfxb39.bmp\r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痧无补法第二
属性:痧者,厉气也,入气分则作肿作胀,入血分则为蓄为瘀,遇食积痰火则气阻血滞,最忌
热汤热酒。不论犯者虚实,皆以有余治,绝无补法,用药克削,病自当之,中病即已。
分经络第三
腰背颠顶,连及风府,胀痛难忍,足太阳膀胱经痧。两目赤肿,唇干鼻燥,腹中绞痛,
足阳明胃经痧。胁肋肿胀,痛连两耳,足少阳胆经痧。腹胀板痛,不能屈伸,四肢无力,泄
泻不已,足太阴脾经痧。心胸吊痛,身重难移,作肿作胀,足厥阴肝经痧。痛连腰肾(外肾
也),小腹胀硬,足少阴肾经痧。咳嗽声哑,气逆发呛,手太阴肺经痧。半身疼痛麻木,左
足不能屈伸,手太阳小肠经痧。半身胀痛,废俯仰,右足不能屈伸,手阳明大肠经痧。病重
昏沉;或狂言不省人事,手少阴心经痧。或醒或寐,或独语一二句,手厥阴心包络经痧。胸
腹热胀,揭去衣被,干燥无极,手少阳三焦经痧。
按∶十二经受病见症,随症施治,其引经药亦不可少,今通列手足经脉后∶手少阴心循
手小指内侧出其端。手太阳小肠起手小指端,循外侧上行。手少阳三焦起手无名指端。手厥
阴心包络,又名手心主,出中指端。手阳明大肠起手食指端。手太阴肺出手大指端。足厥阴
肝起足大趾 毛上。足太阴脾起足大趾端。足阳明胃起足次趾外间。又一支亦入大趾端,又
一支入中趾外间。足少阳胆起足四趾间。足太阳膀胱起足小趾外侧端。足少阴肾起足小趾下
。阅此便于针刺。
膀小 柏羌些须,胃大葛朴芷区区,脾芍肾独盐酒俱。
\r表格一\pyfxb40.bmp\r
\r表格二\pyfxb41.bmp\r
胆肝焦络柴丹青,川芎宜少再丁宁,肺葱桔芷心独辛。
羌芎白芷少为贵,胃肠脾肺升麻废,肾尤切戒毋加桂。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看凉热第四
属性:痧犯太阳则头痛发热。犯少阳则耳旁肿胀,寒热往来,犯阳明则面目如火,但热不寒。
犯太阴则腹痛。犯厥阴则小腹或胸胁痛。犯少阴则腰痛。以上皆身凉。犯肺则咳嗽痰喘微热
,甚则鼻衄。犯心则心痛或心胀,头额冷汗如珠,而身或热或凉。犯膀胱则小便溺血、甚则
身热。犯大肠则痢下脓血,重则呕吐身热。犯肝则沉重不能转侧,晡热内热,甚则吐血。犯
三焦则热毒内攻,上则口渴,下则更结。
凡痧气壅阻发而为热,若误为外感传经热症而发汗温饮,虽慢痧迟缓,亦必变出头汗、
发狂、谵语种种重症。不知外感之脉浮数而紧,热症之脉洪数有力,痧症之脉终有不同,或
有可疑,须看痧筋有无辨之。
痧症身凉而内热者宜攻其里,表实者宜透其肌,用药随时活变,故不主方。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分表里第五
属性:痧感肌表,人不自知。则入半表半里,故胸中作闷,或作呕吐而腹痛生焉。此可粹刮而
愈。不愈用金四、金五方。
痧毒入里,故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冲心则心胸大痛,攻腹则盘肠吊痛,可放痧而愈。
不愈,用丝三、石六方。
痧毒中深,逆攻心膂,立时发晕,气血不流,放亦无紫血,即有亦不多。惟当审脉辨症
,的系风寒暑湿,气血食积痰饮,施治令苏,气血流动,然后扶起放痧。如不醒,择用丝五
、匏一、土五方。如此重症,立时连进汤丸,方能有救。
痧阻于气分宜刮,壅于血分宜放。痛而绞动者,阻于食积之气分也。痛而不移者,壅于
血分而有瘀也。发于头面上部,毒瓦斯上壅也。缠于手足下部,毒瓦斯下注也。上吐下泻,痧气
冲激也。烦闷气胀,痧气壅塞也。恶寒发热,痧气遏于肌表也!胸膈偏痛,毒血滞于经络也
。为肿为胀,食积血瘀结于肠胃也。吐血便血,痧气泛溢而忧溃败也。咳嗽喘急,痧壅气分
而生痰逆也。立时闷绝者,毒血攻心也。手足软而不能运者,毒血注下也。腰胁俱痛者,偏
痛半身者,身重不能转侧者,皆毒壅瘀也。变成肿毒溃烂者,毒血凝滞攻坏肌表也。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审脉第六
属性:痧脉多微缓细涩,有时弦数,纵浮大亦虚而无力,疾徐不伦,时或六脉俱伏,伏亦无妨
,痧退脉即渐还。如头痛壮热,脉应洪实而脉反微迟者,痧也。厥冷不语,脉应沉细而反滑
数者,痧也。脉症不符,便舍症而从脉。诊痧尽此两言。
按∶伤寒、杂病,自有本脉。若一兼痧,其脉必变,病必凶暴。然兼痧之脉可知也,伤
食痧脉多紧实,伤血痧脉多芤滑,伤暑痧脉多洪滑而疾数,伤风痧脉多沉微,秽触痧脉多变
异不常,伤气痧脉多沉伏或如雀啄,伤寒湿痧脉多沉细。或有痧脉似阴症者,尤不可不辨,
如伤寒脉沉迟无力,是直中三阴,治用热药何疑?惟伤寒兼痧,脉似阴症,一服温补热药,
痧毒变幻,悔无及矣。故于其外见症候稍有不合,便取痧筋验之,有则为痧,无则为阴,凉
热异施。且放痧服药后,经络无阻,脉便不复沉伏,然后按脉辨症,治其伤寒,无不效者。
至杂症兼痧有沉伏之脉,亦准此法。
凡痧脉微细者生,实大急数者重,洪大无伦者凶。一部无脉者轻,一手无脉者重,两手
无脉者死。六脉无根及诸怪脉现而放痧、服药不应者不治。
丹溪治杂症,以气、血、痰为先。痧胀何能离此?痧胀有气塞者,为喘急、为胀满、为
呕哕,为头眼胀,其痛紧,脉必洪数,属阳。有气闭者,为昏冒、口噤、目翻、厥冷,虽痛
口不能言,脉必沉伏,属阴。痧有血热者,为烦躁,为紫斑,为头面赤,为衄,口出红沫、
脉必实大属阳。有血阻者,腰痛,胁痛,攻心痛,手足青紫,脉必紧牢,乍大乍小,属阴,
痧有痰寒者,喉中漉漉有声,吐咯不出,呕吐酸水清涎,脉必弦滑,属阳。有痰厥者,卒倒
、手足厥冷,肌肤芒刺,遍身青筋,坐卧不能转侧,脉必微细,似有似无,属阴。亦不得谓
阳痧则生,阴痧则死,痧有脉伏三日亦得救活者,在得其窍而已。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论吐下第七
属性:伤寒食未化,下之太早,反引寒邪入胃,变为热邪固结,所食乃成结胸。若痧症新食,
以吐为先,至所食既久,骤然痧胀,虽食消未尽,下之无碍。尽因痧本火毒在肠胃,肠胃部
分肌肉作肿作胀,盘肠绞痛,遍及脏腑。故外宜刮放,以泄其毒于表,内可即下,以攻毒于
里,则肿胀自当潜消,食积因之通利,非有寒邪入胃变成结胸之可忧也!但下之必先消散食
积,又宜以渐而进中病即止。
霍乱症,恶心腹痛,上吐下泻,泻如水注。此感受暑火暴发,升降不利,清浊不分,所
泻皆五脏津液。宜急用五苓散或胃苓汤,以分利阴阳,清暑火之气。有夹食积者,亦不可过
下,恐津液暴涸,元气损伤也。更有吐泻无物,亦有上下关闭竟不吐泻者,为干霍乱,惟心
腹绞痛,令人立毙。急以炒盐汤深吐,通则可救,即定后,周时勿进粒米,得食复发,慎之
!即如呕尽泻空倦极,当用六和汤调理(方补群方末)。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急症第八
属性:急症昏迷,先观唇舌,色黑者凶,黄者重,淡红者略轻。盖黄知内热,黑知热极,淡红
虽热,用药不可太冷,又要看舌苔施治。
痧症危急,放血不流,若审无食积,血痰阻滞于中,用阴阳水或泥浆水、晚蚕砂水、细
辛水、白砂糖梅水,择一饮之。稍醒扶起,再治。若有食积血痰,破瘀用桃仁、红花、童便
之类,去新食用盐汤、矾汤吐之。食久痧胀,用楂、卜、麦芽消之。有积阻用槟榔、大黄驱
之,金七方治之。或痰血凝结,昏迷不醒,用菜油、麝香调下,立苏;阻滞去,痧气行,筋
自现,而后可刮可放,当药即药。盖缘痧症初发,未攻坏脏腑故耳。
凡痧药得宜,倘有不效者,盖汤剂多带冷,冷则直入肠胃未能达于肌肤血肉,故治先刮
放也。刮放而药仍不效,必刮放未尽也。刮已到,放已尽,而痧犹在,则毒惟在阳明胃及脾
、肝、肾三阴经络,非药何以治之。
昏迷不醒,难施刮放,当用药救。夫汤药带冷,虽不能即周血肉,然当热毒攻心,正遇
带冷之物,顺流而下,昏迷自醒。有不醒,乃食积血痰所阻,攻而下之,无不醒者。
痧发无寒症,然亦有时为寒,非真寒也。盖因痧热而服大寒之剂以至此。夫痧必无食积
血阻于中,方可服寒饮得效。若一有之,而饮大寒,则食不消、积不行、血不散,而毒反冰
伏矣。尝见岩谷中行旅感冒,渴饮涧泉而即毙者,是名寒痧,盖饮寒毒结,多致不救也。若
幸遇放痧之人,毒血一行,便无阻滞。故方书有服阴阳水者,不独取井水,即此故耳。是以
久服凉饮痧有未痊者,略用三香温和之剂,实为权宜之术。若骤用桂、附、干姜、吴萸、参
、之属,则又误矣。
痧皆属火,火有君、相之别。手少阴君火也,右肾命门为手心主,乃手厥阴胞络之脏。
《经》言心之原出于大陵。凡刺大陵穴者,以泻手心主相火之原耳。又有手少阳三焦,合为
表里,神脉同出现于右尺,二经代君行令。故相火之为病居多,火性炎烈,以致三焦阻塞,
六脉全乖,昏冒痰喘。然相火作病,犹有可回,若犯心君,殒在须臾,莫谓术疏耳!
痧犯咽喉,则痰喘如锯,先放痧,急用薄荷、牛蒡、山豆根、童便之类清之,兼吹竹一
方,余症且缓治。
痧症危急,大便不通,急宜放痧,用润下丸以攻之。小便不通宜放痧,用土四方以分利
之。
痧有心胸高起如馒饺者不治(曾用竹六方愈一妇),心胸左右或背心一点痛者凶,角弓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绪论第九
属性:痧感气分而毒在肌表者,或作胀作呕,或微眩微恶寒,不饥饿,宜急刮之,毒瓦斯不致内
攻则愈,是刮之不可不早也。若入血分而毒在血肉者,或痛或泻,或懊恼不安,或发热,或
两胁胀痛,宜急刺之,毒瓦斯得以外泄则愈。若深入而重者,毒滞于脏腑经络之内,直攻心腹
,呼之不应,扶之不起,危在须臾,虽经刮刺,仍不能不用药救之。但有风寒暑湿之宜分,
食积痰气之宜辨,所当因症而施治者也。且先灌凉水使痧气少降,或以阴阳水调白矾灌之而
后进药,庶可得生。最忌热汤热酒、粥饮米食。若不知禁,则轻者必重,重者必危,或结痧
块,以致变出奇症,尤必先行刮刺以泄其毒,用药方能取效。
闻江南溪涧有射工虫,含沙射人影,即寒热头痛,筋急体强,闷乱呻吟,涎流咳嗽。始
中便不能言,朝轻暮重。不识者,指为伤寒。土人曰∶此痧病也。用真正玉枢丹磨服一锭即
安。凡渡有毒虫处,先用竹竿击水面,急渡则无妨。
按∶射工溪毒中病者,状如伤寒,寒热发疮,偏在一处。用红苋茎叶捣汁饮一升,日再
服,以渣敷之。马齿苋同。惟鹅喜食此虫,故邻近家多畜鹅。
岭南烟瘴,尤多痧病,乃溪毒、沙虱、水弩、射工、蜮、短狐、虾须之类,俱能含沙射
人。被其毒者,憎寒壮热,百体分解,肢节痛酸,似伤寒初发状。彼土人治法,手扪痛处,
用角筒入肉以口吸出其砂,外以大蒜煨热捣膏封贴疮口,即愈。诸虫惟虾须最毒,若不早治
,十死八九。其毒入骨、状若虾须,疮类疔肿。彼地有 、 、 、 等鸟,专食诸虫,以
此鸟毛、粪 灰服之,及笼此鸟于被毒人身畔吸之,其痧闻气自出而愈,其余治法,详前后
各条。
瘟疫与痧胀皆气为之,或因风雨寒暖不时,山泽湿热蒸动,又兵荒积尸之气,随天地升
降流行,人在气交中无可逃避,转相渐染,故痧有触秽一症也。凡人尤忌夜行,多致犯痧,
以受阴浊之气故耳。
明末癸未京师大疫,有胸腹满生白毛者,有头大如斗,眼鼻俱没者,有两腮红肿痰喘壅
塞者,呼吸间,死以万计,皆痧类也。针挑血出随愈。顷之,变为嗽喘,症虽轻不半日随毙
,用前法挑之亦随愈。放痧之法,由来久矣。
按∶所谓大头瘟者,下非不病,特甚于上耳。疙瘩瘟,内非不病,特见于外耳。虾蟆瘟
,腹非不病,特痹于喉耳。症类多端,惟以清热解毒为主,治之先上先下,从内从外,自当
因症而施。以上诸症,用普济消毒饮,最好添加祛瘴辟瘟汤一方。
辛酉一妇,孕几八月,夫不在家,黄昏时忽饥不可忍,即炊米一升为饭,食尽而睡。少
顷,隔房听其啼叫三声,以为产矣,呼之不应,持灯照之,妇已死、腹内依然,如此怪症,
焉知非痧?然亦不及措手矣。
解 亦症,解者骨节解散, 者筋不收束,似寒似热,困怠烦懑,腹疼饮食不美,
呕吐酸水。或因伤酒中湿,或感风寒、房劳、女人经水不调、血气不和,皆成此症,即痧类
非伤寒也。宜先用热水蘸搭臂膊,以苎麻刮之,甚者刺十指、委中出血,或以香油灯照身背
有红点处烙之,使腠理开通,血气舒畅而愈。又宜服苏合香丸。
(汾)按∶解 不尽为痧,然暗痧、慢痧,每似解 ,人所当知。《名医类案》更解
以痧名,未为无见,但后附载杭氏说,力辨解 非痧,适与庸医之见同,勿为所误。
白虎病,凡太岁后一位为白虎,如太岁在已、则白虎辰,太岁在申则白虎在末。其神所
值之方,小儿出入居处,或有触犯则病。其身微热或冷,有时啼叫,屈指如数物状,以集香
汤治之,用沉、降、檀、乳四香,参、草、茯神、枣仁,水煎,临服入麝香少许,存滓房内
烧之。
至如小儿出 疹,一名麻、又名痧,散见于皮肤,与沙粒相似。小儿出疹,必先身热
咳嗽,或呕吐腹痛,时隐时现,三日乃平。今时痧症,亦有细粟红点,或隐或显,额上最多
,胸、胁、颈、项次之,手、足、腰、背又次之。在内则心腹胀疼,在外则肌肤芒刺。其原
皆因血热毒炽,故与小儿之痧疹同名。若小儿果系痧疹,必从本科正治,又不当混入此痧症
也。治痧当明杂症,其于兼痧、类痧等症,方能兼治无误。
缪仲醇曰∶绞肠痧属胃气虚,猝中邪秽,郁遏不得吐泻,以致绞肠异常,胸腹骤胀,遍
体紫黑。细寻头顶心必有红发,速拔去之,急以三棱馋针刺委中,挤出热血,可立苏,次用
新汲凉水入盐两许恣饮,得吐泻即止(蛇虫伤亦有红发)。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手法第十
属性:脉不明不可乱用药,症不明不可轻用药。手法不明即药亦不能速效,故手法为治痧要着
一曰 。痧在肌表未发出者,以灯照之,隐隐肤间,且慢 ,若既发出,状如蚊咬,粒
如麸。疏则累累,密则连片,更有发过一层复发两、三层者。 法看头额及胸前两边,


一曰刮。痧在肤里发不出者,则用刮。若背脊颈骨上下及胸前胁肋两肩臂弯,用铜钱或
碗口蘸香油刮之。若在头额项后两肘臂膝腕,用棉纱线或苎麻绳蘸油戛见红紫血点起方止。
大小腹软肉内痧,用食盐以手擦之,痧既刮出,痛楚亦轻矣。
一曰刺。古言东南卑湿利用砭,以针刺放毒血,即砭道也。痧重者经铁器难解,放痧当
用瓷锋作针,为妥善得法。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放痧有十处
属性:头顶心百会穴(只挑破略见微血,以泄毒瓦斯,不用针入)、印堂(头痛甚者用之,针锋

大头
(乳头
两手 下
或谓针
中名委中
上下前后,
直刺委中,
恐令筋吊
痧筋现者毒入血分,宜放。乍隐乍现者毒入气分,及现而放。微见者乃毒阻气分,治宜
通其肠胃,痧筋自现。至伏而不现者,必从脉症辨之,血则散,食则消,痰积则驱,结既解
而筋复现,然后刺放可也?
痧筋或现数处或一处,必刺去恶血,令痧毒尽泄。或误饮热汤,痧筋反隐而不现,略现
亦刮放不出,急饮冷水解之,后可刮放,痧为食积所阻,刮放不出者,当先消食积而再刮放
。热极血凝,瘀阻胸腹,刮放不尽者,当先散瘀血而再刮放。痧发兼遇恼怒,伤肝作胀,刮
放难尽者,又当先用破气药再刮放,如此,痧毒皆可渐消矣。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用药大法第十一
属性:凡治病用药,若得其宜,未有不效者。痧之为病,乃感受四时不正之气,故当以驱邪为
主,养正非所先也。宜疏散不宜大表,宜下降不宜升提,宜凉解不宜辛热,宜清理不宜滞涩
,宜消导不宜补益,宜开通不宜收敛,宜行气不宜补气,宜活血不宜补血,佐之以解毒,兼
之以清火,化气以消其胀,行血以逐其邪,此用药之大法也。又须因病制宜。用荆芥、防风
之类者,从表而散也。用陈皮、青皮之类者,从中而消也。用枳实、大黄之类者,从大便而
下也。用木通、泽泻之类者,从小便而下也。山楂、莱菔,所以治其食之阻,槟榔、莪术,
所以驱其积之滞,香附、砂仁,所以开其气之闭,红花、银花,所以活其血之凝,此因病用
药之大法也。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药忌
属性:用药一差,凶危立见。先知其忌,则思过半矣。参、 、白术、山药,恐补毒瓦斯,痧所
大禁。熟地、白芍,补血敛血,痧所大忌。甘草,用之恐成痧块,难治。一应甘甜之味俱不
宜。茯苓、猪苓,恐其渗湿,转实痧气,俱在禁例。半夏、白芷,苍术,性燥忌用。升麻、
禁用,恐提痧气,上升难遏。麻黄,发表太过,禁用。肉桂、附子、吴茱萸,禁用,恐助毒
,立时有变。干姜能助热毒,当忌(过服冷水宜少用,以善散寒气)。五味子、木瓜,酸敛
忌用。竹沥,性寒忌用,用须姜汁,方走经络,不如弗用为佳。杜仲、补骨脂、枸杞子,即
腰疼不可用。茯神、柏子仁、酸枣仁,即虚烦不寐,亦不可用。苁蓉、巴戟,尤所大忌。
评∶半夏、藿香止吐。凡治吐症用半夏、藿香,独痧症作吐,半夏性燥,须防益助火邪
,必不可用。藿香惟取其正气以治秽触,倘肠胃有食积、血瘀,阻滞痧毒,骤用此以止吐,
反有闭门逐盗之忧。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药宜
属性:陈皮、青皮,陈行痧气,青伐肝气,痧气壅阻郁结不行者,非此不利。枳壳、枳实,破
痧气,驱毒瓦斯,除胀气,下食气,积滞壅塞者,非此不开。枳壳性缓,枳实性速,各有所宜
。荆芥,透肌解表,散痧毒。痧筋隐隐不发者,非此不现。防风,透肌发表,为臣使之功,
寒热往来,痧毒壅滞郁遏不发者,非此不清。柴胡,和解表里,专治少阳胆经寒热往来。前
胡,疏风消痰治嗽,表热者宜用。干葛,散阳明胃经之邪,兼能解渴。紫朴,宽中治呕,消
痰下气。薄荷,辛凉利窍,消肿解毒,消气清喉。紫苏,疏风顺气,身热当用。独活,发散
治热,其性至颈而还,力不能过发,且可活血解痧毒是最要之味。细辛,透窍散痧之妙药,
勿以其味辛而疑之。
(汾)按∶细辛极散真气,过服即能杀人。壮实而痧重者多止钱许,老稚单弱者酌减少

桔梗,入肺经,其性上而复下,故能引枳壳破胸中至高之气。香附,行血中之气,恐香
燥须便制,行血酒炒,敛血醋炒。延胡索,活血行气,理血气凝滞作痛;五灵脂,善消宿血
,血块凝滞不散,非此不破。郁金,能入心经散郁消瘀,痧毒攻心者,非此不能奏功(时以
价高用姜黄代之,终不妙)。木香,行滞气,燥湿气,驱寒气,开郁气,痧后腹痛不解,此
要药也。砂仁,顺气开郁,散痧消食,始终可用。乌药,善行周身之气,凡痧所阻滞者,
得此无处不到。秦艽,活血驱风,消痧毒筋骨疼痛,壮实不清者,非此不解。连翘,消痧毒
,解诸经火邪,清热而不滞,治痧要药。栀子,凉心去火,发斑并痧根红者可用。贝母,川
贝专治热痰,土贝兼破瘀血。白芥子,胁下之痰,非此不达。天冬、麦冬,润肺消痰,一治
其本,一治其标(去心)。杏仁,泻肺润肠胃,利气消痰涎(去皮尖)。桑皮、兜铃,治嗽泻

(汾)按∶兜铃清热降气,但肺虚挟寒者大忌。曾闻之世医者云∶凡治嗽禁用诃子、兜


赤芍,血热发斑者可用。陈香圆,破结气可用。丹参,亦活血之剂;山楂、卜子、麦芽
、神曲,痧为食壅,善消而不暴。红花、茜草、银花,活血解痧毒。桃仁,破瘀活血,瘀为
血阻,非此不流。痧为血滞,非此不顺。苏木,取恶血新瘀者莫及。荆三棱、蓬莪术,食积
心痛、痧毒阻滞痞闷者宜用。牛膝,活血,引痧气下行。香薷,通上彻下,利水气,治暑伤
之要药(说详金三方)。牛蒡子,解痧毒,清喉,痧中要药。刘寄奴,散瘀血,解痧毒,下








山甲
痢下血
清热
天仙子
评∶荆芥细辛防风∶痧症寒热,不由外感,其毒从鼻吸而入,搏击肌表。荆芥、细辛,
善能透窍,使由窍入者亦由窍泄。防风臣使为佐,不比麻黄、羌活,专计发表,反有升发火
毒之虑也。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宜忌相半
属性:羌活,痧忌发表太过,若头痛或因寒起,更兼痧症,欲引太阳经,用半分至二分。川芎
,上行头目,头角骨痛者必需。下通血海,肝脏不荣者当用。用一分至三分止,多则恐提痧
气。藿香,痧症作吐,取其正气以治秽触,然必痧毒无阻,乃可俟冷冻饮料之。沉香、檀香、丁
香,痧始发忌用,若痧后心腹疼痛不休,胸胁胀闷,寒凝气滞,得此可舒,用一分至三分。
生地,凉血,血热者可用,血瘀者非宜。当归,头身尾各有所宜,用须斟酌(归尾不妨)。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补原本未列药(注取本草)
属性:姜黄∶理血中之气,破血下气,性烈于郁金,血虚者勿用(片子者入手臂,金七,石一
,丝二、三,土二、三、六,革八)。
槟榔∶破滞散邪,消食行痰,坠诸气至于下极,气虚下陷者勿用(金七、八,石六,丝
三,竹七,匏五,土一)。
白蒺藜∶散肝风,泻肺气,破血消症,通乳坠胎(去刺、酒蒸用。石四,丝三、四、六
,竹五,匏四、六,革一)。
降香∶辟邪恶,疗创伤,止血定痛,消肿生肌(金七,石二、四、五,丝四,竹五)。
丹皮∶泻阴胞中火,治无汗骨蒸(地骨治有汗骨蒸,金六,竹二,土四,革二)。
蒲黄∶性滑,行血消瘀,通经脉,利小便,无瘀勿服(炒黑性涩,止一切血。丝六、七
,土三、四)。
白豆蔻∶利三焦,暖脾胃,散滞气,消酒积。若火升作呕,因热腹痛,气虚诸症,咸宜
禁之(金八,石一,丝一)。
旋复花∶软坚下气、行痰水、通血脉,肺与大肠药,虚者勿多服,冷利大肠宜戒(绢包
扎煎,金一,土六)。
栝蒌∶降痰治嗽,荡热涤垢,清咽利肠,胃虚脾泻者忌(金一加石七歌,竹八)。
大腹皮∶下气行水,治痞胀,稍涉虚者勿用(酒洗,再黑大豆汁洗,晒,灰火煨。金一
加竹四)。
威灵仙∶善走十二经络,治诸风痰积、浮肿闭结,大走真气,耗血(忌茶面。金一)。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饮食第十二
属性:痧气壅满胸膈,甚者十日五日不饮食亦无妨,惟俟痧气尽,然后与之。初退觉饿,设骤
进饮食,立能变重,必忍耐一二日,乃可万全。痧后多戒荤腥数日,庶无屡发之患。痛后亦
有不喜食者,有食而作胀复疼者,又有或疑伤寒而饿坏者,其间饮食最要斟酌。宜忌不可不
审也。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食忌
属性:生姜(痧所大忌,勿作药引)、圆眼、大枣(俱习作引)、辣酱、花胡椒、烟、茶、火酒、
醋、面、索粉、面筋、糯米团粽、猪羊肉、鸡、鱼、蒜、葱、芥菜、瓜、茄、水红菱、糖食、
桃、梅、李、杏。
发痧若饮粥汤、热汤、热酒,轻者必重,重者必危;吃米食诸物,恐结成痧块,日久变
出他疾,难于救疗。忌用热汤洗澡,愈洗愈将毒瓦斯赶入腹内。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食宜
属性:黑砂糖,活瘀血,解痧毒,凡瘀血作痛者,得此则安。食盐,解痧毒,定痛,用之吐去
新食。芋艿,治痧热解毒,有痧患者生食之甘美。灯芯汤,口渴者饮之,作药引可用。芦粟
汤、山楂汤、萝卜子汤、芦柴根汤、荸荠、百合、藕、西瓜。
待痛止后,知饥方可吃饭汤、清水米粥、米糊汤、亦宜少用,且须冷吃,不然则复发(
陈大麦煮粥为妙)。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救急小方第十三
属性:芋艿带毛生嚼不麻方,斑痧已验。生黄豆细嚼不豆腥。上二方可试痧,亦解毒。
烧盐汤待冷灌下探吐,或盐放铲头烧红碎水中饮。明矾末,阴阳水调服二钱,多至三钱
,服之取吐,不吐再服。上二方,乃吐新食阻隔痧毒之法,必多饮吐,善救急。
阴阳汤∶凉水滚汤各半对冲。阴阳水,井水、河水各半,中隔者可饮。泥浆水服,路上
受暑起胀,用仰天皮水搅清饮之。白砂糖搅梅水服。细辛末同砂仁汤冷服。此法治气阻受寒
痧。晚蚕砂为末,白滚汤冷服。头发数十根烧灰,白矾二钱研末,用凉水调服取吐。
陈佛手柑煎汤凉服。陈香橼煎汤凉服。羊粪一把,滚汤泡,以碗对合,一时滤去渣,待
冷极饮之。童便连饮碗许。萝卜缨子煎汤服。芦柴根煎汤微温服。芦粟子或粟根煎汤待冷服
。绿豆煎汤温服,做绿豆粉泔水亦可。生豆腐浆吃碗许。麻油一盏灌下。菜油二两、麝香一
钱,昏迷欲死者调下立苏。丝瓜叶捣汁饮(又可止霍乱)。伏龙肝(即灶心土)泡水饮(止
呕吐)
眼角愈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痧分症治第十四
属性:痧不尽系六气七情,或因饥饱劳逸,或为秽触疫染,皆可成痧。痧无定脉,凡脉与症不
应者,即为痧脉。亦无定症,不论风、食、劳、痰,而以本症治之不效者,皆痧症也。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风痧
属性:头疼腿酸,身热自汗,咳嗽腹痛,此时气所感,不可同伤风治法纯用疏风,当刮痧为先
用金一方。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暑痧
属性:头眩恶心,自汗如雨,脉洪拍拍,上吐下泻,腹痛或紧或慢,金二方主之。暑胀不已者
、金三方。如竹叶石膏汤、六一散,俱可选用。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阴痧
属性:腹痛而手足冷,宜粹。或因秽触,用金四方。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阳痧
属性:腹痛而手足暖,出血即安。或因郁气不通,用金五方。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阴阳痧
属性:此症猝然从腰腿起至心腹痛,上身热、下体冷者易治,上身冷、下体热者难治。急令强
健人将热手尽力向下顺捋,并熨足心,急用油、钱刮两腿弯穴,刮出现点,再用瓷针刺出涎
水,再针十足趾尖出血。如无血,必须再拍、再捋、再刮、再针,以见血为度。即用滑石末
一钱,麻油一两服之。服后吐出涎痰宿食,自然大小便俱通,下体渐热矣。如心腹痛仍不减
,方用灶心土、槟榔、藿香、木通、枳壳、芦粟、砂仁等分,灯芯三十寸,以阴阳水煎服即
愈。已经效验。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红痧
属性:肤隐红点如瘼疹,痧在肌表,外用 刮,内服金五方。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斑痧
属性:头眩眼花,恶心呕吐,身有紫斑,痧在血肉。急用刮放,迟则入里生变,当用金五方。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乌痧
属性:满身胀痛,面色尘黑,身有黑斑,毒在脏腑。气滞血凝,以致疼痛难忍,用金七丸(外
用老姜汁点眼角,男左女右,汗出即愈)。

南方的风铃 发表于 2008-9-3 13:02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吐痧
属性:汤水入口即吐,研伏龙肝泡水澄饮即定,药亦以此水煎,用金四方。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泻痧
属性:水泻不计遍数,不可下,又不可止涩,惟分理阴阳,用五苓散去桂;白术换苍术,加车
前、木通之类。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紧痧
属性:急痛,霎时晕倒,半刻即死,急为放痧 刮,服涤痧丸,亦得救活。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慢痧
属性:痧之慢者,或十日半月而死,甚至三四月而死,必须速治,迟则痧毒蔓延滞结,在内者
先坏脏腑,在中者先损经络,在表者先溃肌肉,一若失治,便成死症。
初犯痧症,邪气胜,元气衰,或旬日辄发,久则日近一月,盖由胃气本弱,故尔数犯,
待痧退后,当用木八方,充其胃气,则痧自断矣。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晕痧
属性:一时晕昏跌倒,乃痧毒所攻,毒血一冲,必坏脏腑。盖毒血与食积痰气,结聚心腹胸膈
之间,而经络不转,气血不通,虽欲刮放,而痧不出;治法∶视其食积、痰血、气阻及暑热
、伏热、秽触之类,急用药消散,俟胸膈一松,昏迷自醒,然后验筋刺之,用金八、石一丸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绞肠痧
属性:心腹绞肠大痛,如板硬、如绳转、如筋吊、如锥、如割。轻者亦微微绞痛,胀闷非常,
放痧可愈。若不愈,必审脉症,辨暑、秽、食积、血痰所阻施治,须连进数剂,俟少安,方
可渐为调理(石二至八)。
一妇绞痛危急,刮放不愈,右手脉伏,放痧三十针,用石二末,金八丸,清茶饮之,并
用石三方服下,熟睡愈。
一妇口吐痰涎,腹中绞痛,刮之少安,用药不效。次日复昏沉大痛、先刺指头出血,用
石四末冲砂仁汤下,并用金一方加丹参、山豆根、茜、银、楂、卜,服下而安。
一人盘肠绞痛脉伏,刮痧,用石五、石六方稍愈。黄昏复绞痛叫喊,又有石七、石八方
而痊。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抽筋痧
属性:两足抽筋疼甚,忽至一身青筋胀起如箸粗,将处处大放毒血,用丝一丸。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暗痧
属性:心中闷闷不已,欲食不食,行坐如常,即饮温热,不见凶处,并无心腹腰背疼痛,但憔
悴日甚。若不知治,亦成大害。此痧之慢而轻者。放之即愈。更有头痛发热,心中作胀,类
于伤寒,有寒热往来,似疟非疟,闷闷不已。有咳嗽烦闷,似乎伤风。有头面肿胀,两目如
火。有四肢红肿,身体重滞不能转侧。此痧之慢而重者,误吃热物,遂沉重昏迷,或喘急狂
乱。此等当审脉辨症。在表者刮,在中者放,在里者或丸散、或煎剂,须连进数服,俟少安
渐为调理(丝二、三、四)。
一孀妇,四月间忽昏迷沉重,颜色变黑,左脉洪大,右脉沉微,此暗痧也!腿弯青筋三
条,刺紫黑血如注,不醒,次日用石二方稍苏,至五日复刺痧,用丝二方乃能大醒,再调理
愈。
一老人,六月发热沉重,昏迷不省,舌上黑苔芒刺,狂骂不绝,六脉俱伏,刺血不流。
用石二方、丝三方稍冷冻饮料之,又用金三方,次日少苏,但身重如石,苔刺不退,用金六方而
痊。
一少妇重娠,夜闻火下楼坠仆闷绝,竟不作声,安胎、治惊药俱不效,经两日而死胎下
。延予诊之,无脉,细按如蛛丝,但四体温软如睡,急放手足血,便作呻吟,投涤痧散一服
,遂苏,更用丝三并四方而痊。
一十一岁婢,六日不食,头面微肿,索消食方,予曰∶脉微,面肿,其殆痧乎。刺腿弯
二针,用石二方,一服愈。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闷痧
属性:痧毒冲心,发晕闷地,似中暑中风,实时而毙。此痧之急者,如略有苏醒,扶起放痧,
不愈,审脉服药施疗。若不醒,扶不能起,必辨症的确,用药数剂灌醒,扶起放痧,再为调
治。
一五旬外女人,目闭牙紧,冷至肩膀,但胸腹微暖,六脉毫无,间忽睁目苦叫数声,灌
药亦稍受,如此三日,医用乌药顺气散、牛黄丸罔效。予为刺十指,血紫黑相间,投涤痧丸
,一脉呻吟,再服脉起,或云是 症,用他药,脉伏,病如初,又来索丸,与之,人渐醒,
脉复起,投石二方、石一方而愈。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落弓痧
属性:倏忽昏迷不醒,或痰喘眼吊,形如小儿落弓症。此暗痧难识,必审脉辨症,再看身体凉
热,唇舌润燥何如。然后治之(丝五、六、七)。
一人发热口渴,昏迷不醒,两目上翻,六脉微细而伏,用石二方、砂仁汤冷下而苏,扶
起放痧,用石七方,痧尚未尽,又用丝五方加银花、丹参、山楂而痊。
一人时常身热微渴,煎滚茶饮之,倏然沉重昏迷,左尺沉细,动止不匀,右寸浮而芤。
此肾虚而痧犯之,肾水之痧,逆行于肺,故痰气壅盛而发晕也。用丝六方加牛膝、贝母和童
便饮,更用丝七方而醒,然后扶起放痧。愈。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噤口痧
属性:默默不语,语亦无声,此乃痧气壅盛,热痰上升,阻逆气管,咽喉闭塞而热。宜先放痧
,审肺、肾、脾三经脉,次推详余经。(丝八)
一女,日为后母所詈,痧胀烦闷昏沉,左关有力,右脉沉伏,语无声,乃伤气痧也。煎
陈香圆一个,微冷冻饮料,稍有声,次日左关弦长而动,盖因怒伤肝,痧气犹阻肝经之故。刺腿
弯三针,血如注,又刺顶心、肾、指十余针,乃用丝二方与丝八方加延胡、香附,微温服,
乃痊。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扑蛾痧
属性:痰涎壅盛,喘急如锯,痛若喉蛾,但喉蛾喉内肿胀,痧只痛而无肿胀。形若急喉风,但
喉痛而不移,痧则痛无一定,且痧有痧筋可辨也(竹一、二、三)。
一人,痰气壅盛,脉多怪异,吹吊痰药,益凶暴痛极。此三焦命门痧也。刺臂指、腿弯
青筋,紫黑血甚多,不愈。用石五、丝五方,外吹竹一方,又用竹二方,三服而愈。
一人喉痛极,痰涎壅盛,余视之,痧也。不信,延喉科治之,且饮热汤,至夕殂。此症
用竹三方必效。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角弓痧
属性:心胸胀极,痧毒内攻,故头顶向后,形如角弓反张,是脏腑已坏,死症也。急用白酒将
毛青布蘸抹手足拘急处,再喷其遍体,少顷松动,然后用药,或可回生。药用石二、丝二之
类。附歌∶
手足拘缩角弓张,脏腑攻冲毒势强。
火酒遍喷兼蘸抹,死中求治石丝方。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瘟痧
属性:寒气郁伏肌肉间,至春而发,暑热凝滞血肉中,至秋而发,皆名瘟痧。秋瘟尤易传染。
其症寒热似疟,腹或痛或不痛,或喘急饱闷,头面肿胀,或变下痢脓血,轻者缠绵,重者危
急,宜放痧、消食积为主。俟痧毒已泄,然后和解清里,除其寒热,健脾养血,补其中虚(
竹四)。
一人于九月恶寒发热,痰嗽烦闷,口渴,舌苔,刺血不流,卧床沉重。此误饮热也。用
阴阳水加明矾一钱饮之,又用消食去积药加熟军二钱,微冷冻饮料少愈,次日复刺臂指痧筋去血
,用活血解毒药渐愈。
其妻同时寒热烦闷,头面肿胀,脉伏,放痧不愈,饮微冷矾汤,次用透窍消毒下气药加
牛膝三钱,二服愈。
其子亦寒热如疟,心腹绞痛,吐泻不已,六脉沉紧,用石一方并竹四方入大黄一钱,次
日再服,愈。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满痧
属性:初起跌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捧心拱起,鼻扇耳鸣,急为大放毒血,用金七、石一
丸、竹五味(竹五)。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脱阳痧
属性:小腹急痛,肾缩,面黑气滞,出冷汗,名为脱阳,有似发痧。用连须葱白三茎研烂,酒
四碗,煮二碗,作三服。又炒盐熨脐下气海穴,令气热。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羊毛痧
属性:腹胀连背心或腰胯,如芒刺痛,用烧酒坛头泥研筛细,和烧酒作团,辊擦痛处,即有细
白毛粘团上。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羊筋痧
属性:腹胀,浑身板痛。此二症胸前或腰背用小针穿皮挑出筋毛,自愈。只拣疼处看,有毫毛
聚起者便是。药用涤痧丸、普济消毒饮。
一人伛偻不前,自谓鬼箭打,药樵视其疼处,用小针贯红绿丝线,就肤间穿过二三分许
即拽断,亦不见血豁处露绒毛状,挑三四针后,其行如驶。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紫痧
属性:痧不内攻则外溃,为肿为毒之外,又有发为紫 血者,亦异症也(竹六)。
一养媳手足下半身俱肿,大腹亦胀,发出两腿足紫血 ,如圆眼密布,皆云烂麻疯,服
药益甚。及见腿弯痧筋发现,遂放五针,又指头十余针,尽去毒血,诊脉俱和,用竹六方二
服,结痂愈。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疯痧
属性:一人犯大麻疯,眉发脱,面目败,手足挛,遇老人为放痧三次,曰∶此痧疯也。传一方
曰∶日服之,以渐而痊(方附竹六后)。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血沫痧
属性:胀闷废食,两胁疼甚,口出痰血沫如西瓜瓤汁,用薰陆香为君,佐以寄奴、茜草之类,
治之即愈(薰陆即丹阳所产零陵香)。
湘闻京师曾患时症,凡吐唾淡红色,旋病不数日死。有乩仙传方,但知其和猪胆汁作锭
,锭可活三人,适一医用猪胆作引,亦立愈。遂屡用得效,症与此类,附记。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蛔结痧
属性:痧毒攻胃,蛔死入大肠,与宿粪相结,腹中大痛,又有胃中热胀之甚,蛔不能存,因而
上涌,乘吐而出。或蛔结腹痛,不大便,或由大便出,与伤寒吐蛔伏阴在内者不同,治宜清
痧胀为主,加熟大黄(竹七)。
一女痧发痛极,头汗如雨,脉芤而洪实,放刮不出,用竹二方,次日筋现放痧,用石七
方下死蛔三条,结粪亦下,腹痛遂止。
一妇发热心疼,口多痰涎,吐蛔二条,投竹七方,痰遂退。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铜痧
属性:浑身上下、头面眼珠尽如姜黄色者,邪热散乎脾胃,而土之本色现乎外也。盖脾为阴脏
以土主燥,胃为阳腑戊土主湿,一湿一燥,湿热熏蒸(如 面状,故发黄也。竹八)。
一羽士时疫七八日,遍身发黄,目瞪体僵,六脉如无,忽又如沸,二便久闭,奄奄待毙
,以涤痧散撬灌,刺臂指血点滴如墨,委中绝无,勉与竹八方,竟霍然。
(汾)按,《本草从新》云∶黄胆须分阴阳,阳黄宜茵陈,阴黄须温补,若用茵陈多致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铁痧
属性:头面手足十指如锅煤色,不治,以血凝也。或用火酒擦身法,委中刺出紫黑血两茶杯,
竟有立愈者。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痧块
属性:气痞痛、血块痛、食积块痛,皆因刮放未尽,不用药消,以致毒流滞成块。治法∶在气
分用沉香、砂仁之类;血分用桃仁、红花之类;食积用槟、卜之类;相兼者,当并治(匏一
二)。
又有不忌食物,痧毒裹食成块,两胁下痛,其痧块变症甚多,故为难治。且治痧惟在初
发若饮热汤,毒血凝结,即慢痧不致胀急伤人,亦成胁痛,瘀之日久,势必难散。
一妇腹痛,放痧二次,忽左胁有块,屡痛不止,坐卧不安,脉芤沉微。此毒滞不行之故
。用竹五并匏一方与石一方加贝母、白芥子,二服而痊。
一人身热吐痰胁痛、喘呕不已,左脉洪数,右脉似伏,刺过二针,服童便,喘呕稍减,
用金七丸、润下丸,身热吐痰俱已,又用匏二方,三服而痊。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身重痧
属性:痧症始发虽暴未必身重,若饮热毒阻,遍身重痛,不能转侧。放痧后,急宜消瘀解毒,
久则难治,放痧不效者死(匏三、四)。
一人腊月腹微痛,呕酸水,饮姜汤大痛,胀重不能转侧,右脉伏,放痧,用匏三方痧减
,又放痧服匏四方愈。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心烦嗜睡痧
属性:痧冲心胸,故心烦或嗜睡,此等俱慢痧,若误以心烦嗜睡治之,日甚一日。倘饮热物,
必渐凶险,遂成不起之疾。治法∶刺血为主,可不药而痊。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遍身青筋痧
属性:一羸瘦人惯发痧,一月数发,发则面青如靛,满身青筋胀起,如箸,痛自小腹攻上胸胁
,困倦难伏。向作虚损温补,惫益甚。针曲池、委中,黯血如注,少苏,用火酒进涤痧丸,
立效,后连进数服。竟绝根。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遍身肿胀痧
属性:暑热疫毒,攻里则为痰喘为血瘀,昏沉不省。若元气实,内不受邪,即散于肌肉,为肿
为胀。误饮热汤,便成大害。此痧之暗者,宜从脉异处辨之。
一女,手足俱肿,将逮于腹,六脉弦细沉迟,此慢痧变症。缘不肯放血,数日肿胀益甚
,勉强放二十余处,紫黑血出,用石二方,并散痧解毒消瘀顺气药,以痧久绵延,服十余帖
肿胀始消。
一婢,久患疮,腹大如臌,手足俱肿,左脉微数,右歇止。夫疮毒入内肿胀,脉必洪
数有力,今脉症不合,此慢痧为患也,腿弯果有青筋,刺五针,未愈,又刺指头十余针,用
石二方并匏四方,五服,遂如旧。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痧别兼类变第十五
属性:痧有兼症、类症、变症,非望闻问切所能尽,惟看痧筋辨之。夫痧筋所见者,青紫之色
也。痧症所原者,血中之毒也。血中之毒既无可消则百病生,治之自宜刮放,刮放不尽,则
宜用药,先去其痧,后理其病;其或当兼治当预防者,务详审之。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伤寒兼痧
属性:凡伤寒头痛寒热诸症,或受暑、触秽、感疫,忽兼犯痧,惟认脉看筋,必先治痧,痧退
乃治伤寒。若误饮热汤姜引,慢者犹可,紧者立见凶危(匏五)。
一人伤寒十四日,忽昏沉身重,医治不醒。予曰∶痧气冲心故昏迷,痧入血分经络故不
能转侧,先放痧用匏五方,痧退,治伤寒而痊。
一女头痛发热,属太阳症,用羌活冲和汤稍愈,至四日药忽不应,更面赤身热烦闷,六
脉洪大无伦。此伤寒兼犯痧症。刺青筋一针,流流黑血,余细筋隐隐,服匏二方两帖,稍松
。次日痧筋大现,刺九针,服丝七方少安,后骤进饮食,复发热面赤,又刺两足青筋,用匏
二方两帖,稍愈。偶饮温茶,立刻狂言,令饮冷井水二碗,更服数帖,痧气乃清。但病久身
虚发晕,服参汤而苏。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痧类伤寒
属性:伤寒集中有四症类伤寒,未若痧类伤寒之凶暴。夫伤寒头痛寒热,属足太阳膀胱经,是
寒从肌表而入,故宜发散为先。若痧症头痛,是毒瓦斯上攻,不因个感寒气,其寒热虽在肌表
,乃时气由呼吸而入,郁为热毒,搏击肌表,内热则外寒,故亦恶寒。宜先刺颠顶放痧泄毒
,用药透窍解毒顺气为主,若误用羌活、麻黄发表太甚,反助痧焰,势必攻冲肿胀,立时见
凶,要知痧症宜清凉,而痧毒可内解。伤寒宜辛散,则寒气可外舒,断不可以互混(匏六、
七)。
一人寒热昏沉,面色红黑,指头青黑,脉洪数,皆曰新昏,症必属阴。予曰∶非也。脉
洪数,痧毒搏击也;指青黑,毒血流注也;面红黑,痧毒升发头面三阳也。视痧筋放之,微
见紫黑血,用石二方、晚蚕砂汤服。渐醒,复刺血如注,但发热身重,肩背痛,用大剂匏六
方,渐能转运,犹身热大便不通,用卜、实、军、朴、麦芽、桃仁温服,便通热减,痊。
一妇,头痛寒热,烦闷喘渴,头汗如雨,面黑指青,气口脉虚歇止,左三部洪数无伦,
若非痧而有是脉,恐不能生。刺顶心一针,臂、腿数针,不愈。彼因饭后起病,用矾汤吐之
,烦闷喘汗俱除。余症未愈,用匏七方二帖,大便通而安,后十余日腹中大痛,口吐涎沫,
又因秽触而然,刮痧,用金四方而愈。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伤风咳嗽痧
属性:痧感时气咳嗽,肺经受伤,不可同伤风治,法当刮痧为先,清喉顺气,凉肺散痧为主(
匏八)。
一人伤风咳嗽,日晡微寒发热,脉芤虚而无力,乃肺经痧也,刮放稍可,不服药,至十
余日嗽不止,用匏八方加前胡、山豆根愈。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咳嗽呕秽痧
属性:痧凌肺经,气逆发呛,痰涎呕哕,或面目浮肿,或心胸烦闷,此热毒入气分,痧筋往往
不现,当刮之。间有入血分者,必待痧筋方刺之,急宜理其痧毒,若从伤风治则误。
一人呛不绝声,面目肿,呕痰不已,更吐鲜血,脉弦紧且数。此痧气搏激于筋脉间,令
多刮之,用石二方加童便,微冷服,又用丝四方而痊。
一女子发热咳嗽,呕吐痰涎,胸中胀闷,面目浮肿,服风嗽药,心益胀闷,延及一月,
知为痧之变症,刮讫,用金一方加贝母、薄荷、童便饮之即愈。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霍乱痧
属性:痛而不吐泻者,名干霍乱。毒入血分宜放痧,新食宜吐,久食宜消,食消下结宜攻。痛
而吐泻者,毒入气分宜刮痧,有痧筋则放,宜调其阴阳之气。须知肠胃食积,宜驱不宜止,
止则益痛。若吐泻而后痛者,此因泻粪秽触,宜用藿香正气,须防食积血滞。或消或攻或活
血,彼山药、茯苓及燥湿之剂,温暖之药,皆不可乱投。干霍乱盘肠大痛,先放痧,用石二
方与润下丸妙。
一人晚觉腹痛,吐泻数十次,痛益甚,宿食虽吐泻尽,乃毒入血分,血瘀作痛也。用丝
六、丝七方少平,次日再服,愈。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痧痢
属性:夏伤于暑,秋必疟痢。痢初必先泄泻,肠胃空虚,则易感秽气,即成痧痛。或炎热疫疠
,因积而发,亦致痧痛。夫痢不兼痧,积去便轻,若一兼犯,必绞痛异常,止治痢无效,或
变如猪肝色,如屋漏水、或惟血水,或变噤口不食,呕哕凶危,或休息久痢,绵延岁月,惟
先治痧兼治积,则痧消而积易去,积去而痧可清矣。
一人发热痢血水,日百余次,肛门窘迫,腹痛异常,呕哕不食,六脉迟数不常,或时歇
止,此痧痢也。刮放后,痛减半,用石一方、砂仁汤下,煎用竹六方,去赤白滞甚多,诸症
悉愈。
一人发热胀闷沉重,痢下紫血,医但治痢,甚危笃。见六脉洪大不匀,令刮痧,用匏三
方入童便饮,次以苏木、红花、五灵脂、茜草、乌药、香附、当归导瘀乃安。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痧类疟疾
属性:痧有寒热往来,类乎疟疾,或昏沉、或狂乱、或痰喘、或烦闷叫喊,或呕哕吐痰,睡卧
不安,或大小便结,舌黑生芒,如此重极,脉必有变,不与疟同,宜细辨。
一人日晡寒热,昏沉胀闷,大便不通,舌焦苔浓,左脉浮大而虚,右沉细而涩,不似疟
脉,视乳下有青筋,刺出毒血,用散痧消毒活血药,诸症退。又用润下丸二钱,大便通,惟
寒热未退,用小柴胡汤而痊。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疟疾兼痧
属性:疟忽兼犯乎痧,疟必因痧而变,苟慢以为疟而忽视之,必至伤人,是非先治其痧,即轻
痧亦必有遗患(土一)。
一少男患疟凶暴,验筋放痧,稍松,用石二、金八方两服,扶而起,次日伤食患益甚,
更放痧,用散痧消食顺气解毒药,三服稍安。后又伤食发热,用楂、卜、青、陈、紫朴、白
芥四服,大便不通加大黄、枳实,便通热减,但病久虚晕心跳,用枣仁、茯神、参、 、熟
地之类,调补一月,痊。
一妇疟八日,忽壮热不已,昏沉不醒,左脉不匀,右虚涩,非疟脉也。刺臂青筋,流紫
黑血,不愈。服金五方加藿、朴、槟、卜并土一方,稍醒,次日又刺指头,服金五方加军、
枳,热退后用丝二方运动其气,痊。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头痛痧
属性:毒中脏腑之气,闭塞不通,上攻三阳颠顶,故痛入脑髓,发晕沉重,不省人事,名真头
痛,旦夕死。急刺颠顶泄毒、药惟破毒清脏为主。毒中脏腑之血,壅瘀不流,上冲三阳头面
肌肉,故肌肉肿胀,目闭耳塞,心胸烦闷,急刺颠顶及其余青筋。药宜清血分,破壅阻为要
(土二、三)。
一人头痛发晕沉重,脉伏,刺颠顶及痧筋,少苏,脉沉实而上鱼际,用土二方。
一妇头面红肿,发热头痛迷闷,脉芤而疾,刺左腿弯三针,血如注,冷服红花膏半杯,
用土三方。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心痛痧
属性:属气则时疼时止,痰涎迷闷,刺手臂,服顺气药为主。属血则大痛不已,昏沉不醒,刺
腿弯,服活血药为主,迟则难救。
一人心中暴痛,痰涎迷闷,两寸沉伏,关尺洪紧,刺痧筋二十针,用石三方,四帖而安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腰痛痧
属性:痧毒入肾,腰痛不能俯仰,若误饮热,必烦躁、昏迷、搦搐、舌短、耳聋,垂毙而已。
一妇腰中大痛板硬,误饮热酒,发热烦躁,昏沉痰涌,左尺虚微,右尺洪实,脉兼歇止
,刺血不流,用石四方,腿弯筋现,刺二针血流,再服二帖,痛减。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小腹痛痧
属性:毒入大、小肠,则小腹大痛不止,形如板硬,绞绞不已,治须分左右二股屈伸为验(土
四)。
夏月不头痛发热,但小腹疼,或心腹俱痛胀痞不能屈伸,此皆暑火流注脏腑,故先小腹
痛,遍及心腹,宜六和汤清解之,或四苓加香薷、木瓜、紫苏和散之,或正气散加黑栀、或
炒盐和阴阳水探吐痰涎可耳。
一少年小腹大痛,每每左卧左足不能屈伸,太阳小肠经痧也。服土四方三帖筋始现,刺
左腿弯二针,用丝七方冷服、愈。
一人小腹大痛,每每右卧右足不能屈伸,阳明大肠经痧也。刺腿弯青筋四针血流不愈,
用竹八方冷服,半夜痧退而安。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 篇名>头眩偏痛痧
属性:痧气慢者,常觉头眩内热,或半边头痛,心烦不安,宜刮痧,不愈,用清热下气之剂。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流火流痰痧
属性:痧毒传变,忽足忽手,忽发肌肤,忽为痰喘,隐现无定,来去不常,而痧脉又不现,最
难识认。有热似流火,肿似流痰,而不比流火流痰之轻缓。或痛极难忍,或痒痛不已,此等
验于痧筋发现,刺之无疑,然后凭脉所犯风寒暑湿及食积痰血气阻分治之,斯能有效。
一妇日间左小腿红肿大痛,暮即腹痛而足痛止,次日右小腿红肿大痛,腹痛又止。六脉
如常,难据为痧。腿弯有青筋三条,刺血甚多,反加痰喘,此放痧未尽之故,用竹二方加土
贝母二钱,两服稍愈。次日左腿弯又刺痧筋一条,颠顶一针,服前汤加牛膝三钱,痧即退,
更服丝七方,俱痊。
一人晚间右腿红肿痛方已,喉旁肿痛,不觉为痧,只见时症犯此者多。细看两臂痧筋,
刺血,用石八方倍楂、卜加大黄一钱,食消便下而安。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痰喘气急痧
属性:先有痰喘气急,痧胀因之,先治痧,后治痰气,无令痧为本病之助。先有痧胀,痰喘气
急因之,但治痧而痰气自愈。若痧有寒热不清痰喘气急者兼和解。痧有但热无寒喘急者,兼
消食顺气。有大便不通,小便不利喘急者,又有痢下脓血喘急者,俱宜攻里。有瘀血凝滞、
小便利、大便黑喘急者,
当虑痧毒攻坏脏腑,不痛可治,痛而不已难治,服药不应者死(土五)。
一人发热头痛,胀闷昏迷、痰喘气急,六脉无根。若痧胀则有救,因放痧、用石五方、
丝四方、稍冷服。又用土五方一服,昏迷即醒,胀喘俱平,更用金一方加青、翘、楂、卜、
熟军,发热头疼俱已,脉复旧。
一妇痰喘气急,胀闷不已,刺乳下二针,出紫黑血,稍可,用竹四方三服愈。
一人痰喘气急,发热身重,腹中绞痛,刮放不愈,用金四方并石六方加大黄服之愈。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半身不遂痧
属性:慢痧迟缓,中于血分,未至攻心,留滞经络,或在左在右,半身疼痛或麻痹,遂成半身
不遂,见痧筋急刺破,用药散毒活血消瘀(土六)。
一人朝凉夜热,气急半年,服药不应,加右半身疼不能俯仰,痰嗽食减,成劳弱病。然
脉症不符,阅痧筋刺二十余针,用土六方二服后,疼痛吐痰俱除,后朝用六味丸,夕用补中
益气,寒热愈。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臌胀兼痧
属性:先有臌胀,忽痧乘之,臌胀益甚,痧宜早治。
一人脐突筋青,心坎将平,知为血臌,其指头黑色,兼痧无疑。刺二十余针,腿臂血出
,略松。服丝三方、脐下青筋渐退,后用臌症药导去恶水,日服治臌香橼丸,二月余臌症尽
平。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痧变臌胀
属性:慢痧迁延时日,留滞肌肤肠胃中,若不早治,即成真臌。
一人急气作胀饱闷,脐下青筋突起,心坎将平,此慢痧成臌也,刺二十余针,出毒血,
脐筋即淡,腹内觉松,用石二方,胀渐消。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老病兼痧
属性:先有痰火嗽疾,忽喘急如锯,或头汗如油,烦闷莫状。虽是痰火危笃,然有兼感时气秽
触骤然势盛者,必宜察脉按症,先清痧、次治痰,渐补气血可耳。
一妪素抱痰火老弱病,忽痰壅喘急如锯,六脉不匀如雀啄,此兼痧症,尚有挽回,刺出
恶血,用散痧消食豁痰顺气药,并进土五方渐安,后大补气血而痊。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弱症兼痧
属性:先有劳弱症,或时吐血或微干嗽,颧唇鲜红,或骨蒸发热不已,一染时气秽触,必兼痧
症,或痰喘、或喉鲠、或胀闷烦热,较平时不足之症益觉沉重,宜治痧为主,令痧退尽方治
本症。
一劳弱吐红症,脉洪实有力,医谓此脉是症之所忌,予见势暴凝焉,视腿弯筋青色,先
放痧,脉和症平,又用散痧消食去积药,饮食渐进,后用六味丸及十全汤,劳弱亦愈,盖向
病俱从痧气而泄,所以用补得效也。
一妇吐血干嗽,昼凉夜热已久,因怒午后忽发热胀闷、痰喘昏迷,左关微缓,余脉应指
不匀。夫怒气左关必有力,劳弱脉亦宜弦数,内有瘀血,寸关亦当见芤,脉不对症,兼痧明
矣,刺痧筋、倍用石二方清茶饮之,神清喘已,但劳弱未愈耳。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内伤兼痧
属性:先辨痧症治其标,后审内伤治其本(土七)。
一老妇争产相殴,发热嗽痰,胸中胀闷,诊知内伤兼痧,刺痧筋二十余针,服石二方,
稍松,用土七方治其内伤,服后下黑粪,瘀消症平,后用木六方,并前虚症亦除。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痧变痨瘵
属性:痧恶饮热,有反喜热汤者,症益莫识慢痧所以渐成痨瘵也。毒入气分伤肺,喘嗽吐痰,
发热



一人痧胀不服药,惟放痧三次,胃脘间成一块,咳嗽吐痰,发热不食,日渐 瘦,右关
芤而紧,余俱数。此内有瘀血,必吐出方解,用桃仁、苏木、泽兰、白蒺、香附、乌药酒煎
服。吐出紫黑血碗许,更用活血引下之剂,加童便,酒服愈。

南方的风铃 发表于 2008-9-3 13:04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痧变吐血鼻衄便红
属性:痧毒冲心则昏迷,痧毒冲肺则气喘痰壅,甚则鼻衄,痧毒入肝则胸胁疼痛,不能转侧,
甚而血涌吐出。痧毒流于大肠则大便血,流于膀胱则小便血,治宜先清痧毒,顺其所出之路
,则气自顺而血自宁(土八,革一)。
一人放痧,不服药,变筋骨疼痛,十日后吐血甚多,疼痛不愈,诊其脉芤,此痧退尚存
瘀血,用匏四方。
一幼儿痧痛,大便红,令放痧,用土八方。
一女痧痛溺血甚多,放痧不愈,用革一方加银花、连翘、牛膝、益母而痊。
一人痧胀鼻衄,是痧气由衄而泄,用金六方。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痧变发斑
属性:痧粒不过红点而已,至有浑身成片斑烂,发热头晕者,金五方主之。
犯痧小便不通
毒结膀胱,溺水不利,小腹胀痛难忍,用土四方。
一八岁小儿发热,眼窜不语,或以惊风治,以伤寒治,一无效。予用涤痧散、灯心汤调
,灌下便作呻吟,已经十日大小便闭,小腹胀急,手不可按,用润下丸五分,小便去数升,
再用一钱,大去宿粪,遂愈。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眼目怪症痧
属性:毒火上冲,幸心君不受邪,而逆犯厥阴肝母,故两目红肿如桃,甚则眼珠突出。然他症
患目惟在于目,痧必心中烦闷而目疾因之,苟不早治,则痧毒已参阳位,其火势炎极,轻则
坏目,重则殒命。宜先刺颠顶以泄毒瓦斯,用清火活血顺气之剂,加牛膝、石斛以引火归原。
服,眼珠始收。若两目通红,甚至起障翳,此痧之余毒在肝,用革三寸加灯心、白芙蓉叶,
水煎温服。
一妇头痛身热,眼珠突出半寸,痛不可忍,眼科疗之更甚。予为刺顶门一针,太阳、睛
明、合谷三穴各二针,痛减半,竟投痧症药,珠收痛止,惜治已迟。竟失明矣。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痧后牙疳
属性:用革四方,神效。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痧后胸膈痛
属性:痧已退尽,留瘀胸膈作痛,用失笑散。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妇人倒经痧
属性:遇痧经阻,或鼻红,或吐红,腹肿胀,不能转侧者是也,腹不痛亦为暗痧。若攻坏脏腑
不治,急放痧,再用药(革五)。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附∶胎产痧论
属性:孕妇痧易伤胎,产后痧防恶阻,救疗俱为尤急。若暗痧陡发,则胎前痧脉溷于有孕,产
后痧脉杂于恶阻,又无心腹痛据,须究症候、察声色,看有痧筋,急宜刺破,肌肤痧壅,
割兼施,攻坏脏腑,莫能挽矣。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胎前痧痛
属性:胎前痧痛,冲绞可畏,凡安胎药如白术、当归、茯苓之类,痧所大禁,其治痧破气破血
之剂,又胎所忌,斟酌其间,活血解毒用银花、丹参、益母、红花、寄生;顺气用香附、陈
皮、紫朴、砂仁、乌药;散痧用荆芥、防风、独活、细辛;消食积用楂、卜、神曲、麦芽,
采择于中,最为稳当。若势盛难效,权用一二味,克伐恐于胎气有防,不可不慎(革六、红
花、细辛少用)。
一妇娠六月,寒热烦闷,痧在初发未现,用药不应,忽尔昏沉,次日左手脉伏,面目微
黑,乃刺腿弯六针,少愈,服革六方而安。后用小柴胡汤退热,又参、苓、归、地健脾养血
乃痊。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产后痧痛
属性:产后药须温暖,痧胀药惟清凉,既属相反,则方毋执一。今制方为临症法∶散痧用独活
、细辛;破血用桃仁、红花;顺气用香附、乌药、陈皮;解毒用银花、紫地丁;消食用楂、
卜、神曲、麦芽。如产后利用姜炭、肉桂以温血,痧症所禁也;痧症利用荆芥、防风以散痧
、连翘、薄荷以清热,产后不宜也。况痧症胀极。尤贵大黄、枳实、槟榔以通积滞,而产后
之药更不可用。盖痧而用温,胀者益胀,产而用冷,瘀者益瘀,惟取微温之气,则两不相妨
,更加童便以清热消瘀,岂非良法乎(革七、八)。
一产妇三日后腹绞痛,胀如臌,恶露不通。夫产后痛当在小腹,今大腹绞痛异常,非产
妇本病,脉洪数有力,兼痧无疑。先饮童便一杯,少苏,刺出毒血,痛稍定,用丝六方,痧
退而恶露通。
一产后数日,去血过多,忽寒热胀闷甚危,胀洪大无伦,念恶血去尽,不宜得此脉。视
痧筋果有红、紫二条,放过,便不复洪大,又刺指臂十余针,用革七方四服痊。
一产妇六日,遍体疼痛,寒热如疟,昏闷异常,六脉歇止,见指甲带黑,刺指七针,舌
底紫黑血一针,稍缓,用革八方四服全瘳。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小儿夹惊痧
属性:小儿一时痰壅,气急不语,眼目上翻,发搐胀满,人尽作惊治不愈,速看痧筋放血,额
上现痧,急用火 ,先令痧退,然后治惊,用土五方可也,若执惊风治必死。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痘前痧胀
属性:痘本先天因时而发,痧亦时气所感,而胎元之毒因之俱发。凡痘未现点前痧胀,必烦闷
痰涎,甚至昏迷沉重不省人事,此其候也。小儿滑疾之脉,类于痧症厥厥动摇之脉,虽若疑
似难明,然有痧筋可辨,不可针,单用药清之,宜木一方,透痧兼发其痘,痧自退,痘自起
矣。若痘点既形触秽痘隐者,诸痘科自悉。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痘后痧胀
属性:痘后气虚,尤宜防护,尝有收靥结痂,安然无事,一遇暑侵秽触即成痧胀,忽然生变,
人多认为恶痘所致,大误。
一七岁子脱痂光洁,饮食行步如旧,迨二十五朝,忽叫喊发晕,脉微细而伏,若恶痘余
毒兆变,脉当沉紧有力,今脉症不合,痧筋历历可指,用竹二合竹四方即苏。后小腹痛变痢
,用当归五钱,山楂一钱,熟军五分,童便微温饮之。即愈。
痘前痘后见有痧筋,止可用药,切忌针刺。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疮症兼痧
属性:疮痛者,心火血热所致,脓肿作痛,必渐而来,非若兼痧之骤而可畏,况疮脉多洪数,
兼痧脉固不同,筋又可验。
一女患疮半载,一日酒后血热,且食鸡鹅,脓疮大盛,与凉血解毒药,更觉昏迷饱闷,
脉不洪数反沉微,必痧使然,刺头顶一针,指顶数针,稍清爽,犹胀闷,用木二方、木三方
愈。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痧变肿毒
属性:痧毒留滞腠理即成肿毒,宜先放痧,用解毒散痧药以除其根,然后审十二经络脏腑,分
阴阳寒热处治,轻则消之,重则托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红肿甚者属阳,用木三方。白
色平肿不起发者属阴,用木四方。毒有半阳半阴,用木二方。穿破后贴太乙膏。若无脓只流
毒水,或脓少血多,用飞龙夺命丹研碎些须填太乙膏中,拔去毒水脓血后,单贴膏,毒口难
收掺红玉散(木四、五)。
一人遍身疼痛,背发一毒,黑烂痛苦,脉沉微,指头黑色,而恶热饮。此痧变恶毒,用
冷围药而成背疽也。令去围药,放痧讫,俟痧气已绝,用木四方温托之,外敷如前法,另有
木五方选用。
附∶痧后调理,说见后木六、七、八方。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六十四方第十六(加总歌)
属性:风暑阴阳斑乌晕,金接石头绞肠并(暑晕各二绞肠七)。
丝首抽筋尾噤痰,暗痧落弓中各三。
入竹三喉次瘟满,六 七蛔八黄胆。
匏中块重症俱重,伤寒兼类又伤风。
土疟头头小腹喘,更有不遂伤红转。
革连血目牙妇科,木排痘疡痧后和。
按∶七十二症,丝方者半,或一症数方,或一方数症,今症案专汇中卷,歌方另编,分
类便查。
金一∶金一风痧腹痛频,头疼汗热腿酸臻。荆防细壳陈旋等,烦嗽早先匏八陈(痧胀春
夏多,暑尤甚,故首风暑)。荆芥、防风、细辛、枳壳、陈皮、旋复花等分,水两杯,煎七
分,稍冷服(汤饮冷温见用药第十一)。
加减法(大同小异,余可类推,后不具载)∶头面肿时荷与菊,肿归手足膝威银。渴须



出弗
头面肿加薄荷、甘菊。手足肿牛膝、威灵、银花。口渴花粉。吐不止童便。内热知母、
连翘。痰多贝母、蒌仁。寒热柴胡、独活。血滞茜草、丹皮。喉肿射干、山豆根。腹胀大腹
皮、浓朴。食积腹痛山楂、卜子。心痛延胡、莪术。小腹胀痛青皮。秽触薄荷、藿香。面黑
红花、苏木。赤白痢槟榔。放痧不出加苏木、桃仁,倍荆芥、细辛。
金二∶暑痧金二治头眩,自汗如倾吐泻兼。薷荷翘通银与朴,泽车瓜豆藿频添(头眩者
必恶心,扁豆、木瓜、木香、香薷饮)。香薷、薄荷、连翘各一钱,木通、银花、紫朴各七
分,水煎冷服(原方有银花,原歌无银花,加有泽、车、瓜、豆、藿等味)。
金三∶暑胀金三自可平,卜薷楂朴壳陈青,紫苏催汗随加减,竹叶膏汤用亦灵。萝卜子
、香薷、山楂、紫朴、枳壳、陈皮、青皮、紫苏等分,冷服。汁多去紫苏。
《本草从新》云∶贪凉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宜香薷温散利湿。若饮食劳役内伤暑症
,宜清暑益气及人参白虎等汤。无表邪而误服香薷,重虚其表,反益之热矣。审之。
金四∶腹疼肢冷宜金四, 后楂翘枳索荷。藿附可加砂与木,阴痧秽触最为多。山楂
、连翘、枳壳、延胡索各一钱,薄荷七分,藿香、香附各四分,冷服。歌加砂仁、木香。
金五∶金五阳痧手足暖,荆防翘郁与陈青。芎妨喉痛心烦热,腹痛多般加减灵(原歌有
郁无芎)。荆芥、防风各一钱,连翘、陈皮、青皮各八分,川芎三分,稍冷服。食不消加楂
、卜,食积棱、术,有积槟榔,痰多贝母、白芥。咳嗽桑皮、兜铃。气壅乌药、香附。血壅
桃仁、红花。郁闷不舒细辛。大便不通枳实、大黄。小便不通木通、泽泻。暑热香薷、浓朴
。喉痛去川芎,加薄荷、射干、牛蒡。心烦燥去芎,加黑栀。
金六∶退痧热之剂。金六头眩呕发斑,速行刮放免奇患。粉丹荷骨栀元细,带冷汤将血
热删。花粉、丹皮、薄荷、地骨皮、山栀、元参、细辛等分,稍冷服。
金七∶治食积壅阻痧毒,疼痛难忍,头面黑,手足肿,胸腹胀闷。乌痧金七水丸方,苏
索脂仙卜最强。棱术姜陈槟实朴,乌香沉降魏砂汤。苏木、延胡、五灵脂、天仙子、萝卜子
各两
降香
金八∶治痧气急,胸腹胀痛,迷闷昏沉。金八晕痧莱实朴,仙陈棱术姜沉槟。蔻乌广
木香丸就,汤用砂仁急胀平(十一味同上,多蔻、木、少苏、延、脂、附、降、魏)。莱菔


石一∶治气壅血阻、昏迷不醒,遍身沉重,不能转侧。石一晕痧先广脂,姜仙棱术与青
宜。枳乌蔻木沉阿魏,丸进气壅血阻时(八味同二方脂魏同七蔻木同八加青皮)。广皮、灵


石二∶治痧仙剂,石二仙方治绞肠,细辛荆穗降真香。郁金共末清茶冷,三匙勿多怕有
伤。细辛一两,荆芥五钱,降香三钱,郁金二钱,共为细末。每服三匙,清茶稍冷服(以下
七方相联酌用)。
石三∶治痧气内攻。脉伏石三痧内攻,元胡卜芥与棱蓬。青乌枳壳红香附,任是盘肠可
奏功。元胡、菔子、三棱、白芥、蓬术各一钱,青皮、乌药、枳壳各八分,红花七分,香附
四分,水煎,稍冷服。
石四∶治痧毒中肾。石四腰疼中肾痧,怀牛白蒺凤仙花。桃红降末调糖黑,童便冲来力
更加(歌原注∶作桃红。童便宜十二岁童子)。牛膝二两,白蒺一两,大红凤仙花、桃花、

石五∶治痧气寒凝。石五寒凝腹痛方,辛乌降郁木沉香。冷调细末三分服,通下三条可
迭尝(可与石二、丝二、匏一参看)。细辛五钱,乌药三钱,降香二钱,郁金、木香、沉香

石六∶痧因食积主方。石六痧缘食积因,消除腹痛力堪凭。青乌槟卜蓬棱实,根据类还将
楂曲增。青皮、乌药、槟榔、萝卜子、蓬术、三棱、枳实各一钱,水煎。歌加楂曲。
石七∶治痧大便干结,气血不通,烦闷昏沉。便结昏沉石七通,灯心汤佐水丸功。桃麻
军实青辛朴,青与蒌和酌量中(原歌有蒌无青)。桃仁(去皮尖)、麻仁、大黄、枳实、青皮、
细辛、浓朴等分,水法丸,灯心汤冷服一钱至三钱。
石八∶治痧食气壅盛。食气壅时石八方,绞肠七剂此分详。青陈楂朴蓬棱实,辛卜翘煎
滞冷汤(流火、流痰案倍楂、菔,加大黄)。青皮、陈皮、山楂、紫朴、蓬术、三棱、枳实、
细辛、卜子、连翘等分,水煎,稍冷服。
丝一∶治食积成块,痛久不已,推上移下,筋脉抽掣。抽筋丝一荆汤下,丸曲楂脂菔实
青。蓬朴棱槟姜药蔻,木沉阿魏又加丁。神曲、楂肉、灵脂、卜子、枳实、青皮各一两,蓬
术、浓朴各八钱,三棱、槟榔各七钱,姜黄、乌药、蔻仁各五钱,木香、沉香各三钱,丁香
一钱,水丸绿豆大。每十丸,紫荆皮煎汤下。
丝二∶治过饮冷水痧不愈者。丝二砂汤末细罗,木沉檀共五分多。暗痧暑被寒冰激,刮
放兼施气可和。木香、沉香、檀香等分,共细末。每五分,砂仁汤微冷下。
丝三∶治食积血瘀成块,日久不愈。丝三瘀食成痧块,蒺索脂桃末最宜。茜菔姜兰楂土
贝,银槟乌药并青皮。白蒺藜(去刺)二两,延胡、灵脂各两半,桃仁(去皮尖)两二钱,
茜草
六钱,
丝四∶治血瘀下散。暗痧丝四与前通,血瘀桃仁蒺索攻。细没降香均作末,一钱酒下与
前同。桃仁(去皮尖)、白蒺(捣去刺)、延胡各一两,细辛四钱,没药(去油,为末)、降
香各
痧去
丝五∶治痧气郁闭。末成丝五郁堪排,枳卜乌翘与郁偕。更拟银丹楂作辅,清茶冷下致
为佳。枳实、卜子各两,乌药、连翘各八钱,郁金二钱,末,清茶稍冷下(照案加银花、丹
参、山楂)。
丝六∶痧因血瘀主方。丝六专攻血郁方,桃红独蒺索蒲黄。乌兼壳附成方外,膝贝加来
入便良。桃仁、红花、独活、白蒺(炒末)、延胡、蒲黄、乌药各一钱,枳壳七分,香附三

丝七∶治血痰。丝七昏迷治血痰,青红蒲壳用宜谙。无多香附些须贝,记取落弓症第三
。青皮、红花、蒲黄各钱,枳壳六分,香附四分,贝母二分,温服。
丝八∶痧因气阻主方。噤痰丝八语无声,气阻须兼刺放行。乌药青陈楂紫朴,瘀痰汁渴
两加增。乌药、青皮、陈皮、山楂、紫朴等分,稍冷服。血瘀加延胡、香附、桃仁。痰多贝
母、白芥。头汗枳实、大黄。口渴薄荷、花粉。痧筋不现细辛、荆芥。加歌∶痰涎壅盛扑蛾
痧,莫认喉蛾用药差。竹一二三来救治,外吹内服妙堪夸。
竹一∶治痧咽喉肿痛。咽喉竹一热方升,天竺硼朱明粉冰,肿痛吹消声拽锯,煎方有二
次相承。天竺黄、硼砂名二钱,朱砂一分,元明粉八厘,冰片五厘,共末,吹喉。
竹二∶治血滞。竹二喉疼血滞生,寄奴红赤茜丹荆。蒺藜乌药兼香附,气急痰壅不用惊
(流火流痰案,加贝母,一加牛膝)。寄奴、红花、赤芍、茜草、丹皮、荆芥各一钱,白蒺

竹三∶痧症咽喉肿痛主方。喉痛竹三理命焦,菊蒡荷梗贝银翘。壳加桔梗和乌药,童便
冲来肿即消(原歌无薄荷)。甘菊、牛蒡、薄荷、老苏梗、川贝、银花、连翘、枳壳各钱,

竹四∶治痧气食结,胸中饱闷,腹中绞痛。瘟痧竹四杂牵缠,细麦前陈卜腹钱。二两山
楂浓作汁,药宜消食放宜走。细辛、麦芽、前胡、陈皮、卜子、腹皮(黑豆汤泡洗)各一钱,
先将山楂二两浓煎汤,次入六味煎,稍冷服。
竹五∶治痧毒血痧成块,坚硬突起不移者。满痧竹五突坚持,苏木红桃索蒺脂。姜黄降
赤军乌附,棱术青陈角独筛。苏木二两,红花、桃仁(去皮尖)、延胡、白蒺各一两,灵脂


竹六∶竹六痧成紫 罗,须从血治用蓬莪。兰红芎桔桃乌膝,放血先觇脉已和。莪术
、泽兰、红花、川芎、桔梗、桃仁、乌药、牛膝,水煎温服。
麻疯痧方∶重用银花及苦参,怀牛生地赤红芩。角和酒水频煎饮,痧似麻疯放几针。银
花六钱,苦参四钱,牛膝三钱,生地、赤芍、红花各二钱,黄芩一钱五分,角刺一钱,酒、
水各半煎。
竹七∶治痧食积气阻。竹七攻蛔结食伤,更兼气阻痛难当,槟陈楂卜荷翘附,砂末同冲
广木香。槟榔、陈皮、山楂、卜子、薄荷、连翘、香附,以上等分,煎好,加砂仁末五分,
木香磨冲二分,稍冷服(又症案加熟军)。
竹八∶治痧毒结于大肠。竹八能消遍体黄,军除肠毒起垂僵。茵翘蒌实桃青赤,更共银
芩栀子黄(原歌无银花)。大黄三钱,茵陈、连翘、栝蒌、枳实、桃仁、青皮、赤芍、银花、
酒芩、山栀各钱,水煎,微温服。
匏一∶治过服冷水痞闷者。匏一饮寒结块多,丸须砂卜与脂和。木沉更倚檀香力,痞闷
时兼竹石瘥(案兼用竹五,石一,丝一、二、三亦可参看)。砂仁、卜子各八钱,五灵脂六

匏二∶治痧因血实。匏二痧因血实瘀,更将胁块与消除。军楂青贝桃脂赤,香附红花滞
可疏。大黄、山楂、青皮、贝母、桃仁、灵脂、赤芍各钱,香附、红花各四钱二分,水煎,
微温服。
匏三∶消食顺气和血。身重匏三解毒先,散瘀顺气食消兼。卜楂赤壳同归尾,浓朴相和
用水煎。卜子、山楂各二钱,赤芍、枳壳、归尾各钱,紫朴八分,微冷服。
匏四∶治血结不散。更因身重寻匏四,血结痧宜白蒺藜。苏寄桃红青独活,略加乌药助
排挤。白蒺(去刺捣)钱二分,苏木、寄奴、桃仁、红花各钱,青皮八分,独活六分,乌药

匏五∶治痧因食积血滞,伤寒匏五疗兼痧,卜芍槟翘银与楂。桔梗防乌延枳壳,先疏积
滞法无差。卜子二钱,赤芍、槟榔、连翘、银花、山楂各钱,桔梗、防风、乌药、延胡、枳
壳各七分。
匏六∶匏六类寒发热攻,头疼烦闷症何凶。泽兰香附桃苏木,独蒺楂乌并有功。泽兰、
香附、桃仁、苏木、独活、白蒺末、山楂、乌药,微温服。
匏七∶治先因伤食、发热口干等症。匏七类伤寒食先,口干身热状同前。柴翘楂卜红荆
粉,枳实将军酒制煎。柴胡、连翘、山楂、卜子、红花、荆芥、花粉、枳实(分数自酌加),
酒缚大黄二钱,微冷服。
匏八∶治痧似伤风咳嗽。匏八伤风咳嗽痧,荷桑桔壳菊银花,射干铃粉元参贝,嗽甚还
须童便加(与金一症似方异)。薄荷、桑皮、桔梗、枳壳、甘菊、银花、射干、兜铃、花粉、
元参、贝母等分,温服,嗽甚加童便饮。
土一∶治痧痰气壅盛。土一痧防暑疟兼,热寒迷闷壅痰涎。葛柴知壳青陈朴,贝藿槟榔
十味全(原歌无贝)。葛根、柴胡、知母、枳壳、青皮、陈皮、紫朴、川贝、藿香、槟榔,

土二∶治痰气壅塞。土二真头痛有方,清痰理气贝姜黄。橘辛青朴荆乌药,煎就冲和砂
末凉。贝母二钱,姜黄一钱,橘红、细辛各八分,青皮、紫朴各七分,荆芥六分,乌药五分
,冲砂仁末五分,微冷服。
土三∶散瘀毒,引火下行。头痛土三因症施,除瘀引火下行时。牛翘独壳楂桃泽,赤芍
姜蒲并所宜。牛膝二钱,连翘、独活、枳壳、山楂、桃仁、泽兰、赤芍、姜黄、蒲黄各钱,
微冷服。
土四∶治痧毒入小肠。土四功同竹八分,痛拘小腹左难伸,膝蒲翘及通银索,兰细丹皮
入便温(大肠痧痛在右足,用竹八方)。牛膝二钱,蒲黄、连翘、白芨、木通、银花、延胡、
泽兰、细辛、丹皮各钱,加童便,微温服。
土五∶治痰涎喘急。痰涎土五喘如奔,星竺雄朱共一门。麝与牛黄丸草水,淡姜汤每进
双元。胆星、竺黄各三钱,雄黄、朱砂各五分,麝香、牛黄各三分,甘草水丸梧子大。每二
丸,淡姜汤稍冷下。
土六∶土六半身不遂痧,丹参旋复与山楂。橘兰角甲姜延芍,散毒消瘀解痛麻。丹参、
旋复、山楂、橘红、泽兰、角刺、山甲、姜黄、延胡、赤芍,水煎服。
土七∶土七烦劳与嗽痰,内伤痧症要兼谙。丹红乌赤桃兰索,独活陈皮一例参。丹参、
红花、乌药、赤芍、桃仁、泽兰、延胡、独活、陈皮,温服。
土八∶养血和中。吐衄便红推土八,归身熟地与丹参。青红茜赤楂翘壳,养血和中力自
深。归身、续断、丹参、青皮、红花、茜草、赤芍、楂肉、连翘、枳壳,微温服。
革一∶治痧气血阻塞。革一同前血阻明,肝心肺部患非轻。蒺荆荷赤青陈等,案有银翘
膝益名。白蒺(末)、荆芥(炒黑)、薄荷、赤芍、青皮、陈皮等分,微冷服(溺血案加银花、
连翘、牛膝、益母)。
革二∶眼目奇痧革二方,栀翘丹决斛银凉。壳牛芍茜加童便,外有当归可酌量(原歌,
加列当归)。黑栀、连翘、丹皮、草决明、石斛、银花、枳壳、牛膝、赤芍、茜草,临服加
童便。
革三∶目症革三须谷精,连通菊贼芍、羌荆。羚羊生地兼生草,更有将军望月明。谷精
、黄连、木通、甘菊、赤芍、羌活、荆芥、羚角、生地、生草、大黄、望月砂,煎服。
革四∶革四牙疳中白主,官硼粉黛共肩差。二茶荷草黄连等,冰片珠牛拭腐吹(原歌缺
雨前茶)。人中白三钱,官硼、花粉、青黛各钱,儿茶、雨前茶、薄荷、甘草、黄连各五分
,冰片一分,珠子、牛黄各半分,研无声,浓茶拭净,去腐,吹。
革五∶行经散痧。倒经革五妇人科,腹胀痧攻吐衄多,桃附青红楂独细,放痧煎用便冲
和。桃仁、香附、青皮、红花、山楂、独活、细辛,水煎,加童便引。
革六∶胎前革六解痧虞,益附红荆卜曲俱。桑寄难求辛略减,煎成冲服与砂须(红花亦
少用)。益母、香附、红花、荆芥、卜子、神曲、桑寄生、细辛,冲砂仁末服。
革七∶革七原知产后虚,散痧须是带消瘀。楂银丹益柴牛独,乌附陈辛绞痛除。山楂、
银花、丹参、益母、柴胡、牛膝、独活、乌药、石斛、陈皮、细辛,水煎服。
革八∶革八仍前产症求,楂银丹益独柴牛。别加桃艾苏姜附,纵有诸邪不用忧。山楂、
银花、丹参、益母、独活、柴胡、牛膝、桃仁、艾叶、苏木、姜黄、香附。
木一∶痘前木一看筋先,翘壳荆防用必兼。蒡桔青红楂卜子,散痧发痘自安全(牛蒡原
歌有方无)。连翘、枳壳、荆芥、防风、牛蒡、桔梗、青皮、红花、山楂、卜子。
木二∶治痧后热毒流连不已,木二疮疡热毒攻,羌蒡归膝穗翘通。青皮蝉蜕红花合,肿
痛都随痧气空。羌活、牛蒡、当归、牛膝、荆穗、连翘、木通、青皮、蝉蜕、红花等分,温
服。
木三∶消痧后余毒窍发。红肿纯阳用木三,荆蒡土贝菊银甘。翘通红紫兼桃肉,窍发无
虞痧毒酣(原歌少红花)。荆芥、牛蒡、土贝、甘菊、银花、甘草、连翘,木通、红花、紫

木四∶治痧后余毒流连气血,不能即溃者。木四留痈毒溃迟,银花归草贝参 。芷楂角
膝胡桃肉,莫使流连气血移(原歌少膝),银花、红花、当归、甘草、贝母、人参、黄 、

木五∶痧后热毒痈疔,疼痛不已。木五痈疔芍大黄,粉连乳麦贝雄蒡。穿山甲与生甘草
,研末五分调蜜汤(原歌少粉、蒡、草)。赤芍二钱,大黄炒一钱晒一钱,花粉、黄连、乳

生甘草七
木六∶痧气退尽,气血虚弱者,用木六、七方补之。木六防邪痧后滋,芎归地芍补虚羸
。参苓术草陈 并,好待痧清应候施。川芎、当归、熟地、白芍、人参、茯苓、白术、生甘
草、陈皮、黄 ,水煎,空心服。
木七∶痧退调理。木七再商痧后药,银蒡贝药扁归楂。人参甘草无多用,莲肉胡桃作引
加。银花、生蒡、土贝、山药、白扁豆、当归、山楂各钱,人参四分,甘草三分,莲肉六枚
,桃肉一个,空心服。
木八∶治数患痧者,必待全愈,然后服之,以绝其根。若痧气未除,则不可服,恐甘者
作胀,热者助邪耳。木八能教痧绝根,待他全愈妙方存。盐矾乌草干姜共,米饭为丸汤带温
。食盐(炒)、明矾(火飞)各两,川乌(泡)、甘草各五钱,干姜三钱,共为细末,米饭为
丸。
姜、
八丸∶金七、八,石一、七,丝一,匏一,土五,木八。
九末∶石二、四、五,丝二、三、四、五,竹五,木五。
两吹∶竹一,革四。
四十六汤∶内附疯方。加减法∶金一、五,丝八。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应用群方第十七
属性:玉枢丹∶治瘴气、蛊毒,解恶药,服砒、毒菌、河豚、死牛马肉、狐狸、鼠、蟒之毒,
蛇、犬、恶虫所伤,一切痈疽、发背、疮疹、赤肿诸瘤,不服水土,随手取应。山慈菇(俗
名金灯笼,叶似韭,花似灯笼,色白,上有黑点,结子三棱,二月苗、三月花、四月枯。于
苗时记地,秋、冬挖得之,上有毛裹,此味不真则不效。去皮,焙)二两,文蛤(即五倍子,
捶破洗、焙干)三两,红芽大戟(去芦焙干)两半,千金子(即续随子,去壳研去油取霜)
两,
分为四
薄荷汤
用凉水
岚瘴
急中风、癫、鬼胎、鬼气,用无灰酒下;缢、溺心头暖者,惊死、鬼迷未隔宿者,并井
水磨灌。蛇、犬、蜈蚣伤,冷水磨涂。新久诸疟,当日桃、柳枝煎汤磨下。小儿急、慢惊岗
、五疳、二痢,蜜水、薄荷叶同磨下,牙关紧急磨涂并服。牙痛,含少许吞下。汤火伤,东
流水磨涂。跌打伤损,炒松节,无灰酒下。头疼、太阳痛,酒磨烂涂纸贴太阳穴。诸痫、口
斜、唇眼掣及夜睡多涎、言语謇涩,卒中风、口噤筋挛、肢节肿痛,并用酒磨下。
牛黄八宝丹∶治痧发斑、发狂、浑身赤紫、痧后毒疡,随消。元参(瓦焙)、明雄黄各

各三钱
末,外将拣净
绞滤,青桑柴
调服(牛黄、
仙方脑麝丸∶治岚瘴,解茶、痰、酒、渴,除伏暑,退心热,止喉疼,开目雾及赤白痢
一切火症,神效。黄药子、白药子各三两,天花粉二两,川连两(用心择过,碾末,筛细,
止用头末),广木香三钱,沉香三钱,麝香五分,片脑三分,猪胆调,蒸为丸,每丸一分。
,同好茶一撮,盐梅一个擂碎,井华水调下。心热头疼,目雾,噙化三五丸,赤痢用茅根汁
擂七丸,白痢用茶、梅擂服。痧胀,面赤身热,喘急昏迷者,服下即苏。
郁金丸∶随常痧症腹痛者,一服见功,且治九种心疼。五灵脂(醋炒)两,延胡索八钱,
砂仁(炒)、生明矾各五钱,木香(不见火)、真郁金(勿用姜黄代)、雄黄为衣各三钱,神
曲糊
炼石丹∶痧胀通用。千年石(即陈锻石,水飞)两,松根石(即真琥珀)三钱,水骨石
(即

硫矾丸∶硫黄、明矾各四两(同人罐,用豆腐浆煮一日夜,去腐渣,再慢火熬至干燥,
连罐埋地三尺,三日取出成紫金色,下一层有泥渣不用),茯苓、山药各三两(二味同蒸,

三两,

南方的风铃 发表于 2008-9-3 13:04

杏仁(去
枣肉丸绿豆大,。每清晨盐汤下钱半,临卧白汤下一钱。
有人病痧十年,发则叫喊晕死,或用醋炭熏鼻,或盐汤探吐,并用华佗危病方略得解,
醒后服此丸全愈除根。予屡行多效,真神方也。
附华佗危病方∶吴茱萸、木瓜、食盐各五钱(同炒焦),砂罐水三碗煮百沸,随病患冷

润下丸∶治大肠燥实,二便秘结,痧毒壅盛者。大黄(酒制)四两,黑丑(炒、头末)
二两
治臌香圆丸∶或水、或食、或气俱治。萝卜子(炒)六两,陈香圆四两,醋制香附三两,
广皮(去白)、荆三棱(醋炒)、蓬莪术(醋炒)、泽泻、茯苓各二两,山楂(去核)、青皮(去
瓤)
大羌活汤∶《经》云∶两感者死不治。一日太阳与少阴俱病,头痛发热恶寒,口干烦懑
而渴。太阳者府也,自背俞而入,人所共知。少阴者脏也,自鼻息而入,人所不知也。鼻气
通于天,故寒邪无形之气从鼻而入。肾为水,水流湿,故肾受之。又云∶天之邪气感则害人
五脏,以是知内外两感,脏腑俱病,欲表之则有里,欲下之则有表,表里既不能一治,故死
矣。然所禀有虚实,所感有浅深,虚而感之深必死,实而感之浅,犹或可治。羌活、独活、
防风、防己、黄芩、黄连、苍术、白术、细辛、炙草各等分,知母、川芎、生地倍之。俱片
,每服两半,煎一大盏热饮之,不解再服。
此解利两感神方也。若痧症与此仿佛,亦以是方加减而选用之。
加减圣效散∶治伤寒时疫、风湿、阴阳两感,表里未辨,或外热内寒,或外寒内热,肢
节拘急,头项腰脊疼痛,发热恶寒,呕逆喘咳,鼻塞声重及食饮生冷,伤在胃脘,胸膈饱懑
,肠胁胀痛,心下痞结,手足逆冷,肠鸣泄泻,不谷不消,小溲不利等症。东坡莅杭多疫,
设剂活众,原名圣散子,今有痧症相类疗之悉效。卜子(炒)、砂仁(炒、研)、槟榔、陈皮、
延胡各八钱,浓朴、防风、苍术、 本、藿香叶、柴胡、独活、石菖蒲、泽泻、枳壳、细辛
各五钱,草豆蔻(去壳)十个,共粗末。每五钱、水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不计时候,取

如圣散∶治当心而痛,遍身骨节牵痛,或呕吐恶心,不时发作者,兼治疝气劳根,此方
可补痧胀所不逮。枳壳(面炒)三两,小茴(微炒)三钱,盐砖(铲上烧红)三分,为细末。
每服
失笑散∶治血迷心窍,不知人事,妇人产后,心腹绞痛及腹中瘀积血作痛者,男妇惯发
痧胀,服此永不再犯。灵脂(去砂,炒)、蒲黄(炒)等分,为末。每一二钱,温酒调下。
普济消毒饮∶太和间疫疠,初憎寒壮热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合喉喘,舌干口燥,俗
云大头伤寒,诸药莫治,东垣云∶身半以上,天之气也,邪热客于心肺,上攻头面而为肿耳
,制方活众,刻石以传(《医方集解》此方微有不同)。黄芩、黄连(各酒炒)五钱,牛蒡、

八分
用蜜丸
祛瘴辟瘟丹∶治时疫痧瘴,老幼男妇皆同者。浓朴、苍术、羌活、防风、陈皮、枳实、
香附、牛蒡子各钱,槟榔、白芷各八分,藿香、川芎各五分,细辛四分,甘草三分,姜、葱
煎服。
无汗加苏叶、薄荷。口渴花粉、葛根。身重汗出防己、石膏。温疟柴胡、半夏。遍身疙
瘩肿痛蓝叶、大黄、僵蚕。肌肉发红黑紫斑元参、大青、连翘。大便秘结大黄。先中热又中
暑加白虎、香薷。头痛川芎。风温身体灼热芩、连、栀子。咳嗽涕唾、头目昏眩荆芥、金沸
草(金沸草即旋复花)。
白虎汤∶治温病身热自汗口干、脉来洪大。霍乱、伤暑、发痧神妙。石膏(煨)五钱,

病在阳明肌肉,则巨阳之表邪已解,故外不恶寒,又无头痛身疼之症,但自汗而发热也
。《经》曰∶热淫所胜,佐以苦甘,以知母、甘草解其热,盖热则伤气,用粳米、甘草之甘
以益其气,且治不眠烦躁也。烦者肺、躁者肾也。以石膏为君,佐知母之苦以清肾之源,因
石膏体坚而重坠,知母沉寒而走下,故用米、草之甘以缓之,使不速达于下焦也。白虎金神
,司秋者也,暑火至秋而衰,且知母苦寒,又能保太阴肺金之气,故名白虎,以为三阳经一
解表药耳。虽是三阳解表药,切记有汗当施,无汗当戒,盖无汗者,必须柴、葛、升麻以解
表邪,不可见其身热,误用白虎,以郁遏其热,使不能外越也。
汾尝验温病久而无汗,有必兼白虎乃解者。温疟宜桂枝白虎,《医方集解》明言之矣。
至于柴葛升麻亦自各有所宜,《伤寒论注》等书自悉。
记异症方案一条∶靖江刘姓,年四旬,遇疫遭数丧自外归,母病旋卒,遂成惊悸,不寐
,略睡去即叫跳,其心如荡如撞,服天王补心丹之类半月不效,予用奇方制就琥珀丸,三服
遂定(每服三分三厘,共钱)。又变怪症,饮食如故,忽然目翻涎流,喊如羊,其头侧过左



但面色不正,另立丸方调理而痊。真琥珀(同灯芯研)四钱,辰砂(研细,取猪心血和,仍

白矾各三钱煮透心极熟,晒干用八钱),胆星六钱,石菖蒲、炙草各五钱,枣仁二两,远志
肉、白茯神、橘红、归身、柏子仁、山药、麦冬各两,煮枣肉丸梧子大,金箔为衣。每服三
十丸,临卧圆眼、灯心汤下。此丸兼治怔忡、健忘、惊悸、癫痫等症。
加味活命饮∶一切痧后留滞热毒,发为痈肿、发背、疔、疽。穿山甲(土炒)、银花、


毒在背加角刺钱半,在腹加白芷,在胸加蒌仁二钱,在头面手足加银花五钱。水入大瓦
瓶封口煎,温服。侧睡。忌铁器、酸味诸毒物(一方无军、地、荷,好酒煎,大溃勿服)。
六一散∶降火利窍解烦渴(无湿者多服,反耗津液,加渴),水飞滑石六两,粉草末两。
夏月凉水调饮。加朱砂名益元散,治小儿身热咳嗽,微带惊风,灯心汤调服,屡效。
又法∶凡痧属肝经者多,肝附于背,第七骨节间,遇犯痧者,先循其七节骨缝中将大指
甲重掐入,候内骨节响方止,以盐涂之。如不响,即将盐重擦,必便透入,遂能止疼。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补原本未列方
属性:五苓、胃苓、六和、正气,见论吐下泻痧、霍乱痧、水腹痛痧。
五苓散加减∶去桂即四苓,白术换苍术,加末二味。
猪苓、茯苓、泽泻、苍术(泔浸)、车前、木通。
胃苓汤∶去白术、桂、草。即前上四味,加制浓朴、陈皮去白。
六和汤∶浓朴钱五分,赤苓、藿香、扁豆、木瓜、苍术各钱,砂仁、半夏、人参、杏仁
、甘草各五分,暑加香薷、冷加紫苏,一方无苍术,一方有白术。
藿香正气散∶藿香、紫苏、白芷、茯苓、腹皮各二钱,桔梗、紫朴、陈皮、白术(土炒)
、半夏曲各二钱,甘草钱,每五钱,水煎(此与六和、姜、枣引勿轻用),或加木瓜,伤食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续附络痛方案
属性:一客匠,年十六,发热,久之胸胁痛,脉细弱,或作劳怯治。呕哕便秘,小腹胀急。或
参用左金,便溺通而痛愈紧,夜尤甚,小便赤色,投痧症药亦未效。儒医孙敬承云∶脉无变
,而胸前不可手近,其痛在络,用金铃子肉一个,元胡钱,蒌皮钱,生香附钱半,陈大麦仁
三钱,煎饮,一服而愈。金铃入络,佐以元胡,气血俱通。似与痧宜,而书中未收,附记于
此。
又,海浮石治痰甚妙,并附后。金铃子(即川楝子),苦寒,能导小肠、膀胱之热,因

寒润
原叙言康熙庚戍有涤痧丸引刻于毗陵,此书症案中屡言涤痧散,而方竟失载,续当访补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附∶景岳刮痧新案
属性:向余荆人,年近四旬,于八月终初寒之时,偶因豪雨后中阴寒痧毒之气,忽于二鼓时,
上为呕恶,下为胸腹搅痛,势不可当挡时值暮夜,药饵不及,因以盐汤探吐之,痛不为减,
遂连吐数次,其气愈升,则其痛愈剧,因而上塞喉嗌,甚至声不能出,水药毫不可入,危在
顷刻间矣。余忽忆先年曾得秘传刮痧法,乃择一光滑细口瓷碗,别用热汤一钟,入香油一二
匙,却将碗口蘸油汤内,令其暖而且滑,乃两手覆托其碗,于病者背心轻轻向下刮之,以渐
加重,碗干而寒,则再浸再刮。良久,觉胸中胀滞渐有下行之间,稍见宽舒,始能出声。顷
之,忽腹中大响,遂大泻如倾,其痛遂减,幸而得活,泻后得睡一饭顷,复通身瘙痒之极,
随发出疙瘩风饼如钱大者,不计其数,至四鼓而退。愈后,细穷其义。盖以五脏之系咸附于
背,故向下刮之,则邪气亦随而降。凡毒瓦斯上行则逆,下行则顺,改逆为顺,所以得愈。虽
近有两臂刮痧之法,亦能治痛,然毒深病急者,非治背不可也!至若风饼疙瘩之由,正以寒
毒之气,充塞表里,经脏俱闭,故致危剧。今其脏毒既解,然后经气得行,而表里俱散也。
可见寒邪外感之毒,凡脏气未调,则表亦不解,表邪未散,则脏必不和,此其表里相关,义
自如此。故治分缓急,权衡在人矣。继后数日,一魏姓者,亦于二鼓忽患此症,治不得法,
竟至五鼓痛极而毙,遇与不遇,此其所以为命也。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又针灸法
属性:刺委中穴出血,或刺十指头出血,皆是良法,今西北人凡病伤寒热入血分而不解者,悉
刺两手掴中出血,谓之打寒。盖寒随血去,亦即红汗之类也。故凡病伤寒霍乱者,亦宜此法
治之。今东南人有刮痧之法,以治心腹急痛,盖使寒随血去,则邪达于外而脏气始安,此亦
出血之意也。
霍乱吐泻不止,灸天枢、气海、中脘三穴立愈。霍乱危急将死,用盐填脐中,灸二七壮
立愈。转筋,十指拘挛,不能屈伸,灸足外踝骨尖上七壮。

<目录>卷二十二\痧症
<篇名>救急良方
属性:霍乱绞肠痧,以针刺其手指近甲处一分半许出血即安。仍先自两臂捋下,令恶血聚于指
头后刺之。

<目录>卷二十三\跌打损伤
<篇名>总论
属性:六脉纲领,曰浮、沉、迟、数、滑、涩。浮、沉以部位言,而虚、实、濡、弱、革、牢
六脉从之。迟、数以至数言,而紧、缓、促、结、代五脉从之。滑、涩以形象言,而长、短
、洪、微、芤、弦、动、伏、散、细十脉从之。此脉之大概也。又有解索、雀啄、屋漏、鱼
翔、弹石、虾游等名,皆死脉。人有四海,脑为髓海,丹田为精海,脐为气海,脾为血海。
人有五余∶头发属心,血之余;眉毛属肝,筋之余;须属肾,精之余;腋毛属脾,肌肉之余
;阴毛属肺、气之余也。又指爪筋之余,筋乃骨之余,骨乃精之余,皮乃血之余,脉乃气之
余,骨节乃五脏之余也。五脏之窍,舌为心苗,心寄窍于耳,眼为肝窍,口为脾窍,鼻为肺
窍,耳为肾窍,肾又开窍于二阴焉。五脏绝症,鼻孔向上而黑者,肺绝也;嘴唇反起黑色者
,脾绝也;鱼目定睛,人中陷者,肝绝也;舌尖黑色,芒刺有胎,心绝也;两耳黑色,肾囊
吊起,肾绝也。以上五绝之症不治,头为诸阳之会,正额属心,心主血,最畏见风,若破伤
风头额肿者,即死。

<目录>卷二十三\跌打损伤
<篇名>治法总论
属性:夫跌打损伤,气血不流行,或人事昏沉,往来寒热,或日轻夜重,变作多端。昧者不审
原因,妄投猛剂,枉死多人,诚可惜也!治宜及早,半月后才医,瘀血已固,水道不通,难
为力矣。既表不可复表,要仔细看明,随轻重用药。青肿转红色,血活将愈,若牙关紧闭,
不能进药,万无生理。坐卧避风,忌一切生冷,牛肉缩筋,猪肉发病,亦不宜食。遇有重伤
,解衣谛视遍身血道形色若何,诊脉调和与否?脉绝不至者死,沉细者生。山根好阴囊有子
可治,肾子入小腹无治。顶门一破,骨陷难存,囟门被伤,髓出即死。心胸紧痛,青色胜裹
心、乃偏心受伤,可治,红色胜裹心,乃心口受伤,不治。上心口青肿,一七即死。伤小腹
而不及肚,可治,若阴阳不分,粪下不止,气出不收,则肚伤矣。食管虽断,在饱食之后,
延二日不死者,可治;若鼻孔黑色,舌大神昏,则脏腑绝矣。耳后为制命之处,脊骨无续断
之方。男子乳伤犹非重症,妇人乳伤,却是危机。正腰受伤,笑者多凶,小腹受伤,孕妇最
忌。以上姑述其大者,在医者临症制宜可也。

<目录>卷二十三\跌打损伤
<篇名>十二时气血流注歌
属性: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
巳脾午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酉肾注。
戌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目录>卷二十三\跌打损伤
<篇名>血头行走穴道歌
属性:周身之血有一头,日夜行走不停留。
遇时遇穴若损伤,一七不治命要休。
子时走往心窝穴,丑时须向泉井求。
井口是寅山根卯,辰到天心巳凤头。
午时却与中原会,左右蟾宫分在未。
凤尾属申屈井酉,丹肾俱为戌时位。
六宫直等亥时来,不教乱缚斯为贵。

<目录>卷二十三\跌打损伤
<篇名>左右论
属性:凡受伤不知左右,若有吐血症,见血自明。血黑者左受伤,血鲜者右受伤。若无血吐出
,即看眼珠,亦可知其定所,乌珠包丑者伤在左,白珠包丑又加红大者伤在右。左属肝,右
属肺;乌珠属肝,白珠属肺,瞳人属肾;常见右边受伤,发时左边便痛,不可单治一边,必
左右兼治,其病始愈。

<目录>卷二十三\跌打损伤
<篇名>用药歌
属性:归尾兼生地,槟榔赤芍宜。
四味堪为主,加减任迁移。
乳香并没药,骨碎以补之。
头上加羌活,防风白芷随。
胸中加枳壳,枳实又云皮。
腕下用桔梗,菖蒲浓朴治。
背上用乌药,灵仙妙可施。
两手要续断,五加连桂枝。
两胁柴胡进,胆草紫荆医。
大茴与故脂,杜仲入腰支。
大茴与木香,肚痛不须疑。
大便若阻隔,大黄枳实推。
小便如闭塞,车前木通提。
假使实见肿,泽兰效最奇。
倘然伤一腿,咎膝木瓜知。
全身有丹方,饮酒贵满卮。
苎麻烧存性,桃仁何累累。
红花少不得,血竭也难离。
此方真是好,编成一首诗。
庸流不肯传,毋乃心有私。

<目录>卷二十三\跌打损伤
<篇名>药中禁忌
属性:乳香、没药二味,方中屡用,务要去油,若不去油,恐其再发。凡皮破伤用象皮,须滑
石炒,以免作脓。凡损伤骨断皮破者,药用水煎;皮不破者,药用酒煎,必加童便,以活瘀
血。

<目录>卷二十三\跌打损伤
<篇名>发散方
属性:凡跌打损伤,先用发散为主。川芎、羌活、枳壳、泽兰、荆芥、防风、独活、归尾、干
姜各一钱,加葱白三茎,水煎服。

<目录>卷二十三\跌打损伤
<篇名>十三味总方
属性:三棱五钱,赤芍、骨碎补各一钱五分,当归(伤上中二部用全归,伤下部用归尾)、蓬



<目录>卷二十三\跌打损伤
<篇名>十四味加减方
属性:菟丝子、肉桂、刘寄奴、蒲黄、杜仲、元胡索、青皮、枳壳、香附、五灵脂、归尾、缩
砂仁各一钱,五加皮一钱五分,广皮二钱,酒、水各半煎服。

<目录>卷二十三\跌打损伤
<篇名>七厘散
属性:地鳖虫(去头足)、血竭、硼砂各八钱,蓬术(醋炒)、五加皮(酒炒)、菟丝子、木香、

青皮
蒲黄(生熟
四厘,最重

<目录>卷二十三\跌打损伤
<篇名>飞龙夺命丹
属性:硼砂、地鳖虫、自然铜(醋炙七次)、血竭各八钱,木香六钱,当归、桃仁、蓬术、五

炒)、赤
枳壳、朱砂、
香、杜仲(盐水炒)
上各制,共为细末。伤重

<目录>卷二十三\跌打损伤
<篇名>地鳖紫金丹
属性:地鳖虫、硼砂、血竭、自然铜各八钱,乌药、土狗、元胡索(醋炒)、当归(酒炒)、桃

五加皮
子(不见火)二

<目录>卷二十三\跌打损伤
<篇名>损伤用药论
属性:凡跌打损伤之症,不可概论也。青肿不痛,或肿不消退者,气血虚弱也,用十全大补汤
。若肿或作寒热者,血伤而肝火动也,用四物加山栀、柴胡。血出不止,或又发寒热者,用
四君子汤加川芎、当归、柴胡。寒热而痛甚者,欲溃脓也,用参 内补散。若脓出而痛甚者
,气虚也,用八珍汤。疮口赤肉突出者,血虚而肝火生风也,用柴胡栀子散。若脓不止,疮
口白肉突出者,气虚而有邪感也,用补中益气汤。若脓溃而痛,或溃而不敛者,皆脾胃虚也
,用六君子汤。苟徒知服凉药而不溃不敛,所以致败症也。受伤若肠中作痛,按之不能宁者
,内有瘀血也,用承气汤下之。下后仍痛,瘀血犹未尽也,用加味四物汤调之。按之不痛,
血气伤也,用四物汤加参、 、白术。下后胸胁作痛,肝血伤也,四君子汤加川芎、当归。
下后发热,气血皆虚也,用八珍汤加当归、半夏。胸胁胀满、饮食不思者,肝脾气滞也,用
六君子汤加柴胡、枳壳;切牙发搐者,肝盛脾虚也,用蜈蚣散加川芎、山栀、钩藤、天麻。
以上须要谨慎,不可妄用也。各方载后。
十全大补汤∶人参、茯苓、川芎、当归、白芍、地黄、黄 、肉桂各一钱,白术一钱五
分,炙草五分,水煎服。
四物汤∶当归、地黄各三钱,炒白芍二钱,川芎一钱五分,水煎服。
四君子汤∶人参、焦术各二钱,茯苓、炙草各一钱,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八珍汤∶人参、茯苓、川芎、当归、炒白芍、地黄各一钱,白术一钱五分,炙甘草五分
,水煎服。
补中益气汤∶黄 二两,人参一钱,炙草八分,半夏一两,炒白芍、独活、防风各五钱
,炒白术、茯苓、泽泻、柴胡各三钱,连翘二钱,羌活一钱五分,生姜三片,枣二枚,水煎
服。
六君子汤∶即四君子汤加陈皮一钱,制半夏一钱五分,水煎服。
加味承气汤∶治瘀血在内者。大黄、浓朴、枳实、羌活、防风、当归、生地、朴硝各一
钱,水煎空心服,多寡随量加减。
加味四物汤∶治瘀血未尽者。当归、川芎、白芷、生地、桃仁、红花、枳壳、牛膝、大
黄、苏木、羌活各一钱,水煎,早服。
逍遥散∶柴胡、土炒白术、茯苓各一钱,当归(酒拌)二钱,炙草五分,薄荷六分,加

异功散∶即六君子汤去半夏。
独参汤∶人参一两,水二钟,枣十枚,或莲肉、龙眼肉、同煎服。
六味汤∶地黄四两,山茱萸、山药各二两,茯苓、丹皮各一两,泽泻一两五钱,水煎服
。若破伤出血不止者,加麦冬、五味子各三钱。
托里散∶金银花五钱,当归二两,大黄、花粉、连翘各五钱,牡蛎、皂角刺各三钱,黄
芩、赤芍各一钱,朴硝五钱,酒、水各半煎服。

<目录>卷二十三\跌打损伤
<篇名>跌打损伤辨生死诀
属性:头顶受伤,口鼻出血,手足不动,急灌童便一碗,若能知痛,手足转动者,可治;若手
足难动,言语不明,不治;气喘呃塞者,七日必死;顶门伤破、骨未陷入者,可治;骨碎陷
入者不治,气出不收者不治,囟门出髓者即死。食后受伤,七日不死可治,眼闭者不治。
太阳受伤,晕倒在地,急灌童便一碗,若能知痛者可治;不知痛者七日死。如知痛顷刻
又晕者,二十一日死。
耳后受伤,血入内者不治。两目受伤可治。山根受伤不断者可治,断者不治。
食管断者不治,气管全断者不治,未断者十可救五。色红者可治,发青黑色不治。
两肩受伤,血入内者不治。心口受伤青色者七日死,服药三日后转红黄色者可治。食
饱受伤,三日不死,可治,心窝骨断者不治。
两胁受伤痛紧急者,七日死;伤入肺者,十四日死;伤入肝胆,面青发晕,口吐黄水者
,不满五日死;如痰冷者,四十九日死;筋骨麻木,身热如火,饮食不进者不治;破伤,血
入内者不治;血流出尽者不治;出黑血黑水者不治;两乳受伤,男人可救,宜急治。女人难
治。
大腹受伤,不发晕,口内吐饭者可治。若不吐饭,腹内作痛不绝,四十日死。发热乱言
,至夜发厥者,三日死。小腹受伤,血入内者,其脉不实,不治。孕妇犯胎者胎必下,不治
大肠受伤,粪从口出,当日死。若便出尿,四十九日死。不能语,二十日死。眼目眩晕
,手足皆冷,难治。过一时能转热者,可治。小肠受伤,昏晕发热、口中乱言,七日死。不
分阴阳者,不治。腹破肠出,未断半断者可治,全断者不治。不臭者可治,臭者不治。色不
变者可治,变紫黑色者不治。
腰伤呕血,急饮童便一碗,自知痛者可治。不知痛而发笑者,三日内死。夹脊骨受伤断
者不治。肾经受伤,呕吐不出,全身难动,挣坐不起,睡卧不安,七日死。若吐鲜血,十日
死。外肾伤,囊内有子者可知,子入小腹者不治,子碎囊内者不治。囊肿,不从上痛者可治
,时日久长,连腹内作痛者,四十九日死。若发热发晕,三日死,人事不知,手足不动,一
时死。囊破,子入小腹者不治;子未入腹,虽垂县于外,可救。老人左股压碎者不治。
凡受伤后,鱼际骨有脉者可治,脉不动者死,脉大而缓不治。汗出不止,形象变者,防
五日死。目晕青色者不治。鱼口传风不治。头目青黑,额汗不流,眼小目瞪,身汗如油,谓
之四逆,不治。

<目录>卷二十三\跌打损伤
<篇名>仙授外伤见血主方按症加减
属性:归尾、川芎、地黄、白芍、益母草、 本各二钱,乳香(炙)、没药各二钱五分,川续

头顶伤加升麻一钱,肉桂二钱。头骨沉陷加白芷三钱,脑门肿痛加茯苓、白术各二钱。
脑髓出加香附二钱,白附子、苍耳子、牡蛎各一钱。面青懒食腹痛,加柴胡、茯苓各一钱五
分,陈皮八分,升麻、半夏、黄 各一钱。破处生蛀,加细辛、青黛、蝉蜕各一钱,蛀即化
为黄水滚出。脑侧近耳边寒热作痛,加丹皮一钱,石枣、泽兰各二钱。目伤出血不止,用人
乳饭上蒸过涂之。如黑睛脱出,用手掌趁热按进,将绢紧紧包住,三日不开。外用生地黄捣
烂贴退其血。内服方加木贼草、石决明、菊花各一钱。目眶伤损, 肉脱出,用杏仁去皮尖
,嚼细吐手掌上,趁热以棉裹筋头,按 肉上四五次,送安目内,再用鲜地肤子汁点之,自
愈。如无鲜者,即浓煎熬膏亦可。后以清水调生半夏末搽六七日,眉毛即生。目伤青肿,水
调生半夏末涂立愈。耳伤加磁石一钱。鼻伤加辛夷二钱,鳖甲三钱。颊伤加独活、细辛各二
钱。唇伤,加升麻、秦艽各二钱,牛膝三钱。舌伤加石膏二钱,升麻三钱,用黄芩片贴舌上
含之,以断其血。齿伤加独活、细辛、谷精草、血流不止,用灯心紧咬,立止。左肩伤加青
皮一钱。右肩伤加升麻一钱。喉项伤加羌活、独活、谷精草各一钱。手伤加桂枝、禹余粮各
一钱,姜汁五匙。胸伤加川贝三钱,柴胡一钱,枳壳二钱。乳伤加川贝、百合各二钱,漏芦
一钱。胸腹伤、强言乱语,加辰砂、茯神各一钱,远志一钱五分,金银箔十张,盆子二钱为
引。吐黄水,加木香、木瓜、扁豆、大茴各一钱,大黄二钱,砂仁十四粒。左胁伤加北芥子
一钱,柴胡一钱五分。右胁伤加北芥子一钱,升麻二钱。腹伤加大腹皮二钱。如腹破肠出,
加黄 、鹿茸各二钱,其肠将手轻轻按入,不可犯指甲。其伤口用柿饼众人嚼碎填塞,七日
全愈。若不便以手按者,用磁石末、滑石粉各二钱,米饮调服,其肠自入。如不入,将病患
卧席上,四角用人拿定举摇,其肠自入。或以小麦煎浓汤、待冷,不令病患知,含喷其背,
渐渐自入,不令多人相见,并止旁人说话。腹破脂膜出,用铜刀割去,伤口用竹片夹住,十
日自愈。肠入后,食羊肾粥十日,不可大饱,若伤口燥裂,以热鸡血涂之。腹伤倒KT 者,


活一钱
巴戟二
用桑白
早米
口牵
一钱
加干
钱。

搐,眉目微动,加钩藤、柴胡各一钱。手撒目闭,汗出如雨,加人参一两,附子五钱。眼开


<目录>卷二十三\跌打损伤
<篇名>外敷生肌散
属性:炙乳香、炙没药、白芷、赤石脂、儿茶、龙骨、猫头骨、五倍子各一钱,共研细末。

<目录>卷二十三\跌打损伤
<篇名>补唇方法
属性:龙骨、乳香、没药、白芨、白蔹、文蛤、黄连、黄柏各三钱,麝香少许,人乳调敷。
将麻药敷缺处一刻,再用竹片夹住两边缺弦,用快刀削去薄皮,将绣针二枚上下合正拴定,
用线紧紧扎住,外敷药散,三四日后其肉生牢,去针,又用药掺针孔处,痊愈。若新打破者
,不必用麻药,去皮,根据法敷药即效。

<目录>卷二十三\跌打损伤
<篇名>破伤总论
属性:夫刀伤虽易实难,筋断腹破,皮连骨削,刺入骨间箭簇,断在肉内,或破后伤风,如此
等症最宜良手。皮开而长者,必用细针将两边新破皮慢慢扯合,以针拴好,内外搽药,不可
用膏药贴盖,恐败血成脓,肉烂难敛。如燥痛时,以猪油或麻油拭之,腹破肠出者,令平卧
避风处,选用油搽伤口四旁,缓缓将肠送入腹内,用药线将皮缝好,然后敷药,三日内不可
转侧,须待药气流通,不见疼痛方可。箭簇断骨肉间者,须用麻药服之,使不知痛,庶可钳
出。若小刺不出,以黑宝散敷之即出。指节或骱骨被伤而偏者,或连皮屈折者,必要伤时理
正,若至溃则不可整矣。敷贴扎缚,均须仔细,勿令粘连,至后成脓,老年虚弱羸瘦、不忍
痛苦者,须以救生为本,不必定施整理也。凡头上伤或筋管穴道之处,血来必涌,须预调备
止血之药,打开看时,内有碎骨断发等类,必要尽行取出,速以药敷好,必用玉真散盖护,
防其伤风。烂坏者用收敛药。至肉满不得结痂,肌有小孔流脓不合者,必有碎骨或芒刺、断
发之类,缠住新肉故也,必用乌金膏、三品锭插入,溃开好肉,细察取出,方能收疔结痂。
或生疔、或内有脓窠者,亦用此法治之。刎断喉者,伤及内喉,饮食不可进,则难治矣,先
以血竭末撒内喉四旁,勿令漏入管喉,以桑线缝合外皮,再用风流散盖一层,补血膏贴之,
四围周密,不可泄气,内服参竹饮以接元气,并清气血之药,自然全愈。
玉真散∶南星、白芷、防风、天麻、羌活、白附子各等分,为末,敷用护风,亦可调服
二钱。
风流散∶降香节四两,血竭二两五钱,苏木二两,乳香五钱,没药三钱,龙骨二钱,红
花一钱,桔梗少许,灯芯一把,哺成形鸡蛋十个(连毛醋煮,黄泥封固,文武火煨),各为


<目录>卷二十三\跌打损伤
<篇名>整骨接骨夹缚手法
属性:夫脑者,诸阳所聚,其太阳、囟门、脑盖等处,一有破伤,即宜分开发寻伤处,剪去近
伤之发,方好用药。若血涌出,用灯心嚼成团,蘸桃花散塞之,无不止矣。小则不必。若或
臭烂,先煎消风散服之,又煎辛香散洗之,洗时切忌当风处,犹恐寒热增重难医。若头面
皆肿,此风入里也,宜服消风散。患处有肿,用蜜调圣神散,或姜汁、醇酒调贴亦可。若髓
出,用安髓散,清茶调敷,二药合用尤妙。若脑骨沉陷,用白金散加淮乌散贴之,实时吸起
,服药取效。
夫面有七孔,眼居第一,为人生一世之最要者,治宜详慎。如睛出胞外者,趁热送入,
但用圣神散贴退其血与肿,内仍服药。若黑睛破水出者,其目必坏。若翻转在胞内,可轻轻
拨转归原,亦用圣神散贴之。若血侵睛,用桃柳嫩枝、生地黄、地龙煎水,浸猪腿精肉贴眼
上,秘传常服活血住痛散及清头面药,余皆照外伤见血治之。
夫颊骨脱。令患人坐定,揉以百十下,令口张开,医者以两手大拇指入口中,合手掇定
,往下一伸,复还上一送,即入臼矣。仍用手巾兜住一时可解。
夫牙床骨被伤,用手揣搦,令相按归原,用圣神散贴之,外用绢手巾兜住下颊,直上缚
在头顶上。牙落者,去之,摇动者以箸拨正;血出不止,用五倍子、白矾煎汤含口中止之,
以米汤调白金散噙化,或用桃花散塞之。
夫头颈从高坠鸱缩者,先用消风散或住痛散加痹药昏昏散服之。令患人仰卧,用绢带兜
其下颊,直上头顶,再将头发解伸,同绢带拿作一把,令其头睡得平正。医者坐于地下,伸
直两脚,踏患人肩上,用力徐徐拔伸归原合好。用生姜自然汁、韭汁、酒、醋调圣神散贴之
,绑缚牢固,常服寻痛住痛散取效。

南方的风铃 发表于 2008-9-3 13:06

夫肩井栏骨折断者,先消风散、住痛散加痹药昏昏散服之,揣搦相接归原。次用蜜调圣
神散贴之。却用毛竹一节,长短阔狭以患处为度,破开两片,用一大片削去棱角,阚入骨,
用棉絮一团实股下,以绢带从股下缠至那边肩上扎住,服药取效。
夫肩膊铁锹骨破伤出者,以消风散、住痛散加痹药服之;次削甲办药,用手巾袱蘸辛香
散药汤,洗 其肩上,以舒其肩骨。令患人侧卧,以一人立其面前,带伸患人之手,与肩并
齐,以足撑开患人之胁,如此则伸骨而易入也。医者居其肩后,用手搦令患骨相接,要折试
其手,上至脑下脑后,又过胸前,令其掌于心脘下,不许摇动,却用姜汁、韭汁调圣神散贴
之,用纸裹杉木皮一大片按住药上,用绢带一条,从患处胁下绑至那边肩上。其大杉木皮亦
要穿数孔,庶好掺湿内面药。日服加减活血寻痛散取效。
夫肩脾骨脱出腕外者,此骨下段是杵,上段身骨是臼。治法先用住痛散加痹药昏昏散服
之,次削甲办药,用布手巾袱蘸辛香散药汤 洗患处,令筋骨舒软。如左手骨脱者,令患人
卧,一人坐其左膝之侧,曲其左足,踏患人左胁下,用带绑住患人肘上,系于坐者腰间,坐
者以手扶平患人之肘,却低头向前,倒腰向后,用力徐徐拔伸患人之骨,按正入于胁下。如
骨脱向内敛胁不开者,令患人侧卧于地,用踏脚凳一条,夹其脚背,令其转动,着一人曲腰
坐于凳子上,用绢带绷住患人肘股上悬于坐者之肩,伸脚踏患人胁下,然后抬肩带肘,徐徐
用力拔伸患骨,用手按正其肩腕,务要折转,又试其手,上到脑后,下过胸前,反手于臂,
方是归原。然后调圣神散贴之,用绢带一条,从患处绑至那边胁下缚住,又一条从患处胁下
绑至这边肩上,亦用棉絮一团实其胁下,方得稳固。日服消风散、住痛散,取效。
夫两臂骨折断或破碎者,先用消风散、住痛散加痹药昏昏散服之。用杉木皮三片,削去
粗皮,捏令微薄如指面大,长短以患处为则,用棉纸包束粘定,用油透甲纸上,用左绑绳四
部编成闸极子,如此通漏,内面药干,庶可掺湿,编毕,用热药汤 软其筋骨。令患人卧于地
,用绢带缚患人肘臂,系于医者腰间。医者坐其膝侧,双手捉定患肘,脚踏其腋下,倒腰向
后,徐徐用力拔伸断骨,用于揣令归原。以姜汁、韭汁、醋调圣神散摊于油布上贴之,外用
甲缚,宽紧如法,带兜其手肘,悬于项下,要时常屈伸,肘腕不强,否则日久筋强,难以屈
伸,日服加减活血住痛散,若甲两头泡起,不可挑破,用黑神散油调贴即消。
夫两手肘腕骨络,俗名胖KT 。若骨出于腕外者,先用住痛散加痹药昏昏散服之,后
用药
住其
托其
原。试两
胖KT 过,
可动。其孔两旁皮弦
用左绑纸绳编上四
短甲。其短甲编作
腕间各空二分,庶
夫两手腕骨断,极难调理。用药不可过凉,夹后不可时常兜挂项下,要时常屈伸。坐则
令其舒于几案之上,或屈或伸;卧则令其舒于床席之间,时上时下。三日后令其折转,上过
脑后,又反手转于背上,渐渐折试,方是活动归原,若过三日能如此转动,亦不为迟。纵有
肿,贴药切忌过凉,恐筋寒贴肉难伸难屈也。
夫两手背骨折断而碎者,服 如前,令患人仰卧,医者坐其膝侧,伸脚踏患人腋下,左
手托住患人中间三指同作一把,着力拔伸;右手揣令归原,即与贴药加夹。用杉木皮一大阔
片,可托掌背过骨,其长短从臂骨中间起,至掌背拳尖骨为则。杉木皮中间对腕骨处剐一横
孔,令可屈伸;又用杉木皮数小片,如指面大,其长从臂骨起至掌边上,又两小片夹臂侧边
者略长半寸。各用纸束定,用左绑绳五部编之,将两部缚其托掌背大甲并两臂侧小甲梢,其
中一部缚于大拇指根掌两边弦上,其骨按得牢,外四部皆要宽舒,用带悬于项下,三日后亦
要折转屈伸活动,服药取效。
夫两手掌骨碎肉烂,服 如前。揣正相接,用麻油调白金生肌散贴之,用蜜调圣神散敷
四围,纸裹用杉木皮一大片按于掌上,又将纸裹软竹箬一大片盖于掌背,用手巾绑缚如法,
不必服药可也。
夫手指骨断者,先整筋骨合皮,用桃花散止其血,以竹箬软者一大片,要包得指头过,
纸裹定,用麻油调白金生肌散,摊箬纸上,包束患指,用帛缠之。次日药干,再用麻油透润
。三日后,再用麻油调白金生肌散贴之,仍服活血住痛散取效。或蜜调圣神散贴之,亦可取
效。
夫肩膊骨脱出,如左手脱出,医者以右手叉其左手,右手脱出,医者以左手叉其右手,
以膝跪其胁,用手带伸。如骨向上,以手托其上,要如故搦软,其手可齐头上肩,方可贴药
。以纸块实其腋下,用带二条,一条从这边肩上缠至那边腋下,一条从那边患处腋下缠至这
边肩上,日服住痛散自安。
夫腰骨、背脊骨折断者,令患人覆卧凳上,用大研米锤置于腹下,用绢带缚其两肓胛于
凳脑上,又缚其两足于凳脚横文件上,如此则鞠曲其腰,断骨自起而易入也。再用曲扁担一条
,从背脊趁直压其断骨,徐徐按入相接归原,然后用圣神散贴之,再用纸裹杉木皮一大片,
按在药上,以暖肚紧紧缚之。日服加减活血住痛散取效。
夫两胁筋骨折断者,不必夹缚,日服加减住痛散取效。
夫两腿环跳骨脱出者,此最难治之症也。足短者易治,足长者难治,日服加减活血住痛
散取效。
夫两足腿骨折断者, 服如前。令其仰卧,绑其胸腋系于凳脑上,如右足患,直伸左足
,竖屈右足,医者侧立右手凳弦边, 其右足踏患人右臀尖。一人以带系患人右足胫骨,正
坐凳头,着力挽带拔伸患骨。医者揣扪患骨归原即按定,双手按住莫动,令伸其足,试其齐
否,然后贴药,如法夹缚定,日服加减活血住痛散取效。
夫两足膝盖足碎断或斡脱者。服 如前,用箍伞蔑圈一个。其大要箍得膝盖骨住,四围
绢包,旁安带二条,令患人仰卧,直伸其足,医者揣扪相按居位,用圈子箍住膝盖骨上制定
不解,后用圣神散敷于圈子内外,再用草纸裹束,则不污梁,日服活血住痛散取效。
夫两足胫骨折断而碎者,与接腿骨同。
夫两踝骨及掌斡脱而若蹒跚者,服 如前。用杉木皮二大片,其长从小腿肚下起至脚底
为则,中间对踝骨处剐一圆孔,要箍得踝骨过。又用杉木皮一大片,要托得脚掌过,从趾下
起至KT 后,转折直上夹住后KT ,要留两旁边弦。又用杉木皮三四片,如指面大,编作
闸极栏子
先拔伸
时常伸
夫十足趾折断者,法与手指同。应用诸方开后。
圣神散∶淮乌、白芷、赤芍、白芨、枇杷叶、芙蓉叶各三钱,韭根、韭菜各一两,用姜
汁、韭汁、老酒同调敷。
桃花散(止血)∶大黄、黄柏、黄芩各五两,锻石半斤,同炒至灰如桃花色退火,收贮

消风散∶人参、防风、川芎、川朴、僵蚕、桔梗、独活、半夏、肉桂各一钱,羌活、蝉
蜕、当归各一钱五分,南星、白芷各二钱,黄芩三钱,柴胡七分,甘草五分,水煎,童便老
酒冲服。
辛香散∶( 洗)防风、荆芥穗各十两,刘寄奴二两,独活、乳香、明矾、倍子、苦参

安髓散∶川芎、香附、白附子、甘草、白芷、相草、牡蛎各一两,共为细末。每服两钱
,清茶调服。
白金散∶白芷梢一味,为末,香油调敷。
淮乌散∶淮乌、川芎、白芷各等分,共为细末,姜汁和酒调服。
痹药昏昏散∶草乌一钱五分,骨碎补二钱,香附、川芎各一钱,共为细末,姜汁和酒调
服。饮醋、冷水即解。
住痛散∶杜仲、小茴、大茴各四两,共为细末,每服二钱,老酒调服。
活血住痛散∶白芷、山甲、小茴、甘草各三钱,当归、川芎各二钱,独活、羌活各一钱
五分,木瓜、山谷桂、淮乌各一钱,草乌、麝香各三,共为细末,姜、酒调作一次服。
寻痛住痛散∶乳香、没药、淮乌、川乌、川芎、山甲、木香、虎骨、自然铜、赤芍、紫
荆皮各二钱,当归一钱五分,小茴、大茴、沉香、白术、桔梗、牛膝、乌药各一钱,枳壳八
分,甘草、香附、降香节各五分,生姜三片,水煎服。
加减活血住痛散∶当归、山甲、木瓜、牛膝各三钱,乳香、没药各二钱,独活、羌活、
枳壳各一钱五分,小茴、甘草、淮乌、川芎、白芷、人参、大茴、血竭各一钱,肉桂八分,
麝香一分,生姜五片,小煎,酒冲服。
黑神散∶百草霜(即锅脐煤)一味,炒至烟尽存性,清油调敷。

<目录>卷二十三\跌打损伤
<篇名>三十六图穴
属性:凡人身上有一百零八穴,内七十二次不致命,不具论,其三十六大穴,俱致命之处,受
伤者,须用调治之药法开后。
\r图\pyfxb42.bmp\r
头额前属心经,心主血,不可损,损后最怕风。打重血不止者,血出见风发肿者,三五
日或六七日死。不见风,不肿者不死,用川羌、川芎、防风各一钱,加前十三味方内同煎服
,再用夺命丹三四服愈。
\r图\pyfxb43.bmp\r
两眉中间为眉心穴,打重者头大如斗,三日死。用前十三味方加川芎、川羌、防风、
荆芥各一钱五分,煎服。如不服药者,不肿不死,浮肿出血者必死。
头额两边为两太阳,打重者七日死或半月死,损耳目,其血凝成脓者不死。不可见风,
见风则发肿而死。宜用川芎、川羌各一钱,加入十三味方内煎服,仍冲七厘散二分,再用夺
命丹二服,外敷桃花散。
头脑后为枕骨,管十二经,又名督脉,一身之主,不可损伤。打重者脑骨髓伤,多则七
日,少则五日必死,极重者或一日即死。
用前十三味方加当归、川药各一钱,同煎服,冲入七厘散三分,又夺命丹三五服。不吃
药虽愈,后脑痛不止。
脑后两边属太阳经,有藏血穴,近耳后又属肝胆经,有厥阴穴。打重者损其血,见风又
损其气浮肿者,四十日必死。用前十三味方加生地、川芎、当归各一钱煎服,仍冲七厘散三
分,再用夺命丹三服。
心口上为华盖穴,属心经。直拳打重,人事不省,血迷心窍,不治必死,此乃伤胃气,
致心胃气血不能行走。宜用枳壳三钱,良姜一钱,加前十三味方内同煎服。又加七厘散二分
五厘,行走心胃中瘀血,瘀血走动,泄泻三、五次,即瘥。泻不止,用冷粥止之。又用夺命
丹二服全愈。如不断根,三十六个月而死。
心口中名黑虎偷心穴,属心经。上擦下拳打重者,两眼昏花,人事不省。用前十三味方
加肉桂一钱,丁香五分同煎,再用七厘散三分冲服,又用夺命丹三服,再用紫金丹三五服。
如不服药,一百二十日必死。
又方∶金竹叶二钱,柴胡一钱五分,钩藤一钱,当归、陈皮、楂肉、苡仁、麦冬各五分
,沉香、炙草、荆芥、防风各三分,加青柿蒂三个,酒、水各半煎,又加胆星五分调服效。
心口下一寸五分为巨阙穴,为心幕,打重者人事不省,当用打法,向右边肺底穴下半分
劈拳一梆即醒。用前十三味方加桔梗八分、川贝一钱同煎二服,再用夺命丹五六服,又紫金
丹二三服。若不愈,一百二十日死。
脐上水分穴,属小肠、胃二经。打重者,不服药二十八日死,宜用前十三味方加桃仁、
元胡索各一钱同煎,冲七厘散三分服,再用夺命丹三服。
脐下一寸五分名气海穴,打重者九日死。用前十三味方加木通一钱,三棱一钱五分同煎
,冲七厘散一分五厘服,又加减十四味方二服。如不服药,四十八日必死。
脐下三寸名关元穴,伤重者五日死。用前十三味方加青皮、车前子各一钱五分同煎,冲
七厘散三分服,再用夺命丹三服痊愈。若不服药,廿四日必死。
脐下四寸名中极穴,伤重者,大小便不通,十二日死。用前十三味方加三棱、蓬术、生
大黄各一钱同煎,冲七厘散一分五厘服,再用紫金丹二服。如不服药,一百零八日必死。
左乳上一寸六分为膺窗穴,属肝经。拳打重者,十二日死。用前十三味方加青皮、乳香
各一钱同煎,冲七厘散三分服。再用夺命丹三服,每服三钱,仍冲十三味方内服愈。不服药
,四十八日必死。
右乳上一寸六分膺窗穴,属肺经。金枪伤重者,一百十六日死。用前十三味方加木香一
钱五分同煎,冲七厘散二分服,可以行走瘀血,再用夺命丹三服痊愈。
左乳下一寸六分为乳根穴,属肝经。拳打重者吐血死。用前十三味方加郁金、刘寄奴各
一钱五分同煎,冲七厘散二分五厘服。再用夺命丹一服。如不服药,三十四日死。
右乳下一寸六分乳根穴,属肺经。拳打重者九日死。或两鼻出血必死。宜用前十三味方
加百部、桑白皮各一钱同煎,冲七厘散一分五厘服,再用紫金丹三服,如不断根,一年必死
左右乳下一同受伤,名为一计害三贤,三夹者死。此心、肝、肺三经伤也,重者七日死
。用前十三味方加木香、枳壳各一钱同煎,冲七厘散三分服,再用夺命丹三服。如不断根,
五十四日死。
左乳下一寸六分旁开一寸为期门穴,属肝经。拳打重者,三十八日死。用前十三味方加
木香、广皮各一钱五分同煎,冲七厘散二分五厘服,再用夺命丹三服。
右乳下一寸六分旁开一寸名期门穴,属肺经。拳打重者三十六日死。用前十三味方加五
灵脂一钱五分,蒲黄一钱同煎,冲七厘散二分五厘服,再用夺命丹三服全愈。如不断根,五
十四日必死。
心下巨阙穴两旁各开五分,名幽门穴,左属肝,右属肺,拳打重者名曰冲炮,一日即死
。用前十三味方加白豆蔻、木香各一钱同煎,冲七厘散三分服。再用夺命丹三服,又用加减
十四味方煎二剂,冲紫金丹三服。外用吊药敷上。如不服药,其伤必发,一百二十日死。
左肋近脐处为血门,名商曲穴,点打重者六个月死。用前十三味方加羌活、五加皮各一
钱五分同煎,冲七厘散二分五厘服,再用夺命丹二三服。如不服药,一年必死。
右胁近脐处为气门,名商曲穴,点打重者五个月死。用前十三味方加柴胡、当归各一钱
同煎,冲七厘散二分五厘服,再用夺命丹三服。若损伤后小便不通,加车前子、木通,若仍
不通,用葱头白捣碎酒炒贴脐上即愈。如不服药,一百二十日死。
左肋梢骨尽处软肉边为血囊,名章门穴,打重者四十二日死。用前十三味方加归属、苏
木各一钱同煎,冲七厘散二分五厘服,再用紫金丹三五服愈。如不服药,一年而死。
右肋梢骨尽处软肉边为气囊,名章门穴,打重者一百二十日死。用前十三味方加五灵脂
一钱五分,砂仁一钱同煎服,再用加减十四味方一服,若不服药,二百四十日必死。
左肋梢骨下一分名腹结穴,为血囊,打重者四十二日死。用前十三味方加蒲黄二钱,生
韭子一钱五分,同煎服。如不服药,三个月必死。
右肋梢骨下一分腹结穴,为囊气,打重者六十日死。用前十三味方加丹皮、红花各一钱
同煎服,再用夺命丹三服,如不服药,一年死。
凡人身背上穴道,乃生死所系。背心从上数下第十四节骨下缝间为命门穴,打重者晕去
一日半不醒而死。用前十三味方加桃仁一钱同煎服,再用夺命丹三服。
第十四节骨下两旁各开一寸五分软肉处为肾俞穴,打重者吐血痰,十四个月而死。用前
十三味方加补骨脂、杜仲各一钱五分同煎服。再用夺命丹三服。如不服药,过周岁而亡。
第十四节下两旁各开三寸名志堂穴,属肾经。打重者三日死,当发笑而亡,用前十三味
方加桃仁、菟丝子各一钱同煎服,再用夺命丹三五服,又用药酒服之。
肾俞穴下两旁各有气海俞穴,打重者三十三日死。用前十三味方加补骨脂一钱五分、乌
药二钱同煎服。再用紫金丹二服愈。
尾闾骨下两腿骨尽处中间名鹳口穴,打重者一年死,用前十三味方加牛膝、苡仁各一钱
同煎服,再用紫金丹三四服愈。
粪门前、阴囊后为海底穴,伤重者七日死。用前十三味方加大黄、朴硝各一钱同煎服,
再用夺命丹三服,紫金丹三服。
两脚底心为涌泉穴,伤者十个月而死。用前十三味方加木瓜、牛膝名一钱同煎服,愈。
以上穴道,皆伤人性命,初伤时不知,至后来病发而死,只说病多,岂知病固由于伤乎
!凡人被打时,切勿轻意,必须服药为主。

<目录>卷二十三\跌打损伤
<篇名>少林寺秘传内外损伤主方按症加减
属性:归尾、川芎、生地、续断各二钱,苏木、乳香(去油)、没药(去油)、木通、乌药、泽

各一
引经各药开后∶瘀血凝胸,加砂仁一钱五分。血攻心,气欲绝,加淡豆豉一钱。气攻心
,加丁香一钱。气喘,加杏仁、枳壳各一钱。狂言,加人参一钱,辰砂五分,金银器同煎。
失音不能言,加木香、菖蒲各一钱。气塞,加浓朴、胆草各一钱,陈皮五分。发热,加柴胡
、黄芩、白芍、薄荷、防风各一钱,细辛六分。瘀血多,加发灰二钱。发笑,加蒲黄一钱,
川连二钱。腰伤,加破故纸、杜仲各一钱,肉桂、小茴各八分。大便不通,加大黄、当归各
二钱,朴硝一钱。小便不通,加荆芥、大黄、瞿麦各一钱,杏仁(去皮尖)十四粒。大便黑


诃子、桔梗各一钱。肠中冷痛,加玄胡索、良姜各一钱。咳嗽,加阿胶二钱,韭根汁一杯。
肠右边一点痛,加草果、连翘、白芷各一钱。粪门气出不收,加升麻、柴胡、黄 、白术各
一钱,陈皮、甘草各五分。肠左边一点痛,加茴香、赤苓各一钱,葱白三个。咳嗽带血,加
蒲黄、茅花各一钱。口中出粪,加丁香、草果、南星、半夏各一钱,缩砂七粒。舌短语不清
,加人参、黄连、石膏各一钱。舌长寸许,加生僵蚕、伏龙肝各一钱,生铁四两,赤小豆百
粒。舌上生胎,加薄荷二钱,生姜一钱。耳浮起,加豆豉一钱。呃塞,加柴胡、五加皮、木
瓜、车前子各一钱。九窍出血,加木鳖子、紫荆皮各一钱,童便一杯冲服。腰痛不能转侧,
加细茶泡浓三杯,陈老酒一杯冲服。遍身痛、难转侧,加巴戟、牛膝、桂枝、杜仲各一钱。
发肿,加防风、荆芥、白芍各一钱。喉干,见药即吐,加好豆砂纳在舌上,半时用药送下。
喉不干,见药即吐,加香附、砂仁、丁香各一钱;言语恍惚,时时昏沉欲死,加木香、辰砂
、硼砂、琥珀各一钱,西党五钱。血气攻心,有宿血不散,用乌鸡娘一只煎汤,加陈老酒、
黑豆汁各半冲药内服;头痛如裂,加肉苁蓉、白芷梢各一钱。头顶心伤,加白芷、浓朴、
本、黄芩各一钱;眼伤,加草决明一钱五分,蔓荆子四分。鼻伤,加辛夷、鳖甲各一钱。耳
伤,加磁石一钱。喉咙伤,加青鱼胆、清凉散。两颊伤,加独活、细辛各一钱。唇伤,加升
麻、秦艽、牛膝各一钱。齿伤,加谷精草一钱。齿动摇,未落,加独活一钱,细辛七分,另
用五倍子、干地龙为末,掺牙根上即愈。左肩伤,加青皮一钱五分;右肩伤,加升麻一钱五
分。若身上亦有伤,不可用升麻,致血攻心而死。手伤,加桂枝、禹余粮各一钱,姜汁三匙
。乳伤,加百合、贝母、漏芦各一钱。胸伤,加柴胡、枳壳各一钱,韭汁一杯。左肋伤,加
白芥子、柴胡各一钱。右胁伤,加地肤子、白芥子、黄 各一钱,升麻一分。肚伤,加大腹
皮一钱。背伤,加砂仁、木香各一钱。腰伤,加杜仲、破故纸各一钱。腰肋引痛,加凤仙花
子二钱。小肚伤,加小茴、急性子各一钱。左右两胯伤,加蛇床子、槐花各一钱。外肾伤,
缩上小腹,加麝香二分,樟脑三分,莴苣子一杯,三味共研细末,以莴苣叶捣为膏,和药贴
脐上即出。肛门伤,加槟榔、槐花(炒)、大黄各一钱。两足腿伤,加牛膝、木瓜、石斛、

碎补
痛,
柴胡
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科启玄
验方新编(清·鲍相璈)2
《慈幼新书》作者:程云鹏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串雅内外编
《医门补要》【清】赵濂
经验奇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