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2梅核气

82梅核气

梅核气的辨证论治
  肝郁气滞型
  【证见】 咽喉内有异物感,或如梅核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甚则感到窒闷难忍,但不碍饮食。患者常精神抑

郁,多虑多疑,并觉胸闷胁胀,善太息,郁怒,嗳气。舌质淡红,苔白,脉弦。
  【治法】 疏肝理气解郁。
  【方药】
  1.主方半夏厚朴汤加减
  处方:法半夏12克,厚朴10克,茯苓15克,香附12克,紫苏12克,白芍15克,薄荷6克(后下),甘草6克,生姜3片。

水煎服。
  胸胁苦闷者,加柴胡12克、薤白15克。口干,舌质偏红者,加夏枯草12克、杭菊10克。
  2.中成药
  (1)逍遥丸,口服,大蜜丸每次2丸,水蜜丸每次10~15克,每日1—2次;水泛丸每次8~10丸,每日1。3次。
  (2)丹栀逍遥丸,每次6—8片,每日2次。
  脾虚痰聚型
  【证见】 咽喉内异物感,常觉痰多难咯。或有咳嗽痰白,肢倦,纳呆,脘腹胀满。舌胖苔白腻,脉滑。
  【治法】 健脾理气化痰。
  【方药】
  1.主方二陈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法半夏12克,陈皮6克,茯苓15克,神曲12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砂仁6克(后下)。水煎服。
  若痰黄舌红者,加黄芩12克、薄荷6克(后下)。心烦者,加合欢花10克、素馨花10克。
  2.中成药
  (1)金桑利咽(胶囊、丸),口服,每次2-4粒,每日2次,(丸剂:每次60—120粒,每日2次)
  (2)四君子丸(冲剂、液、袋泡剂),口服,水泛丸每次3—6克,冲剂每次15克,袋泡剂每次1~2袋,每日3次;合剂每

次5—10毫升,每日2次。
  (3)陈夏六君子丸,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4)香砂养胃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

1.针灸治疗

(1)毫针刺廉泉穴,针尖向上刺至舌根部,并令患者作吞咽动作,至异物感消失为止。

(2)取合谷、内关、太冲、丰隆等穴,中等刺激,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

2.饮食疗法

(1)合欢花蒸猪肝:合欢花(干品)10~12克,放碟中,加清水少许,泡浸4—6小时,再将猪肝100~150克切片,同放碟中

,加食盐少许调味,隔水蒸熟,食猪肝。

(2)玫瑰花茶:玫瑰花瓣(干品)6-10克,放茶盅内,冲人沸水,加盖煽片刻,代茶饮。

(3)葱煮柚皮:鲜柚皮1个,在炭火上将外层黄棕色烧焦,刮去表层,然后放入清水中泡浸1日,使其苦味析出。再切块加

水煮,将熟时以葱两棵切碎加入,用油、盐调味,佐膳。[3]

3.咽喉部导引法

(1)不拘行立坐卧,随时闭目静心,待神调气定后,即行叩齿36次,再以舌上下左右搅动,待津液满口时进行鼓漱,然后

如咽硬物状,将咽津吞下。

(2)静坐,以舌托上腭,凝神该处有一股凉水流下,待将满口时,吞下。

(3)舌头用力往后卷,有唾液即吞下。坚持数日,有一定疗效。

4、梅核气的辨证论治

肝郁气滞型

【证见】咽喉内有异物感,或如梅核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甚则感到窒闷难忍,但不碍饮食。患者常精神抑郁,多

虑多疑,并觉胸闷胁胀,善太息,郁怒,嗳气。舌质淡红,苔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

【方药】

1.主方半夏厚朴汤加减

处方:法半夏12克,厚朴10克,茯苓15克,香附12克,紫苏12克,白芍15克,薄荷6克(后下),甘草6克,生姜3片。水煎

服。

胸胁苦闷者,加柴胡12克、薤白15克。口干,舌质偏红者,加夏枯草12克、杭菊10克。

2.中成药

(1)逍遥丸,口服,大蜜丸每次2丸,水蜜丸每次10~15克,每日1—2次;水泛丸每次8~10丸,每日1。3次。

(2)丹栀逍遥丸,每次6—8片,每日2次。

脾虚痰聚型

【证见】咽喉内异物感,常觉痰多难咯。或有咳嗽痰白,肢倦,纳呆,脘腹胀满。舌胖苔白腻,脉滑。

【治法】健脾理气化痰。

【方药】

1.主方二陈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法半夏12克,陈皮6克,茯苓15克,神曲12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砂仁6克(后下)。水煎服。

若痰黄舌红者,加黄芩12克、薄荷6克(后下)。心烦者,加合欢花10克、素馨花10克。

2.中成药

(1)金桑利咽(胶囊、丸),口服,每次2-4粒,每日2次,(丸剂:每次60—120粒,每日2次)

(2)四君子丸(冲剂、液、袋泡剂),口服,水泛丸每次3—6克,冲剂每次15克,袋泡剂每次1~2袋,每日3次;合剂每次5

—10毫升,每日2次。

(3)陈夏六君子丸,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4)香砂养胃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

 

梅核气的中医药治疗:

 

(1)肺肾阴虚证:表现为咽干刺痒微痛,灼热不适,夜间尤甚,咽腔微红肿胀,乏津干燥,干咳少痰,腰膝酸软,手足心

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养肺肾,降火利咽。方用百合固金汤加减。

药用:百合15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玄参15g,麦冬12g,当归12g,川贝母12g,桔梗10g,牛膝20g,甘草6g。咽干

甚,加北沙参15g,天花粉12g;阴虚夹痰,加丹皮15g,丹参15g。

(2)肝经郁热证:咽部闷胀不舒,异物感明显,情志不畅时尤甚,急躁易怒,胸胁闷胀;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疏肝清热

,理气利咽。

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药用:丹皮15g,栀子12g,柴胡12g,郁金12g,茯苓12g,薄荷10g,当归12g,生白芍15g,苏梗

10g,甘草6g。咽底赤瘰多,加僵蚕15g、生牡蛎15g。

(3)气血瘀阻证:咽干刺痛,夜间痛甚,活动后减轻,咽腔暗红肥厚;舌暗或有瘀斑,苔薄,脉涩。治宜行气活血,化瘀利

咽。方用活血利咽汤。

药用:当归15g,红花10g,桃仁12g,生地黄15g,枳壳12g,桔梗10g,土元10g,山豆根12g,甘草3g。

(4)痰湿上结证:咽异物感明显,咽腔色淡或淡红,肿胀肥厚,咽底附白粘痰液,胸胁闷胀,泛恶欲呕,脘闷纳呆,咯痰

白粘量多;舌淡苔白腻,脉滑或弦。治宜燥湿化痰,散结利咽。

方用化痰利咽汤。药用:制半夏12g,陈皮15g,茯苓12g,胆南星10g,僵蚕15g,苏梗15g,浙贝母15g,海浮石15g,甘草

3g。

(5)肾阳虚弱证:咽部不适,紧闷如堵,遇寒尤甚,咽腔淡白微肿,如猪油样,咽底小瘰色白,口淡不渴或咽干欲热饮,

面白肢冷,腰脊冷痛,精神不振;舌淡苔白,脉沉迟。治宜温肾壮阳,散寒利咽。

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药用:制附子6g,肉苁蓉6g,肉桂6g,熟地黄15g,山药12g,山萸肉12g,丹皮10g,泽泻12g,茯

苓15g,细辛3g。纳差者,加扁豆15g,砂仁10g;肢冷畏寒,加桂枝12g,狗脊12g。

 

梅核气的按摩部位:

 

1、足外侧反射区:生殖腺。

2、足背部反射区:喉与气管、扁桃体、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上颌、下颌。

3、足底部反射区:头部(大脑)、脑垂体、小脑及脑干、鼻、颈项、肺及支气管、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肾、输尿

管、膀胱、胃、胰、十二指肠、生殖腺。

常用手法

1、足外侧反射区:食指外侧缘刮法、拇指推法、叩击法等。

2、足背部反射区: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食指推法、拇指推法等。

3、足底部反射区: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按法、食指关节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拳面叩击法等。
 

    梅核药枣 [药物] 玄参 125 克,香橼 65 克,大枣 1000 克。 [用法]上药入砂锅,加水适量,文

火煎煮至水尽,取大枣晾干即成药 枣。每天服 3 次,每次 5~7 个药枣,或不定时随便服用,但每天不超过 30

个为宜。 [疗效]此方治疗梅核气疗效甚佳,一般轻者 1 剂即愈,重者 2 剂,最 多服 3 剂。 [来源]李起轩,

山东中医杂志

含化膏    [药物]红梨 500 克,沉香、木香、没药、乳香各 3 克,麝香 0.7 克, 白糖 500 克。 [用

法]将红梨捣碎取汁,与白糖熬膏;将沉香、木香、没药、乳香、 麝香共研细末,入膏中和匀,制成 1.5×\u65297X

×\u65296X.5 厘米大小的膏块,视病情轻 重,每隔 2~4 小时含化 1 块,夜间不用药。 [疗效]  此方治疗

梅核气有效。 [病例]  刘××,男,  52 岁。患者自感咽中有物梗阻,吐之不出, 咽之不下,伴有胸胁窜痛

,心情抑郁,腹胀纳差,舌红、少苔,脉细数。检 查咽部充血,有似米粒红点,五官科检查诊为颗粒性咽炎,中医诊为

梅核气。 以此方 1 剂治疗,诸症好转;二诊复进 1 剂,症除。 [来源]  张耀祖,等. 河南中医

 蜂蜡丸 [药物]露蜂房 80 克,鸡内金 40 克,黄蜡、蜂蜜各 120 克。 [用法]将前 2 味药研成细末,炼

蜂蜜溶黄蜡制丸,每丸重 3 克。每天 服 3 次,每次 3 丸,空腹服。上方 1 剂为 1 疗程。1 疗程未愈者,可隔

2 天 再继行第 2 疗程。 服药期间禁食辛辣刺激之品,保持精神愉快。 [疗效]此方治疗梅核气 21 例,治愈 1

6 例,显效 3 例,有效 2 例。 [病例]王×\u65292X女,  42 岁。诉 3 年前因受精神刺激,引起咽中不适

, 如有异物梗阻,经某地大医院诊断为“慢性咽炎”。给予抗生素及中药治疗, 效果不显。患者诉咽中不适,如有物体

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胸闷, 苔白腻,脉弦滑。辨证为气滞痰郁。予上方 1 剂而愈,随访 1 年未复发。 [来

源]李天升,等. 湖北中医杂志

二花一子汤    [药物]金银花、绿梅花、大海子各 10 克。 [用法]上药放入保温杯中加开水浸泡 20 分钟后

饮用,每天饮用 4~5 次。杯中水饮完后,可再加开水泡眼。 [疗效]此方治疗梅核气 67 例,痊愈 46 例,好

转 15 例,无效 6 例。 [病例]吴××,女,  28 岁。咽部梗烧感 5 年,咳之不出,咽之不下, 经多方治

疗均未见效。近日来因受凉,咽部梗塞感加重,伴口干咽燥。检查 咽部充血紫暗,有滤泡形成。以此方治疗 3 天后症

状好转, 10 天后症状大 减。前后共治疗 2 个月,症状、体征消失而愈。 [来源]毕士佐,等.四川中医


梅核气治疗偏方
方1
  【组成】绿茶、月季花、玫瑰各3 克,桔梗、山萸肉各6 克。
  【用法】研为细末,开水冲泡,代茶饮。
  【主治】气滞血瘀之梅核气。
方2
  【组成】绿萼梅、绿茶、合欢花各3 克,枸杞子5 克。
  【用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主治】梅核气。
方3
  【组成】生蜂蜜20 克,鸡蛋1 个,香油数滴。
  【用法】鸡蛋打入碗中搅匀,沸水冲熟,调入蜂蜜及香油,顿服,1 日2次,早晚空腹服。
  【主治】梅核气,肺胃虚火,口咽干燥,时轻时重,以及慢性咽炎。

4.处方】 凌霄花 120g 乌药 120g 桔梗 120g
郁金 120g 枳壳 (炒) 150g 降香 180g
香附 480g 乌梅肉 (醋制) 300g
【制法】 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蔗糖600g加水适量使溶解,
加醋4800g,搅匀,滤过,静置,取上清液浓缩成膏,与上述粉末混匀,制成大丸,即得

【性状】 本品为黑棕色的大丸;具醋的特有香气,味酸、微甜。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 页)。
【功能与主治】 舒肝顺气,利膈解郁。用于梅核气,舌咽神经官能症,以及胸膈
不舒,两胁胀满。
【用法与用量】 含服或温开水化服,一次1 丸,一日2 次。
【规格】 每丸重3g
【贮藏】 密封。

治咽喉部神经官能症(梅核气)妙方

1四七汤

【来源】宋·陈元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歌诀】四七汤理七情气,半夏厚朴茯苓苏,

姜枣煎之舒郁结,痰涎呕痛尽能纾。

【组成】半夏(姜汁炒)15克,厚朴(姜汁炒)9克,茯苓12克,紫苏叶6克,生姜3片,大枣1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行气开郁,降逆化痰。

【方解】七情不畅,令人气郁,气郁则津聚,津聚则生痰。痰气结聚,肺失宣畅,胃失和降,故有咽中如有物阻及痞满、咳呕、冲痛等症。方用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配以厚朴下气除满,助半夏以散结降逆;茯苓甘淡渗利,助半夏以祛湿化痰;苏叶理肺舒肝,宽胸散郁;姜枣和中止呕,益脾缓急。诸药合用,共奏行气开郁,降逆化痰之功,使痰消、结散、郁平,诸症自除。

【主治】七情郁结,痰涎结聚,症见咽中如有物阻、咯之不出、吞之不下、胸胁满闷、脘腹痞胀、或咳或呕或攻冲作痛。可用于梅核气、食道痉挛、癔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病症。

 

2加味四七汤

【来源】明·龚廷贤《万病回春》

【歌诀】加味四七是专方,苓厚苏夏广橘红,

青枳砂星炒神曲,白蔻槟榔益智姜。

【组成】白茯苓、川厚朴(姜炒)、苏梗、姜半夏、广橘红、青皮、枳实、砂仁、姜南星、炒神曲各9克,白蔻仁、花槟榔、益智仁各5克,生姜5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开郁顺气,利膈化痰。

【方解】方用川厚朴、枳实、苏梗、青皮开郁顺气;白茯苓、半夏、橘红、姜南星、燥湿化痰,降逆止呕;花槟榔、茯苓理气利水;砂仁、神曲、白蔻仁理气和胃消食;益智仁敛肺益气;生姜温胃散寒。诸药合用,共奏开郁顺气,利膈化痰之功。

【主治】七情之气结成痰气,状如梅核;或如破絮在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或中满痞塞,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促;或因痰饮,恶心呕吐。

【加减】“一般可去益智仁,加制香附。若胸闷甚者,枳实改用枳壳,加薤白、瓜蒌;恶心呕吐者,加佩兰叶;腹胀满不食者,加炒白术、炒谷芽。”(《中医喉科精义》)。

【附记】本方是治疗梅核气之专方,无论何型均可【加减】应用,每获良效。为笔者临床常用之良方。

 

3利咽汤

【来源】李文亮《千家妙方·下》(黄永灵方)

【歌诀】利咽汤用代赭石,桔梗葶苈板蓝根,

青果桑皮生甘草,苏子玄参制香附。

【组成】代赭石30克,炒葶苈6克,桔梗10克,板蓝根30克,青果10克,炙桑皮12克,苏子10克,香附10克,玄参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疏肝降逆,化痰利咽。

【方解】咽喉神经官能症(梅核气)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女性为多。多因情志郁结,化火炼液为痰,气痰博结,壅于咽喉所致。故方用香附、代赭石、苏子疏肝降逆;板蓝根、甘草清热解毒;玄参滋阴降火;桔梗、葶苈子、桑皮宣利肺气、化痰利咽。一升一降,疏畅气机。气顺痰消,诸症自平。诸药合用,共奏疏肝降逆,化痰利咽之功。

【主治】咽喉部神经官能症。

【加减】若咽痛甚者,加牛蒡子、黄芩;胸闷胁痛者,加丹参、炒灵脂。

【附记】临床屡用,每每收效迅捷,疗效颇著。

 

4梅核气汤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高文武方)

【歌诀】梅核气汤青陈皮,木香郁金香附子,

乌药苏梗制半夏,射草朴花山豆根。

【组成】香附子12克,青皮12克,陈皮12克,木香12克,郁金9克,乌药9克,苏梗12克,厚朴花9克,制半夏9克,山豆根9克,射干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行气化痰,清咽利膈。

【方解】方用香附子、青皮、陈皮、木香、郁金、乌药、苏梗、厚朴花、制半夏疏肝解郁,行气化痰;山豆根、射干合苏梗、厚朴花清咽利膈;甘草解毒和药。诸药合用,共奏行气化痰,清咽利膈之功。

【主治】咽喉部神经官能症。

【加减】一般用本方即可。必要时可随症加减。同时配合针刺天突、扶突、合谷(双侧),可提高疗效。

【附记】用本方,并配合针刺治疗梅核气20例此类病症患者,疗效甚为理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案: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
健脾疏肝化痰法治疗梅核气案
杨百茀医案(四)
宗氏梦交医案
梅核气的治疗(谭敬书、李凡成经验)
图文:咽炎梅核气之古方“半夏厚朴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