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胃缓

胃缓

胃缓是指脾虚气陷,肌瘦不坚,从而出现脘腹胀坠作痛、暖气不舒、漉漉有声等以脾胃虚弱为特征的病证。西医的胃下垂,
以及各种慢性病中所出现的胃肠功能障碍有类似胃缓症状者,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胃缓治疗的诊断要点
 形体消瘦,尤其呈瘦长体型。
 脘腹胀坠疼痛,食后尤甚,平卧或用手上托胃部则症减,站立时常可见下腹膨出的典型表现。
 常伴有嗳气、恶呕、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并有便秘,腹泻或交替发生。
 X线胃肠钡餐造影,可见胃下垂症。
胃缓治疗的辨证分析
本病多因饮食不节,内伤七情,劳倦过度,或先天禀赋薄弱等,导致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升降失和所引起。因脾虚则失健
运,纳食减少,味不能归于形,故可使形体瘦削,肌肉不坚,从而形成胃缓。因运化受碍,气机阻滞,故常夹有气滞、痰湿
等实证。治疗以补中益气为主,胃阴亏虚治当濡养胃阴,并根据兼夹症候,配以行气,化痰湿、降逆等法。

胃缓治疗的辨证论治
脾虚气陷型
【证见】 面色萎黄,气短不思饮食,食后脘腹痞满,嗳气不舒,或脘腹胀坠,或有呕清水痰涎,肌肉瘦弱。舌淡苔白,脉
缓弱。
【治法】 健脾益气升陷。
【方药】
1.主方补中益气汤(李杲《脾胃论》)加减
处方:黄芪30克,白术15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枳壳20克,党参20克,砂仁6克(后下),炙甘草6
克。水煎服。
2.中成药补气升提片,每次4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益气升陷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炙黄芪20克,防风3克,炒白术9克,炒枳实15克,煨葛根12克,山茱萸15克。水煎服。
(2)枳实煎剂(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
处方:100%枳实煎剂,每餐前服10~20毫升。
胃阴亏虚型
【证见】 面色略红,唇红而干,口苦口臭,烦渴喜饮,暖气频繁,食后脘腹坠满,烦闷不舒,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
数。
【治法】 滋养胃阴。
【方药】
1.主方益胃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合一贯煎(《柳洲医话》)加减
处方:生地黄20克,麦冬15克,玉竹20克,沙参15克,枸杞子12克,当归10克,川楝子9克,枳壳20克,太子参30克,甘草6
克。水煎服。
若兼气虚者,可加黄芪30克、党参20克。
2.中成药洋参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
3.单方验方润燥养胃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北沙参、石斛各15克,麦冬、生地黄、玉竹、白芍各12克,当归、炙乌梅各10克,川楝子9克。水煎服。
胃缓治疗的其他疗法

1.外治法
蓖麻五倍子膏贴敷百会穴(上海市崇明县堡镇卫生院验方)
用蓖麻子仁98%,五倍子末2%,拌和捣成烂糊,制成每块10克、直径1.5厘米的药饼备用(为成人一次量)。使用时在百会穴
处剃去一块头发(与药饼等大),将药饼紧贴在百会穴上,用纱布绷带固定,再用搪瓷杯盛半杯开水,置于药饼上进行热熨,
以感觉温热而不灼痛皮肤为适度,每日早、午、晚各1次,每次约10分钟。一块药饼可使用5日。如在第一次贴敷后,自觉症
状未见好转,宜休息一日后再进行第二次治疗。一般贴敷10次,便可见明显疗效。
2.针灸疗法
(1)针刺:针足三里、中脘、关元、中极、梁门、解溪、脾俞、胃俞等穴。
(2)灸法:灸足三里、天枢、气海、关元等穴。
(3)耳针:用毫针柄在耳壳的胃肠区按压,寻找敏感点,然后在此点上加压2。3分钟,每日1次。
3. 五绝指针疗法(周身多经脉调理加局部选穴刺激治疗)
4.饮食疗法
(1)黄芪砂仁煲乌鸡:黄芪30-50克,砂仁lO克(布包),乌鸡半只,共煲至烂熟,去砂仁,加盐调味,饮汤吃肉。适用于脾虚
气陷。
(2)龟肉枳壳汤:乌龟肉250克,炒枳壳30克。共煲汤,加盐调味,吃肉饮汤。适用于胃阴亏虚。
5.预防调护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肌力。尤其做气功(内养功),对胃缓有显著疗效。
 患者食物要富有营养,易消化,体积少,动物蛋白及脂肪的含量要多一些,少吃多餐,禁止暴饮暴食。
 进餐后平卧一段时间,可减轻胃缓的症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胃缓中医临床治疗根治妙方
治胃下垂秘方(方5首)
中医难病诊治——胃下垂
脾胃调理中成药
国医大师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全都是精华
万友生教授治疗“阴火”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