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儿夜啼

   夜啼症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杂病,多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表现为白天如常,入夜便啼哭不安,或是每夜定时啼哭。

一、蝉蜕(去头足)7只,灯芯70cm(或者半握),白茯苓7克,睡前煎服头煎,次日上午服用二煎,连服2-4剂。试试看。

二、另:艾灸“隐白穴”,艾条(香烟也可以)距离皮肤约2-3厘米处温和灸至皮肤发红为度,灸完一侧,再换另一侧。因小儿皮嫰,不可灸过久,以免起泡(如果起泡,外涂万花油),每日一次,轻者1-2次,重者2-4次即愈。
三、笔者采用穴位按摩治疗本病9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92例患儿均来自门诊,男5O例,女42例;年龄3个月一2岁;病程最短0.5d,最长7d;其中首诊81例,用其他方法无效而转诊者11例。2治疗方法2.1取穴以上肢部穴位为首选,取十宣、四缝、三关、劳宫、神门、大陵穴。

2.2操作

医者以左手握住患儿之手。用右手拇指点掐十宣穴、四缝穴、三关穴各3次5次,继以按揉劳宫穴、大陵穴、神门穴各2O次~4O次,左右双手均治,1d1次。

3治疗结果92例患儿均在施术后10rain一30rain内安静入眠,轻者1次即可。稍重者3次~5次痊愈。

4典型病例

·49·王××。男。11个月,因2d前偶遇惊吓,夜间入睡困难。易惊醒且伴哭闹。昨夜在门诊“打瞌睡针”后入睡。后其母拒针而前来我处诊疗。当即施以本法治疗,结果当晚患儿较安静,哭闹次数减少,遂依法治疗2次后治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5体会

小儿夜啼症常因突然高音、抱儿落空掉地后等外界因素导致婴幼儿受惊吓,表现为入睡困难、易惊醒、常哭闹等心神不安症状。西医多给镇静剂以助眠,但效果不佳且有副作用,而中医经络治疗无西医治疗之弊端且疗效快,采用点掐经外奇穴十宣、四缝、三关穴以疏通气血,宣窍醒神;取手少阴心经之原穴神门开心窍,苏神明;手厥阴心包经之荥穴劳宫活血开窍;原穴大陵宁心安神。诸穴合用,共奏镇静定惊、定志安神之功,直达病机而起效迅速,且有不用针刺,手腕部取穴方便之优点,临床应用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夜啼 34例
穴位按摩治疗婴幼儿夜啼症 | 爱医生网
针四缝穴疗法在儿科中的应用
小儿夜啼三年,一次治好无复发
何为夜啼关?
小儿“夜啼关”歌诀,值得你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