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以平治疗IgA肾病的经验

 陈以平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著名的中医肾脏病专家,积累了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对肾脏病的治疗具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到的用药规律,笔者有幸侍诊左右,亲聆教诲,收益非浅,现将陈老师治疗IgA肾病的经验简介如下。
 
    病机有实、虚、瘀之分
 
    陈老师认为IgA肾病可见于任何年龄,80%在16~35岁发病,男性多于女性,此比例可高达5:1,IgA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其病因病机虽然错综复杂,但概而言之不外于实、虚、瘀三类。
 
    实是指邪实,外感六淫之邪侵犯人体,主要有风邪、湿邪和热邪,它们之间往往相互结合,相互转化。邪实乃为本病急性发生初期的主要病机;其次在慢性持续阶段时,复感外邪也可兼之,有风热扰络,下焦湿热及心火亢盛的不同。其一由于风热毒邪壅盛,下迫肾与膀胱,以致血络受损而尿血;其二由于湿热下注肾与膀胱,热甚伤络则尿血;其三由于心火热甚,移热于小肠与膀胱,遂致尿血。
 
    虚主要是指阴虚,在疾病不同的阶段分为肾阴虚和气阴两虚两种,在刚进入慢性阶段时一般以肾阴虚为主,后期则以气阴两虚为主,但肾阴虚始终贯穿于全程,这是因为IgA肾病的病位主要在肾,为病变之中心。就其生理特性而言,《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因此,肾精只宜固摄,不宜耗泄,其临床表现以虚证为多。如张景岳说:“水亏其源,则阴虚之病叠出。”所以,肾阴虚是IgA肾病血尿最主要的内在病机。至于引起肾阴虚的原因:(1)由于外感犯肺,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表邪化热下迫灼伤络脉,导致小便出血。(2)由于病程日久,精微物质大量的流失,造成真阴亏损,阴不制阳,虚火内燃,导致小便出血。(3)由于病久体虚,稍作劳动,复伤阴精,而导致小便出血。(4)由于肾阴主一身之阴液,五脏六腑非此不能滋,真阴一亏,煽动相火,灼伤膀胱脉络,而导致小便出血。
 
    瘀即瘀血,其致瘀之途有三:(1)水湿成瘀,湿为邪,其性濡滞,阻遏气机,郁而致瘀。(2)因虚致瘀,气虚不足以行血则瘀。(3)脾肾两虚,久则阳损及阴,脾肾及肝,肝病必然影响其疏泄而气机郁滞,血脉瘀阻。
 
    分期辨治
 
    陈老师在治疗IgA肾病时,首先分清是急性发作阶段,还是慢性持续阶段,在此基础上再辨证施治,以临床症状结合现代医学实验检查,将辨病与辨证有机地结合起来,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诊治方法。
 
    1.急性发作阶段
 
    (1)风热扰络。主症:发热(高热或轻微发热),咽痛,咳嗽、腰酸腰痛,尿赤(肉眼血尿),苔薄白,脉浮数。治则:疏风清热。基本方为银翘散或桑菊饮加减。药用:银花、连翘、淡豆豉、淡竹叶、大青叶、板蓝根、菊花、白茅根、藕节炭、大生地、黄芩、挂金灯。
 
    (2)下焦湿热。主症:腰酸,尿赤,血尿,尿频不爽,脘闷纳呆,脉细数。治则:清热利湿。基本方为小蓟饮子加减。药用:淡竹叶、藕节炭、生蒲黄、白术、茯苓、豆蔻仁、六一散、茜草、马鞭草,并重用鲜生地、小蓟根等。
 
    (3)心火亢盛。主症:心烦失眠,尿赤(肉眼血尿),尿频,腰酸腰痛,口苦,舌尖红,脉细数。治则:清心泄火。基本方为导赤散加减。药用:黄柏,黄连、黄芩、竹叶、莲子心、生甘草梢、蒲公英、茜草、马鞭草、白茅根、荠菜花,并重用鲜生地或生地黄。陈老师认为此型患者并不多见,但往往兼挟湿邪者较多,需延长治疗的时间。在临诊中发现,此型患者做B超检查时,常提示有“胡桃夹”症。
 
    2.慢性持续阶段
 
    (1)阴虚火旺。主症:腰膝酸软无力,咽喉干痛不适,消瘦颧红,咽黯红,脉细数。治则:滋阴清热。以知柏地黄汤加二至丸,或猪苓汤加减。药用:黄柏、知母、生地黄、淮山药、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龟版、鳖甲、黄精、阿胶、马鞭草、生蒲黄。
 
    (2)气不摄血。主症:神疲无力,面色无华,镜下血尿不断,劳累后加剧,脉沉细,苔薄白,边有齿痕。治则:益气摄血。基本方为归脾汤加减,或无比山药丸、玉屑膏等加减。药用:黄芪、当归、白术、茯苓、山药、甘草、仙鹤草、大枣、生熟地、山萸肉、肉苁蓉。兼有心气不足者,加用龙眼肉、远志等;若气虚及阳者,加用仙灵脾、巴戟肉。
 
    (3)气滞血瘀。主症:病程日久,腰部刺痛,面色黧黑,血尿不断,舌边瘀紫,脉细涩。治则:益气活血。基本方为桃红四物汤加参、芪等。药用:潞党参、生黄芪、炒当归、熟地、川芎、桃仁、红花、干地龙、青陈皮、生蒲黄、参三七、琥珀、益母草、紫丹参。
 
    治病祛邪为先
 
    陈以平老师在《实用中医肾脏病学》中指出:“IgA肾病病程中感染为发病的诱因,控制感染后肉眼血尿常可减轻。”众所周知,感染即为邪实,在临诊中老师再三强调:祛邪需早,需快,需尽。祛邪越早人体所受到的损伤越轻,越有利于病邪的祛除和病后的康复,也不易转入慢性阶段,这充分符合中医“急则治其标,祛邪以安正”的理论观点。陈师治疗时有二个要点:(1)针对诱因,药选精良有力之品,集中歼灭,以防延误时机。(2)扶正应掌握选用滋阴而不助邪气之药,即使是在慢性阶段,亦需切记,以防留邪,使病期迁延。
 
    益气滋阴,不忘温补
 
    IgA肾病在慢性期的治疗在于扶助正气,增补肾精以渐渐达到止血的目的,即符合中医的“缓则治其本”的理论。陈师治疗时有二个特点:(1)对益气药的应用,特别注重参系列药品的选择,如阴虚轻者选用太子参、北沙参,重者选用西洋参,气虚轻者用党参、黄芪,重者选用生晒参、移植参,甚则选用野山参,偏于阳虚者则选用朝鲜参、红参须。(2)不论是阴虚火旺,或气不摄血,或气滞血瘀时,都加入温补之品,但用量宜轻,往往能收到更为满意的疗效。如阴虚火旺者,加入小剂量的肉桂、阿胶,以起到引火归原,温经止血的作用。又如气不摄血者,加入小剂量的附子、干姜,从而达到摄血的目的。再如气滞血瘀者,加入小剂量的鹿角片,取阳和之意,达到补虚而不腻,温经而不过于耗散,使精血得以温补,阳气得以温煦,气血得以通畅。
 
    巧用活血化瘀
 
    IgA肾病病情进展较缓慢,病程长,而且大多有血尿反复发作的特点,对于血尿是否能应用活血化瘀药是临床上一大争议,临床上有不少运用活血化瘀药物使血尿加重,而导致疾病迁延难愈的报道。陈老师认为因瘀而致血尿的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特别是在慢性持续阶段,取“久漏宜通”治法,适时灵活运用活血化瘀之品,能更快地提高疗效,这是因为瘀血阻滞脉络,以致血不循经而外溢,祛除瘀血,方能引血归经。故治疗IgA肾病不能见血止血,而应当用活血祛瘀的药物使血尿逐渐消失,即所谓有“祛瘀生新,气行路通”,“蓄血去,瘀热清,诸症解”。特别指出中药中的茜草、藕节,是二味祛瘀止血的重要药品,既能收涩又有化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功效。《本草汇言》言其“消瘀血,止血妄行之药”。因此祛瘀止血也是治疗IgA肾病血尿的主要治则之一。
 
病案举例
 
    胡××,男,18岁。主诉:反复蛋白尿、血尿1年余。病史:1995年底因外感发热,头痛咽痛,咳嗽而自服克感敏和头孢拉定,药后热退,但觉腰脊酸痛明显,并同时发现尿呈茶色,故去附近医院诊治。尿常规示:蛋白尿(++)、红细胞(满视野),即收治入院。入院期间进行肾穿刺。报告提示IgA肾病。给予强的松、保肾康治疗,效果不明显。出院后,于1997年4月10日来陈老师处就诊。症见向心性肥胖,动则多汗,咽痛,腰酸腰痛,镜下血尿持续(++~+++),蛋白尿(±~++),心烦易怒,常见晨起眼睑浮肿,易外感,感冒后体征明显加重,纳谷一般,大便干结,数日一行,舌尖红、体胖,脉细数,即刻尿检示:蛋白(+),红细胞(+++)。辨证为脾肾不足,阴虚火旺,瘀血内蕴。脾肾亏损,导致正气不足,故易感冒。阴虚则阳亢,心烦易怒,虚火灼伤络脉,热移下焦,扰动血室,致血渗膀胱,故尿血不止。腰为肾府,肾精虚亏,故腰酸腰痛。治拟健脾益肾,滋阴清热,祛瘀生新。药用:炒当归12g,赤芍10g,川芎6g,炮甲片12g,龙葵30g,大生地60g,女贞子60g,墨旱莲30g,蒲黄炭12g,米仁根30g,丹皮6g,黄芩15g,白茅根30g,生地榆30g,加水煎服,日服2次。同时减用强的松。2周后尿检蛋白微量,红细胞8~10,以上方出入续服半年,尿检阴性。随访半年,尿检持续阴性。
 
    按: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需经肾穿活组织检查才明确诊断,IgA肾病遍布于世界各地,以东南亚地区发病率尤高,过去人们认为这是一个良性经过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水平的提高,进行一系列研究证实,有20%~40%患者呈缓慢的进展性肾功能减退。尤其合并肾病综合征或高血压的患者预后较差,IgA肾病尽管十分常见,但迄今尚无一套理想的治疗方法,但陈以平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对该病创建了一整套具有中医理法方药特色的治疗方法,特整理总结如上,以资同道借鉴和交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血尿的诊断与中医治疗/治疗肾性血尿经验总结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血尿基本方剂
尿血IgA肾病的中医治疗,生命之源有章可循。
刘宝厚教授冶打 IgA 肾病血尿的经验
中医治疗水肿病医案一则,清热降浊、利湿通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