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二节 降气剂-- 旋覆代赭汤

第二节  降气剂

  旋覆代赭汤

  (降逆消痰、补虚缓中法)

  汉·张仲景《伤寒论》

  旋覆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石一两  炙甘草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服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主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嗳气不除者。

  【方论选萃】

  金·成无已:大邪虽解,以曾发汗吐下,胃气弱而未和,虚气上逆,故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与旋覆代赭石汤降虚气而和胃。硬则气

坚,咸味可以软之,旋覆之咸,以软痞硬。虚则气浮,重剂可以镇之,代赭石之重,以镇虚逆。辛者散也,生姜、半夏之辛,以散虚痞。

甘者缓也,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补胃弱(《注解伤寒论》)。

  明·吴昆: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此方主之。汗、吐、下而解,则中气必虚,虚则浊气不降而上逆,故

作痞硬;逆气上于心,心不受邪,故噫气不除,《内经·宣明五气篇》曰:五气所病,心为噫是也。旋覆之咸,能软痞硬而下气;代赭之

重,能镇心君而止噫;姜、夏之辛,所以散逆;参、草、大枣之甘,所以补虚。或曰:汗、吐中虚,肺金失令,肝气乘脾而作上逆,逆气

干心,心病为噫,此方用代赭石固所以镇心,而亦所以平肝也。亦是究理之论(《医方考》)。

  清·罗美:仲景此方,治正虚不归元,而承领上下之圣方也。盖发汗吐下解后,邪虽去,而胃气之亏损亦多;胃气既亏,三焦因之失

职,阳无所归而不升,阴无所纳而不降,是以浊邪留滞,伏饮为逆,故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方中以人参、甘草养正补虚,明·李时珍:

病解后,痞硬嗳气,不下利者用此汤,下利者生姜泻心汤。姜、枣和脾养胃,所以安定中州者至矣。更以代赭石得土气之甘而沉者,使之

敛浮镇逆,领人参以归气于下;旋覆之辛而润者,用之开肺涤饮,佐半夏以蠲痰饮于上。苟非二物承领上下,则何能使噫气不除者消,心

下硬自除乎?观仲景治下焦水气上凌,振振欲擗地者,用真武汤镇之;利在下焦者,下元不守,用赤石脂禹余粮固之。此胃虚在中,气不

得下,复用此法领之,而胸中转否为泰。其为归元固下之法,各极其妙如此(《古今名医方论》)。

  清·周扬俊:旋覆花能消痰结软痞,治噫气;代赭石治反胃,除五脏血脉中热,健脾,乃痞而噫气者用之,谁曰不宜?于是佐以生姜

之辛,可以开结也,半夏逐饮也,人参补正也,桂枝散邪也,甘草、大枣益胃也。余每借之以治反胃、噎食气逆不降者,靡不神效(《伤

寒论三注》)。

  清·尤在泾:伤寒发汗,或吐或下,邪气则解,而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胃气弱而未和,痰气动而上逆也。旋覆花咸温,行水下气

;代赭石味苦质重,能坠痰降气;半夏、生姜辛温,人参、大枣、甘草甘温,合而用之,所以和胃气而止虚逆也(《伤寒贯珠集》)。

  明·许宏:汗吐下后,大邪虽解,胃气已弱而未和,虚气上逆,故心下痞硬,而噫气不除者。与旋覆花下气除痰为君,以代赭为臣,

而镇其虚气,以生姜、半夏之辛,而散逆气,除痞散硬以为佐,人参、大枣、甘草之甘,而调缓其中,以补胃气而除噫也(《金镜内台方

议》)。

  清·王旭高:《灵枢·口问者》曰:“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素问·宣明五气篇》曰:“心为噫”。

噫者,上焦病声也。脾失升度,肺失降度,阴盛走于胃,属于心而为声,俗名“咦气”。故用旋覆咸寒降肺,代赭重镇包络之气,半夏以

通胃气,生姜、大枣以宣肺气,而以人参、甘草奠安阳明,俾阴阳生降,合其常度,则痞硬嗳气悉除矣(《王旭高医书六种》)。

  清·唐容川:此方治哕呃,人皆知之,而不知呃有数端:胃绝而呃不与焉;一火呃,宜用承气汤;一寒呃,宜理中汤加丁香、柿蒂;

一瘀血致呃,宜大柴胡加桃仁、丹皮;此方乃治痰饮作呃之剂,与诸呃有异,不得见呃即用此汤也。方取参、草、大枣以补中,而用生姜

、旋覆以去痰饮,用半夏、赭石以镇逆气,中气旺则痰饮自消,痰饮清则气顺,气顺则呃止。治病者,贵求其本,斯方有效,不为古人所

瞒,兼火者可加麦冬、枯芩,兼寒者可加丁香、柿蒂,痰多者,加茯苓,盖既得其真面,然后可议加减(《血证论》)。

  清·吕震:按心下痞硬,中虚而有留邪也,嗳气不除,胃逆而兼蓄饮也。主旋覆导引下行,代赭镇心降逆,而邪之留滞者,复生姜、

半夏以开之,气之逆乱者,用人参、甘草、大枣以和之,虚而邪散,则痞可解而咦亦止矣。

  清·柯韵伯:此生姜泻心去苓、连、干姜,加旋覆、代赭方也。以心虚不可复泻心,故制此剂耳。心主夏,旋覆花生于夏末,咸能补

心,能软硬,能消结气,半夏生于夏初,辛能散邪,能消痞,能行结气,代赭禀南方之火色,入通于心,散痞硬而镇虚热,参、甘、大枣

之甘,佐旋覆以泻虚火,生姜之辛,佐半夏以散水结。斯痞硬消,嗳气自除矣。若用苓、连以泻心,能保微阳之不乐哉(《伤寒来苏集》

)。

  清·王晋三:旋覆代赭汤,镇阴宣阳方也,以之治噫。噫者,上焦病声也。脾失升度,肺失降度,阴盛走于胃,属于心而为声。故用

旋覆咸降肺气,代赭重镇心包络之气,半夏以通胃气,生姜、大枣以宣脾气,而以人参、甘草奠安阳明,不容阴邪复遏,则阴宁于里,阳

发于表,上中二焦皆致和矣(《绛雪园古方选注》)。

  【近代验证】

  例一  王心好治食道痉挛性狭窄案

  刘某某,女,38岁,1973年10月4日初诊。患者半年前因忧郁恼怒,渐至食欲减退,脘腹胀满,自感逆气从胃脘上冲至咽喉,胸膈如有

异物梗塞,一日数发,伴有矢气频作。食道钡餐造影提示:食道痉挛性狭窄,脉象弦细,舌淡,苔白腻,证属肝气郁结,痰浊中阻,气机

不畅,胃失和降,逆气上冲,治以理气散结,和中降逆,以旋覆代赭汤合四七汤加减:

  旋覆花12克  代赭石30克  党参10克  姜半夏10克  川厚朴10克  茯苓12克  紫苏梗10克  沉香3克  炒莱菔子12克  甘草6克  生姜

片5片  大枣3枚

  服药十剂后诸症消失,再经食道钡餐透视检查,未见异常。

  例二  陈寿松治贲门痉挛案

  陈某某,男,41岁,初诊:近二年来胸闷不适,常有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症状,食已作胀,间有噎呛,进干食时尤甚,取流汁

或稀粥时尚可。有时有阵发性胸痛片刻自行缓解,大便不实不畅,头晕心悸,喉间不适,舌苔厚腻,脉弦濡,西医诊断为贲门痉挛,中医

认为痰浊凝隔,肝胃不和,先拟降气祛痰,化浊畅中,方用旋覆代赭汤加减。

  处方:旋覆花9克(包)  代赭石30克  杏仁9克  生米仁15克  制川军6克  姜半夏9克  陈皮4.5克  姜竹茹12克  甘草3克  广藿梗9

克  炒枳实4.5克  丝瓜罗9克  白蒺藜9克  七剂。

  二诊:服药后心悸、眩晕,进食后噎呛等症已好转,嗳气、吞酸、恶心、呕吐均有所减轻,但大便仍不畅,胸闷仍有,腻苔稍退,再

与原方去白蒺藜,加苏梗9克,全栝蒌12克。

  三诊:上方服十四剂后,胸闷,食己作胀等症状均减轻,已能吃饭,恶心,呕吐再无发生。舌净质偏红,脉细数,此胃阴不足之本象

。胃主润下,再与原法佐以益阴生津。

  处方:旋覆花9克,包  代赭石15克  制半夏9克  茯苓12克  川石斛15克  沙参12克  麦冬9克  姜竹茹12克  甘草3克  白芍9克  陈

皮4.5克  枳壳4.5克  炒麦芽15克

  服十余剂,诸恙消失而愈。

  例三  丁学屏治呃逆案(选自《丁学屏临证笔记》)

  陈某某,男,38岁,驾驶员。1978年8月23日初诊:立秋之后,因久晴无雨,秋阳以嚗,仍然炎畏逼人,20日执行运输任务,驾驶室中

,亢热熏蒸,至目的地休息时,咨饮冰水五、六杯,逾时之后,即呃逆连声,日夜不止,病已三天三夜,颇为其所苦,饮食二便,悉如往

常。舌淡红,苔薄腻。作木横侮土,逼令胃气上逆例以治。用苦辛开泄以治。揉合左金,金铃子散,二陈,丁香柿蒂四方。

  小川连2.4克  淡吴萸2.4克  姜半夏9克  茯苓12克  苏梗6克  煅刀豆子18克  煨金铃9克  炒延胡3克  公丁香3克  柿蒂10枚  陈皮

4.5克  沉香曲12克,包  二帖。

  8月25日复诊,服药后呃逆如故,复予针刺内关穴,肌注立他林针剂,暂止,一小时后又作。细思病由暴饮冰水而起,脾胃阳气未免为

水寒之邪冰伏,应与暑月食凉饮冷例用药,遂于苦辛通降法中,参一藿香一味,取其辛温散寒、芳香逐湿之用,茯苓重用18,元胡增至9克

,一取导水渗湿,一取辛通胃阳。

  旋复花9克,包  代赭石18克,先煎  半夏9克  茯苓18克  藿苏香梗各9克  煅刀豆子18克  公丁香3克  煨金铃9克  柿蒂10枚  炒延

胡9克  沉香粉1.8克,分吞

  服一剂,次晨呃止。

  例四  陈道隆治关格案(选自《陈道隆医案》)

  蔡如蒂,女,72岁,大名路201弄31号。肝木干胃,胃机失调,胃本以通为顺,逆则气聚鸠结,挟痰湿互恋,幽门阻塞,贲门痹窒,胸

脘痞闷,呕吐清水,其味甚酸,稠粘如涕浅之状,如是者,欲其纳食,不亦××乎其难哉。中宫既乏干旋,又乏蒸腾,何能蒸化精微,润

淖肠腑则其便闭亦理所当然,脉来微弦,右手濡缓,阴阳有不相互协之势,臻入关格之兆亦即噎膈反胃之滋端。高年患此,岌岌可危,姑

拟苦辛通降,辛滑流利之法,当遵南齐徐之才之意,参半硫丸之方,复其上下泻能交通,此症惟半夏能交通,阴阳作为桥梁,庶其壅塞沟

渠或能有舟楫可行之望则大幸矣。

  旋复花包  代赭石先煎  鸡谷袋洗净一具  制半夏  淡干姜  杭白芍  桂枝  白豆蔻盐水泡  小川连  全瓜蒌  陈薤白  煅刀豆子 

炒木瓜  姜竹茹  茯苓  半硫丸

  【按语】

  伤寒汗吐下后,外邪虽去,里真已虚,盖邪热耗气伤津,加以吐下伤津,液为汗耗。胃液未能敷布,中虚不运,聚饮成痰,失其通降

之用,故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方中旋覆花咸温下气,去饮消痰,代赭石质重下趋,镇逆气而降痰涎,以之为君;人参甘平,补虚生津,

甘草、大枣甘守津还,补中缓急,以为臣辅;生姜、半夏,即小半夏汤,和中降逆,燥湿化痰,用以为佐使也。以其补虚降逆,标本兼顾

,后世广为采择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嗝不断 治疗反胃、呕吐、呃逆、旋覆代赭汤
经方:旋覆代赭汤(降逆化痰,胃酸反逆)
胃气少一寸,寿命短一天!拯救胃气,它是中医传家宝
【每日学伤寒】旋覆代赭石汤
《方剂学》学习笔记207
【理气剂: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三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