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乳癖(乳腺结构不良)

一、肝郁气滞型1.妇科证候特点:多见于青春期或病程较短者,乳内肿块随月经前后或情志波动而增大或缩小,多有经前乳胀,或月经不调或痛经或不孕。2.全身症状:精神郁闷.心烦易怒,喜叹息,胸胁胀痛.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方药:(1)逍遥散(2)乳块消

二、痰气凝结型1。妇科证候特点:乳内肿块形如鸡卵,坚实光滑,无明显胀痛。多为年青妇女。可见月经不调。2。全身症状:头晕.胸闷,痰多,咽喉不利, 胃纳欠佳,舌淡胖,苔白略腻,脉沉细或细滑。方药:逍遥散(方见月经先后无定期)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或海藻玉壶汤。

三.肾虚肝郁证 (1)临床见证:多见于绝经期前后妇女,乳房之结块质韧、边界不清、能活动、随情志变化而消长,乳房疼痛,经前明显,经后减轻或消失。兼月经紊乱,经量少色黯 ,易烦易怒,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耳鸣视蒙,舌淡黯苔薄,脉濡细。此型多见于乳腺囊肿病。
  肾气不足,或恼怒、房事过度,以致肝虚血燥,肾精亏虚,肝失涵养,木气不舒。气滞血瘀或气滞生痰;又年近七七,肾精不足,冲任虚弱,乳络失养,正虚邪客,痰瘀互结;上则乳房痰瘀凝结成块,发为乳癖,下则经水逆乱,并随情志消长进退。 ①逍遥散二仙汤

四、肝郁化火证
(1)临床见证:乳中结块,胀痛灼热,情志不畅,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多梦少寐,尿黄,或经量增多色深红,或乳头溢液色黄或赤,呈浆液或血性,舌红赤或边尖红,苔薄黄,脉弦细数。多见于中年妇女或素体阴虚火旺者。素体阴虚火旺,或年近七七,肝肾虚亏,阴津不足;或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灼津液成痰,痰火凝结,积于乳络;又郁火伤津耗血,致阴更虚而火益旺,乳核不消。
丹栀逍遥散合消瘰丸

 

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护理】【现代研究】【疗效评定其它疗法中药名厂与中成药
  乳房出现形状、大小、数量不一的结块,称为乳癖。其特点是不红肿,不破溃,不活动,无浸润,生长缓慢,病程长,不转移。又称“乳粟”、“奶癖”、“乳痞”。相当于西医学之乳腺结构不良,又称乳腺增生病。
  乳癖之名,首见于汉代华佗《中藏经》,但华佗在此指的是小儿乳癖。该书卷第七中,还有用白芥子研成膏贴治“奶癖”的记载。隋代《诸病源候论》虽未有乳癖之名,但载有“乳中结核候”、乳内“核不消”的证候。
  宋代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认为:“此疾乃五六十岁年老之人生,此疾症不成脓,结毒,莫用凉剂敷贴。”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乳痈乳癖方论》中有“……以八珍汤加贝母、远志、香附、柴胡、青皮、桔梗五十余剂而消”的记载。
  明清医家对乳癖证候的阐述甚为清楚。明代《医宗必读》:“癖者,僻也,内结于隐僻,外不可见也”。清代顾世澄《疡医大全》引明代陈实功言曰:“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重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为消长,此名乳癖”。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多认为是由肝脾郁结所致,如清《疡医大全.乳癖门主论》曰:“乳癖,……多由思虑伤脾。怒恼伤肝,郁结而成也”,清《外证医案汇编》曰:“乳症,皆云肝脾郁结,则为癖核……痰气凝结为癖,为核、为痞……乳核、乳癖等坚硬,属气郁者多”。清代高秉均对本病的治疗论述最详,他在《疡科心得集.辨乳癖乳痰乳岩论》中指出:“……乳癖,良由肝气不舒郁结而成;若以为痰气郁结,非也。夫乳属阳明,乳中有核,何以不责阳明而责肝?以阳明胃土最畏肝木,肝气有所不舒,胃见木之郁,惟恐来克,伏而不扬,气不敢舒,肝气不舒,肿硬形成,胃气不敢舒,而畏惧之色现,不疼不赤,正见其畏惧也。治法不必治胃,但治肝而肿自消矣。逍遥散去姜、薄,加瓜蒌、半夏、人参主之”。这种治法至今为临床常用。
  关于乳癖的预后及其与乳岩的鉴别,迄清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如《外科大成》曰:乳中结核“如梅如李,虽患日浅,亦乳岩之渐也”,清《外科真诠》也云:“乳癖……若年老气衰,患经数载不治,宜节饮食,息恼怒,庶免乳癌之变”,均指出了乳癖有恶变的可能。《马培之外科医案》谓:“乳岩乳核,男妇皆有之,唯妇人更多。……核则硬处作痛,岩则硬处不痛,四周筋脉牵掣作痛,痰气凝滞则成核,气火抑郁则成岩”。指出了乳岩和乳癖二者的症状、体征各有不同,这对.临床触诊鉴别乳岩至今仍有现实意义。西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病”是由卵巢内分泌紊乱而引起的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的增生及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结构在数量上和形态上的异常。1948年Gesankter首先采用此名,随后WHO对乳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相继采用,并将其病变分为5类,即导管增生、小叶增生、囊肿、局灶性纤维化、纤维腺瘤性增生,均属增生性病变。
 1978年我国肿瘤研究办公室将之定名为“乳腺增生病”,此后命名基本趋于一致,因“乳腺增生病”概括了乳腺小叶、滤泡上皮、乳管纤维组织的单一或复合增生,所以此名基本上反映了该病的实质。常见的乳腺增生病有乳腺小叶增生、乳腺腺瘤样增生和乳腺囊性增生3种。乳腺增生病有癌变倾向,其癌变率大概是:乳腺小叶增生占1%一3%,乳腺囊性增生占10%左右;1978年我国已将此病列为癌前病变,给予其足够重
视。本病为妇女多发病,据国内调查发病率为健康妇女的10%左右,农村发病率为1%。发病年龄为青春期到绝经期的任何年龄,但以20一40岁多见,35--40岁为发病高峰,青春期则少见,绝经期后下降。
  治疗本病常采用内服与外治法结合。内服法有按传统的分型论治,有针对病机拟基本方加减或单方、验方等。如徐剑平报道治疗乳腺增生病97例,方法是在月经前7天服山茶鹿角汤工号方(山海螺、香茶菜、鹿角片、绿萼梅、白芍、八月札、白蒺藜、路路通、橘核、麦芽、青皮),7天为一疗程。月经干净后服山茶鹿角汤Ⅱ号方(1号方加穿山甲、生牡蛎、皂角刺),15天为一疗程,经1--3个疗程,痊愈59例,好转38例。
尹可华用山甲全蝎胶囊(炮山甲、全蝎、蜈蚣、延胡索,按2:1:1:6烘干,混合后研细,分装胶囊,每粒含生药0.25g),工日3次,每次2粒,饭后温开水送服,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50例,结果治疗最短10天,最长40天,平均为29.5天,治愈60例,好转68例,总有效率为91.2%。外治方法有敷贴、离子导人、艾灸等,如陈耀华等用乳痛贴(当归、白芷、生川乌、细辛、生慈菇、马钱子、白芥子)治疗乳腺增生214例,总有效率为96.5%。周海进用灸法治疗本病52例,选穴以肿块四周及中央为5个主要灸点,肿块小于3cm者,直灸肿块中点;配穴:阳陵泉、足三里、肝俞、太冲,每次选2—3个,每次灸40分钟,先灸肿块部位,后灸配穴,30天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5—7天,结果痊愈22例,显效14例,好转14例,无效2例。针刺、离子导人等应用亦取得了一定疗效。
  有研究报告认为:①乳腺增生者月经周期中分泌期雌激素水平高于正常人,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②乳腺增生者月经周期中增生期雌激素水平与正常人无异,但排卵后不下降,这一现象给.临床治疗的用药时间提供了探索依据,即于排卵期开始用药,可能更有利于控制此期的高雌激素水平,从而提高疗效。

  [病因病机]
  一、病因
  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内伤七情,如忧思伤脾,郁怒伤肝等。正如陈实功所云:“多由忧思伤脾,怒恼伤肝,郁结而成也。”此外,体质因素、年龄、性格特点亦有关。如素体虚弱、多产乳众、年届七七,而致冲任损伤。
  二、病机
  本病的发生,与足厥阴、足阳明、冲脉、任脉等有密切关系。属气、血、痰郁积在乳房为病。主要的病机有肝郁气滞、痰瘀凝结、肝郁化火、冲任不调等。
  因素性抑郁,情怀不畅,肝气不舒,气滞血瘀,瘀阻乳络,聚结成癖。忧思伤脾,运化失职,或加肝气郁结,戕伐脾胃,升降失调,津液不敷,聚液成痰,痰气凝结于乳络发为乳癖。郁怒伤肝,郁久化火,炼液成痰,灼血成瘀,痰瘀聚于乳络成癖。妇人之乳,资于冲脉与胃经,冲为血海,肝气不舒,肝郁肾虚,冲任失调;或年届七七,多产乳众,冲任虚损,乳络失养,正虚邪客,痰瘀互结,积聚于乳而成乳癖。如《圣济总录》指出:“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将理,冲任不和,……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成硬成肿,疼痛有核。”又如《外科医案汇编》云:“乳中结核,虽云肝病其本在肾。”
  总之,本病的产生,概由情志所伤,肝、脾(肾)功能失常,冲任失调,气结血瘀、痰凝郁聚于乳所致,其中肝郁是病机关键。又肝旺侮土,气郁化火,或年届七七,肾气渐衰,肝郁气滞,如此肝郁脾虚,肝郁化火,肝郁肾虚,虚实错杂。
  现代研究表明,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所致。雌、孕激素平衡失调,使雌激素长期刺激乳腺组织。而无孕激素的抑制和保护作用是导致乳腺增生的重要原因。催乳素(PRL)的升高,也是乳腺增生的一个原因,催乳素的升高不仅能直接刺激乳腺组织,且能进一步抑制黄体期孕酮的分泌,刺激雌二醇的合成,导致雌激素持续对乳腺组织的刺激,从而引起乳腺增生。还有认为是分泌物郁积所造成。
  [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要点
  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乳癖病的诊断依据为:
  1.多数在乳房外上象限有一扁平肿块,扪之有豆粒大小韧硬结节,可有触痛。肿块边界欠清,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2.乳房可有胀痛,每随喜怒而消长,常在月经前加重,月经后缓解。
  3.本病多见于20~40岁妇女。
  4.钼钯X线乳房摄片,冷光源强光照射,液晶热图像等检查有助诊断。必要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
  据西医学“乳腺结构不良”的诊断要点可归纳为临床特点、物理学诊断、组织学检查3方面。其临床特点,又可根据其发展分为3个阶段:
  1。乳腺组织增生 是乳腺结构不良的早期病变,以乳房的周期性疼痛为特征,初起为弥漫性隐痛、钝痛或胀痛,此后为局限性刺痛或刀割样疼痛,乳房检查可扪及乳腺组织增厚及弥漫分布的颗粒区域。 .
  2.乳腺腺病 特点是小叶间导管及末梢导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及后期也渐有纤维组织的明显增生,但小叶结构基本保存。临床特点为一侧或双侧乳房的疼痛伴局限性肿块,肿块体积较小,直径1-3cm,质韧而不硬,界限欠清。
  3.乳腺囊肿病 特征为乳腺小叶小管及末梢导管高度扩张而形成的囊肿,可为单个,表面光滑,界限清楚,亦可为多个小囊性结节,1乃病例在发病早期有周期性乳房隐痛。
  据其不同的临床特点,结合有关检查则可进一步明确病变类别。
  二、鉴别
  本病以乳房内肿块和乳房胀痛为主症,故要与经前乳胀和乳房内的其他肿块相鉴别。
  1。经前乳胀 以月经前乳房胀痛为特征,一般无乳房肿块。
  2.乳痨(乳房结核) 乳房结块单个或数个,质地较硬,边缘不清,可和皮肤粘连,形成脓肿则变软,溃后易成漏管,伴低热等。
  3。乳痈(急性乳腺炎) 初起结块可较硬实,但疼痛较剧并伴发热,血白细胞升高等。
  4.乳癌 生长迅速,质硬,与周围组织皮肤粘连,皮肤水肿呈“酒窝”征或橘皮样变,乳头回缩,并有分泌物溢出,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确诊则有赖于病理检查。
  [辨病论治]
  辨乳腺结构不良主要依据发病年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四方面。本病多发于中青年妇女,常有与月经有关的一侧或双侧乳房周期性疼痛及月经失调。检查可见单侧或双侧颗粒状乳腺或体积较小、扁平、边界不清、质韧的肿块;或单个或多个囊性肿物;辅助检查如B型超声波、钼钯X线摄片、冷光源强光照射、液晶热图像等得以支持。有些妇女可无任何症状,而是在普查或自我检查时无意中发现乳腺的结节、肿块或囊
肿,诊断明确后,常采用如下方法治疗:
  1.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味
  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煨姜、薄荷,选加山慈菇、夏枯草、漏芦、山甲片、土贝母、地鳖虫等。
  本方有疏肝理气。通络散结之功。
  哈荔田经验认为乳腺增生病(乳癖)的发病机理多为内伤七情,肝气郁结,气滞痰凝,脉络瘀阻所致。治疗常以疏肝理气,通络散结为主,常用疏肝解郁,和营健脾的逍遥散加减。乳部有肿块者,加用赤芍、川I栋子、海藻、昆布、橘核以软坚散结止痛,另以白芷、五倍子、荔枝核、皂角子各9g煎水浸湿纱布,热敷乳部,冷则更换,每日3次,每次15分钟,以增强疗效。
  治疗本病采用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内服与外用相结合,药治与心理疏导相结合,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局部治疗逍遥散为主,整体治疗可按补肾调经法论治,外治可选阳和解凝膏(《外科正宗》)敷贴。
  2.乳癖消(《中医杂志》1992(8):22)
  组成:天冬、大贝母、生蛎(先煎)、白芥子、白僵蚕、露蜂房、昆布、海藻、荔枝核、橘核、鹿角片(先煎)、三棱、莪术、生麦芽。
  本方有疏肝理气化痰,软坚散结,消肿止痛之功。每日1剂,2个月为一疗程。
  3.乳腺散结汤(《罗元恺女科述要》)

  组成:柴胡、青皮、郁金、白芍、橘核、桃仁、浙贝母、海藻、丹参、生牡蛎、麦芽、薏苡仁。
  本方有舒肝解郁,行气散结软坚,兼祛痰化瘀作用。用于乳腺增生病,尤以初起者效果较佳。每日l剂,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
  4.单方、验方
  (1)全蝎(《江西中医药》1994(1)1:61)
  疏肝散结化痰,通络止痛。每曰服5g,10天为一疗程,连服1—2个疗程。
  (2)全蜈蛋(《四川中医》1994{5):36)
  全蝎1个,蜈蚣1条,鸡蛋1枚。前两味药焙干研粉,将鸡蛋打一小孔吸出少许蛋清装入药粉,以白面包裹蒸熟。
  解毒散结,通络定痛。每日1次,10曰为一疗程。
  《医学衷中参西录》谓:“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全蝎通络解毒,二药相辅相成,其效倍增,佐以鸡蛋,甘平镇心安五脏,益气补血,助全蝎、蜈蚣驱邪扶正,故奏效良。
  (3)还精煎口服液(《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8):457)
  补肾益精,扶正驱邪,益元强壮。用于乳腺小叶增生症。每次1支(10m1),每日2--3次,20日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重者用20m1,每日2—3次,或延长用药时间至4—6疗程。总有效率96.25%。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本病之辨证,首应重视乳痛发生的时间及其与月经周期的关系,疼痛的范围、性质。参合脉证、体质、年龄、性格特点、月经情况,以辨脏腑的寒、热、虚、实。同时根据乳块的大小、性质、长势,以辨病程、病势。
  1.辨乳痛 痛发于经前,痛连胸胁,经后自消者,多属肝郁气滞;范围局限,固定不变,钝痛、刺痛或呈刀割样痛,多属痰瘀壅结;刺痛或局部有灼热感,为肝火之征。
  2.辨乳块 结块细小如粟或砂粒样,长势缓慢,经后自消,质韧不坚,推之可移,皮色不变,无溢液、溢血,为发病尚早,属善证;若结块如丸卵,质较实,经后不消,属病邪既久;兼见生长迅速,固定不移,质坚硬或溢血、溢液,多属恶候。
  3.辨全身证候 抑郁叹息,胸胁满闷,脉弦者,病由肝郁气滞;头昏,身重,舌胖,脉滑者,为兼痰;多梦少寐,咽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细数,为肝郁化火;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黯苔白,脉濡者,辨为冲任不调。
  4.辨体质因素兼察年龄、性格特点 如素性抑郁,多致肝郁气滞;性格暴躁,经前尤甚,责之于肝火;素多带下,为湿盛寒痰之征;年届七七,或多产乳众,当考虑冲任不调。
  5.辨月经 察其期、量、色、质变化,以分寒、热、虚、实。
  二、治疗原则
  乳癖的发病多责之于肝气郁结,故治疗多从肝经着手,且侧重于理气疏肝,以冀肝气疏泄,气机畅达。同时又根据不同证型,分别结合活血化瘀、化痰温阳、清热凉血、调理冲任等。此外尚应注意及时发现,早期治疗;扶正驱邪,善后治肾,顺应月经周期调治;内服结合外治,重视调畅情志,以期提高疗效,避免复发。
  三、分证论治
  1.肝郁气滞证 .     查阅药方用法  查阅药味加减  查阅三反九畏  查阅疗效评定

  (1)临床见证:多见于青年妇女,乳房内扪及肿块如粟、如砂粒样,胀满钝痛不适,随月经前后加重或减轻,兼有情绪郁闷,心烦善怒,胸胁满痛,可伴有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舌质淡黯苔薄白,脉弦。此型多见于单纯型乳腺增生。乳房为肝胃二经所属,若素性忧郁,多愁善感,情怀不畅,或恼怒郁闷,日久不得解脱,则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致肝胃气滞,气血逆乱,气滞血瘀,凝结于乳房,乳络瘀阻,结核生块,聚结成癖。
  (2)辨证依据:
  ①乳核增大,结块如粟或如砂粒样,随月经周期及情志波动而有改变。
  ②乳房胀痛,痛连胸胁,经前加重,经后缓解。
  ③月经周期先后不定,量或多或少。
  ④舌质淡黯,脉弦或沉弦。
  ⑤或有情志内伤史。
  (3)治法与方药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①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云苓、甘草、煨姜、薄荷。
  原治肝郁气滞,脾胃气虚之证。
  该方为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剂,加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品,使肝郁解,脾气健,气机条达,气血舒畅,瘀阻得通,结块消除。
  若乳房胀痛较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临证常选加贝母、牡蛎、皂角刺、乌药、陈皮、橘核、郁金等理气行滞、化痰散结等品。
  ②乳块消(《新医药学杂志》1979{4):29)
  组成:丹参、橘核、王不留行、川栋子、土鳖虫、皂角刺。
  全方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用于肝郁气滞之乳癖证。
  ③乳核散结丸(《广东实用中成药》)
  全方有舒肝解郁,软坚散结,理气活血。用于乳腺囊性增生病。每次4片,每日3次。
  2.痰瘀凝结证
  (1)临床见证:乳房结块,状若核桃或丸卵,质坚硬,大小不一,表面光滑,推之可动,皮色不变,可无明显胀痛,局部触痛甚轻,生长缓慢,常伴经行小腹痛,经色瘀黯夹块,块下痛减,兼头晕胸闷身重,食少纳呆,痰多,舌质紫黯苔白稍腻,脉沉弦或细涩。
  脾为生痰之源,脾胃素虚,或饮食不节,劳倦思虑伤脾,或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戕伐脾胃。肝郁则气机升降失调,脾虚则运化失职,均可致津液不及敷布,水饮不化,水湿内停,湿聚成痰,痰湿凝结,随气积聚于乳络,结块日增而成乳癖。

  (2)辨证依据:
  ①乳房结块状若核桃,质坚硬,不痛或轻微胀痛,和月经周期变化关系不大。
  ②头晕身重,胸闷纳呆。
  ③经行腹痛,块下痛减。
  ④舌质紫黯苔白腻,脉沉弦滑。
  ⑤或有忧思伤脾、郁怒伤肝史。
  (3)治法与方药:
  治法:理气化痰,养血活血。
  ①海藻玉壶汤(《外科正宗》)加三棱、莪术、水蛭
  组成:海藻、贝母、陈皮、海带、青皮、川芎、当归、半夏、连翘、昆布、独活、甘草、三棱、莪术、水蛭。
  原治痰气凝结之乳癖、瘰疬者。此方重在理气散结,养血活血,化痰软坚,使痰凝得散,气血和调,加三棱、莪术、水蛭,活血化瘀散结,使气血畅行,痰浊得除,瘀血得化,乳癖自消。
  如肿块坚牢,痰气较盛者,可加皂角刺、山慈菇、急性子、猫爪草等。带下量多,加白芷、冬瓜仁、败酱草以驱风除湿、化痰止带。胸中满闷,加橘核、枳壳以行气散结。
  ②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合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三棱、莪术。
  前方组成:丹参、赤芍、乳香、没药。
  原治气血瘀滞症瘕积聚。加三棱、莪术以增消症散结之功。
  后方组成:法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生姜。
  原治痰多所致呕吐恶心、头眩、心悸等症。
  以上各药合用,能活血祛瘀,燥湿除痰,消症除癖,切中痰瘀凝结之乳癖病证。如肿块质坚可酌加穿山甲、地龙干、水蛭,以增搜风走窜,祛瘀除癖之功。痰浊甚者,加瓜蒌皮、贝母、白芥子除痰软坚。经行腹痛剧,人延胡索,台乌药行气活血止痛。
  ③小金丹(《外科全生集》)
  全方有舒肝解郁,化痰软坚之功。用于肝郁痰凝之乳癖等证。每次l粒,每日2次,3个月为一疗程。
  3。肝郁化火证
  (1)临床见证:乳中结块,胀痛灼热,情志不畅,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多梦少寐,尿黄,或经量增多色深红,或乳头溢液色黄或赤,呈浆液或血性,舌红赤或边尖红,苔薄黄,脉弦细数。多见于中年妇女或素体阴虚火旺者。素体阴虚火旺,或年近七七,肝肾虚亏,阴津不足;或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灼津液成痰,痰火凝结,积于乳络;又郁火伤津耗血,致阴更虚而火益旺,乳核不消。
  (2)辨证依据:
  ①乳中结块,胀痛灼热。
  ②心烦易怒,多梦少寐,口苦咽干。
  ③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④素体阴虚火旺或情志内伤史。
  (3)治法与方药:
  治法:疏肝清火,健脾养血。
  ①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合消瘰丸(《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
  组成:丹皮、栀子、当归、芍药、柴胡、白术、茯苓、炙甘草、煨姜、薄荷、生牡蛎、玄参、浙贝母、夏枯草。
  丹栀逍遥散为疏肝解郁、养血健脾、清热凉血之剂。消瘰丸具化痰软坚之功。原治痰气凝结之瘰疬者。诸药合用,具清肝理气、化痰软坚、泄火散结之功,使肝郁解,郁热除,痰凝化,乳癖可消。
  ②清肝解郁汤(《证治准绳.疡医》)
  组成:丹皮、炒栀子、当归、白芍、柴胡、白芍、茯苓、甘草、川芎、陈皮、党参、贝母。
  原方治肝经郁火伤血,乳内结核之证,本方实为丹栀逍遥散去煨姜、薄荷之辛散,加川芎、陈皮活血行气,贝母化痰散结,党参扶脾生血而成,对肝郁化火兼脾虚血少之乳癖更为相宜。临证酌加连翘、莪术、穿山甲以增散结消癖之功。
  乳房痛甚、灼热,加川栋子、延胡索以清热行气止痛。经量多者,去当归、煨姜,加茜草、侧柏叶。乳头溢液夹血性者,山栀子炒炭用,再配旱莲草、地榆以凉血止血。
  ③乳结平胶囊(《广东实用中成药》)
  软坚散结,消炎止痛。用于乳腺囊性增生症。每次4—6粒,每日3—4次。可与丹栀逍遥丸同时服用,具有协同作用。
  4.肾虚肝郁证
  (1)临床见证:多见于绝经期前后妇女,乳房之结块质韧、边界不清、能活动、随情志变化而消长,乳房疼痛,经前明显,经后减轻或消失。兼月经紊乱,经量少色黯。
,易烦易怒,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耳鸣视蒙,舌淡黯苔薄,脉濡细。此型多见于乳腺囊肿病。
  肾气不足,或恼怒、房事过度,以致肝虚血燥,肾精亏虚,肝失涵养,木气不舒。气滞血瘀或气滞生痰;又年近七七,肾精不足,冲任虚弱,乳络失养,正虚邪客,痰瘀互结;上则乳房痰瘀凝结成块,发为乳癖,下则经水逆乱,并随情志消长进退。
  (2)辨证依据:
  ①绝经期前后,乳房结块,隐隐作痛。
  ②心烦易怒,腰膝酸软、耳鸣视蒙,月经不调。
  ③舌淡黯苔白,脉濡。
  (3)治法与方药:
  治法:疏肝理脾、补肾调冲。
  ①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二仙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煨姜、薄荷、仙茅、仙灵脾、巴戟天、知母、黄柏。
  逍遥散为疏肝理气,健脾养血之剂,二仙汤原治肾阴阳不足之证,两方合用,共奏疏肝解郁,补益肾气,调摄冲任之功。

  乳核明显者,可加浙贝母、郁金、莪术、橘核等。
  ②消癖汤(《妇科名医证治精华》)
  组成:柴胡、香附、八月札、当归、生白芍、首乌、菟丝子、川楝子、元胡、肉苁蓉、巴戟天、昆布、海藻、夏枯草、王不留行。
  原方治肝郁气滞,冲任失调型乳癖,诸药合用使郁解癖消,冲任调畅。
  ③乳结平胶囊(见本节肝郁化火证)
  [其他疗法]
  一、针灸疗法
  (一)体针
  取穴:乳根、膺窗、膻中、期门。均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
  气滞痰凝型加丰隆、足三里。气滞血瘀型,加膈俞。肝郁化热型加太冲。每日或隔日一次,14次为一疗程,经期停针,可治疗2—5个疗程。
  (二)耳针
  乳腺、神门、内分泌。
  二、物理疗法
  1.氦一氖激光治疗:氦一氖低功率激光针垂直照射患部,如面积大可加散光镜头照射或分区照射。
  2.敷贴疗法
  (1)阳和解凝膏(《外科正宗》)外贴,5天一换。
  (2)神威膏(《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6):386--387)
  通络散结,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乳腺小叶增生病。敷贴乳房患部,10天更换1贴,3贴为一疗程。
  3。中药乳罩法
  药物组成:为全蝎、地龙、檀香、玫瑰花等分。
  用法:上药研末,装入小布袋,并分别置于乳罩中的各小口袋内,使戴上乳罩后各小袋正好对准肝俞、乳根、阿是穴等相应位置,连续佩戴1个月左右。
  三、饮食疗法
  鲜甲鱼1只,去肠杂洗净加苏梗lOg,姜、橙皮、水适量,清蒸或煲,每日2—3次。可用于各型乳癖,冲任失调者尤宜。
  四、手术疗法
  如乳房肿块较大,经治不消或患者家庭中有乳癌病史,或活组织检查发现上皮细胞增生显著,宜行手术治疗。
  [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1.重视乳房普查及自我检查,常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2.本病与情绪、精神状态有密切联系,要性格开朗,避免情志抑郁、恼怒,生活要有规律和注意休息。
  3.有月经不调或其他内分泌疾病者,须同时治疗。
  4.对于未排除癌变的患者,需行有关检查,及早明确诊断,采用正确的治疗措施。

  二、调护
  1.对患者施以心理治疗,解除恐惧心理。
  2.保持乳房、乳头清洁,避免外伤。
  3.适当控制脂肪的摄人,忌食油炸炙博,避免烟酒嗜好,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及新鲜蔬菜。
  [疗效判定]
  治愈:乳房肿块及疼痛消失。
  好转:乳房肿块缩小,疼痛减轻或消失。
  未愈:乳房肿块及疼痛无变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乳腺增生的中药偏方
史淑荣论文集: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260例疗效观察
刘启廷:理气解郁通络治乳腺增生(转载)
10个女人9个乳腺增生?中医高手有妙招
乳核内消液
乳腺增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