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橘枳姜汤
 橘枳姜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橘皮20g  枳实9g  生姜15g
    上3味,以水500ml,煮取200ral,分温2次服。
    (功效}宣通降逆,行气散水.
    (主治)胸痹,胸中气塞,呼吸短促,气逆痞满,甚则呕吐,
舌苔白腻,脉沉滑。
    (临证加减工
    1.若伴有呕逆者,酌加干姜、半夏、旋覆花,以降逆止呕。
    2.停饮胸满,加茯苓、泽泻、猪苓以导饮利水气。
    3。气滞胸满,加木香、砂仁、枳壳以行气化滞。
    4.本方合栝蒌、薤白治胸痹(通阳降气化痰)。
    5.本方加半夏、茯苓、栝蒌、薤白,重用陈皮,治慢性气
管炎。
    6.橘皮枳术丸:陈皮、枳实、白术。治胸痞.[杂病源流犀删
    7。橘半枳术丸:橘皮、枳实、半夏、白术。治饮食伤脾,
停积痰饮,心胸痞闷。
(原文}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6)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
    茯苓三两  杏仁五十个  甘草一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橘枳姜汤方:
    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肘后》、《千金》云:“治胸痹,胸中幅幅
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燥,唾沫。”
    (经义阐释]  胸痹本来有喘息咳唾、胸背痛等症状,本条程度较轻,只突出胸中气
塞和短气两个症状。这两个症状都属于气机不利,似乎相同但实际不同。气塞是觉气机
不通,似有窒息情况;短气则觉呼吸微弱而急促。肺司呼吸而主气,又能通调水道。由
于肺气虚则肃降失职,痰湿内停,阻碍气机出入的通道,故出现呼多吸少的短气。这种
情况不属于大气虚陷,而是由于痰湿内阻,与《痰饮咳嗽病》的短气是相同的。治法应
当以祛除痰湿为主,痰湿除则气疲乏畅通,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利湿排痰以化肺气。胸为
气海,胸阳不足,阴邪乘之,则使气滞于胃,而导致痰湿停留,阻塞中焦与上焦的气道
流通,就会感觉有气塞的现象,治法应当以行气为主,气行则痰湿除,用橘枳姜汤温通
胸胃之气。
    本条胸痹轻证,虽一证而立两方,其实在证候上有轻重的分别。如偏重短气、或有
喘不得卧者,是病邪在肺,以痰湿为重,治法应当排除痰湿。如胸中气塞不通,或有腹
满欲吐的,是病邪在胃,以化气为重,治法应当温行中气。前方(茯苓杏仁甘草汤)利
痰湿以化气,后方(橘枳姜汤)行气滞以蠲饮。利湿化气,中病即止,所以剂量轻;而
行气逐饮,则因为橘、姜两味都是寻常食品,惯于耐受,不多用便不能取效,足见用药
是有分寸的。
    (方药评析)  茯苓杏仁甘草汤是一首宣肺利气化饮的方剂。上焦阳虚,水液不能充
分通调,则湿气侵入肺中成为湿痰,湿痰可阻碍呼吸,造成喘息痰鸣或短气。本方茯苓
是渗湿利水药,主胸胁逆气、膈中痰水,能加强水液的渗利,使肺中湿气得以排除;杏
仁宣肺降气祛痰,主咳逆上气,胸间停水。肺气通利则肺恢复通调的功能而水饮可消。本
病的短气不是肺气虚,而是邪气实。茯苓、杏仁合用,渗利中有攻泄,排除中有布散.甘
草补中和中,使邪去而正不伤,且中气足则健运有权,停水自行。故茯苓杏仁甘草汤是
一首治疗胸痹轻证的方剂。
    橘姜汤有温胃理气散结之功。中焦阳虚,水液不能充分吸收,湿气就会留滞胃中而
成为痰饮。痰饮在胃则心下胀满、呼吸气塞。方中橘皮理气化痰、燥湿行滞、和胃,为
芳香健胃药;生姜温通散寒、蠲饮止呕,是辛辣健胃药。橘皮、生姜合用,能使胃气健

运,痰湿消除。又用枳实除痰癖、开胸结、消胀满。三药合用,正本清源,气塞等症状
便会消除。
    (文献选录).徐彬:胸痹而尤觉气塞短气,是较喘息更有闭塞不通之象,气有余之
甚也。知下之壅滞多矣。故以杏仁利肺气,而加茯苓以导饮,甘草以补中。不则恐挟微
寒,橘枳以利中上焦气,而加生姜以宣之。胸痹本属虚,而治之若此,气塞之甚,故先
治标,后治本也.(《金匮要略论注>>)    .
    周扬俊:胸痹既有虚实,又有轻重,故痹之重者,必彻背彻心者,轻者不然,然而
何以言痹?以其气塞而不舒,短而弗畅也。然一属手太阴肺,肺有饮则气每壅而不利,故
以茯苓逐水,杏仁散结,用之当矣。又可取于甘草?盖以短气则中土不足也,土为金之
母也。一属足阳明胃,胃中实,故君橘皮以理气,枳实以消满,且使积滞去而机窍通,更
加生姜之辛,无处不宣,靡有遏抑,庶邪去而正自快。此同一实证中,又有脏腑之别也,
(《金匮玉函经二注》)
    沈明宗:邪气阻塞胸膈,肺气不得往来流利,则胸中气塞短气。方用杏仁使肺气下通,
以茯苓引湿下行,甘草和中,俾湿邪去则痹去而气不短矣。然胸痹乃胸中气塞,土湿寒浊阴
气,以挟外邪上逆所致,故橘枳生姜善于散邪下浊,所以亦主之。(《金匮要略编注》)
    吴谦:胸中气塞,胸痹之轻者也。胸为气海,一有其隙……若阴邪干之则化水,水
性气阖,故令胸中气塞短气,不足以息,而为胸痹也。水盛气者则息促,主以茯苓杏仁
甘草汤,以利其水,水利则气顺矣。气盛水者,则痞塞,主以橘皮枳实生姜汤,以开其
气,气开则痹通矣。(《医宗金鉴》)
    唐宗海:气塞者,谓胸胃中先有积气阻塞。而水不得下,有如空瓶中全是气,欲纳
水入,则气反冲出,不肯容水之入,此为气塞之形也。以泄其气为主,气利则水利,故
主橘枳以行气。短气者,谓胸中先有积水停滞。而气不得通,肺主通调水道,肺又司气
之出入,肺之水道不通,则碍其呼吸之路,故短气也。当以利水为主,’水行则气通,故
主苓杏以行水。盖水化即为气,今有冰一块,消化则见其气上,是水化即为气之征;有
水一盆,火熬之则气出,亦是水化为气之征;(《金匮要略浅注补正》)
    (临床应用)  (1)治心痹:张氏等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加附子治心痹7例,均获显
效。心痹主证有心悸,胸闷,颈脉动甚,劳则喘甚,遇寒加重,关节疼痛,时愈时发,四
肢厥冷,足背浮肿,唇舌青紫,脉结代等特点。案例,关××,女,54岁。心悸胸闷,自
觉胸满气呼尚舒,喉中痰鸣作声,痰涎清白而淡,颈脉动甚,劳则更甚,动则加剧汗出,
关节复发性疼痛,遇寒加重,足背浮肿至膝,喘咱不能平卧,畏寒肢冷,舌苔薄白,脉
沉细结代。诊为心痹证。证属心肾阳虚,水饮内停,心络瘀阻。治以温阳化气利水,方
用茯苓、杏仁、甘草,加附片,7剂而愈.
    (2)治风湿性心脏病:其证胸满咳嗽,吐粘沫痰,心悸气促,端坐呼吸,脸色苍
白,小便不利,肝在肋下1.5cm,下肢有凹陷性水肿,舌苔白滑,脉象结代。此心阳郁痹、
水气内结,治宜理气宣痹、通阳利水,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合茯苓杏仁甘草汤:枳实6克,
厚朴、瓜蒌、薤白、桂枝各10克,茯苓15克,杏仁10克,甘草3克,加法夏]o克,服
5剂,咳喘稍平,继用苓桂术甘汤、橘枳姜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加防己,服5剂,脚肿亦
消.后用归脾丸常服调理。
    (3)治慢性支气管炎:秦氏治疗案例,肖×,女,47岁。咳嗽气短已3年,曾诊

为慢性气管炎。近半年来,胸中气塞,咳嗽短气,胸胁胀满,隐隐作痛,喜暖畏寒,舌
淡苔白,脉沉细。胸透两肺透过度增强,肺纹理增粗。拟诊为胸中虚寒,饮邪偏盛之胸
痹证,治宜宣肺化饮,方投茯苓杏仁甘草汤加味:茯苓25g,杏仁15g,甘草lOg,陈皮
15g,半夏lOg,枳实、瓜蒌、郁金各15g,莱菔子10g。水煎服。服药工5剂,诸证已止.
    (4)治胸痹:姚氏治例,何××,男,34岁。咳嗽已5年,久治未愈。入夜胸中
似有气上冲至咽喉,呼呼作声,短气,胃脘胸胁及背部均隐隐作痛,畏寒,纳减,苔薄
白,脉迟而细。颇似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证,乃以橘枳姜汤加味治之:橘皮12g,麸枳
实9g,生姜15g,姜半夏l2g,茯苓12g。二诊:服药3剂后,诸症消退,惟胃脘尚有隐
痛,再拟原方出入:橘皮12g,麸枳实9g,生姜12g,桂枝6g,陈薤白9g,全瓜蒌12g。
三诊:五年宿疾基本痊愈,再拟上方去薤、蒌、桂枝,加半夏、茯苓、甘草以善其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贵要略》:“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
治疗胸闷气短胸痛心脏病的古方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
海厦匮要略笔记(一二七)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
张仲景的一方,只有三味药组成,却有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金匮要略】第九章 第6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