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用方剂学---生脉散
生脉散
金张元素《医学启源》
人参五钱  麦门冬三钱,去心  五味子二钱,碎
水二钟,煎八分,随时服。
【主治】治热伤肺胃,虚热喘嗽,脉虚无力。
【方论选萃】
明吴昆:气极者,正气少,邪气多,多喘少言,此方主之。肺主气,正气少,故少言;邪气多,故多喘。此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象也。人参补肺气,麦冬清肺气,五味敛肺气,一补、一清、一敛,养气之道毕矣。名曰生脉者,以脉得气则充,失气则弱,故名之(《医方考》)。
清柯韵伯:肺为娇脏,而朝百脉,主一身元气者也。形寒饮冷则伤肺,故伤寒有脉结代与脉微欲绝之危;暑热刑金则伤肺,故伤热有脉来虚散之足虑。然伤寒是从前来者,为实邪,故虽脉不至,而可复可通;伤热是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非先从滋化其源,挽回于未绝之前,则一绝而不可复。此孙真人为之急培元气,而以生脉名方也。麦冬甘寒,清权衡治节之司;人参甘温,补后天营卫之本;五味酸温,收先天天癸之原。三气通而三才立,水升火降,而合既济之理矣。仲景治伤寒有通脉、复脉二法。少阴病里寒外热,下利清谷,脉微欲绝者,制通脉四逆汤,温补以扶阳;厥阴病外寒内热,心动悸,脉结代者,制复脉汤,凉补以滋阴。同是伤寒,同是脉病,而寒热异治者,一挽坎阳之外亡,一清相火之内炽也。生脉散,本复脉立法,外无寒,故不用姜、桂之辛散;热伤无形之气,未伤有形之血,故不用地黄、阿胶、麻仁、大枣,且不令其泥膈而滞脉道也。心主脉而苦缓,急食酸以收之,故去甘草而加五味矣。脉资始于肾,资生于胃,而会于肺。仲景二方重用甘草者,全赖中焦谷气,以通之复之,非有待于生也;此欲得下焦天癸之元气以生之,故不藉甘草之缓,必取资于五味之酸矣。(录自《古今名医方论》)。
清汪讱庵:此手太阴、少阴药也。肺主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虚故脉绝短气也。人参甘温,大补肺气为君;麦冬止汗,润肺滋水,清心泻热为臣;五味酸温,敛肺生津,收耗散之气为佐。盖心主脉,助朝百脉,补肺清心,则气充而脉复,故曰生脉也。夏月炎暑,火旺克金,当以保肺为主,清晨服此,能益气而祛暑也(《医方集解》)。
清王晋三:凡曰散者,留药于胃,徐行其性也。脉者,主于心,而发原于肺。然脉中之气,所赖以生者,尤必资藉于肾阴。故《内经》言导火之下,阴精承之也。麦冬清肺经治节之司,五味收先天癸水之原,人参引领麦冬、五味都气于三焦,归于肺而朝百脉,犹天之云雾清,白露降,放曰生脉(《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吴鞠通:汗多而脉散大,其为阳气发泄太甚,内虚不司留恋可知。生脉散酸甘化阴,守阴所以留阳。阳留,汗自止也。以人参为君,所以补肺中元气也(《湿病条辨》)。
清吴仪洛:肺主气,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虚故脉绝气短也。人参干温,大补肺气而泻热为君;麦冬甘寒,补水源而清燥金为臣;五味酸温,敛肺生津,收耗散之气为佐。盖心主脉,而百脉皆朝于肺,补肺清心,则气充而脉复,故曰:生脉。夏月火旺克金,当以保肺为主,清晨服此,最能益气而御暑也(《成方切用》)。
清费伯雄:肺主气,心主血,生脉散养心肺之阴,使气血得以荣养一身,而又有酸敛之品以收耗散之气,止汗定咳。虚人无外感者,暑月宜之(《医方论》)。
清吴谦等:《经》云:大气积于胸中,则肺主之。夫暑热伤肺,肺伤则气亦伤矣。故气短、倦怠而喘咳也。肺主皮毛,肺伤则失其卫护,故汗出也。热伤元气,气伤则不能生津,故口渴也。是方君人参以补气,即所以补肺。臣麦冬以清气,即所以清肺。佐五味以敛气,即所以敛肺。吴琨云:一补、一清、一敛,养气之道备矣。名曰生脉,以脉得气则充,失气则弱。李杲谓:夏月取生脉饮,加黄耆、甘草,名生脉保元汤,令人气力涌出;更加当归白芍,名人参饮子,治气虚喘咳,吐血衄血,亦虚火可补之例也(《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近代唐容川:人参生肺津,麦冬清肺火,五味敛肺气。合之酸甘化阴,以清润肺金,是清燥救肺汤之先声(《血证论》)。
【近代验证】
例一  高辉远治阴虚发热(干燥综合征)案(选自《高辉远临证验案精选》)。
张某,女,48岁,干部。主因反复发烧5年余,西医确诊为干燥综合征。服养阴清热之中药效果不佳。高师诊时仍低热。体温37.8℃左右,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头昏倦怠,气短自汗,纳少便溏,关节酸痛。血沉30mm/小时,舌红少苔,脉细数。高师辨为阴虚发热,治拟益气养阴,清热生津。方用生脉散加味。
药用太子参10克  麦冬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石斛10克  葛根10克  木瓜10克  赤芍10克  白芍10克  炙甘草5克  生地15克  五味子5克  山药15克  鳖甲12克  丹皮12克 
依上方连服18剂,体温正常,诸证明显好转。后去鳖甲、丹皮,加黄芪15克,继服1月,复查血沉正常,诸证基本消失。
例二  张鹏举治真心痛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二》)。
张某某,男,61岁。
初诊:1977年7月8日。
主诉:昨日中午突感左胸疼痛,抽引肩背,状如针刺,呼吸短促,大汗淋漓,时时欲哕,寸步难移,急诊入院。心电图报告:(1)冠心病;(2)急性后壁心肌梗塞。
诊查:观患者形体肥胖,舌质淡、苔薄白,诊脉结代。
辨证:证属心阳不振,营卫不调,痰湿阻滞,气血不畅,心血瘀阻。
治法:宜通心阳,活血脉,化痰湿,兼以益气养阴。方用生脉散加味。
处方:红参6克  麦冬12克  五味10克  丹参30克  桂枝12克  红花5克  香附10克  半夏10克  片姜黄8克  炙草10克
上方加减连续服药二月,胸痛减轻,次数减少,饮食增加,二便尚调,行动时稍感短气。脉微细略结代。改服丸药以收其效。
处方:红参30克  丹参90克  麦冬45克  五味25克  生地45克  龙骨45克  牡蛎50克  石斛30克  白芍30克  红花25克  炙草25克
蜜丸10克重,早晚各取一丸。
例三  陈道隆治暑湿伤寒案
1944年秋,太原路张姓女患暑湿伤寒。病已十六日,身热晨减暮剧,白×已出多次。起始身热经候时,月经先期而至,但未入血室。因无寒热谵语之象。汗出颇多,口渴咨饮,头昏耳聋,咽喉肿痛。胸脘初起痞闷,见×之后,渐觉舒畅。大便秘结,小溲短赤。有时微寒,有时颧红。脉弦濡而数。舌前截红绛,后半截焦黄。于是日晚间,突然肠鸣漉漉,腹中隐隐作痛,急欲大便,便血鲜红迸注。斯时也诊其脉微细而数,面色惨白,形愈畏寒,身热骤降,烦躁胸闷,舌红干燥,神志更清,耳聋更甚。诊其脉,已知其所因,下血而见虚像,血去络空。津液耗伤,清窍蒙蔽,故舌干耳聋,咽喉肿疼也。至其烦躁胸闷,心气有衰竭之危。便血之后,身热突然下降,邪有内陷之势,营卫失其协调,致形愈畏寒。面色惨白则已现虚脱之险,此症是属虚也,凿凿可据矣。古人所谓“血脱益气”之法,正此候也。当以扶正止涩为急务。处方:
吉林人参三钱(另煎、冲)  炒旱莲五钱  墓头回五钱  小生地六钱 地榆炭五钱   蛤粉炒阿胶五钱  杭白芍四钱  五味子一钱五分  五花龙骨八钱(先煎)  赤石脂八钱(包煎)  破麦冬六钱  炙黑甘草一钱五分  一帖
频频灌服。一剂即转危为安。后制小其剂,再服而愈。
【按语】
诸凡热病,最易耗气伤津,昔人“温病须刻刻留意津液”之嘱,确是历练有得之语。盖热灼气津,液为汗耗,肺胃津伤者屡见不鲜也。洁古老人之生脉散,取人参之甘而微苦,通行十二经脉,大补肺中元气而生津液;麦冬甘凉,入心肺两经,养阴生津;五味子酸温,敛肺经耗散之气,还水脏散失之精,退虚热,止烦渴,定喘嗽。诚为益气生津,救阴敛液之良方。现今用治心源性休克,缓慢性心律失常,每收殊功。
肺主一身之气而朝百脉,为水之上源而辅弼君主。肾藏五内之精,乃水火之宅元海之根。故人之呼吸吐纳,关系肺肾两脏,前人所谓“肺主出气,肾主纳气”此之谓也。法古老人此方,取人参味甘性平,大补元气而生津液,补肺气而助摄纳;麦冬甘寒,养阴生津,上润肺燥,下济肾水;五味酸温而涩,敛肺津而纳肾气,合而成方,以为益气养阴敛津之用。
附方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脉饮方,敛气润肺
唯一能在夏天吃的补药,3味药,补心气,补肺气,治气阴两虚,血压不稳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千古名方,气阴大亏,咳喘自汗,乏力气短,心慌心悸,失眠不寐非她不可!
五味子的功效和禁忌,及种植条件
医话之生脉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