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丁香柿蒂汤

丁香柿蒂汤
    (《症因脉治》卷2)
[组成]  丁香(6g)  柿蒂(9g)  人参(3g)  生姜(6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温中益气,降逆止呃。
[主治]  虚寒呃逆。呃逆不已,胸脘痞闷,舌淡苔白,脉沉迟。
[病机分析]  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气以通降下行为顺。今因胃中虚寒,失于和

降,其气上逆而发呃逆。气逆不顺,故胸脘痞闷;舌淡苔白,脉沉迟等皆为胃气虚寒之
征。
    [配伍意义]  本方是为虚寒呃逆而设,故治宜温胃降逆止呃之法。方中丁香辛温芳
香,能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为治疗胃寒呃逆之要药;柿蒂苦平,善降胃气,亦为治疗
胃气上逆之呃逆的要药,两药配伍,温胃散寒,降逆止呃之功相得益彰,共为君药。生
姜辛温,为呕家圣药,与丁香、柿蒂合用,则温胃降逆之功尤著,用为臣药。更配人参
甘温益气,补虚养胃,为佐药。四药合用,共奏温中益气,降逆止呃之功,使胃寒散,
胃虚复,气逆平,则呃逆、胸痞自除。
    本方组成以降逆和胃为主,兼以温中补虚,故寓温补于降逆之中为其的主要配伍特
点。
    [类方比较]  本方与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均有降胃气、止呕逆、养胃气之功,
同治胃虚气逆之证,故方中都用人参补中益气,生姜和胃止呕。但旋覆代赭汤重在降逆
止呕化痰,主治胃虚痰阻,气逆不降之心下痞硬,反胃呕吐,噫气不除者,故以旋覆花
降气消痰,代赭石重镇降逆为主;橘皮竹茹汤主治胃虚呃逆偏于热者,故用橘皮理气和
胃,竹茹清胃止呃为主;本方主治胃虚呃逆偏于寒者,故用丁香、柿蒂散胃寒,降逆止
呃为主。概而言之,三方皆有降逆益气之功,但旋覆代赭汤以重镇降逆为主,橘皮竹茹
汤以清热降逆为主,丁香柿蒂汤则以温胃降逆为主。
    本方与吴茱萸汤,皆有人参、生姜,同具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呃)之功。但丁香
柿蒂汤证病机为胃中虚寒,逆气上冲,以呃逆为主症,治疗重点在于“降逆”,以丁香、
柿蒂为君药,属于降气剂;吴茱萸汤证病机为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以干呕、吐涎沫、
巅顶痛等为主症,治疗着眼点在于“祛寒”,以吴茱萸温肝暖胃,散寒降浊为君药,因
此归于温中祛寒剂。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主治胃气虚寒,气逆不降之呃逆。以舌淡,苔白,脉沉迟为使
用要点。
    2.加减法  若兼气滞痰阻者,可加半夏、陈皮以理气化痰;胃气不虚者,可减去
人参;若胃寒较甚者,酌加吴茱萸、干姜等以增温中祛寒之力;若兼气滞胸脘胀满者,
加陈皮、木香等以理气除满。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性呃逆、膈肌痉挛等属胃中虚寒证者。
    [使用注意]  胃热呃逆者,不宜使用本方。
    [源流发展]  本方由明末医家秦景明所创,首载于《症因脉治》(刊于1641年)。追
溯其源,实乃综合了宋代医家周应《简要济众方》(1051年)之柿钱散(丁香、柿蒂、人
参)与朱端章《卫生家宝方》  (1184年)之顺气汤(丁香、柿蒂、生姜)二方变化而
来。本方原书未著用量,《医林纂要探源》卷7收载本方时增补了各药剂量,即丁香二
钱,柿蒂二钱,人参一钱,生姜五片。后世在应用本方时的加减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
个方面:一是加入和胃降逆之品,以助降气止呃之力,如《世医得效方》卷4之丁香柿
蒂汤加半夏、陈皮等;二是加入行气之品,以增理气除满之效,如《施圆端效方》(见
《医方类聚》卷113)之丁香柿蒂汤加青皮、陈皮等;三是加入温里之品,以增散寒之
功,如《伤寒全生集》卷3之丁香柿蒂汤加干姜、高良姜、小茴香等。

    [方论选录]
    1.汪昂:“此足阳明、少阴药也。丁香泄肺温胃而暖肾,生姜去痰开郁而散寒,柿
蒂苦涩而降气,人参所以辅真气使得展布也。火呃亦可用者,盖从治之法也。”(《医方
集解.理气之剂》)
  2.费伯雄:“呃逆之症非一端。若肾气不收,厥逆而上,头汗微喘,当用大剂参、
附以收摄真阳。此治连珠发呃之要法,非丁香、柿蒂等所能胜任也。若因寒犯胃,气郁
而呃者,则此方为宜。丹溪乃以相火上冲之呃为辞,岂呃逆之症,但有火呃。竟无寒呃
乎?是又过当之谈矣。”(《医方论》卷2)
    3。汪绂:“丁香下暖肾命,治冲脉之寒气上冲,中暖脾胃,去积秽之沉寒宿壅,上
泻肺邪,去上焦风寒湿热;柿蒂苦涩寒,涩能补敛肺气,以受胃气之上辅,而不至于游
散,苦能降泄肺气,以平上焦之虚热,而不至于冲逆;丁香自下而上,以主于祛寒,柿
蒂自上而下,以主于泄热,使寒热得其平,而上下不相拒,则逆气平矣;人参以补正
气;生姜所以行胃气而升之。”(《医林纂要探源》卷7)
  4.张秉成:“夫呃逆一证,其声短促,连续不断之象。虽其证有火、有寒,皆能所
致,然无不皆自胃腑而来者,以胃气下行为顺,上行为逆,或邪搏胃中,则失其下降之
令,即上出于口而为呃矣。昔人有谓肾病者,究竟脏气不能上至于口,必因于胃而出
也。亦犹咳之一证,虽有五脏之分,然亦总不离于肺也。方中以丁香温胃祛寒,补火生
土;柿蒂苦温降气,生姜散逆疏邪,二味皆胃经之药;用人参者,以祛邪必先补正,然
后邪退正安,且人参人胃,镇守于中,于是前三味之功,益臻效验耳。”(《成方便读》
卷2)
  5。秦伯未:“呃逆连声不止,以胃寒为多,一般采用丁香柿蒂汤,用丁香温胃,
柿蒂苦涩降气。此证最易损伤中气,久病及年老患者,须防胃气垂败,可加人参、
生姜。此外,寒重的可用吴萸、干姜,痰湿重的厚朴、半夏亦为常用。”(《谦斋医
学讲稿》)。
  [评议]  费氏指出呃逆之因多端,若“因寒犯胃,气郁而呃者,则此方为宜”,概
括了本方所治呃逆的病机特点。汪绂对于丁香与柿蒂二药作用的阐释颇详,值得细细揣
摩;张氏有关方义的论述亦较中肯,特别是“用人参者,以祛邪必先补正,然后邪退正
安,且人参人胃,镇守于中,于是前三味之功,益臻效验耳”之论,尤为透彻。但汪昂
所谓“火呃亦可用者,盖从治之法也”,显然于本方立法不合。秦氏提到本证见于“久
病及年老患者,须防胃气垂败”,对于预后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验案举例]  呃逆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7,2:45):某女,18岁。呃逆频作3
天。有胃病史工年,本次因受凉突然发作。诊见:呃逆频频,喉中吠吠声,影响劳动、
睡眠、饮食,服过吗丁啉、胃苏冲剂等无效。查体:舌淡苔白,脉弦滑,四肢皮肤冷,
心肺无异常,腹软,剑突下有压痛,肝脾未及。处方:丁香lOg,柿蒂lOg,生姜lOg,
党参lOg,吴茱萸6g,肉桂6g,2剂而愈。
  按语:本案呃逆频作因感受寒凉诱发,且伴四肢不温,舌淡苔白,故从胃寒气逆论
治,方予丁香柿蒂汤再加吴茱萸、肉桂以增温中祛寒之力,药证相合,收效甚捷。
  [临床报道]
  1.顽固性呃逆  以丁香柿蒂汤加减配合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顽固性呃逆18例,其

中慢性胃炎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脑血栓3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原因未明
9例;发病时间24小时至15天,均为经针灸、穴位按压或常规药物等处理,症状不能
控制者。具体治疗方法是以丁香、柿蒂各18g,党参、枳壳各15g,木香12g,柴胡9g
为基本方,若口干、反酸、便秘、舌红、苔黄者,加玄参、生大黄(后下)各12go水
煎取汁300ml,每次口服100ml。呃逆停止后,继服6剂以上。同时配合体外膈肌起搏
器连续治疗,待呃逆消失后,继续治疗30分钟。结果当日呃逆消失,3个月内未复发
者15例。其中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时间,最短为40分钟,最长为4小时。次日再发2
例,仍按原方法治疗呃逆消失,3个月内未复发。无效1例,为脑血栓合并颅内高压患
者。作者体会,单用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呃逆,控制较快,但易于在短时间复发,需反
复使用。采用丁香柿蒂汤加减配伍体外膈肌起搏器,标本同治,疗效确切L1,。
    2.输液所致呃逆  以丁香柿蒂汤(公丁香5g,柿蒂5g,党参10g,生姜3片)水
煎温服,治疗输液引起的呃逆20例。结果全部获愈,其服工剂呃逆即止者工6例,服2
剂止者3例,服3剂止者1例lx。
    [附方]
    1.柿蒂汤(《卫生家宝方》,录自《济生方》卷2。原名“顺气汤”)  柿蒂  丁香各
一两(各30g)  上哎咀,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七分,去滓
服,不拘时候。功用:温中降逆止呃。主治:胸满咳逆不止,胃寒呃逆。
    2.柿钱散(方出《简要济众方》,录自《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卷12,名见《洁古家
珍》)  丁香一两(30g)  干柿蒂一两(30g)焙干  上为散,每服一钱(3g),煎人参汤
下,不拘时候。主治伤寒咳噫不止及哕逆不定。
    丁香柿蒂汤、柿蒂汤与柿钱散均以丁香、柿蒂为主组成,俱有温中降逆止呃之功,
用于治疗胃寒气逆之呃逆不止。其中丁香柿蒂汤还有人参、生姜,故降逆之功较著,并
兼补虚之效;柿蒂汤较之丁香柿蒂汤少人参一味,故无补虚之力,适宜于寒呃而正气不
虚者;柿钱散较之丁香柿蒂汤少生姜一味,故降逆温中之功逊之,适宜于中虚而胃寒气
逆不著者。三方各有特点,临证可斟酌选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丁香柿蒂汤病后寒呃
柿蒂汤
​专治打嗝,丁香柿蒂汤
每日一味中药——柿蒂
【每周一方】第67期 • 降逆止呃,温中益气之丁香柿蒂汤
专为虚寒而致的呃逆人准备的神方—丁香柿蒂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