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34.羚羊钩藤汤详解研讨

234.羚羊钩藤汤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 .羚羊钩藤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组成;羚羊角4.5克(刨细丝,先30分钟) 霜桑叶6克 川贝12克(去心) 鲜生地15克 双钩藤9克(后下)滁菊花9克(后下 
茯神木9克 生白芍9克 生甘草2.4克 淡竹茹15克(先煎) 
加减;
1.气分热盛而见壮热汗多、渴欲冷饮者,加石膏、知母等以清气分之热;
2.营血分热盛而见肌肤发斑、舌质红或降者,加水牛角、丹皮、紫草等以清营凉血;
3.兼腑实便秘者,加大黄、芒硝以通腑泄热;
4.兼邪闭心包、神志昏迷者,加紫雪或安宫牛黄丸以凉开止痉;
5.抽搐不易止息者,加全蝎、僵蚕、蜈蚣等以熄风止痉;
. 7.高热不退,津伤较甚者,加玄参、天冬、麦冬等以滋补津液。
8.若无羚羊角,可用山羊角或珍珠母替代,但用量宜大。
主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 外、妊娠子痫等属肝热生风或肝阳化风者;对风湿性脑膜脑炎、急性菌痢合并脑病、重 症肺炎伴中毒性脑病、面肌痉挛、癔病等引起的抽搐或痉厥辨证为热盛或阳亢风动者, 亦有良好疗效。癔病  1。出血性脑卒中  2.面肌痉挛   热盛动风证。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 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 临床以高热、抽搐为证治要点。
 羚角钩藤汤   (《通俗伤寒沦》)
    [组成]  羚角片钱半(4.5g)先煎  霜桑叶二钱(6g)  京川贝四钱(12g)去心  鲜生
地五钱(15g)  双钩藤三钱(9g)后人  滁菊花三钱(9g)  茯神木三钱(9g)  生白芍三钱
(9g)  生甘草八分(2。4g)  淡竹茹五钱(15g)鲜刮,与羚角先煎代水
  [用法]水煎服。
  [功用]  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主治]  热盛动风证。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
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
    [病机分析]  热盛动风证多出现于温病极期,按病变阶段分有气、营、血分之别,
然推其病所,总不离厥阴肝木。盖动风本为筋脉之病变,筋束骨,联络关节、肌肉,主
司运动,具刚劲柔韧相兼之性,而筋又为肝所主,并赖肝血濡养,所谓“肝主身之筋
膜”(《素问。痿论》),“肝之合,筋也”(《素问.五藏生成论》)。如温邪入侵,肝脏自病,
或他脏病变累及于肝,致阳盛而热,津亏而燥,筋脉失润,柔和之质尽失而刚强之性太
过,则内风由起。邪热蒸腾,故高热不退;热灼心营,神明被扰,轻则烦闷躁扰,重则
神志昏迷;邪热燔灼,津伤失濡,筋急而挛,故手足抽搐,发为痉厥。正如前人所云:
“热毒流于肝经……筋脉受其冲激,则抽惕若惊。”“肝属木,木动风摇,风自火出”
(《余师愚疫病篇》,见《温热经纬》卷4)。“痉,强直也,谓筋之收引而不舒纵也。其
所以致此者有二:一日寒……一日热,热甚则灼其血液干枯,干枯则短缩,观物之干者
必缩可见也”(《医碥》卷3)。邪热炽盛,阴液耗伤,故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
数,乃肝经热盛之征。
    [配伍意义]  本方所治,乃肝经热盛生风之证,病势急暴,病情危重。风动于内,
急宜平熄,而欲熄风,又需拔其本,去其因,调其脏腑。故本方立法以清热凉肝,熄风
止痉为主,兼以滋阴增液。方中羚羊角咸寒,人肝、心二经,既擅平肝熄风,又能清热
镇惊,《本草纲。目》卷3谓其有“平肝舒筋、定风安魂”、“辟恶解毒”之功。钩藤甘凉,
亦归肝、心二经清热平肝,熄风定惊,《本草纲目》卷18云:“钩藤,手、足厥阴药也。
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运,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
熄,则诸症自除。”《本草新编》亦云:“钩藤……人肝经治寒热惊痫,手足瘛疯,胎风客
忤,口眼抽搐。此物去风甚速,有风症者,必宜用之。”两药相合,则凉肝熄风之力更
强,共为君药。桑叶苦甘性寒,人肝清热,《重庆堂随笔》谓其尚能“熄内风”。菊花甘
苦而凉,善解肝经之热。《本草正义》卷5云:“菊花……秉秋令肃降之气,故凡花皆主
宣扬疏泄,独菊则摄纳下降,能平肝火,熄内风,抑木气之横逆。”桑、菊同用,共助
君药清热熄风,皆为臣药。火旺生风,风助火势,风火相煽,耗阴劫液,故以鲜生地、
生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阴,滋阴养液,柔肝舒筋。地黄取鲜品,芍、草俱生用,则寒凉
之性较胜,切合热甚津伤之机。风火灼津,易于成痰,痰浊既成,又会助热生风,加重
病情,故配竹茹、贝母清热化痰。用茯神木者,以风火内旋,心神不宁,而此药功专平
肝宁心也。正如《要药分剂》卷2所云:“肝风内煽,发厥不省人事者,余每重用茯神木
治之,无不神效。盖此症虽属肝,而内煽则必上薄于心,心君为之不宁,故致发厥。茯
神本治心,而中抱之木又属肝,以木制木,木平则风定,风定则心宁,而厥自止也。”
以上六味同为佐药。其中生甘草兼可调和诸药,又为使药。全方侧重于凉肝熄风,兼顾
增液、化痰、宁神,法度严谨,主次分明,而针对风动痰生、神魂不宁的病机配伍祛
痰、安神药以增强平肝熄风之效,则尤为同类方剂所未备。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为凉肝熄风的代表方,临床以高热、抽搐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气分热盛而见壮热汗多、渴欲冷饮者,加石膏、知母等以清气分之热;
营血分热盛而见肌肤发斑、舌质红绛者,加水牛角、丹皮、紫草等以清营凉血;兼腑实
便秘者,加大黄、芒硝以通腑泄热;兼邪闭心包、神志昏迷者,加紫雪或安宫牛黄丸以
凉开止痉;抽搐不易止息者,加全蝎、僵蚕、蜈蚣等以熄风止痉;喉间痰壅者,加鲜竹
沥、生姜汁、天竺黄等以清热涤痰;高热不退,津伤较甚者,加玄参、天冬、麦冬等以
滋补津液。若无羚羊角,可用山羊角或珍珠母替代,但用量宜大。
  3。本方现代常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
外、妊娠子痫等属肝热生风或肝阳化风者;对风湿性脑膜脑炎、急性菌痢合并脑病、重
症肺炎伴中毒性脑病、面肌痉挛、癔病等引起的抽搐或痉厥辨证为热盛或阳亢风动者,
亦有良好疗效。
  [使用注意]  热病后期阴虚风动者,不宜使用本方。
  [源流发展]  有关热盛动风的论述,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热瞀瘛,皆
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唐代《古今录验》(公元627年)钩藤汤<钩藤、蚱
蝉、蛇蜕皮、大黄、石膏、黄芩、竹沥、柴胡、升麻、甘草)和《必效方》(公元713
年)钩藤汤(钩藤、牛黄、龙齿、蚱蝉、蛇蜕皮、麦冬、人参、茯神、杏仁)  (引自
  《外台秘要》卷35)已将平肝熄风止痉药与清热、化痰、养阴、安神等品配伍用于小儿
  壮热惊风,然而,从总体上看,有关外感热病热盛动风证治,明、清以前尚未形成完整
  的体系。.究其原因,一是古代尤其是唐、宋以前的医家对动风病证多从外风立论;二是
  温病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崛起于明末清初之际,而对主要见于温病过程中的热盛动
  风证的研究,又是随着温病学的形成发展而逐步展开并深化的。清.叶桂在《外感温热
  篇》中提到了温病痰火生风与湿热化风的病机症状:“舌绛欲伸出口,而抵齿难骤伸者,
  痰阻舌根,有内风也”(17条),“咬牙啮齿者,湿热化风”(33条)(《温热经纬》卷3)。
  薛雪在《薛生白湿热病篇》中曾指出湿温化燥伤津,风火内动的病理机转及治疗用药:
  “湿热证,数日后,汗出热不除,或痉,忽头痛不止者,营液大亏,厥阴风火上升,宜
  羚羊角、蔓荆子、钩藤、玄参、生地、女贞子等味”(见《温热经纬》卷4)。但叶、薛
  二人均未出方。羚角钩藤汤的问世,为热极动风证的治疗提供了有效专方。羚角钩藤汤
  的主治原书未见记载,只有治法曰:“凉肝熄风法”。就原书而言,俞氏虽名日论伤寒,
.实则融通伤寒和温病学说,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外感热病,羚角钩藤汤出自“第二章六经
方药第五节清凉剂”,不难推断,该方主治当为热盛动风证。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
亦说:“本方原为热人厥阴,神昏搐搦而设”。其后温病学家雷丰创“却热熄风法”和
“清离定巽法”,前者药用“羚羊角、钩藤钩、大麦冬、细生地、甘菊花”,  “治温热不
解,劫液动风,手足瘛疚”;后者药用“连翘、竹叶、细生地、玄参、甘菊花、冬桑叶、
钩藤钩、宣木瓜”,“治昏倒抽搐,热极生风之证”。其清热养阴,乎肝熄风的思路及其
用药,与俞氏羚角钩藤汤有明显的类同之处。近四十年来,医家对温病热盛动风证多
强调病因治疗,主张使用清热方剂,而羚角钩藤汤清热之力较弱,故单用该方的临床
报道较为少见。另一方面,羚角钩藤汤在内伤杂病肝阳化风即何秀山在《重订通俗伤
寒论》该方按语中所说“肝风上翔……头晕胀痛,耳鸣心悸,手足躁扰,甚则瘛疢”,
“孕妇子痫”、“产后惊风”,《谦斋医学讲稿》所谓“肝阳重症”等病证的治疗上,则
得以广泛应用,在多种版本的《中医内科学》教材中,亦被列为治疗中风热闭之证的主方。    ,
    [方论选录]
    1.何秀山:“肝藏血而主筋,凡肝风上翔,症必头晕胀痛,耳鸣心悸,手足躁扰,
甚则瘛疭,狂乱痉厥,与夫孕妇子痫,产后惊风,病皆危险.故以羚、藤、桑、菊熄风
定痉为君,臣以川贝善治风痉,茯神木专平肝风。但火旺生风,风助火势,最易劫伤血
液,尤必佐以芍、甘、鲜地酸甘化阴,滋血液以缓肝急。使以竹茹,不过以竹之脉络通
人之脉络耳。此为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之良方。然惟便通者,但用甘咸静镇、酸泄清通
始能奏效,若便闭者,必须犀连承气急泻肝火以熄风,庶可救危于俄顷。”(《重订通俗伤寒论》第2章)
    2.秦伯未:“本方原为邪热传人厥阴,神昏搐搦而设。因热极伤阴,风动痰生,心
神不安,筋脉拘急,故用羚羊、钩藤、桑叶、菊花凉肝熄风为主,佐以生地、白芍、甘
草酸甘化阴,滋液缓急,川贝、竹茹、茯神化痰通络,清心安神。由于肝病中肝热风阳
上逆,与此病机一致,故亦常用于肝阳重症,并可酌加石决明等潜镇。”(《谦斋医学讲稿》)
    [验案举例]  癔病  《浙江中医杂志》(1982,9:413):某男,24岁。因双夏期间
劳累过度,加上情志不畅,导致旧病复发。症见彻夜不眠,惊惕不安,抽搐频频,不能
自主,口角流涎,沉默不语,偶有大小便失禁,进食被动。病已一周。舌质红,苔薄
黄,脉弦滑。体温37.8℃,扁桃体左+++右++,白细胞12,300。西医诊断为癔病
性精神病;中医辨证属肝阳浮越,内风扰动,痰浊上泛,治宜平肝熄风,清热化痰。方
用羚角钩藤汤加减:羚羊角2g,钩藤、辰茯苓、僵蚕、天竺黄各12g,生地30g,石决
明20g,生白芍15g,象贝、竹茹、地龙各lOg,冬桑叶6g,蜈蚣2条。同时配合针刺。
用药20余剂,痊愈出院。
  、按:本案之身热抽搐、惊惕不寐诸症,皆由肝郁化火,风火上旋,灼津成痰,心神
不宁而起,投羚角钩藤汤以清肝熄风、化痰宁神,加虫类药、石决明、天竺黄以助其
力,药证相合,终收全功。
    [临床报道]
    1。出血性脑卒中  用本方加味治疗23例,患者均有脑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病史,均
为首次发病,病发前均有明显直接诱因。临床表现多数有头痛、呕吐、突然昏倒、大小
便失禁、偏瘫等。发病至开始以本方治疗时间2—96小时不等。病情均属中重度。按
1987年全国中医急症研讨会中风病诊断标准,均可归为中风中脏腑,辨证属风火上扰
清窍证、痰热内闭心窍证和元气败脱、心神散乱证。基本方为羚羊角粉(冲)、全蝎、
生白芍、田三七、菊花各9g,钩藤、天麻、川贝母、茯神、地龙各12g,鲜竹茹、鲜生
地、代赭石各15g,水牛角片(尖部)50g。水煎,尽早服药。昏迷病人不能口服时可
鼻饲,合并消化道出血者待药液凉后服。急性期病情严重时每天2剂药煎4次服,10
天为1疗程。病情稳定后改为每天1剂煎2次服。恢复期用药渣加桑枝、石菖蒲煎水搽
洗患肢,并被动地加强患肢功能锻炼。治疗5—12个疗程。结果按1987年全国中医急
症研讨会中风病疗效标准评定,计分着眼于神志、语言、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满分28
分,起点分不超过18分。基本痊愈(积分达24分以上)7例,占30.4%;显效(积分
增加超过10分)13例,占56.5%;有效(积分增加超过4分)2例,占8.7%;无效
(积分增加不足4分)1例,占4.3%。总有效率95.7%。认为尽早服药是降低死亡率、
减少后遗症的关键,急性期用药量要足,尤其是主药。观察表明,每天服2剂药者比服
1剂药者康复快,后遗症少uj。
  2.面肌痉挛  以本方为主治疗100例,其中男35例,女65例,年龄16—76岁,
病程3周一12年,气血两亏型(普通型)加全蝎、蜈蚣、当归、杞子等,肝风挟痰型
(高血压型)加全蝎、蜈蚣、天麻、枳实、胆星等,阴虚火旺型(不寐型)加杞子、当
归、地龙、决明子、远志、夜交藤、全蝎等。结果,显效(症状消失,有关检查均恢复
正常)5l例,有效(症状明显减轻达50%以上)28例,无效(效果不明显未达到有效
标准)21例,总有效率为79%。三型疗效无明显差异,病程短、年龄小、体质较强者
疗效较为显著Lzj。
    [实验研究]  对暑风大鼠的作用  以羚角钩藤汤(茯神木改为茯苓)水煎剂每次
82.89mg/kg只灌胃2次,观察其对人工高温所致幼龄大鼠暑风证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方能提高大鼠的热耐受时间,延迟暑风痉厥发生,缩短痉厥后大鼠的昏迷时间,促进
其意识及运动功能的恢复,但对痉厥强度无明显影响L3,。
  [附方]  钩藤饮(《医宗金鉴》卷50)  人参(3g)  全蝎去毒(0。9g)  羚羊角(0.3g)
天麻(6g)  甘草炙(1.5g)  钩藤钩(9g)  水煎服。功能:清热熄风,益气解痉。主治:
小儿天钓,惊悸壮热,眼目上翻,手足瘛疭。
    天钓,病证名,出明。万全《育婴家秘》,为惊风的一种。又名天吊、天钓惊风。多
由外感风热,或乳哺失宜,致邪热痰涎蕴积上焦,心膈壅滞,不得宣通而成。临床以高
热惊厥、头目仰视为特征。《医宗金鉴》卷50云:天钓“证似惊风,但目多仰视,较惊
风稍异。”钩藤饮适用于其中“搐盛多热者”(《医宗金鉴》卷50)。方中钩藤、羚羊角
凉肝清心,熄风定惊为君;天麻、全蝎平肝熄风,解痉止搐为臣;初生/]~JL,脏腑柔
嫩,元气未充,形神怯弱,故佐以人参补养元气,呵护正气;炙甘草和中调药,用为使
药。原书方后按云:“天钓乃内热痰盛,应减人参。”可供临床参考。
    本方来源,可上溯至《医方大成》卷10所引汤氏“钩藤饮”。钩藤饮原治“小儿天
吊潮热”,方中有犀角屑,无羚羊角。《医宗金鉴》所载方除组成上与原方有上述出入
外,在主治证方面,瘛疭的程度亦较为严重。该书涉及钩藤饮适应证的内容共有三处:
其一,“小儿天钓证……搐盛多热者,钩藤饮主之”;其二,“天钓须用钩藤饮,瘛疚连
连无止歇”;其三,  “内钓……瘛疯甚者,钩藤饮主之”。三处均提到抽搐较甚这一点。
这也说明,含有羚羊角的钩藤饮,具有较强的熄风止痉作用。
    本方与羚角钩藤汤同以钩藤、羚羊角为君,均屑凉肝熄风之剂,皆治高热抽搐之
证。但前者配有全蝎、天麻、人参,止痉定搐力强,兼能益气扶正,适用于小儿天钓肝
热动风,抽搐较甚,或兼气虚者;后者配有桑、菊、生地、白芍、竹茹、贝母、茯神
木,清热凉肝之力较强,兼能滋阴、化痰、宁心,主要用于温病极期热盛动风,或兼阴伤有痰者。
附方;钩藤饮        
人参3克 全蝎0.9克(研粉) 羚羊角0.3克(先煎) 天麻6克 炙甘草1.5克 双钩藤9克(后下) 
主治;小儿天钓(惊风)惊悸壮热, 眼目上翻,手足瘛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炎燊谈羚角钩藤汤,方中羚羊角、钩藤的确...
柔肝熄风用眩晕汤
治疗内风肝风内动之中医治风剂三方对比——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羚角钩藤汤——经方解读(八十四)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羚角钩藤汤加减治小儿口眼抽动
治风方之羚角钩藤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