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热治疗大法总结

医案9~16是讨论的发热。退热是中医的强项,而且如果对证的话,疗效迅速。这里谈的是法。另外秦伯未的《谦斋医学讲稿》上有一篇谈退热的文章,也挺不错的,可以参考着看。

1、首先是外感发热,风寒的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夹点湿的九味羌活,有点阳明经证的柴葛解肌,有汗的桂枝汤。风热的用银翘散。(医案9)

2、体内有水饮的外感,解表的同时必须配合利水,比如五苓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小青龙。后世有湿温病说的就是这种,而且也扩充了治湿治水的方法,不只是利尿,还有理气,燥湿,温化等,比如三仁汤,藿香正气散,蒿芩清胆汤。(医案10)

3、阳明高热,这个比较简单,四大证,白虎汤,伤阴加人参。

4、阳明腑实证,承气类。正气支持不住的可以用增液承气或新加黄龙等等。体内有瘀血的必须化瘀,可用桃核承气。饮食积滞的用消导退热,这法儿科用的多。(医案11)

5、少阳证,柴胡类,小柴胡、柴胡桂枝汤用的较多。气郁发热类似于此类。时方逍遥散也可用。(医案12、医案15)

6、温病营血分证,要重视凉血滋阴,化瘀透热。清营汤、犀角地黄汤、青蒿鳖甲汤之类。(医案14)

7、气血虚证发热,气虚发热,小建中汤或补中益气汤。血虚发热,可用圣愈汤,治这类病的关键是用补气药,不管是气虚还是血虚,必用甘温补气药。(医案13)

8、阳虚假热证,用姜附剂。用此法要有四个字记心中:胆大心细。(医案16)

附医案:

醫案9:鄧某,男。身體素壯。時值夏令酷暑,當風受涼。夜寢時寒熱大作,熱多寒少,頭痛如劈,百節如被杖,壯熱無汗,漸至煩躁不安,目赤口乾。脈洪大而緊。

处方:麻黄12g 桂枝12g 石膏120g 杏仁12g 炙甘草9g 生姜9g 鲜竹叶15g。外寒内热,大青龙汤一剂而愈。后世时方太阳经九味羌活汤,阳明经柴葛解肌汤同此。

醫案10:劉某,男,53歲。低熱月餘,體溫37.5~38度。病者倦怠乏力,脘腹痞悶,口淡乏味,大便鶩溏,化驗大便常有不消化食物。脈沉弦,苔白膩。

处方五苓散原方。病者服药十剂,诸症好转体温正常。继用人参健脾丸善后。本案低热,脈证合参,当为湿困脾胃,治病必求于本,除湿乃当务之急。五苓散健脾渗湿解表,湿去脾胃复则发热得除。经方家胡希恕曾说内有停水的表证,水不去表不会解,必须利水表才能解。联系后世温病学,此案甚似湿温,证类三仁汤。偏寒的可用藿香正气散。可见五苓散为后世治湿温之祖方。万变不离其宗。伤寒可为后世法!

医案11:邱某,产后六七日,午后发热,继而但热不寒,少腹感觉胀满。自恃体壮,不以为病。病数日胀益甚。其夫始来邀诊。询之,产后恶露闭止过早,三四日即止。

处方:与桃核承气汤。晚间进药,至夜半腹中痛不可忍。约二小时后,排下脓血极多,次日往诊,其病快然如失。这是邓铁涛的医案。产后恶露闭止过早,残败之血内留,瘀而化热,致发热少腹胀满,下焦蓄血证备。故用桃核承气汤下之。治疗发热时,一定要注意体内有无实邪停聚,比如水饮和瘀血。实邪去热方能退。

医案12:张某,男,50岁。1973年初夏,发低烧,西医检查找不到病因,治疗两月无效。遂邀李克绍会诊。患者饮食二便均较正常,只是脉象稍显弦细,兼微觉头痛。

处方:小柴胡汤原方,柴胡重用,二剂热退。《伤寒论》原文“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发热头痛,三阳证皆可见,唯以脉为凭。浮为太阳,大为阳明,弦为少阳。此案长期低热,血弱气尽,邪传少阳,又见关键性的弦脉,故于解热剂小柴胡汤而愈。

医案13:五岁女孩,三月来下午低烧,久治不愈。面白体瘦,食少,精神萎靡,大便干,一日一次,脉象沉细无力,舌质淡,苔正常。

处方:小建中汤加党参、黄芪、当归。二剂后,热退神清,精神转佳。7剂后复诊,仍有低烧,依方继服14剂。观本案脉证,病久为虚劳,属气虚发热。故以建立中气,使阴阳协调发热自愈。本案辨证眼目为病久低热,以及虚弱性症候。后世补中益气汤效果或许会更好。如果病人表现出明显的阳虚证候则应考虑阳虚发热,用四逆辈。

医案14:赵某,男,68岁。自述半月前患痢疾,治疗后下利已止,但是唯有低烧起伏不退已一周。经用抗生素无效,腋下体温在37.5~38度。自觉乏力,渴而少饮,幕热早凉,且大便干燥,尿少色黄。查体:体温37.8度,面色潮红,舌质红而干、少苔,脉象细数。

处方:青蒿10g 鳖甲20g(先煎) 生地18g 地骨皮15g 知母10g 丹皮12g 银柴胡12g。服药3剂,热势渐退,效不更方,再进二剂,体温正常,诸证告愈。该患者年老体弱,痢疾后期,余邪未尽邪在阴分。虚热耗灼阴液,故渴不多饮。本案用青蒿鳖甲汤的眼目为,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渴不多饮,脉细数。而达养阴退热之效。

医案15:陈某,女,36岁。患者一年前因高热,全身不适,眼睑皮疹,下肢肌肉剧痛无力,某医院诊为急性皮肌炎,收入住院,经治疗肌肉疼痛基本痊愈。但出院后,每日低烧不止,体温在37~38之间波动,胸胁满闷,心烦,夜寐不安,身体虚羸,频频外感,舌边尖红,苔白,脉弦。

处方:柴胡16 黄芩10 半夏12 生姜10 党参10 炙甘草10 大枣7枚 当归15 白芍15。共服7剂,热退身爽,诸证亦安。本案为刘渡舟医案。其辨证为气郁发热。此种发热为肝胆气机不畅,郁而发热。不可滋阴,不可苦寒,只宜舒利肝胆。用小柴胡汤。因病久发热不止,必伤阴血,故加当归白芍,滋阴柔肝。此方颇似逍遥散,发中有补,为治内伤发热妙方。如果此案用六经辨证,就是少阳小柴胡证。

医案16:秦某,女,一岁八月。一周前感冒,高热微咳,曾服西药,汗出热减,继而复热。又服中药辛凉解表剂一剂,初则似可,夜半热势骤起,体温40.5度。家长惶恐,邀余诊治。患儿气色不华,气息均匀,神倦纳呆,四肢不温,发热日轻夜重,舌淡体胖,苔中心至根部黑润。素喜汗出,余无异常。

处方:制附子白芍各3g 茯苓白术各6g 生姜2片。当晚服一煎后,体温徘徊在38度左右,次日中午服完,体温正常且稳定。本案患者素喜汗出,虽高热而四肢不温,面色不华,舌淡体胖,苔黑润。此阴盛于内格阳于外之候,但有水气不化之表现,故可用真武汤温肾壮阳,益阴利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祁营洲医案:中药汤剂治疗长期低热症
医圣张仲景秘传的经方,究竟能不能加减?如果能,该如何加减?
新冠后及部分老年患者中医治疗医案
六经辨证治新冠的体会
辩证地看待医案
基于147则医案分析小柴胡汤的“但见一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